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算账,越算越嗨!

👉 老钱日日谈 2023-07-09

记账就是在记录我们如何使用钱。

我特别想用类似的方式,把「准备养老」这件事变得更直观点。

于是折腾了一上午,各种计算,最后鼓捣出下面这张养老的现金流表达。

信息量有点大,解释解释。

我没搞得太凡尔赛,图中的所有假设,都是普通中产能够得到的水平。

如图所示,我为养老总计投入了65万元,包括:

✔️35岁开始缴纳个人养老金

    1.2W*25年=30W

✔️35岁开始购买增额终身寿险

    2W*5年=10W 

✔️50岁开始购买养老年金

    5W*5年=25W 

✔️搬砖缴纳的社保,但这部分没有纳入到表格中

另外本图并没有考虑延迟退休,但考虑到了通胀——长期平均为3%。

那60岁我退休时,能得到什么呢?

✔️社保退休金(现金流)

    初始26400元,3%复利增长 

✔️养老年金(现金流)

    初始17850元,不增长 

✔️一居室的房租(现金流)

    初始13200元,1.5%复利增长 

60岁退休时我还得到了两个随时可取的账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现金)

    75.8W,年化增速3~4%左右 

✔️增额终身寿险账户(现金)

    21.7W,年化增速3.5%左右

60岁时,我每年吃饭、吃药、看病、随礼、锻炼、游山玩水等等的必要开支大概是3W元,以3%的通胀速度增长。

有人会嘀咕:这花的也太少了点儿吧? 

咱们还是别脱离生活,你可以问问自己长辈,看看他们每个月大概花多少钱。

当然,肯定有考虑不合理的地方,但不重要。

主要是想让大家对「养老」有个更立体的感受,尤其是从现金流的角度。

好了,费了这么大功夫,让我们说一些养老投资的重点吧! 

第一,前期投入不能停,一定要坚持把现在的钱往未来送,用现金换现金流。 

而且越早送,越早换,未来的差异越大。

第二,上图中的柱子,是一定能拿到必须要花掉的现金流;

而图中的两个圆圈账户则是可花可不花的现金——这些钱其实是我们的生活选择权。

第三,不要把保险和投资对立起来,上来就比较二者的收益谁多谁少。

买保险和长期持有基金并不冲突,都应该配——

保险的作用是提供确定性所见即所得提供兜底的现金流和回报持有不考验人性

基金的作用是提供更高的预期回报,和随之而来的更多选择权,但基金所见非所得,需要耐心和坚持,持有很考验人性

第四,退休不是终点,退休是个新的开始。 

所以不要小瞧自己,不要天然地认为退休了人就傻了、颓废了。 

理财爱好者真的应该向巴菲特学习。

巴菲特如今身价的90%都是在65岁以后赚到的!

这点极其反直觉,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老头真的没停过,真的玩出了复利的感觉,而复利的威力都在远期。 

那怎么才能享受到远期呢?

不能停!不能被任何事打断。

必须乐观主义,唯有如此才能看到远期,等到复利。 

仔细想想巴菲特的经历,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30岁时的身价大约等于如今的六千万人民币,财务自由了,还不躺平。

干到65岁,这么大岁数了总该退休吧?

结果人家又把久期拉长了30年。

而对一个已经运行了30年的复利曲线而言,再后30年的威力太过惊人了。 

第五,做完此图,其实我对退休后的生活还挺乐观,反而对另两件事比较担心—— 

其一,我怕我没能坚持积累,没能坚持投入,没能坚持交换。 

其二,我有点担心60岁退休之前的那几年... 

但这点仅限我个人哈,因为我的久期实在看不到这么长。

我怕那时的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备受嫌弃。

所以我更得坚持现在就换,用财产性收入弥补那时的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的缺失。 

第六,兄弟们,退休之前请一定把负债清掉!

有房无债对养老非常重要,不然以后的必要支出又多出一笔。

以上。


关联阅读:
👉 《50岁才买养老年金,两种玩法》
👉 《3.5%时代谢幕前的好产品清单》

⚠️ 风险提示:「老钱日日谈」只是机械地记录作者每天的胡思乱想,因此每篇文章可能会同时说好几个完全不相干的事。所有内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