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云南火车 2021-02-27


云南火车交流群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微信交流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群聊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QQ交流群

群号:895605877

长按保存二维码,打开QQ扫一扫加入群聊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 南 火 车

云南火车吧

长按保存二维码,打开百度贴吧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1年02月23日

光明日报整版报道了

新中国第一路

成渝铁路



一个整版

三篇报道

《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从追赶发达国家到领先世界的真实写照”》

《数字里的成渝铁路》


多角度多维度

深度展现了

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资料图片



正文走起



1


成渝铁路: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


从清末到民国,西南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也没见着一寸铁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这就是被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的成渝铁路。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穿越近70年岁月,几经提能改造,成渝铁路依然是成都重庆两城之间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如今,货物班列、慢火车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并肩驰骋在祖国西南的群山之间,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血管更加通畅。


毛泽东主席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即后来的宝成铁路,编者注)。”资料图片



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决困难


四川省内江市梅山公园内,耸立着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与成都人民公园屹立百余年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遥相呼应,浓缩记载了巴蜀群众保路、筑路的历史风云和不朽功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一直梦想能打通天堑,畅游神州。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上书奏请自办川汉铁路,成渝铁路为其西段。川蜀民众踊跃认股。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转而卖给英、法等国。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由此爆发,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索。正如孙中山所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
后来,国民政府重启成渝铁路,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成渝线依旧是地图上的一条虚线,四川百姓的出山梦依旧遥远。

共产党没有让人民继续等待。开国大典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西南局常委办公会,决定“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报告得到中央批准,成渝铁路成为国家战略。
1950年6月铁路动工,四川各界群情振奋。华中轮船公司负责人说:“过去反动政府借口修筑成渝铁路,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结果只是在地图上划了一条虚线。现在西南解放才几个月,西南人民四十多年来的理想,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就开始实现了。”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还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要修铁路谈何容易。有人问,铁轨、枕木、机车从哪来?

“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党中央的指示明确有力。鞍钢的钢锭、上海的钢梁、武汉的机车,源源不断运到重庆。铁轨、螺丝钉、炸药、水泥等材料,全部自制。全川人民踊跃捐献枕木,青年献出做新床的木料,老人献出做寿棺的方材,有的人还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全川共献枕木129万根。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筑路主力军北调参加抗美援朝。他们留下的任务,由从各城镇招募的失业工人和沿线动员的农民工所接替。
分散在五百公里线路上的十万民工如何管理?更不要说其中还混迹着土匪、特务等敌对势力。铁路建设还能顺利推进吗?

“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各级领导干部遵照邓小平在铁路开工典礼上的讲话,将修建铁路的过程,变成将党的政策在群众中间生根开花的过程。
当时党组织没有公开,民工就看干部、指导员如何做。饭不够吃,指导员先放下碗;工棚地下回潮,指导员把稻草让给民工多铺些;发生塌方,指导员让民工先出洞口,自己最后出来……好的干部带出了好的筑路队伍。隧道里放炮后,常常硝烟未散,工人就冲进去干活。当年参加筑路的华荣、凌云柱曾回忆:“那时抗美援朝,别人捐飞机大炮,我们没钱,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大家约定下班后义务加班半小时,届时班头吼一声‘捐献飞机大炮的时候到了’,我们就不仅不休息,反而干得更卖力,那半小时就像现在的自动传送带似的,工效比正常上班提高两倍。”成渝铁路工程师萨福均感慨道:“人民政府一声号召,从最高级的政府到最下级的政府一齐动员,几十万民工马上集合到路线上来。过去国民党抓都抓不来,现在他们是争着来,干了还不肯回去。”

只有人民政府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幸福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沿线农民个个兴高采烈。他们在送给筑路工人的锦旗上写着:“毛主席来了,火车也来了!”“人民政府把我们的幸福的道路修通了!”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歌声:“人民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人民的铁路人民修呀!人民的铁路人民护!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老百姓的欢歌笑语,充分表明共产党办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大好事。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两个年度的经济投资,使全国人民普遍地有了一种感觉:仅仅这个政府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能领导我国人民走向幸福。”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说:“这是中国第一条全部用自己的器材修成的铁路,西南人民把它看作通往繁荣和幸福的起点。”时任民盟主席张澜在通车贺电中说:“渴望数十年的成渝铁路,能在中国共产党三十一周年纪念日胜利通车,这充分证明了西南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才可能发挥伟大力量,获得今天的胜利成功。”




为区域经济腾飞发挥巨大作用


“西南是交通第一,有了铁路就好办事。”近七十年过去,邓小平的话依然在耳畔回响。成渝铁路在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深刻改变了西南地区的格局,至今仍然为区域经济腾飞发挥着巨大作用。
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功试飞。所用航油早在半个月前就由成渝铁路经机场供油专线输送到位。将来,机场投运后所需航油,也将由成渝铁路输送。老铁路与全新的国际航空枢纽,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连接到了一起。
今年86岁的杨世贤在成都火车站做了几十年的售票工作。她告诉记者,成渝铁路一直非常繁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售票员交接班的时候,点钞都要一两个小时。改革开放后,成渝铁路更是成了群众外出务工的主要大通道。

“资阳82张票源,硬是挤上来了200多人。”1995年,王泽云担任成都经成渝铁路至广州51/52次列车长,他清楚记得,春运时车站专门成立了“关门队”,负责把人推上车,然后才能关上车门。
曾担任成都经成渝铁路至广州K194次列车员的殷竹君说,回川乘客衣着时髦,妆容精致,卡带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改革开放的春风,通过火车迅速吹到西南内地。

2020年疫情来袭,西南地区最大食用酒精生产企业资中县银山鸿展公司迅速转产医用酒精。一时间,成渝铁路银山镇站加倍繁忙起来:每天用于生产酒精的千余吨粮食原料在此卸货,千余吨酒精再通过汽车运往全国各地。
简阳的砂石、内江的钢材、永川的汽车、江津的白沙……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货运部相关负责人说,成渝铁路2020年发运量2620万吨,加上数倍于此的到达量,使这条老铁路成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线。



跟着共产党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铁路达标提质提速,司机李治刚拉响嘹亮的风笛,驾驶G8608次复兴号动车组,由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从这一天起,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将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缩短至62分钟。
这是李治刚最骄傲的时刻。他的爷爷李鸿升是成渝铁路开通时拉响汽笛的第一人,父亲李国方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几个时代。从时速30公里到350公里,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见证了成渝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奇迹。

70年前,四川的交通主要靠内河航运和驿道,从成都乘船顺岷江经乐山至宜宾,再顺长江经泸州至重庆,旅行时间要一周。成渝铁路将旅行时间缩短为十几个小时。而今,成渝两地形成“一小时通达圈”,每小时好几趟的高铁和动车,将两地紧紧地连成了一个圈。
当年,新中国政府在修建成渝铁路中展现的强大组织能力,让人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人们深信:“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如今,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和成渝城际铁路在成渝之间并驾齐驱。此外,成达万高铁已经开工,成渝中线高铁也已进入可研待批复阶段。在新时代,不断织密的铁路网,彰显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历史,极大提高党和人民政府威望的成渝铁路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张国圣 李晓东 李宏)




2


“从追赶发达国家到领先世界的真实写照”


“成渝间又一条高标准高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成渝间有望实现50分钟通达。”近日,《新建沪渝蓉高铁重庆至成都段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咨询服务》招标公告正式发布,其中明确了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方案。


中铁二院线路处副处长、成渝中线高铁常务副总体设计负责人黄艳磊说,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双城经济圈两大中心城市间最便捷、快速的高速客运通道,主要承担重庆和成都间的直达客流,项目将按最高标准建设,希望通过这条高铁,探索一套更高标准的高铁建造技术,打造中国高铁建设、运营示范线。

新建沪渝蓉高铁即沿江高速铁路,它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线位上,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经济重地。其中重庆至成都段即成渝中线高铁,是继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成自泸渝高铁之后,连接成渝的第五条铁路。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遂渝线中的一段遂渝线铺设了全国第一段无砟轨道、规划的成渝中线高铁将按更高标准建设;同时这几条铁路,设计及提能改造后的时速,从60、80、160、200、300跃升到350公里,是我国铁路飞速发展历程的缩影,是新中国铁路发展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铁路技术从追赶发达国家到领先世界的真实写照。”黄艳磊说。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大大缩短了成渝之间的通达时间,但还需要一天一夜。1995年,成渝列车第一次进行大幅提速,车程缩短为14个小时左右;2006年,遂渝铁路通车,成渝列车改道遂渝、达成铁路运行,运行时间缩短为4个半小时;2015年,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行时间缩短到2小时内;2020年,成渝高铁提速至350公里,双城之间实现1小时公交化运营……从无到有,从慢到快,成渝之间、成渝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学生时代的黄艳磊,常常乘火车经成渝铁路往返于成都与老家江苏之间,30多个小时的站票,厕所里都挤满了人,让他对慢速火车有着深刻的记忆,也将创新的使命深深地刻进了骨子里。

已通车的成渝高铁项目于2010年开展勘察设计工作,黄艳磊担任线路专业技术负责人,为选好线路,野外徒步勘测、不眠不休都是家常便饭,他却乐在其中,从不叫苦。10年后的今天,他又参与成渝中线高铁的勘察设计工作,带领他的团队向更高标准的高铁建设发起冲击。
“我国要保持在高铁领域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创新。”黄艳磊表示,设计建设团队将秉承创新使命,稳妥开展探索,为引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周洪双 通讯员 肖倩)




3


数字里的成渝铁路


◎国家先拨了2亿斤大米,作为支持成渝铁路建设的修路经费。
◎10.75万名民工,创造了成渝铁路建设时民工数量的最高峰,那是在1951年2月20日统计的。
◎平均每天推进5030米,在党的领导下,筑路大军的筑路速度非常快,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的上世纪50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钢材及各种材料用量:钢轨5.6万吨,水泥5万余吨,枕木128万余根,木料5.4万余立方米,炸药2000余吨。

◎成渝线全部供应材料运送约30万吨,总运量达1.5亿吨公里,相当于修建1公里铁路平均需运送材料600吨,每宗材料平均运距约500公里,这还不包括基层自办材料,如大宗河沙、料石,以及其他以人力撬动的材料。
◎每公里成本为31万元,是新中国在丘陵地区完工最快、投资最省的铁路,共节约投资737万元。
◎到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实现全线竣工,离开工时间1950年6月15日差两天到两年,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
(来源:四川省志、四川省档案馆等)


ps:因编排需要增添部分图片,均来自成铁微家园

来源:成铁微家园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