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摘登①

编者按

近日,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斯朗尼玛对全市组织工作作出批示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力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争创一流、奋勇争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3月15日,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全国、全区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斯朗尼玛书记对全市组织工作的批示精神,总结2023年组织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上,康马县等9家单位作了现场交流发言。即日起将分五期摘登交流发言材料,供学习借鉴。

实干笃行深化主题教育

凝心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中共康马县委组织部

       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康马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制度,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推行“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暖民心”的行动,好事实事落地见效,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聚焦民生所盼,用心办好群众关切事

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将破解群众堵点难点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以实践实干求实效出实绩,全力答好民生答卷。深入推进民生实事,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紧盯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县级财政列支经费4300余万元,实施群众急难愁盼、联农富农等项目30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00余件次。聚焦群众取件难问题,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在辖区各行政村推出“菜鸟驿站”便民服务,累计为群众派发快递1.1万余件次。聚焦“一老一小”日间照料,畅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在康马镇德吉林村、南尼乡楚嘎村等14个行政村打造集托幼育幼、养老、日间照料、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日间照料室,构建便民服务“百步生活圈”。广泛凝聚“护学”力量,大力整治学生接送安全隐患。将“乡村幼儿园学生接送安全隐患”作为全县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任务,按照家长出资40%、行业部门补贴30%、政府补贴30%的标准,筹集资金解决幼儿接送车辆,实现全县218名学龄前儿童全覆盖。全力保障出行安全,探索创新驻村用车管理模式。综合考虑驻村点数量、路途距离等因素,通过购买第三方租赁服务,为各乡镇配置驻村专用车辆19辆,满足49个村220名驻村工作队员用车需求,为驻村干部强保障、鼓干劲。多措并举以奖促学,助力农牧民子女圆梦大学。制定《康马县大学生资助政策标准》,明确康马籍农牧民子女资助政策,2023年度本级财政列支经费166.5万元,为考取本专科院校的276名农牧民子女兑现奖励资金,真正让主题教育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朗巴村“日间照料室”里,全村老年人集体过生日康马县为考入大学农牧民子女发放奖励资金



聚焦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治理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珠峰领航”党建品牌建设为牵引,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化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模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织密共建网络,汇聚治理力量。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129个网格单元,选优配强834名专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1400余次,精准掌握网格内部信息。建设数字乡村,提升治理效能。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全县9个乡镇建成数字乡村系统,安装监控探头645个,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完善“连心共治、吹哨报到”机制,90%以上的群众事务在网格办理,部门响应率达100%。筑牢源头防线,力促和谐稳定。落实信访基层源头治理“5+3+N”模式,协调兑现群众被拖欠资金180万余元,惠及群众100余人次,欠薪隐患排查化解率100%,切实以主题教育成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服务温度、擦亮为民底色。

康马县“数字乡村”系统



聚焦县域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结合县域实际深入实施“九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引擎、惠民利民的实举措、促进发展的源动力。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投入资金785万元,大力发展高海拔温室大棚果蔬种植特色产业,让先进种植技术与高海拔种植业发展深度融合,建成温室大棚17座,预计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带动辖区群众增收30余万元。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康马镇、南尼乡稳步推进“联村党委”试点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提升12%。目前,成功培育少岗村、楚嘎村等14个集体经济强村,助力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狠抓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充分发挥乡村党校(百姓课堂)培训阵地作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乡村治理等主题班次,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562、219国道沿线设立9个“石榴籽红色驿站”,打造党建促民族团结暖心阵地,成功创建全国第十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全市首个乡村党校(百姓课堂)在康马县南尼乡楚嘎村正式揭牌


“小驿站”汇聚民族团结“大能量”

中共定结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定结县积极落实区党委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珠峰领航”为引领,以抓党建促民族团结为抓手,在G219沿线和S514沿线建设了一批“石榴籽红色驿站”,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高位谋划,系统推进,提高建的力度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定结县委高度重视“石榴籽红色驿站”建设工作,坚持把驿站建设作为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县委先后召开4次工作部署会、现场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实地调研指导13次,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驿站建设。二是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以组织部牵头,文旅、民宗等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统筹旅游发展规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等重点任务,印发“石榴籽红色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分工,合力推动驿站建设。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把驿站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党建述职范围,建立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班子成员包点联系工作机制和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机制,定期调度指导,持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石榴籽红色驿站”建设观摩交流



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把严建的尺度

一是把好定点选址关。坚持以党员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人口规模、服务半径、交通区位等因素,依托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打造陈塘镇藏嘎村、琼孜乡姆村以及荣孔检查站等14个“石榴籽红色驿站”,建成覆盖219国道、514省道沿线以及游客密集地区的党群服务矩阵,实现党员群众到哪里,党群服务就覆盖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县驿站共接待游客群众11000余人次,受到了过往游客群众的一致好评,擦亮了“珠峰”“湿地明珠”等旅游品牌。二是把好功能定位关。围绕服务珠峰旅游经济带和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畅通游客意见建议反馈渠道,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优化完善上网、吸氧等25项基础服务,持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在“藏历新年”“夏尔巴文化旅游节”等节点,组织过往游客开展“歌同唱、舞同跳、节同过”等活动200余场次。陈塘镇藏嘎村“石榴籽红色驿站”长期开放“村史馆”,定期组织村级文艺队同游客“跳锅庄”,让过往群众沉浸式体验本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三是把好建设标准关。坚持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制定出台“石榴籽红色驿站”建设标准,明确“有标识、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人员”的阵地建设要求和“休憩补给、信息咨询、特产展示、临时救助、文化交流”的功能布局,不断提升驿站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琼孜乡楚纳村“石榴籽红色驿站”依托区位优势,拓展了免费洗车、洗澡等功能,驿站多次在短视频平台“出镜”,得到游客的点赞好评。


在几脚桥“石榴籽红色驿站”,民警为游客服务



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增强建的精度

一是做强服务队伍。在驿站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组织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到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出台《驿站管理办法》,将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振兴等专干纳入驿站服务队伍体系,持续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做优服务机制。出台《定结县“石榴籽红色驿站”服务指南》,拓展门票减免、土特产邮寄等增值服务,建立党员群众和组织评价体系,推动服务扩面增效、增值赋能。三是做实资金保障。驿站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整合各类资金50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旅发、民委等部门40万元财力支持,为驿站统一制作配发标识标牌以及折叠床、制氧机等20余种设备设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以来,依托驿站人流量,带动周边14个村吃上“旅游饭”,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1万元,推动驿站“可持续发展”。

定结县“红石榴驿站”,受到过往游客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您推荐主编:李准编审:西热坚参编辑:桑旦次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