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14——BCDC&HKDH第26周数据分析【反客为主】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7月5日,CDC公布了6月的周报,比我想的稍微早了一点,但总归是好消息,考虑到篇幅我将6月的分析放到了《后流114.5-CDC6月月报分析》当中,读者们可前往查看(6月的预测整体比5月更准确一些)。第114期的正篇还是来进行最近一期的周报分析,不过鉴于大家对猴痘的持续关注,临时增加一个段落来介绍猴痘疫情的流行趋势。
PS:现在有自媒体定期汇总猴痘流行趋势吗?还是说关注我的读者风险意识都比较强烈?
本期数据分析的主要信息来源为:
  • BCDC,2023年第26周疫情周报

    (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yqbb/2023/104186.shtml)

  • HKDH,2019冠狀病毒病及流感速遞 (2023年第26周)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covid_flux_week26_6_7_2023_chi.pdf)

  • CNIC,流感周报2023第26周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307/P020230706465200745026.pdf)
  • CDC,U.S. Mpox Case Trends Reported(05 Jul)

    (https://www.cdc.gov/poxvirus/mpox/response/2022/mpx-trends.html)

一、CNIC第26周流感周报数据

(一)流感样检测率阳性率

从数据上来看第26周流感阳性检测率在全国范围为0.2%(第23周为0.5%,第24周为0.2%,第25周为0.2%),与上周持平。

上周数据显示流感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进入零星偶发时期,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基本可以排除流感病毒感染。但在我国南方,由于气温、湿度等的影响,夏季和冬春季都是流感流行的高发期,考虑到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入梅,符合夏季流感的流行条件,所以仍需要提高警惕

(二)流感样病例数

尽管流感已在全国范围进入低流行水平阶段,但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不等同于流感病例)始终持续在高位,每周仍有大量发热人群前往医院就诊,流感样病例数结束了两周的连续下降,稍微有所反弹达到了第26周的9725例。

二、BCDC第26周疫情周报

(一)法定传染病病例数

1、疫情概况

2023年第26周(2023年6月26日至2023年7月2日)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5983例。

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4.9%。

2、重点疫情健康提示

本周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78.4%。

第26周北京地区法定传染病前5位,依次是新型冠状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第26周BCDC法定报告传染病人数为5983,现在已连续五周下降,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占持续下降,本周为78.4%(第25周为86.3%)。另一方面,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持续位居前列,继续小规模蚕食新冠病病毒的份额。

(二)新冠阳性检测率预测
由于CDC在公布6月周报时已经包含了第26周的数据,所以本周不做预测,官方阳性检测率为15.4%。


随着本轮疫情过峰,目前阳性检测率的下行趋势应该还会持续1~3周,但后续趋势应该会放缓。暑期后续疫情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持续跟踪。

三、HKDH第26周疫情周报

(一)新冠病毒阳性检测数

第25周,香港当地区化验所新增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数1102第23周为2132例,第24周为1658,第25周为1212)。尽管最近几周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第26周下降速度开始明显放缓。

(二)新冠病毒阳性检测率

第26周,从香港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采集到的新冠病毒阳性率为14.19%(第23周为26.16%,第24周为23.00%,第25周为16.85%)整体趋势和阳性检出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下降速度开始放缓。

(三)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2023年6月29日~7月5日期间,XBB及其后代谱系占总后代谱系的 97.5%,和上周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未出现明显优势的子系毒株。

(四)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及死亡情况

第26周共有65例重症及死亡病例(第25周为118例),在第27周前4天共统计到43例重症及死亡病例,重症患者数量和上周相比,出现明显下降。

四、交叉数据比对

从整体数据推测,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整体疫情情况将持续回落。

五、本周的天气情况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相关内容来看:

未来10天,四川盆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沿江等地多降水,部分地区有100~180毫米;四川盆地、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多,较强降水将出现11-14日。此外,未来10天,东北地区多降雨,并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9-11日,陕西、山西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超过40℃,12-14日高温有所减弱。此外,未来10天,江南、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9天,且湿度较大,体感闷热,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40℃。

本周梅雨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在逐渐消退,但除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之外,全国将持续笼罩在高温影响之下。各位读者可以参考《后流总集篇02-夏日防疫大作战》《Q&A05-空调和乘车的补充》当中的内容,协助进行防疫工作。
六、猴痘专版
后台留言情况看,读者们对猴痘疫情表现出了超乎寻常关注度,所以决定在每期周报中增加一个猴痘疫情疫情变化部分。考虑到确诊病例人数、统计详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会分别介绍美国和中国大陆地区的猴痘情况(港澳台地区不定时更新
(一)美国猴痘流行情况
其实大家关注猴痘疫情也并非空穴来风,其实在今年5月的时候美国CDC就发布了对猴痘疫情的再次爆发的担忧。管自2022年8月以来,每日每日报告的猴痘案件数量大幅下降,但猴痘仍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CDC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 观察到一些无接触传播案例,并且与废水检测结果不相符。

  • 在大型春季和夏季聚会期间,皮肤接触或性活动可能会增加。(骄傲月季活动)

  • 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猴痘疫苗接种覆盖率可能太低,无法预防疫情爆发。

  • 猴痘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并降低感染者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但并非100%有效。(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观察到确诊病例中接种过两剂疫苗的个体比例不断增加


截止到7月5日美国地区的猴痘的统计情况如下:

尽管统计病例并不多,但CDC根据废水监测情况认为美国现在存在大量未上报病例。(近日网传的某美国网红感染后猴痘后长时间无法确诊的视频案例上传于2022年7月)
(二)国内猴痘流行情况
我国大陆地区猴痘疫情现阶段呈现零星散发状态,上报病例以男性患者为主。上周共报告29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大陆地区5例、香港地区1例、台湾地区23例。
  • 7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发现1例确诊病例。病例为48岁男性。
  • 7月5日,湖南省长沙市发现3例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24岁男性、28岁男性和38岁男性。
  • 7月7日,天津市发现1例猴痘确诊病例。病例具体情况未知。
  • 7月4日,台CDC公布台湾地区新增23例确诊病例。21例为本土,2例为境外输入(其中一例为30岁外国女性)。
  • 7月5日,台湾地区将猴痘疫苗接种条件由原先的「近6个月内曾有高风险性行为者」调整为「近1年有风险性行为者(多重性伴侣、性交易服务者、于营业场所发生性行为者);过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触对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
  • 7月7日,HKDH宣布香港地区新增1例确认病例。病例为48岁男性,潜伏期内曾到访德国。
  • 上周,多地疾控部门展开猴痘防治控制培训与研讨

由于近些年从未大规模流行过相关疾病,所以普通网友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容易将水痘、麻疹、痤疮、肥大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等病症误认为猴痘。上一周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可以观测许多网传的疑似猴痘病例的图片,但经过辨别后大多数都并非猴痘病例(不排除确实有确诊病例)。从临床上看,淋巴结病是猴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与其他最初可能看起来相似的疾病相鉴别的临床特征。此外猴痘感染者的皮疹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手掌和脚底),约95%的猴痘患者面部出现皮肤破损,约75%的患者出现手掌和脚底皮肤破损。关于猴痘的详细信息可以查询《后流92-猴痘(mpox)》中的相关内容。

七、周报及猴痘之外
第26周可能值得一提的内容有:
  • 7月4日,国家一级演员周润发确诊新冠,停工休息。

  • 7月8日,港媒曝周润发病情加重,中风昏迷。(港媒消息真实性存疑)

  • 7月5日,莫德纳中国注册公司美德纳生物科技,在上海与闵行区政府举行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 7月6日,关于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回应法新社记者记者关于“是否中国将批准莫德纳的mRNA新冠疫苗在国内使用”的问题。

    “建议你向主管部门了解。”

  • 7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计划于7月13日发布关于构建信息见解报告的6个步骤的手册。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注册参加7月13日的网络发布会:

    https://www.who.int/news-room/events/detail/2023/07/13/default-calendar/launch-of-the-joint-who-and-unicef-manual-on-how-to-build-an-infodemic-insights-report-in-6-steps

    以及7月20日的深入讨论会:

    https://www.who.int/news-room/events/detail/2023/07/20/default-calendar/deep-dive-discussions-on-how-to-build-an-infodemic-insights-report-in-6-steps

  • 7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的通知。

  • 7月8日,继上周全国多处地级市及同级别行政区更新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本周更多的县级行政区更新新冠疫苗接种信息,相关地区的读者可留意本地疾控中心信息及地方新闻。(三个月了,终于陆续铺开了)

  • 7月9日,媒体通报7月2日首届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新冠高峰论坛举办,并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治疗新进展、治疗经验分享、抗病毒药物治疗价值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分析周报主要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全国疫情的大致走向,以便指导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这里仅代表个人擅自总结了一些内容作为参考(本周与上周没有太大差别)。

  1. 全国大部分地区继续笼罩在持续性高温之下,在防疫的同时请注意防暑降温《后流总集篇02-夏季防疫大作战

  2. 猴痘病毒呈现零星散发状态,现阶段请不要过于担心。

  3. 夏季腹泻高发,请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4. 最近1~3周可能是难得的相对低风险时期,但仍需注意防护、

  5. 毕业季和的暑假,给新冠病毒的流行情况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