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亏80亿、裁员千人,被腾讯看中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何解?

器械之家 2022-09-0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器械之家获悉,在香港上市计划受挫后,互联网医疗保健平台微医正考虑放弃传统的IPO(首次公开招股),转而通过与SPAC(空壳公司)合并的方式上市。据悉,微医去年曾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但迟迟未能上市。知情人士称,微医此次重组旨在对公司进行重新定位,并探索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上市,而不是传统的IPO。

 


多家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微医去年对公司进行了裁员,员工数量从大约4000人削减至3000人左右。接下来,微医优化业务线,可能会进一步裁员,将员工数量降至2500人左右,甚至更低。此外,微医还准备降低基本工资,并将部分员工的薪酬改为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01

裁员千余人,刀刃向内为哪般?


2020年开始,疫情推动了国内数字医疗行业快速增长,据卫健委规信司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7倍,部分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20多倍。
而在2021年,伴随着疫情常态化、公立医院线下服务能力恢复,供给端线上诊疗的严肃性受到关注,需求端用户的线上就医习惯仍待进一步强化,而在政策端,互联网诊疗也迎来了新一波的“监管”。同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下称《意见稿》),对行业边界进行了新的厘定。

此外,整个资本市场也因多重因素的不确定性而持续震荡、跌跌不休。即使是有“母体”输血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巨头,也不免股价承压,2021年年内平均跌幅近70%。
 除了监管层施加的外部压力之外,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主要的细分赛道有医生助手平台、挂号问诊平台、医药电商平台和健康管理平台这几类,又以挂号问诊和医药电商发展最快,前者有微医和平安健康两个头部平台,后者则有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两大巨头。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挤进这条热门赛道后,头部平台缺乏竞争壁垒的弊端显露无疑,同质化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数据显示,截止去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院数量就有1600+家,较年初激增近600家,其中不乏北京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顶级医院打造的专属互联网问诊平台。在挂号等主要功能上,平安健康、微医和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并无太多差异,无形中降低了用户黏性。 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速不足4%,为近十年低点,且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进一步下降。而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流量越来越贵,且获客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从这个角度讲,疫情后的爆发式增长或许已经提前预支了市场潜力,互联网医疗的存量竞争时代来得比预期更快一些。 实际上,这不是微医第一次出现裁员传闻。2019年底,微医就被爆裁员30%,甚至涉及多名高层管理人员。当时,微医APP端月活用户大幅下滑、营收增速疲软,种种不利因素萦绕头顶。随后由于疫情的爆发,互联网医疗风口再起,微医似乎已经渡过了难关。然而两年多以后,相似的困境再次出现。
02

三年亏损80亿,互联网医疗该何去何从?


从去年申请上市时公布的数据看,截止报告期内微医注册用户2.2亿,月付费用户为2500万,接入了超过7800家医院和27万注册医师,业务已经覆盖全国超过95%的三甲医院。虽然庞大的用户数据表现亮眼,且仍在不断增长,但营收、利润等多项关键数据表现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微医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2.55亿、5.06亿和18.32亿,由于疫情爆发助力,2020年营收规模同比增长262.1%,2020财年显示,京东健康总营收为193.83亿,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也分别高达95.96亿和68.70亿,微医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大互联网医疗巨头差距巨大。

 


报告期内,2018-2020财年微医分别亏损40.52亿、19.37亿和19.14亿,三年累计亏损近80亿。此外,其2020年非GAAP经调整净亏损为8.7亿,甚至较2019年的7.6亿进一步放大。而在同一时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大巨头已经纷纷扭亏为盈,这一鲜明对比表明,微医的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跑通,流血上市多少带点无奈。

 

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2月份完成4亿美元pre-IPO轮融资之后,微医已经先后完成9轮融资,引进了包括红杉中国、友邦保险、中投中财基金、高瓴资本、腾讯投资和五源资本等重磅股东。其中,红杉中国在天使轮融资便参与其中,先后领投了微医多轮融资,腾讯也是多次下场,估值也一度达到150亿美元的高峰。



种种压力下,上市计划流产、继而收缩业务进行裁员,也就不难理解了。早在去年4月份便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微医迟迟没有等到聆讯结果,招股书也在10月份宣告失效,上市计划随即被搁置。而从IPO计划曝光后外界的反应来看,微医以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为主的营收结构受到不少质疑,前面列举的数据也说明其盈利规模远比不上京东、阿里的药品销售业务。

 

一方面是盈利难题未解,自身尚未形成稳定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在面对外围的竞争上,微医的优势也不明显。面对监管、同质化、流量枯竭等多重困境,积极调整业务想重启上市计划的微医,真的找到破局之道了吗?这一次裁员传闻背后,究竟只是微医自身业务遇上瓶颈,还是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大环境都将面临下滑?面对发展路上的种种阻碍,互联网医疗行业该何去何从?


03

打造“社区HMO”模式可解?


迟迟未见上市背后,或许承载着微医在商业模式上的焦虑。比起卖药,专注医疗显然更具有成长性,微医吸引资本关注的正是其差别于主流模式的“线上+线下”商业模式,但该模式似乎难有变现的窗口。

 

近年,我国数字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因新冠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医保”政策破冰,数字健康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两会”召开,“数字健康”又一次成为热议的焦点话题。所以,在构建新时代的健康管护体系(HMO)的进程中,数字健康被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


沿着这一医改新路径,近日,微医围绕其HMO的核心业务模式发力,对内部业务线进行优化升级,并相应配套员工薪酬福利体系和绩效激励。

 


早在2018年,微医首个HMO基地就落户成都,开始涉足社区医疗护理业务。但来到2021-2022年,微医对这一块业务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统计显示,微医的MHO业务目前已经在天津、山东等地顺利落地。其中,微医在天津帮助260多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搭建了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向基层社区病患提供服务。

 

而在起步较晚的三明市,微医为12家主要医疗机构搭建了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相关业务在当地政府的医疗改革“六大工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此外,微医在今年初曾发布“区域数字健共体合伙人招募计划”,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招聘等方式,打造优秀的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团队,以联合经营模式在全国各个区域加速推广HMO业务。

 

微医本轮业务优化就是围绕HMO业务展开的,目标是做“中国版联合健康”。作为美国Top 5、市值接近4700亿美元的保险巨头,联合健康最赚钱的业务却不是卖保险,而是健康管理业务。在上一财年,健康管理业务营收占比超过40%,利润率也高于保险业务,充分下沉到基层、社区,打造完善的数字化健康管理、诊疗服务体系,则是联合健康过去数十年的成功关键,也是微医需要学习的地方。

 

对标联合健康,平安健康在去年10月份提出2.0深化战略后的最大改变。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业务,以及平安保险为代表的保险业务若能进行深度融合,将更加贴近联合健康的业务模式。

 

微医与碧桂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日,微医宣布和碧桂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智慧创新型社区,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发布会上,微医董事长廖杰远和碧桂园董事局联席主席杨惠妍都对双方的合作表达了信心,并表示会全力构筑“医-药-保-数”四位一体的社区HMO服务体系。

 

由于特殊的行业属性和消费者需求,发迹于线上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未来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线下。促进线上信息和线下诊疗的融合、协调发展,是它们突破当前业务瓶颈的重要举措。随着微医已经迈出关键一步,阿里、京东、平安三巨头相信也不会甘于人后。未来更多类似HMO,甚至更加优秀的服务体系或将问世。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中国超声新武器,对抗全球第一癌!

配置最先进!亚洲最大的肿瘤医院分院来了

十年坎坷破局路,罗氏重注这一赛道

GE医疗:宣布重大人事变动

集采后:2022年这类高值耗材迎来新风口

7.2亿!百特、嘉德诺及梅奥共同加持这一赛道

2021年软式内窥镜排行榜来了

最高降幅93%!16省联盟超声刀集采结果公示

浙江一生物技术上市公司员工确诊,全公司被隔离

集采之后:大型设备该如何销售?



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