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推介】观鸟新人的福利,来了!

鸟类观察编辑部 鸟类观察
2024-09-09

中国鸟类观察2022年第1期新人专辑


《中国鸟类观察》问世已经超过20年,曾经为大学生、中小学生、高校社团出过专辑,特意为观鸟入门新人出专辑还是第一次。缘起是得到反馈,有读者说“看不懂”这份期刊。是编辑部同仁有那么资深么?恐怕不是,只是编辑们总是在找“大题材”,在请“高人”撰稿,内容重要是重要,但也许离新入门鸟友的需求远了一点点。

这回,我们找了不少观鸟新人自己来写稿,一共36篇文章,有22篇是新人之作。其他文章也是针对新人的需要来选题。而专辑名称斟酌了几次,入门专辑、启蒙专辑、菜鸟专辑……最后还是“新人专辑”吧,大部分文章里面,反反复复都在讲“新人”,换什么的出场率都没这个高。

一起先来看目录:

(版面截图)

看官可能注意到了,封面和目录页的鸟图都是红胁蓝尾鸲,而这期的【封面故事】《红胁蓝尾鸲——菜鸟不菜》却放在了全刊最后,因为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到最后这篇的时候会发现,“菜鸟”已然不“菜”,不仅指鸟,更说的是鸟人。 

(版面截图)

再一起来看【编者絮语】。

编者絮语

GAOKAO

这一期的内容,为了鼓励与帮助观鸟新人入门,不仅约观鸟老师动笔,也请观鸟新人写心得,希望更多新入门观鸟的读者从中有所收获,而一路走来的老鸟人也能受到启发。观鸟永远在路上,不论入门早晚,陆续有一个思想启迪、心态变化的过程,看看别人怎么入门怎么进步,也许会心一笑——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编辑这一期专辑,很高兴看到一些观鸟入门时间不长的鸟友已经可以归纳收获,总结经验,转而辅导更新的新人,这是比自己简单加新更有成就感的事情。确实,观鸟不仅是一个体力活儿,更是一个智力活儿,寻找、观察、记录、辨识的过程,同时是一种思维训练。除了身体勤奋,五官调动,更善于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推此及彼,进步才会飞快。

想对新人说的很多,篇幅限制,只在这里提醒一句:新人入门,自己找到并认出“一手鸟”,越早上这个台阶越好。不用辨识软件,不问老师,自己找自己看自己认,耐下心翻图鉴,去野外复习再复习,你会很快甩掉“菜鸟”的帽子。



【文章节选】三则——


第一次自己辨识鸟种……2017年二月第一次带着望远镜回老家过春节,放下行李就开始看鸟。当天黄昏时分就在窗口发现了邻居屋后地里似乎有一群我没见过的鸟。第二天正好是一个大晴天,我决定自己观察把它辨认出来。仔细观察,记录从嘴到脚的特征,它们走了我就休息一会儿,时不时回到窗前看一眼。记录几次后发现,一群鸟同一个部位特征差异很大,比如喉部有的很白,有的白色中有明显的纵纹,有的纵纹很浓密;头部的棕色,有的浅有的深;背部的橄榄绿也是深浅不一。这下把我搞蒙了,这一群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两种或者三种?接下来我放弃细节盯着看它们的体型气质,加上之前观察过白头鹎,感觉气质相似。于是一边查手册看各种鹎的特征一边观察,排除特征差异大留下差异小的,在山林老师的提醒下去掉在当地没有分布的鸟种,再针对重点部位观察对比,然后得出结论——绿翅短脚鹎!为什么我看到了那么多变化?除了光线角度,个体差异,还有一个原因,有的鸟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洗过澡了,毛连在一起或被弄脏了。所以我当时获得的启示是,遇见不认识的新鸟,还是要先看整体再看局部,有助于查资料辨识,查完资料再总结出辨识秘籍,以便下次遇见时准确识别。观察绿翅短脚鹎,两天后把它辨认出来,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同时也感受到好奇心和热爱可以驱使我如此专注地观察,并且在辨识失败后修正方法重新再来。从这开始我才算真正观鸟入门了,迷恋加新,不能自拔。——节选自《观鸟于我的诸多“第一次”》


……

冠头岭是国内观鸟圈里人尽皆知的观猛地,而我只是一个刚观鸟半年、鸟种数刚过300、没见过几种猛禽的小菜鸟,对于能否胜任监测员完全没有信心。但是,怀着对猛禽的向往、对观猛护猛的渴望,我提交了报名表,最后竟然成功入选,成为一名光荣的猛禽监测员——收到入选邮件,绝对是我观鸟以来最快乐的瞬间!

……

积累了几天监测的经验,我把监测工作简单概括成两个字,一个是认,一个是数。

认,就是认出猛禽的种类。近年来,在冠头岭记录到的日行性猛禽种类多达31种。从来去无踪的游隼,到体色多变的凤头蜂鹰,再到威风凛凛的白腹海雕,冠头岭猛禽种类的丰富程度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不同猛禽的辨识难度相差很大,简单的比如凤头蜂鹰,头小脖子长,我们戏称为“鸡头雕”;还有普通鵟有着显眼的黑色腕斑,靴隼雕的肩羽有显眼的白色车灯,蛇雕的眼先和蜡膜是鲜艳的黄色等等,都是明显的特征。

监测员最头疼的是几种相似猛禽的辨识,比如鹊鹞和白腹鹞、红脚隼和燕隼的区分,尤其是松雀鹰、褐耳鹰和日本松雀鹰这“三小只”,体型、羽色等特征相差很小,每年都让监测员们痛苦不已。冠头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迁徙猛禽中幼年的个体特别多,可以说是猛禽的“幼儿园”,这更是增加了辨识的难度。

……

在冠头岭上待了两星期,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些观猛的小技巧。比如说,认猛不是一定要根据形态,观察特定的行为也是判断猛禽种类的好办法。看到悬停的猛禽,基本确定是普通鵟、黑翅鸢或红隼;眼前飞过一只体型和鸽子差不多大、振翅还特别频繁的小鹰,日本松雀鹰的概率就很大。阴天的时候,猛禽都只能看出黑色的剪影,这时就需要对各种猛禽的体型、身形甚至“气质”有更好的把握。比如灰脸鵟鹰的翅膀非常平直,而褐冠鹃隼的翅形就像一只蝴蝶。

值得一提的是翼指这一特征,我之前特地努力记下每种猛禽的翼指数,但在冠头岭上看的猛禽越多,越觉得翼指往往不是辨识的关键。几种难区分的猛禽比如“三小只”翼指数本来就相同,而翼指不同的猛禽瞧一眼长相就看得出来。我逐渐意识到,观猛认猛要进步,仅仅看图鉴上的高清大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积累辨识经验更加重要。

……

——节选自《猛禽监测如何入门,从冠头岭说起》




……

首先,观鸟给我带来了无以伦比的乐趣。每次出门看鸟,我都会猜测当日会见到什么鸟。到了观鸟点就等于到了鸟的家了,我总是忙着四处寻找,想看看有哪些鸟儿在家里?都在忙什么呢?这有点儿像“仔细寻找”图片游戏。找到了之后肯定要去辨识,而这就是“找不同”图片游戏。既然都认出来了,为什么不用相机或其他方式记录下来呢?好!这就是“拼手速”游戏。你瞧,这一系列的小游戏堆叠起来,是不是比游戏更有趣呢?其次,观鸟还可以提高体质和意志力。观鸟一般都需要徒步,边走边找边观察,每次活动走下来,差不多都是一万到二万步,体质和意志力都会提升很多。刚入门观鸟,开始可能会有点儿体能困难,但如果你坚持下去,过了这道限制你观鸟的“鬼门关”,后续适应了就会觉得背着相机、望远镜等装备,走个两万步就是小菜一碟。观鸟还可以护眼,它太能让我们远离电子产品了,爱上观鸟的你,根本没空摆弄手机游戏。而且鸟儿是移动的,你想看清它,就会练出一副“火眼金睛”。猛禽秋季春季两次迁徙的时候,在天空中飞得很高远,如果你已经近视了,在迁徙季多去山上观猛,说不定可以让你的近视度数减少一些呢!最后,观鸟能让你看到鸟类的美和灵动。……如果你心动了,想加入我们观鸟这个队伍,那么,拿一本适合的鸟类图鉴当敲门砖吧,每一位观鸟大神都是从小白开始的。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白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有一副合用的望远镜,这是必需品。其次,要学会用眼睛发现鸟,再用望远镜去细细观察它。重点还是先用眼睛找到鸟,至于怎样能很快找到鸟,多多实践就能摸索到方法啦。……——节选自《让鸟儿飞进你心田》


更多版面先睹为快——

 


 

 

 

(版面以正式出刊为准)


本期68页,节选/截图不能一一。
意犹未尽?请等出刊!

温馨提示

2022年刊物订阅进行中,订阅方法请见

2022,继续出刊——《中国鸟类观察》2022年出刊启事

如需修改寄送地址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登记。

赞助阅读方法请点击首页左下方索取杂志

收藏或浏览过刊,请回复“过刊”查询

微信群: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群”,邀请加入

邮箱:birdwatcher2001@163.com

读者QQ群:490119751



鸟类观察

(chinabirdwatch)

参与观鸟,保护自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鸟类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