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办有灵魂的教育,做有责任心的教师

2017-05-02 格知行教育

点击上方

免费订阅格知行书院原创作品


我的责任

一位台湾校长曾在演讲中喊出让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国家不是大家的,不是人人的,而是“我”的。这有区别吗?有,如果是大家的,人人的,那么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不重要,甚至忽略不计,只有“我”的,“我”才会誓死捍卫。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具备这种责任意识,只有办好有灵魂的教育,每个教师都做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时刻不忘宣扬真善美,不忘抨击假恶丑,我们这个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才会越来越美好。

格知行书院是这么勉励自身的,也是这么去践行的。

 

大埔教师交通“事故” 何以变感人“故事”?


■ 格知行



  在路怒成常态、信任现危机的当下,梅州市大埔县教师吴彬近日遭遇“交通”事故后的处置方式着实显得“另类”,但他却用这种“另类”的方式,硬是让交通“事故”演绎成了感人的“故事”。

  2月5日,吴彬驾车不慎“亲”了人家的车屁股。吴彬下车来,一脸歉意地上前去,想和前车车主协商解决此事,岂料车主不在,旁边也没人关注这事儿。如果这时吴彬驾车驶离,那就“万事大吉”了,该办事办事,该会友会友,也不担心车主好不好说话,会不会趁机敲诈了。但吴彬没有这么做,他四处打听车主是谁,未果。如果这时吴彬离开,也似乎有了借口,“找不到车主有什么办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溜之大吉。但吴彬也没这么做,他拨了交警的电话。交警赶到,问清情况后,对吴彬的行为既诧异又感动,他们见过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也见过因一点小刮蹭导致矛盾升级甚至酿成大祸的情况,而眼前这个青年吴彬是“自找麻烦”,好人啊!

  后来终于找到了司机,一问,他不是车主。车主是司机的舅舅。起初双方想私了,但司机不能作主,一问舅舅,舅舅要价2000多。司机听后,对舅舅很生气,而明显地站在了吴彬一边。他说舅舅要价太高,不如报保险。后来通过保险公司送修,费用是550元。吴彬和司机互加了微信好友,司机收了吴彬转来的550元,又发了个6.66元的红包给吴彬,祝好人六六大顺。微信上一来二往,两人了解到,吴彬是大埔县湖山中学的美术老师,巧的是,司机是深圳某校的语文老师,两人俨然是一对老朋友了。

  这件事除了感动了交警和司机,还让听到这个故事的很多人都感动了。本来是一起交通事故,为何演绎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呢?笔者以为,吴彬的处事方式起了关键作用。从整个过程中,笔者至少读出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心中有他人,主动赔偿,是为“仁”;费心尽力,只求担责,是为“义”;过而能改,和气协商,是为“礼”;协商不成,求诸第三方,是为“智”;说到做到,数目不含糊,是为“信”。这五个字,一个不可或缺。缺一字,好人做不成,甚至再出类似扶老人而被讹的负能量事件。假如吴彬留个联系方式在受损车上了事,以己之好心度人之心,或许日后纠缠不清,平添后患。有了这五个字,我们也就不必太消极,认为信任缺失、正义缺位、好人缺席。笔者相信,好人吴彬的行为,至少把正能量传递给了司机,司机又再传递给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者,日后被他人善待,这不正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吗?


用椅子砸老师更可怕的是什么? 

   

■ 格知行


近日,凤凰视频播出的一则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在一间教室里,一名小学生肆意撒泼,撕扯辱骂老师,甚至搬起椅子一次次朝该老师砸去。该老师只知招呼其他同学后退,并不敢理会该学生。对此,除部分网友指责这个熊孩子没教养外,更多的人则指责起了这位“手足无措”的老师“不作为”“没担当”“不负责”。

我赞同多数网友的意见,指责得对呀——如果仅把此事当孤立的一件事来看的话。对这种疯孩子,你不一巴掌将他打醒,也该一声断喝:“不许放肆!”学生都把性子耍到这分上了,再不教训,下一步就该杀人了,你说老师有作为吗?有担当吗?敢负责吗?网友要失望,那是自然的。

可这真不能看作孤立的一件事,也许每一个老师在大脑皮层里都储存着这样的信息:一巴掌之后,接下来的是全国人民的声讨,继而是受处分、被开除,甚至校长、教育局长也因此受连累……这样还没完,还要“流芳百世”,以后每学期省市县区开大会,都少不了提及这件事。你还觉得“作为”“担当”“负责”是件轻松的事吗?

我说事情不是孤立的,还因为,各行各业都存在类似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失掉了诚信和信任,一切本来容易办的事也阻力重重了。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其实面对捣蛋的学生,当事的老师最清楚这个学生的性情,也最清楚该采用何种教育方式。但是,就像家长不相信老师会将孩子“视同己出”,老师也不敢相信家长说的“我的孩子任你打骂”之类的话。那就只能按“标准的尺度”来执行,打是“体罚”,骂是“污辱”,像国外一样让孩子在游戏时出局,那又成了“变相体罚”。这种情况下,老师“手足无措”不是很好理解了吗?当我们无法凭信任来解决问题时,智慧就会被闲置,时机就会被错过,教育的艺术也就成了机械的比比划划。

当然,失去了“信”字,不能归咎于群众。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现在严峻的问题,不是教育群众,而是教育干部。”同理,当家庭和学校失去互信时,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各所学校的音、体、美、社会、健康等课程开齐开足了没有?当我们对高升学率的学校顶礼膜拜时,我们对低失学率、零犯罪率的学校有过什么奖励措施,哪怕是一句肯定的话?当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写论文来评职称时,可曾给予有师德、有爱心的老师一些安慰?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问题,家长就有理由质疑——你们眼里除了成绩和升学率,还有学生的品质、健康和安全吗?你打骂孩子还不是为了让他不要拖了后腿,是真正为他好吗?“信”是从哪里丢掉的,就要从哪里找回来。只有全社会都正视这个问题,都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好起来。那时,面对学生砸来的椅子,老师才能心无旁骛地将教育艺术发挥到极致。    

喜欢,就分享出去,

让更多人成为格知行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