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乐椅流调04——居家与上班与遛狗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每次更新这个系列我的心情都是比较复杂的,但每次复盘也会发现一些典型问题,所以确实还是有必要继续下去。这次是有读者不幸“二阳”,我将本次复盘的相关内容整理成了本期的分享。

PS:想和各位读者说两件事,首先是微信公众号的留言有一个48小时的限制,即如果之后48小时没有相互发言,我就只有等读者再先发起留言了,所以如果涉及到一些较长的内容,可以给我发邮件(dzdyzj@126.com);另一件则是,留言向我询问过症状或者复盘的读者,能不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再与我交流一下恢复情况?因为平台的限制我不能主动发起,只能你们留言。

一、案例展示

(一)人物整理

在这份流调中涉及到以下几个参与人物:

  • A,投稿读者,上班族,5月20日抗原检测阳性(二阳),确诊。
  • B,投稿读者的母亲,与A共同居住,5月18日核酸检测呈阳性(二阳),确诊。
  • C,A的同事,5月11日上班时正处于二阳的急性感染期。
  • D,A的同事,5月16日上班时是“二阳阳康”的第11天。
  • E,A和B所养的狗狗,平时由B负责遛狗。

(二)时间线整理

按照读者提供的时间流程,我稍微进行了汇总了。整个时间跨度约为9天。

  • 5月11日
    A在上班时与同事C有交集,但之后几天同事C未来上班(可能请假)。
  • 5月12日~5月15日
    A正常上班,未见同事C。
  • 5月16日白天
    A正常上班,与返工的同事D有交集,该天为同事D二阳转阴第11天。
  • 5月16日夜间
    A的母亲B突然出现畏寒症状,晚间睡觉额外增加了一条被子,A未在意。
  • 5月17日
    B下午开始发热,体温由36.7°C上升到37.3°C。
  • 5月18日
    B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阳性。
  • 5月19日
    A继续照顾B
  • 5月20日
    A出现症状,感觉疲劳,进行抗原检测,阳性。
  • 5月11日~5月16日期间
    B每日带E出门遛狗。

(三)居住及日常防护信息

1.通勤与办公
A每天走路通勤上下班,携带X匚papr、护目镜、防护面屏、医用一次性帽子+双层手套,抵达单位后首先使用酒精对桌面和椅子进行消毒,不在单位吃喝,也不使用单位的公共卫生间,每5~10分钟使用酒精对手套进行消毒。
2.入户与饮食
家中只有A和其母亲B居住,并饲养了宠物狗E。A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饭,入户会进行完整的消杀工作:酒精消毒门把手和手套后消毒鞋底和背包。B使用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协助A进行全身喷淋,面屏使用酒精消毒,医用一次性帽子消毒并丢弃,护目镜和眼睛使用符合季铵盐溶液浸泡。脱下的衣物会放在洗衣袋中等待集中处理,papr设备会用酒精湿巾进行擦拭。完成入户消杀后,A前往卫生间进行刷牙、漱口(西吡氯铵)和洗鼻(生理盐水)。完成以上操作后才会开始饮食。
入户处未设置缓冲区,但在开门时会开启自制的使用小X滤筒的crbox吸收气溶胶。

3.遛狗与外出
携E每日出门遛狗时,B会佩戴支X的支架口罩或X健的头戴N95口罩,同时佩戴非一次性手套,遛狗活动结束归家后会对狗绳使用复合季铵盐溶液进行喷淋,也会喷淋鞋底和外衣,入户后会进行手卫生并洗脸,同时用蘸有盐水的棉签清理鼻腔,同时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会在入户前用清水给E进行洗脚。
4.住所与周边
A的住所为平房,周边只有一户邻居,距离大约在3米左右,其他住户距离均在10米之外。用户位置显示为北京。
、案例分析
从时间线来看,A在5月20日出现症状并且抗原呈阳性,那么A应该是在5月16日或5月17日被感染,鉴于到A上班所携带的个人防护设备(papr、护目镜、面屏和手套),加上D是“二阳”转阴后的第11天,参考《后流81-再次感染的传染性》,应该不是在单位被同事D所传染的,A大概率是在家中照顾B时被感染的
B出现症状是在5月16日的夜间首次感知到相关症状,则应是在5月11日~5月15日期间接触的病毒。第一种可能是A于5月11日与二阳的同事C产生了交集并接触到了病毒,之后由于入户消杀的疏忽导致将病毒带回了家中,可能由于病毒载量相对较低,所以在家中A并未感染,B由于年龄较大导致免疫系统较弱而被感染。之后病毒在B体内进行增殖,最终导致了A的感染。考虑到A的入户消杀工作很细致,个人感觉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非常低。
所以这里又询问了A一些关于宠物狗E的相关信息。
  • 追加的补充信息:
    B每天会分别于6:00和14:30分两次携带E出门活动;遛狗地区为居住地附近的公园,期间不前往室内场所;每日单次遛狗约为120分钟;B有时会重复使用同一口罩;E在A和B确诊前一周左右出现了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的症状。

根据补充信息来看,这里有了第二种可能,即E首先在外出时感染了新冠病毒,但由于犬类的传染性相对较低,故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传染给A和B。但随着载量的累积,加上B因为年纪较大免疫力相对更弱,且与E相处的时间更长,所以导致B在几天后造成了感染,于5月16日开始出现相关症状,并最终导致了A的感染。

主要依据是,E突然出现了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的情况,且症状持续区间和B可能的感染时间段相吻合,鉴于E在外出时并没有佩戴宠物用的口罩或面罩,其在室外活动时很可能接触到了一定载量的新冠病毒并造成了自身的感染。在此查询了一下5月9日~5月15北京地区的天气后发现,期间气象条件始终为微风,并不是十分有利于室外污染物(气溶胶)的扩散,这增加了外出感染时的风险。另一个佐证则是A与B感染后,E的食欲有所恢复(关于宠物与新冠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后流117-动物与新冠病毒》)

综合各种信息来看,虽然无法完全排除第一种可能性,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即E在外出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并随着病毒载量的累计导致了B的感染,随后是的A也感染了。(E可能没有直接感染B,但会导致环境被病毒污染,从而使B感染)
三、感染后的情况
A自述在“一阳”后并没有什么特殊体会,但在“二阳”后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症状。每天晚上会变得嗜睡,大约从21:00开始就会打瞌睡;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畏寒,虽然现在处于夏季但夜间要穿长裤长衣,有时甚至要两件上衣。虽然会出汗,但有风吹过就会觉得冷。
B在转阴初期偶尔会咳嗽,夜间会因疼痛导致失眠,一段时间后疼痛转为足底麻木,但依旧失眠。且视力下降非常严重。
E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四、经验总结

(一)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 携带家中宠物外出时,请尽量选在清晨(夜间人类活动稀少,清晨环境病毒载量非常低)。
  • 控制宠物外出时间,避免与人流高峰重叠。

  • 给外出的宠物携带宠物用口罩或嘴套,减少其口鼻直接接触病毒的风险。

  • 外出归来时建议使用低刺激的宠用消毒喷雾进行消杀。
  • 如果外出过的宠物突然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请注意观察。必要时请进行短期隔离和室内消杀。(症状可参考《后流117-动物与新冠病毒》
  • 部分消杀工作似乎可以简化(佩戴手套的情况下其实不需要频繁进行手卫生),以节省精力。
  • 需要家人配合入户消杀时,家人也应佩戴口罩。
  • 即便空间不足以建立缓冲区,我还是推荐使用门帘/塑料布。
  • 短时间多频次的重复使用口罩时,请注意口罩的保存,避免二次污染。
  • 外出留意天气,特别是风向的情况。
  • 对家中愿意配合防疫工作的家人不要太苛责,在尽量不增加感染风险的前提下优化防疫措施,避免因为步骤繁琐导致操作失误。
  • 对有自主行为能力且愿意配合防疫工作的家人,在关心其身体状况的同时也请留意其心理状况。

(二)有效和可延续的经验

  • A的个人防护措施。

  • A的入户消杀措施。

总的来说,可以看到本期投稿的读者个人防护和入户消杀方面都做的优秀,保护了他没有因为上班和外出而感染病毒,其他读者可以进行一些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虽然由宠物传染给人的案例非常少见,但之前我们也分析过并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本期的案例中狗狗确实先于主人出现了症状,且在不长的时间后又恢复了,这也是我个人做出判断的主要原因(尽管犬类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出现类似症状,但时间应该不会如此吻合)。放开管控后由于环境载毒量的提升,外出遛狗的风险本身也会有所上升。但显然在大部分人群都已经不在意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对宠物风险的关注就更低了。本期的结论或许很难说服所有人,但这就是目前我认为的真相,读者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指正。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各位夏洛克·福尔摩斯、赫尔克里·波洛、简·马普尔和艾琳·艾德勒也可以对本期的复盘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完善防护方案。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