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ash 破折》试刊号:逐层

cli2 atelierAnchor 锚坞 2022-03-01


关于 dash


dash 是关于文字的视觉文化志,以电子版和实体书两种媒介发行,不定期更新。每期我们都会择取一个主题,通过独特的编辑思路和设计形式呈现给读者。我们希望能发现司空见惯中的不同寻常,连结跨领域、跨文化的声音,为创作者提供更广泛、更巧妙、更多元的视角。

dash 在现代字体排印中指西文连接号,破折号则是中文百年前引入的新式标点。dash 和 破折的含义及其象征——连结和断裂共生,破坏性和创造性同在——贴近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期望,所以定为刊名。


dash 纸质版可以通过与我们合作的实体书店或网店购买,电子版通过下段链接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不过,你得到的数字文件会带有某种形式的缺损,正如所有的虚拟物一样。

https://atelier-anchor.com/dash/

*由于邮箱过滤机制可能因用户而异,建议不要使用 163、126、yeah 等邮箱。如果您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邮件(spam)文件夹或垃圾箱。如果仍然没有收到,可联络 dash@atelier-anchor.com 解决。




关于试刊号


基本信息
尺寸:210*285 mm
装帧:多页套折 + 车线 + 绑带
正刊 / 别册页数:64p / 48p
售价:¥ 120

dash 就是一笔横画,一个执笔写字时再平常不过的动作。
不同长短的 dash 在书写中变换,有时是语音的延续、语气的舒缓,有时是前后词语的连接、意思的转折、信息的罗列;
有人奋笔疾书时惯性使然顺手写上一笔,以示思考的短暂停顿,也有人用十分笔力一划,来抒发写至真切时难以平抑的心情。

去年四月我们就开始构思你面前的这本小书,最初仅仅是想从文字设计出发,做本既有趣又先锋的 “大杂烩” 读物,归档记录之前写过的相关文章。但随着对自身创作动机的理解层层深入,我们也意识到,除了保持文字设计和视觉文化的大主题不变以外,我们希望能在内容、体裁、排版、装帧、印刷、工艺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实验性的探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共同编辑创作项目。


本期试刊号讨论的主题是城市生活中的文字,街道、店铺、招贴、广告等属于公共空间的文字,我们邀请了四位创作者在不同的空间场域中游移,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内字体辐射出的多样表达,将文字从书写的工具,转换为被书写的主体;而 “逐层” 是我们的编辑思路——你会在本期 dash 中发现对文字的图层堆叠,对层层累积视觉印象的解剖,还有对时空、记忆、社会肌理的深度层析。除此之外,本期试刊号还有一本 “破折号” 别册——对于整本刊物来说,别册就是一个破折号,延续、连接、打断、转折、补充,未来我们还会在其中尝试影集、游戏、诗歌、版画、艺术装置等多元创作。


《塑料诗之城——超现实世界的现实景观》将视线从现实世界转向数字化的平行时空,青年艺术家黄河山拾取中国当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 “野生设计” 作为蓝本,对招牌进行符号化的艺术再创作,架空起对未来城市的虚构想象。


行走在路上,每天有无数文字信息和我们擦肩而过,是什么决定了它们进入我们的记忆体长时间停留?通过《解析视觉记忆——网红字体与非标字形》,作者刘育黎着眼于身边的字体走红现象开启一场 “路边观察”,从一朝爆火的某款用字风格,到高频霸占热搜的网红食品包装,试图理解字体发生病毒式传播应用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今日文字设计提供灵感。





自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来,隔离、追踪、封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空伴随” 这个由疫情催生的新名词,是用来描述在一个小的区域网格内与确诊者有重叠足迹的状态。我们有意使用这个颇有科幻色彩的词作为 “破折号” 别册的题目,以正在经历都市更新的上海金陵东路为背景,借由字体这一街道肌理,拓印出上海老城厢的过去现在式,透过残存的店招管窥这条 “法大马路” 百年百业的变迁,在日渐消弭的昔日风貌中探访它的繁荣一角。时空似乎被封存在字里行间的缝隙里,而我们也借此重新思考人、招牌、城市、历史之间关系的一次尝试。


文字如何建立起一个文化的视觉意象?随《反思与实践——俄罗斯招牌再点亮》作者张严峻一起揭开这份由招牌塑造的 “集体记忆” 档案,思考俄罗斯招牌在不同时代下的流变,为宏观历史提供主流叙事之外的另一种微观注脚。


《走马看字——马来西亚在地街景文字》邀请关注在地街景文字的马来西亚概念艺术家与研究者陈子豪,在东南亚特有的多文种融合的语境下,重新审视看似 “不专业” 的街边字体,以解除设计偏见,梳理马来字体文化遗产,继而对跨文化视觉设计进行批判和探讨。



关于锚坞



atelierAnchor 锚坞是一家以技术为基石的设计事务所,我们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创意行业里,为客户提供绝妙的想法和可靠的执行。在平面、字体、动效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促使我们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并广泛运用在展览、艺术、研究、出版和商业项目中。我们关注跨学科跨文化的设计实践,倡导建设聚焦新技术新思想的多元创意社区。

 
公众号 atelierAnchor 锚坞
Instagram @atelier_anchor
www.atelier-anchor.com
如有合作事宜,可邮件联系我们
hi@atelier-ancho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