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疫情,中国记者们在做什么?

广电业内 2020-02-29

来源 | 艺非凡

用镜头和文字,
传递世间的一切。

中国记者  

这个特殊时期,
几乎所有人都闭门不出,
却有一群人和医务工作者
共同逆流而上,
不论何时,
他们时刻像战士一样,
以冲锋的姿态战斗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他们不是在一线,
就是奔赴在一线的路上。
因为他们,
我们即便不出门,
也能及时知道外面的世界;
他们就是:中国记者。

 01  

2020年1月26日,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检测结果发现,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2019年12月31日,
就在武汉出现27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当天,
新京报记者便立刻赶到华南海鲜市场,
野生动物交易区恶臭弥漫,
动物内脏随地抛弃。


随处可见的动物尸体,
即便已经有人送医就诊,
市场仍还在对外开放,
卸货区仍然不停地忙碌着。


采访当地市场商贩时,
得到的是一个个不以为然的声音,
“我们以为这很正常啊,
就是普通的流感。”
“就三四个人,
都是感冒引起的,
哪有说的那么严重。”


前一天晚上还满不在乎的语气
贯穿的市场,
第二天,
市场便被勒令休市整顿。


记者深入其中,
探寻这场灾难的源头,
以身试险,
只为给这个社会一个真相。

《平凡的世界》里说,
“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平凡之躯亦如他们,
他们也害怕,也担心,
只是时刻谨记着新闻的责任。

 02  

1月21日,已确诊肺炎291例疫病患者,
有270例在湖北,
钟南山院士也告知全国人民,
新型冠状病毒确实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这一天,武汉还没有封城。


央视新闻记者来到人满为患的发热门诊,
镜头里人头攒动,
每个脸上都写满了不安。
只有镜头前这个拿着话筒的人,
坚定地向全国人民报道着现场实况。


疫情发生后,门诊面积扩大了5倍,
但依旧人满为患,
而原本挂着“专家门诊”的诊室
已全部被用作发热门诊的就诊室。


门诊每天坐班医生也从最初的每天两位,
到现在的每天八位,24小时轮班,
但依旧忙得焦头烂额,
每天至少接诊400位。


随后,记者又带着摄像头进入隔离区,
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包裹了七层后,
才明白医务人员的艰辛,
这份辛苦与不易,
医务人员不曾言说,
记者便告知每一个观众:
密不透风的闷热,
他们一穿就是一整天,
真的太辛苦了。


记者替不辞艰辛的医务人员发声,
却忘了,
明明自己也是奔波在一线的人。
因为他们的传播,
我们知道了,
这时的武汉已经
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收治,
所有人都在为控制疫情想尽方法。


这场疫情的背后,
不仅有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
还有这么一群用行动在付出的人,
我们蜗居在家百无聊赖,
而他们,
在向我们传递每一个值得被记住的瞬间。

 03  

1月23日,除夕的前一天,
家家户户在忙着准备过年,
央视记者冒着被传染的风险,
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
从收治第一例疫病患者至今,
战斗已经持续了28天。


因为这个特殊的镜头,
我们才知道,
层层叠叠防护之下,
竟是一个个年轻的脸庞。


因为穿脱防护服不便,
她们只敢在进去之前喝一小口水,
而中间数小时滴水不进,
直到下班才能有片刻的喘息。


长时间带口罩,
姑娘们脸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更严重的是,
因为材质过敏脸上起水泡,
她们毫无怨言,
只笑着说,
或许是使命感在让我们坚持着。


平凡的记者在疫情面前,
也会疲劳,也可能被感染,
但他们依旧不停地往前冲,
只为送出一份可靠的讯息。
身为新闻人的他们深知,
只有越靠近现场,
才越接近真实,
而这份真实,
应该被每一个人知道。

 04  

1月26日,人民网记者探访金银潭医院,
偌大的病房,
5个医生已经连轴转了20天。


医生哽咽着说道,
“护士在里面不仅要照顾病人病情,
更要负责他们吃喝拉撒,
工作量非常大……”
说着说着忍不住哭了起来。


如果说自身的辛苦他们还能再坚持一下,
可医院的防护设备已经不够了,
只能坚持到后天了…


身为记者的他全副武装在病房待了半小时不到,
已是满头大汗,
连说话都气喘吁吁,
“我实在没法想象他们24小时在里面
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希望大家多多关护一线医务人员。


字字句句,
无不讲述着一线战士的付出与辛劳,
明明自己也没有停歇片刻,
却没有人对记者们说一声,
你们辛苦了!

 05  

1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武汉肺科医院
采访ICU主任胡明时,
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
才接通电话,镜头前这个男人就泣不成声。
原来,他的医生好友因连日救治重症患者,
不幸被病毒感染。


可他什么都做不了,
连脱口而出的话都是苍白的,
“有的同事自己老公病了,
母亲病了,甚至自己病了,
病人还得继续救!


这场疫情,
太多人奋不顾身往前冲,
记者们只能用
一支笔、一个镜头记录下来,
让每个人看到,
不论何时何地,
始终有人为他人不顾一切,
这个世间始终温暖。

 06  

疫情持续发酵,
每时每刻数据都在变化,
这个战场变幻莫测,
若不是这群不要命的记者,
我们又从何得知。


鲁迅先生曾说,
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随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脊梁,
就算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将社会现实传递出去。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在医护物资紧缺的当下,
他们无法做到全副武装,
哪怕是在自己所有武汉群中
求助一瓶消毒酒精都异常艰难。

当他们准备无酒精上阵时,
竟意外收到武汉青山区某医院的支援,
而这间医院,
是他们曾帮助协调物资的医院。

面对记者的感谢,
医生只说,
“你们爱护医生,
医生帮助记者。


在疫情一线做完采访报道,
明明自己已疲惫不堪,
还得写稿准备发布
最实时的消息。


 07  

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家庭中的
子女、父母、爱人,
但这个春节,
他们却站在最前方,
替全国人民关注着每个变化。


然而在武汉的他们,
并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去哪儿了,
知道终是瞒不住,
才通过直播告诉他们,
“如果你们看到了我在现场,
请不要担心,
我会做好防护再报道!


所有人都知道,
团圆的除夕夜医务人员有家归不得,
却忽略了,
这个难忘的除夕,
同样有一群人,连饭都吃不上。


纵然如此,
仍有记者前仆后继地逆行而上。

1月23日,
多名新华社记者从北京前往武汉增援。


1月24日除夕夜,
央视首批四名增援记者抵达武汉,
偌大的车厢,
除了乘务人员,只有他们四人。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
央视总台再派出一批记者赶往武汉。


他们每天奔波在一线,
或深入隔离区,
或每天在城市间穿梭。


不论刮风下雨,
还是冒着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危险,
哪怕面对威胁,
他们也未曾退缩,
时时刻刻从前线把最新消息告知我们。

我们在过年的时候,
你们在让我们安心。
感谢!感谢!


进入新闻行业,
不会挣到太多钱,
不会有太多轻松的时候
···

但他们能成为社会的记录者、时代的摄影师,
为现在的我们传递一份暖意,
为将来的后代,
留下一些此刻的底片,
也有可能,
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英雄,
镜头内外的你们,
都值得被记录、被记住。

惟愿逆风而行的你们,
平安归来。


长按二维码
加入广电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广电群”+姓名+单位


往期精彩推荐:
疫情防控报道,主流媒体必须掌握这些核心能力
广电总局:卫视减少娱乐节目,加强疫情防控报道
广电总局:紧急支援湖北100余部电视节目
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名单来了
融媒体中心,别再把自己当媒体了
总台深度融合如何“入脑入心”?
短视频助力深度融合的四个关键
广电人必读!2020广播电视的重点工作
慎海雄:新媒体已成为总台新的增长极!
爱奇艺王晓晖:焦虑可不可以大声说出来?
湖南台台长吕焕斌:传统广电的出路只有一个!
广电人,再没有产品化思维就晚了!
这才是广电体制机制改革的真相!
无论前路有多艰辛,请坚信记者的力量
广电总局首提电视频道“精简精办”
爆款难寻,综艺市场进入转型期
短视频最严审核标准出台:100种内容被禁止
视频会员拉新的阳谋与暗战
广电“假融合”的十大表现
装睡的广电人
 长按二维码
关注广电业内 聚焦广电行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