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58——CDC第14周数据研究(山雨欲来)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之所以分析疾控中心周报,是因为这是我们判断国内疫情发展趋势的主要手段,可以指导并帮助我们安排后面的工作和学习生活。4月15日的时候疾控中心发布了2023年第14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周报。
先聊一点题外内容,之前从来没想过单期分享《后流57-还能吃烘焙吗?》可以有500以上的阅读量,看起来还是吃货比较多啊,可能“吃”也确实更贴近本系列中的“生活”。所以如果读者们有比较关注的话题,欢迎给我留言,我会根据情况调整更新安排来尽量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快住手,还有坑没填呢。)

一、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继续高位放缓

(一)流感阳性率继续下降
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来看,2023年第14周的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阳性率为44.4%,已经连续两周持续下降。

流感阳性检出率在经过连续两周下降后,已经可以确认在全国范围内本轮流感高峰已经过去,参考往年同期的流感情况,接下来可能会是一个相对较为缓慢的下降过程。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影响,初步判断会在4~6周的时间降低到较低水平。


虽然整体上流感已经过峰,但结合疾控中心第14周流感周报来看,我国南方地区流感仍处在较高的流行水平。南方省份的流感阳性检测率仍高达57.3%,虽然较上周的59.6%有所下降,但依旧高于全国最高时的55.5%。

人群免疫力低下和中国南北差差异可能是本次流感迟迟无法消退的主要原因。南方省份的读者需要警惕流感的侵袭,尽量避免在第二波新冠感染大范围来袭前造成免疫力的损失。北方省份的读者则最好趁着高峰过去,尽快通过各种手段恢复免疫力,为之后的持续防护做好准备。
另外根据中央气象台和微博中国气象爱好者的相关内容来看,4月15日以来全国气温普遍迅速上升,还请各位读者注意在更替衣物的同时记得补充水分避免因为出汗造成的水分流水和疲劳造成免疫力低下,从而给各种细菌病毒创造可乘之机患上所谓的“热感冒”。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的免疫力最好不要浪费在这种地方。
全国气温一路猛升,截至目前已有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9省市出现高温,其中湖北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是今年首次出现高温。省会城市中武汉成都南昌长沙兰州银川杭州贵阳首次出现30度!湖北五峰打破最早高温纪录的同时,还刷新了4月最高气温纪录 


当然下周可能也有例外,主要是西北地区的读者需要注意。
20日以前黄土高原到塔里木盆地一线依然是延续这两天晴朗升温的势头,各地气温直逼30度、部分低海拔地区将逼近高温线;但20日强冷空气杀到,西北地区气温直接“断崖式下跌”,从30度直接跳水到个位数,黄土高原还可能下雪。 


(二)流感样病例数持续下降

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不等同于流感病例)在第10周(3月6日-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下降,第14周流感样病例占比为7.3%,符合流感疫情的发展变化,但仍需警惕新冠病毒的发展情况。

二、新冠阳性检测人数继续走低

(一)检测意愿持续低下

从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测人数在4月13日降到新的历史最低点,为2036人(1.3%)。抗原阳性检测阳性数在4月13日降低为66人(阳性率为0.3%)
检测样本数每周都是新低,居民检测意愿低可能是主要由于部分媒体的宣传,导致大家更愿意相信新冠病毒已经“消失”了。但为何医院检测意愿也持续走低?哨点医院是否考虑过漏检新冠阳性患者会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且很容易扩大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事情。
鉴于上周开始已经有部分高校和机构成为了新的哨点监测网络单位,个人希望能尽快看到相关数据的披露,帮助民众判断疫情的确切情况。

(二)检测阳性率相对稳定
虽然检测人数在持续下降,但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之前已经连续两周上升,第11周为1.9%、第12周为2.3%、第13周为2.6%、第14周为2.6%,继续在低位攀升。若联系到检测数量持续下降和检测医院继续走低两方面,则很可能表明实际的新冠病毒流行情况会比数据显示更糟糕。连续上周上升并不是一个好的势头,如果结合最早基于香港新冠感染情况的数据来看倒也并不意外,基本符合第二波疫情会在三月底至四月初这个时间点开始爬坡。


三、变异毒株上报总数陡增

本周新冠变异毒株数量较上周的75个分支,突然上升到148个,远高于之前第11周时的113个。一部分原因是上报数据中将DY系毒株进行了细分(DY系均为BA.5毒株的亚分支),另一部分原因则是XBB系毒株的数量快速上升。

虽然测序总数持续下降(第12周1319例,第13周1066例,第14周328例),但XBB系毒株的占比已经从第12周的2.38%上升到了11.88%,且第14周上报了15例XBB.1.162例XBB.1.16.1毒株。考虑到XBB系毒株的传播速度和周报数据滞后一周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第二波已经会是由XBB系毒株主导,且很可能是近期上升势头较明显的XBB.1.16。

以上就是我这里对疾控中心2023年第14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的一些看法和分析。
四、周报之外

持续低下的检测样本数和测序数列使会使得周报的准确性大受影响,但目前没有更好的数据来源,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周报之外的消息来辅助判断疫情的发展情况。这里将上周部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 4月10日,卫健委发布《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可参考《后流55-新的接种选择》

  • 4月12日,疾控局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

  • 4月13日,卫健委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康复系列巡讲·北京专场》

  • 4月14日,多地三甲医院开始组织学习《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 根据NGDC&CNCB(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生物信息中心)4月10日~4月16日的数据情况看,部分省份上传了长期积攒的毒株测序样本,也有很多省份更新了本周的测序样本。这些会体现在CDC第15周周报当中的信息,包含了很多XBB.1.16的测序上传,总体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https://ngdc.cncb.ac.cn/ncov/查询病毒变异毒株情况。)

  • 另外从网络社交平台上也可以发现,多地出现了小范围的集体感染情况(同一家庭、同一宿舍、同一店面等)。考虑到不同个体间免疫衰退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些小范围的集体感染很有可能是某种变异毒株造成了集体免疫突破,但由于缺乏检测,我们无法印证这一判断,还请各位读者提高警惕。



分析周报主要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全国疫情的大致走向,以便指导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这里仅代表个人擅自总结了一些内容作为参考。

  1. 4月17日这周全国普遍开始升温,但西北地区仍有波动,请读者注意增减衣物保持免疫力。

  2. 由于低检测率和地区差异,可暂时根据自己日常活动区域的疫情发展情况(比如工作单位、所在社区、就读学校等),来判断是否需要提升防护等级。

  3. 鉴于疾控中心周报数据存在一周的滞后和各地流行趋势的差异,可以根据医院呼吸科或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判断本地疫情发展情况。

  4.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第二波已经在路上了,读者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储备一些药物或生活物资。

  5. 卫健委和疾控局的一系列措施应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还请读者们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