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翻译”06【双节期间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声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系列的“翻译”仅代表个人观点。

9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由于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很久没有发文了,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关注这次通知的内容,照理进行“中译中”。另外由于标题本身已经很长了,所以我这期就不额外进行添加,读者可以自己补一个核实的。

《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内容比较长,我们慢慢来看。

关于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防发〔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中国疾控中心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假期,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首先我们从这次发文的机构说起,这次是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的。可能部分读者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有一定的印象,它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而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层面的多部委协调工作机制平台行政级别为副部级。这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是一个需要多部门联合协作的事情,仅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很难进行全面统筹,所以需要由国务院专门成立相关平台来协调整体工作。管控时期很多事项和疫情公布都是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来协调进行了,在2021年成立的国家疾控局广义上也属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工作的执行机构。

其次这是今年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第3号文件,相较于管控时期,发布文件的频率已经大幅降低。今年第1号文件为2023年1月2日发布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第2号文件为4月12日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分别对应了第一波疫情时期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和第二波疫情前的防护建议,两份文件的发布均代表了国家层面对之后一个阶段疫情走向的判断。这次3号文件的发布是在我们综合判断的可能存在的第三波疫情之前,种意义上属于官方对下一阶段疫情的预警

一、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中秋国庆假期前后疫情防控

2023年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及其他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呈上升趋势。

自从2023年2月之后,虽然新冠病毒疫情在五月份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整体上并未再像2022年12月~2023年1月那样再次对医疗及殡葬机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挤兑,不过今年冬天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受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疫情的流行及当地气候影响,部分省份需要额外注意登革热疫情的流行;南方省份将逐步进入流感爆发季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相连,群众出行意愿较强,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风险增大,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如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排除个别地区发生新冠、登革热等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国庆期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员交流和移动,给新冠病毒等多种传染病的大范围流行创造了机会,以现有的公共卫生政策很难控制住聚集性疫情的爆发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在充分保证群众正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只能在“乙类乙管”的上限要求下,且不引起大部分群众反感的前提下,在可能的范围内减少病毒传播的影响

二、强化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疫情输入风险

海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健康申报核验、新冠核酸抽检等措施,加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动态监测,对测序发现的新型变异株及时通知属地疾控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病媒生物消杀,严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输入;

在大陆地区尚未发现造成社区传播的BA.2.86变异株,所以海关部门和属地疾控部门要尽量提早发现相关变异株的输入,尽量延缓新变异株的规模性流行
加强有猴痘样症状或相关异常健康申报的入境人员排查,及时发现猴痘输入病例。各地要引导出境商务、旅游等人员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境外感染风险;归国后应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出境史。
猴痘的潜伏期较长,针对输入性病例海关和疾控部门现行的检测手段暂时无法进行全面排查,所以感染者最好可以主动上报。
三、强化监测预警,确保及早发现疫情

各地要加强中秋国庆假期前后新冠及其他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假期前应强化疫情形势风险研判,查短板补漏洞,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假期期间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实时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假期结束后应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做好学校、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疫情监测,严防疫情反弹各地要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前文提到的“乙类乙管”的大框架下,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到尽职免责节后学校和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有极大概率发生疫情反弹现阶段各地对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强化重点环节防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一)加强旅途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单位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假期运输组织保障工作。客运场站要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增加或开放进站和安检通道,引导乘客有序进站乘车乘船,减少旅客拥堵和等待时间。做好客运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倡导旅客在客运场站和乘坐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

旅途中的交通工具属于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在科学佩戴口罩的前提下尽量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

(二)加强旅游活动疫情防控。各地旅游景区要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及时动态疏导客流,避免室内场馆大规模人员聚集。加强室内场馆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的通风换气,强化旅游景区饮用水、食品和环境卫生管理,适当增加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的清洁消毒频次。餐饮服务单位要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室内场馆为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尽量避免前往。
(三)加强重点机构疫情防控。各地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假期期间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加强日常防护和环境消毒,落实探视人员科学佩戴口罩等防护要求。学校要加强假期结束后返校师生的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病例报告等措施,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做好排查,严防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
今年3月发布的《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新冠感染防控技术方案》落实情况并不好,相关部门需要监督具体的实施情况。

(四)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各地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要根据当地蚊媒、鼠类等重点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和密度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灭鼠工作,加强病媒防制和源头治理,为防控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创造良好环境。

(五)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各地要强化新冠和其他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处置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管理、疫点疫区消毒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疫情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中国疾控中心要加强对地方聚集性疫情处置的技术支持,尽早阻断传播链条,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地方疾控部门对落实“乙类乙管”的具体措施执行情况比较糟糕,且疾控中心对指导疫情处置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五、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科学防控意识

各地要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根据本地疫情特点深入开展新冠、流感、登革热、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群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提醒外出人员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提醒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的人员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提醒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倡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假期暂缓出行。

主流媒体在疫情的宣传工作当中存在相当的问题,各地疾控部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宣传平台发布疫情信息,让广大群众重新认识到疫情的影响,注意自我防护。

六、强化诊疗服务,全力做好病例救治

各地要统筹调配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加强门急诊、发热门诊、儿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力量,确保中秋国庆假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鼠疫、猴痘、登革热等传染病的诊治能力,落实“四早”要求。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要求,加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管理,做好医患个人防护,有效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提前做好因为疫情蔓延而可能带来的医疗需求冲击。

七、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压实“四方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保持各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常态化运转,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协调,坚持“多病共防”,确保群众健康平安过节。各部门要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加强统筹调度和督促指导,推动行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各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倡导个人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落实,落实,落实,还是落实。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份通知的语气和措辞是比较强硬的,比较充分地表达了发文机构对现行公共卫生政策落实情况以及相关媒体宣传的不满。结合近期陆续发布的《关于新冠病毒EG.5变异株相关科普问答》和《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等相关文件,是官方向广大人民群对下一波疫情的一次预警
对于我们普通群众来说,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传染性疾病最缺乏的就是监测手段,多数情况下很难判断各种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周都要尝试根据公开信息来推测疫情情况的原因。这难得公共卫生体系从较高的行政层面进行了非正式的预警,所以读者们应该谨慎的安排之后中秋及国庆期间的出行安排,适当提高防护等级,从而降低整体的感染风向。也应尽快补全各种物资,筛查防疫风险点,以便应对之后的流行风险,另外还各位避免焦虑,保持好心情,维持免疫力。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