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37——消毒液回顾【次氯酸钠(84消毒液)】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含氯消毒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液氯、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化磷酸三钠等,这类消毒液主要依靠其有效氯的浓度决定其对病原体的灭活效果,实际原理基本相同。所以本期我们就来说说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4消毒液”。 
本期内容主要包括:
  • 次氯酸钠的基本信息
  •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 次氯酸钠的主要用途
  • 次氯酸钠与新冠病毒

  • 次氯酸钠的安全性

  • 次氯酸钠的其他事项



一、次氯酸钠的基本信息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通常在稀溶液中称为(氯)漂白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NaClO,由钠的阳离子( Na+)和次氯酸根阴离子(ClO−)组成。它也可以被视为次氯酸的钠盐。生活中次氯酸钠最常以淡黄绿色稀溶液的形式出现,也被称为漂白剂,是一种家用化学品,自18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用作消毒剂或漂白剂。

二、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本身在水中发生电离产生次氯酸根离子(ClO-),接着部分水解产生次氯酸(HClO),次氯酸再发生分解反应,其中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氢氧根离子三者均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够使细菌的细胞壁或病毒蛋白质外壳发生变性裂解,进一步使得菌体内部的蛋白质或核酸发生变性失活,从而达到彻底杀菌消毒的目的。
另外pH对次氯酸钠消毒杀菌作用影响最大。pH愈高,在碱性环境下,次氯酸钠以次氯酸根的形态存在,其消毒杀菌作用愈弱;pH降低,其消毒杀菌作用增强,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
  • 关于“84”消毒液
在我国最常见的次氯酸钠消毒剂是我们熟知的84消毒液。在1984年北京地坛医院前身的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随后依据年份被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在5.5%左右,已被广泛用于医院、工厂、学校、家庭等场所的消毒,可杀灭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三、次氯酸钠的主要用途

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 漂白。家用漂白剂通常是含有3~8%次氯酸钠(按重量计)。

  • 清洁。由于次氯酸钠具有脱色特性。所以它还可用于去除霉菌污渍、氟中毒引起的牙齿污渍,以及陶瓷上的污渍,尤其是由茶叶中的单宁酸引起的茶渍,它还被用于洗衣剂和表面清洁剂。

  • 消毒。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广泛用于各种环境的医疗机构。

  • 除臭。次氯酸钠具有除臭性能,这与其清洁性能密切相关。

  • 废水处理。除了利用其广谱抗菌效果之外,次氯酸钠还可以用于处理稀氰化物废水,例如电镀废水。

次氯酸钠本身对乙醇无法杀灭诺如病毒也有着很好的灭活效果,使用1000mg/kg以上的次氯酸钠就能达到杀灭诺如病毒的效果。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次氯酸钠的有效氯浓度会变低,不能充分发挥次氯酸钠的消毒作用。为了使诺如病毒不活化,必须尽量擦去呕吐物,尽可能去除有机物后再使用次氯酸钠。

四、次氯酸钠与新冠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含氯消毒产品对新冠病毒进行消毒,例如10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持续至少1分钟对环境表面进行消毒。而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毒剂使用指南》中则指示:
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疫源地消毒时,物体表面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室内空气和水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通常情况下1ppm=1mg/L
然而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国家卫健委的相关建议和指导都并非基于新冠病毒本身的实验验证,而是基于以往对人冠状病毒的相关研究,并且绝大多数获批上市的消毒溶液都是基于“杀死难以杀死的病原体”的标准而获批的。理论上WHO的相关建议是偏向保守的,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的浓度和时间似乎可以非常有效的杀灭新冠病毒,但我们仍不清楚次氯酸钠在的具体效果。
2023年6月发表于ASM上的一项研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研究人员分别测试了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对存在/不存在土壤负载情况下(土壤负载用于模拟污染的情况)在实验室环境中,以及在不锈钢(SS)和聚乙烯(塑料,HDPE)表面上,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从结果上来看,在没有土壤负载的情况下50ppm的次氯酸钠可以在60秒的时间后使得新冠病毒的载量下降3log,但在存在土壤负载的情况下则需要200ppm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环境表面换成不锈钢和聚乙烯时,则需要将浓度提升到1000ppm才能在10分钟的时间将新冠病毒的载量下降3log。

在另一项实验中,当次氯酸钠的溶度提升到80ppm时,可以在10秒内对没有土壤负载的新冠病毒载量下降4log。

也就是说仅仅使用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就可以在1分钟的时间使得新冠病毒失去传染性,作用时间随着浓度上升而减少。但次氯酸钠的灭活效果很容易受到尘土和作用表面的影响,通常需要1000ppm的浓度作用至少10分钟才能实现同样效果的灭活。

五、次氯酸钠的安全性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会对金属产生较强的腐蚀作用,对织物产生漂白、褪色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气味,容易刺激呼吸道和口腔黏膜,老人、儿童及孕产妇需要小心使用。不过根据NFPA的规定,只有当次氯酸钠浓度含量超过40%的溶液才会被视为危险氧化剂。

同时将次氯酸钠与某些家用清洁剂混合可能会很危险,比如当次氯酸钠溶液与酸(例如盐酸或醋)混合时会释放出有毒的氯气,与过氧化氢混合则可能会发生爆炸。另一方面,将次氯酸钠与胺(例如含有或释放氨、铵盐、尿素或相关化合物和生物材料的清洁产品)混合会产生氯胺,这些气体产物可引起急性肺损伤,也可能会造成室内VOC浓度的升高。
六、次氯酸钠的其他事项
次氯酸钠易受光、热的影响,尤其是溶于水之后,会丧失其有效成分,使用时应尽量现配现用,若长期使用,建议24h更换。因为含氯消毒剂是溶于水之后产生次氯酸(HClO)的消毒剂,其消毒作用的主要就是次氯酸,HClO为弱酸,分子不稳定,Cl-O键吸收可见光光子即可断裂,所以失效反应原理是次氯酸在受光、热等条件下分解,从而丧失了有效成分。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把消毒剂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配制后的使用液由消毒剂如次氯酸钠转变成大量的次氯酸,再遇到光热条件即发生失效反应。所以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液需尽快使用,尽量现配现用。
  • 关于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比

次氯酸钠当中的氯含量约占68%,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有效氯浓度进行计算。不过通常情况下由于不同厂家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产品浓度会略有差别,所以通常都会自带配比说明,可以直接参照调整。

  • 关于次氯酸纳消毒/泡腾片

通常情况下由于次氯酸钠的物理性质,所谓的次氯酸钠(84)消毒/泡腾片,通常为二氯异氰脲酸钠和三氯异氰脲酸钠之类的化合物。在使用时通过水解生成次氯酸钠,从而“变身”成为次氯酸钠消毒液。

  • 关于次氯酸纳消毒/泡腾片的配比

根据产品标注的有效氯浓度进行相关计算或参照产品说明执行即可。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消毒溶液,次氯酸钠在历次传染病大流行当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成熟的制作工艺和人群的高度信任,使得其在疫情期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次新冠病毒大流行也不例外。从实验室中的研究来看,只需要50ppm浓度的次氯酸钠就可以在1分钟内有效杀灭没有有机物和土壤影响下的新冠病毒,但由于其本身易受具体使用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浓度进行调配,以降低感染风险,1000ppm是一个相对稳妥的浓度。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128/aem.00622-23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1.09.006

https://www.cdc.gov/infectioncontrol/guidelines/disinfection/disinfection-methods/chemical.html

国家卫健委,《消毒剂使用指南》,2020,2

周湘华主编, 药理学[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10):322

李道重.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5, (05):26-30.

段桂珍. 84消毒液的稳定性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13):50+19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