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 | 焦洪昌:世界上每一个苦难 都关连着你

焦洪昌教授 法学学术前沿
2024-08-26

世界上每一个苦难 都关连着你



作者: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来源:焦洪昌教授的朋友圈(图文)



年前小聚,阚明旗副社长说,焦老师,《宪法学案例研究指导》已审、校完毕,就等您的“序”了。


除夕夜,虎去兔来,吃完饺子,万籁俱寂。写点什么呢?还是从一次宪法案例研习说起吧。



话说2021年4月7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请来北大张翔、首师大杜强强、北航王锴、华中科大秦小建4位教授,共同讨论宪法上通信权诸案。法大宪法学师生线下参与,浙大宪法学师生线上观看。


作为主持人,王蔚教授引出了本次研讨的话题:法院调取通话记录和交警检查手机行为的合宪性。掌握分析工具,是法科学生必备的基本手艺。其中德国宪法学上基本权利限制的三阶理论,即保护范围、限制手段、是否合宪,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框架,得到了四位学者的肯认,张翔教授将之概括为“目光流连于规范之间,笔触行止于教义之内”。


通话记录应否纳入我国《宪法》第40条的保护范围,是争议的焦点。虽然有大致相同的专业背景,但四位学者对何为通信秘密涵摄的对象,理解上却千差万别,分殊集中在解释方法和宪法原理上。文意、逻辑、历史等解释方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民主、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幻化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如何将不确定意涵转化为确定性共识,则端赖思想的碰撞。



公权力对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判断,是研讨会的华彩。大家与其说关心结论,母宁说更关心推理和论证。形式合宪性与实质合宪性之争,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的类型化,公共利益与人性尊严的平衡,彰显了学术立场和认知的对峙。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都得在“宪理”的指引下,其背后闪耀着宪法逻辑与精神的光芒。


秦奥蕾教授是位敏锐的学者,她在与谈时说,今天的会议是宪法案例“教与研”的完美结合,四位教授的归纳或演绎,像德国精密仪器一样严谨有序。不过几位学者用德国或美国的分析框架,直接论说中国宪法问题,其嫁接点的适切性何在,值得疑问。



中国有古老的文明,有丰富的宪法实践,却缺少用自主的知识体系,解释本土的宪法现象。现行宪法颁行以来,产生的宪法案件层出不穷,它们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着人民的诉求,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实践宪法学,应对频发的宪法案件做出专业性的回应。



黄茂荣先生说,真正的法律解释,与其说源自法律条文本身,母宁说是从应去或拟去处理的案件所引发。回望过往,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原则和精神,废止收容审查、收容遣送、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和收容教养五大制度,哪一项决定背后没有个案的印痕呢。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创新,成了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定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实践,它从个案中提炼原理,又从原理中审视个案,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实现自恰与融合。韩大元教授指出,我们通过阅读个案、把握论据、寻求文本、确定焦点、综合判断五步曲,把宪法原则和精神,内化成宪法思维,激活了沉寂的宪法学。


注重宪法案例教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传统。法学院不仅为学生开设了相关课程,还组织教师撰写教材。大家以宪法规范为依据,立足法教义学方法,通过个案分析,形成了学术脉络,繁荣了中国宪法学。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支撑。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等制度的创设与完善,“寄寓了某种温和的、可以被接受的实践动机”(林来梵语)。



历史中的宪法,是人权觉醒的记录,人民苦难的记忆,人性尊严的根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然是国家的首要责任。不要以为别人的苦难与你无关,世界上每一个苦难,都关连着你。


焦洪昌:回不去的故乡

焦洪昌:人的尊严不可侵犯——访德忆往

焦洪昌:法大的高浣月 王大爷与贵友

焦洪昌:阮齐林教授退休了 他说法学教育要唤醒灵魂 厚植公义 敬畏生命

焦洪昌:真正的改变 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焦洪昌:锦光兄 (另附焦爷散文三篇)

焦洪昌:眼泪是下一个春天的种子 | 忆邓正来兄

焦洪昌:母亲,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模样

焦洪昌:我也是个经不起恭维的人

焦洪昌:只为共和民主而写作 | 记王宠惠先生

焦洪昌:一个自足的宇宙 | 恭贺陈光中先生九十华诞

焦洪昌:把鸡蛋炒进椿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学学术前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