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16——返场的猴痘(Mpox)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我们刚刚在周一的时候于每周周报分析当中加入猴痘的专属板块,就赶上了昨天中国疾控中心(CCDC)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相关内容显示:
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之前各地疾控中心只公布了个位数的感染案例,现在看来实际上出于各种原因可能没有全部公开披露,之后也可能会有CCDC统一进行每个月一次的信息发布。鉴于目前猴痘病毒的问题确实引发了一些社会讨论,读者们也之一很重视相关信息,所以我们这期分享内容就来“返场”一下猴痘。(猴痘病毒相关的基础信息可以查看《后流92-猴痘(Mpox)》
本期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 卷土重来的猴痘

  • 海面之下的猴痘

  • 导向奇怪的猴痘

  • 前景不明的疫苗

  • 焦躁不安的猴痘


一、卷土重来的猴痘
上一轮猴痘疫情发生在2022年5月,距离现在大约14个月。现在看这次猴痘病毒在国内的扩散并非偶发事件,早在今年5月的时候美国CDC就发布了对猴痘疫情的再次爆发的担忧。尽管美国方面的每日猴痘病例报告自2022年8月以来始终在下降,但CDC认为猴痘仍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我们之前提到过,美国CDC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1. 观察到一些无接触传播案例,并且与废水检测结果不相符。

  2. 在春季和夏季的大型聚会期间,皮肤接触或性活动可能会增加。(LGBT+)

  3. 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猴痘疫苗接种覆盖率太低,可能无法预防疫情爆发。

  4. 猴痘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并降低感染者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但并非100%有效。


 尽管从最近几周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确诊病例并不多,但根据废水监测情况CDC认为美国现在存在大量未上报病例。

考虑到美国-欧洲-东亚的民间交流情况,以及现在已经不是2022年12月之前的管控时期,我们对入境人员的要求非常宽松,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大陆地区将会像上一轮猴痘疫情时可以始终身处暴风之外,CCDC近日的公报也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二、海面之下的猴痘
回顾相关新闻,可以得知2023年我国卫生部最早通报的猴痘病例是6月6日有北京地区疾控部门通报的一例境外输入病例和与该境外输入病例相关的关联病例。而刚刚以月报形式呈现的统计结果显示,有确诊案例的省份为广东48例、北京45例、江苏8例、湖北2例、山东2例和浙江1例。

按照官方流调显示的“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作为依据,那么确诊病例的地里分布理论上应该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数量呈正相关。根据各种机构的统计,我国同性恋人群总数大约在7000万左右,对多元文化相对更加包容的上海、四川和重庆等地也存在着数量可观的男男性行为人群,但本次统计这三个省份并没有上报确诊病例,结合美国CDC根据废水监测情况判断“存在未上报病例”的情况,以及男男性行为群体的一些特性,更主要的是地方疾控单位通报的确诊案例情况与中央疾控单位的最终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国内很可能已经发生了隐匿性传播。而且官方公布的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数据了。

三、导向奇怪的猴痘

尽管从统计到的确诊病例来看,多数都为男男性行为者,且尚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但或许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媒体一直在试图淡化猴痘病毒的实际危害性,可这确实容易让人忽视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猴痘病毒是一种性疾病吗?
在一些非大规模流行的国家或者地区,猴痘确实可能被视作一种特殊的“性病”,尤其在既往的感染病例基本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的情况下。但我们明确的知道猴痘也可以通过接触、飞沫以及气溶胶进行传播,也就是如果抛开性行为这一特殊要素,任何人都是有可能接触并感染猴痘病毒的。从全球已知的案例来看,其中约18%为非性行为传播猴痘并不是某个特殊群体的专属,它实际上是一个全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猴痘病毒对感染者致命吗?
猴痘引起的疾病症状与天花相似,但没有天花严重,在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但是针对另一些特殊人群,免疫水平低下的儿童、老人和存在免疫缺陷障碍的人来说,如果感染猴痘很可能发展成为重症,甚至可能死亡。免疫水平低下的衡量标准,如果参考美国CDC的标准,是指CD4计数<350。
  • 拓展:猴痘与家庭宠物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所以患有猴痘的人有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家庭宠物的,包括抚摸、拥抱、亲吻、舔舐、共用睡眠区域和分享食物。此外,一些感染MPOX病毒的动物可以将其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尽管尚无法确认感染的动物是否会出现所有的症状,但如果家庭中出现了猴痘感染者,请注意宠物是否出现了潜在的感染迹象,包括嗜睡、食欲不振、咳嗽、鼻腔或眼睛分泌物增加、腹胀、发烧、丘疹、水疱或者类似皮疹。建议寻求兽医干预。


四、前景不明的疫苗

几周之前就有读者留言询问过猴痘疫苗的相关问题,不过那时只有国外的ACAM2000和Jynneos疫苗,大陆地区尚无法进行接种。不过同样是在昨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国内也将拥有专门用于猴痘的疫苗可供选择。不过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同样可预防猴痘,以我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在暴露前接种理论上可以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参考美国CDC在2023年5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披露,根据两项MMWR研究的结果,接种两剂猴痘疫苗的有效性为86%或88%,理论上猴痘疫苗具有非常良好的保护率

(一)猴痘疫苗的实际效果
尽管理论上猴痘疫苗的保护率数据很优秀,但在2023年4月,法国国家卫生局的一份报告显示3月以来卢瓦河谷地区上报的19名猴痘病例当中,有10人都接种了两剂猴痘疫苗;2023年3月18日~6月12日之间,美国芝加哥卫生中心共统计到40名猴痘病例,其中有22例感染者接种了两剂疫苗。法国和美国的两组确诊案例的共同点在于接种第二剂疫苗的时间距离正式确认感染猴痘病毒,其时间间隔平均都在6个月以上。而且类似的案例在最近几个月开始逐渐增多,这可能与疫苗的接种时间有关,也就是说猴痘疫苗和天花疫苗不同,在接种后并不会提供终身免疫的效果,其保护效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
(二)感染过猴痘是否会终身免疫?
既然猴痘疫苗无法像天花疫苗一样提供终身免疫的效果,那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一个人是否会重复感染猴痘病毒?或者说感染过猴痘病毒后能否提供终身免疫?很遗憾从相关案例来说猴痘是可以重复感染的,刊载于7月的《临床传染病》当中的一份研究显示:
  • 一名34岁的健康男性曾在2022年5月因为阴茎的相关病变检测出感染猴痘病毒,在治疗结束后相关症状消退,但他于2022年11月因肛门病变就医时再次被检测出感染了猴痘病毒。两次感染前该男子均进行了男男性行为,两次感染间隔仅为6个月。


尽管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确认该男子是否使因为感染了不同的猴痘毒株从而形成了免疫逃逸,但考虑到猴痘是一种DNA病毒相对稳定,所以这种可能的概率很低。同时,有研究显示猴痘病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细胞的激活,从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
五、焦躁不安的猴痘
我们知道DNA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遗传因子相对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异,所以从研发药物和疫苗的角度来说,DNA病毒是一种相对友善的病毒。而猴痘弄滴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包膜双链DNA病毒,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病毒。但是有研究人员今年6月28日在biorxiv上发布了的一份标题为《Evolutionary potential of the monkeypox genome arising from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APOBEC3 enzymes》的预印本研究,翻译一下标题就是《猴痘基因组与人APOBEC3酶相互作用的进化潜力》。(doi: https://doi.org/10.1101/2023.06.27.546779)

这份研究指出,猴痘病毒的基因可能对人体的APOBEC3存在特殊偏好,且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暴露于APOBEC3的时间更长,随着随着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未来人类的APOBEC3诱导猴痘病毒进化的潜力更大。尽管该研究尚处于预印本状态,但也像我们展示了猴痘病毒在人群中肆意传播所带来的一种可能的结果。
总结一下,近期猴痘病毒在我国可能已经形成地区性传播;极大可能存在隐匿性传播;猴痘不是一种性病,所有人群都易感;猴痘对免疫低下人群非常危险;猴痘感染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宠物;猴痘疫苗存在突破感染问题;猴痘病毒可以重复感染;猴痘病毒稳定,但依旧有变异风险。

尽管随着猴痘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我们可能会面对诸多挑战,但从防护角度来说,针对新冠病毒的各种基本手段和措施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我依旧认为读者们并不需要过分担忧猴痘病毒的问题。还请各位避免焦虑,保持好心情,维持免疫力。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