查看原文
其他

方斯远:通过案例教学,引导读者学会阅读王泽鉴老师的著作

方斯远 麦读 2022-03-23

作者=方斯远 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微信公公众号 | 法与思



方斯远老师在民法方法论和民法教学方法论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麦读之前刊发过方老师的几篇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他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民法学界、民法教学界也引发了诸多的关注和讨论。(延伸阅读:方斯远:法学院学子,请停止用高中学习方法研习法律方斯远:法科生文献综述能力训练课


2019年9月浙江大学法学院举办了「第二届民法教学新探索研讨会——教学案例与案例教学」,方斯远老师演示的课程名为《民法总则课的案例遴选与研习——请求权基础、法教义学与要件事实》,下文为方老师的课程设计思路,目标重在带领学生读懂王泽鉴老师著作,以及通过训练案例分析思维方法习得法律人思维方式。


在麦读公号后台回复 案例 即可获取本课全部ppt



对于法律新鲜人来说,民法第一课往往是从法感到法技术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案例的遴选上需要特别慎重。通过第一课的案例讲解,我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明确法律条文区分“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意义所在。就我本人而言,在法学院读了很多年书,但一直不了解这一区分的必要性,因此多年以来,对法条的解读都停留在浅层次,似懂非懂,禁不起追问。如能及早掌握,想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是了解法条的分类以及请求权基础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在学生初步理解法条构造之后,如能进一步了解法条的分类,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养成精细阅读法条的意识。而在区分完全法条和不完全法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何谓请求权基础,为什么要掌握请求权基础的思维方式,以便学生能够尽早自主养成民法的思维方式


三是结合邹碧华法官所创设的要件审判九步法,初步了解民事法官审判的流程,并与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鉴定式解题法相结合。葛云松老师在《法学教育的理想》一文中曾经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本科法学教育的重心应当是“法官能力”的养成(延伸阅读:中国法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培养法官能力,而要件审判九步法则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学会按照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对案例进行分析,而不会沉溺在光怪陆离的案情中。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本科生普遍存在“法学不需做练习,考前背多分”的心理,而即便有同学沿袭高中习惯,想找些练习来做,也无法在市面上找到合适的习题。相对积极的同学会将目光投向司法考试练习题,尽管这些题目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但对于法律思维乃至科研能力的养成,效用有限。如以九步法为基础,向学生阐明法学解题的鉴定式方式应当如何开展,有利于他们在日后面对案例素材时,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最后,是在相应的地方配合王泽鉴教授的相应论述,籍此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王老师的著作。我在学习法律多年后重新阅读王泽鉴教授的《民法总则》,发现前述问题,他在一开始就已有所强调。如对于法条的解读,他提出“民法的条文构造主要系采取抽象、一般化的风格,借着精确的概念形成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此项立法技术有助于促进法律的安定及预见性,唯必须建立在高度抽象化思考方法及概念体系形成的法学之上”;对于鉴定式的解题法,他指出“在鉴定体裁,其结论在后,先提出大前提,分析其要件,再就案例事实为涵摄,以认定是否该当于其要件,而获致甲得/不得向乙请求的结论。”就民法基础法理的阐释和法学思维的养成而言,王老师的专著可谓上佳。尽管对新鲜人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但如果引导得当,学生能否潜心阅读,效果应当很好。

对应前述目标,我在案例遴选上侧重以下几点:


首先是案情相对简单,因为本课程旨在引导新鲜人初步理解法学思维和方法论,复杂案情可能会导致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另外这类基于朴素法感情亦能得出答案的案例,更有助于对比反衬法学思维的专业性与重要性;

二是要件事实相对清晰,主要是考虑到事实认定的问题更适合在学生步入职场之后,由法官或律师教授,并非民总课所能覆盖,以避免冲淡主题;

三是尽可能选择正反案例,以做对比。

对于引导学生从朴素法感情逐渐过渡到专业法律思维,且能初步掌握法条的解读方式与分类,我从正反选择了三个案例:


案例一是赵某诉朱某、朱某某侵权责任纠纷案,本案中法官主要以《民法通则》第一条作为裁判依据,以“民法保护合法权益,不保护非法权益”为理由判定原告败诉。对于新鲜人来说,这个逻辑似乎显得理所当然。

然后我再引入案例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浙01行终63号行政裁定书,本案尽管是行政案件,但法官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81条第二款与第118条第二款,指出这两个法律条文前者规定了构成要件,后者规定了法律效果,必须结合起来分析。籍此,新鲜人开始隐约发现了案例一的不妥当之处。

最后我引入案例三,(2016)鄂0106民初6551号判决书作为本部分的总结。本案例的特点在于,法官对《公司法》第20条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读,一是强调了从立法目的理解法条的重要性,二是将本条的三款予以分解,以是否完全予以分类,并指出第20条第一款属于不完全法条,不能独立作为请求权基础,需要援引其他条款补充其构成要件,“在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作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如果只是单独适用第二十条第一款,而没有援引其他条款对其的构成要件进行补充,其并不能够产生完全的适用功能。简言之,这样处理并没有找到合理的请求权法律基础。只有在正确理解了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合理、完善地构成争议案件适用的请求权法律基础,才能够正确地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最终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本案,新鲜人会意识到,对法条的解读并不是一个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工作,而有自身独特的要求和思维方式。而在此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论述立法目的解读、法条构造(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的意义,法条分类(完全法条与不完全法条,以及不完全法条的二级分类)等问题。


对于要件审判九步法和鉴定式解题法,我选取了“劝阻吸烟案”。本案的一审判决书未公开,但相关信息在二审中均有体现。本案的特点在于,案情并不复杂,但能够完整地呈现出要件审判九步法的几个主要步骤,如识别诉讼请求与固定权利请求,确定请求权基础规范,对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予以分解,要件事实证明等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二审对于是否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争议,特别是“因果关系”要件的发现,集中展现出“构成要件分解”这一步骤的困难与必要性,而新鲜人亦可籍此更深地领会王泽鉴老师“分解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系法律人的基本能力,涉及法律上的利益衡量及价值判断,不能徒事记忆,需要理解,始能于具体案例加以适用”的论断。另外在这一部分,我也初步介绍了鉴定式解题法的基本框架,实际上其与要件审判九步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融通。


对于司法的限度,我选取了“亲吻权案件”,并辅以王泽鉴老师“如翻遍所有现行法,穷尽解释方法,仍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支持当事人的请求权的法律规范时,原则上应认定原告的请求为无理由”的论断,为贯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协同意识,避免新鲜人在起步阶段人为割裂,我也在此提示新鲜人查阅王亚新老师《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相关部分,思考实体法上的“无理由”在程序法上如何处理。



对于要件事实认定,我选取了一个彩礼返还案件,结合《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引导新鲜人理解王泽鉴老师“一方面,须从法律规范去认定事实,另一方面,亦须从案例事实去探求法律规范,剖析要件,来回穿梭于二者之间,须至完全确信,案例事实完全该当于所有的法律规范要件时,涵摄的工作始告完成,可进而适用法律,以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一论断。


在早期我也担心这样对新鲜人是否太难,但实际上德国最新翻译的几本教材在导论部分亦有类似的介绍。我觉得法学本身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本身就有一定门槛,传统教学模式可能会侧重从概念和法理入手,尽管这是民法课的核心内容,但如果在一开始就向他们展示这种方法的运用,或许有助于日后的事半功倍。

昨天的文章:王泽鉴:读案例是法律人的日课,有读者留言问有什么案例图书推荐,现开列如下:


《民法总则》王泽鉴 著
《要件审判九步法》邹碧华 著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王亚新 著
何帆 编著
丁亮华 编著



延伸阅读

王泽鉴:读案例是法律人的日课

苏力:一份法理学必读书单,每本书都想与读者认真探讨

田文昌:法律人应该具有的 10 种思维习惯

民商法书单|实务向 | 最新版

民商法书单 | 基础理论向 | 最新版



回复以下关键词看看:投稿 转载 微课 公共课

精要目录 集成目录

回复 实务书单 给你 30 份法律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