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75——肺炎支原体·其三【与新冠病毒的合并感染】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整个十月都始终保持在流行高位,不断冲击着现有的医疗系统,特别是儿科相关的医疗系统。但最近两周以来,成年人的肺炎支原体病例也开始显著增多,特别60岁及以上的老人。伴随着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情况的变化,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本期我们就先来分享一些关于肺炎支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合并感染的内容。

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内容可以查看:
本期分享主要有以下内容:
  • 合并感染的新问题

  • 合并感染的概率

  • 合并感染的症状影响

  • 相关局限与一些结论


一、合并感染的问题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的早期,大部分临床医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冠病毒感染本身上,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病原体合并感染的问题,特别是肺炎支原体,尽管这是由于大流行初期感染数量巨大且要以维持感染者生命为主要目的。不过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病毒经过几轮变异,现阶段肺炎支原体的严重感染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非常相似,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障碍、发热、皮肤问题(比如皮疹)、非特异性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两种病原体感染的后症状的相似性,无形中再次增加了医生们忽略合并感染的可能,从而影响对患者的救治

二、合并感染的概率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将分别讨论儿童和成人。
(一)儿童合并感染的情况
根据以往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对儿童来说更易感,且是造成儿童社区性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项与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相关的研究中,共统计到5867名17岁以下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儿童,而在当中有534人同时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整体比例约为9.10%[1]。在另一项针对862名儿童的研究中则发现,有78名儿童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整体比例约为9.05%[2]。两项研究的呈现了近似的结果,儿童发生新冠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概率似乎不到10%。不过也有一些样本较小的研究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果,比如在在Nogueira Lopez等人的研究里,33名新冠病毒确诊儿童中有5人出现了与肺炎支原体的合并感染,比例为15%[3];另一项针对2019年武汉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研究中则发现,在81人中有20人(25%)合并感染了肺炎支原体[4]。

(二)成人合并感染的情况
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免疫系统发育较为全面,肺炎支原体对成年人并不易感,但2022年美国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1208例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的成人患者中,有604(50%)感染者在入院后合并感染了肺炎支原体[5]。由于这份研究是针对住院人群进行的调查,所以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后合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概率应该没有这么高。

这似乎也说明与儿童相比成年人似乎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生肺炎支原体的合并感染。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期成年人相较于儿童普遍症状更严重有关。

三、合并感染的症状影响

如果从感染后CD4和CD8水平变动和主要器官的影响角度思考,合并感染通常都意味着症状的加重,但儿童和成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有些不同。
(一)儿童的症状影响
在Ying Li等人的研究中,合并感染新冠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儿童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核酸转阴时间提前了2天左右。但从血项检查来看,合并感染儿童的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为明显,且胸部影像学显示的变化更多[4]。这似乎表明对于儿童来说,合并感染的影响相对较轻,反而可以加速新冠病毒感染的转阴时间;但对长期健康的影响则较为严重,特别是免疫系统。更早期的一项针不同呼吸道病原体的合并感染的研究也显示,对于儿童来说合并感染并在整体上并不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感染后果,比如重症监护、机械通气和死亡[6]。

(二)成人的症状影响
与儿童的合并感染研究结果不同,在针对成年人的研究当中,合并感染对成人造成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住院死亡率方面比单独感染有着明显的提高[5]。其中住院时间大约延长了2.5倍,机械通气的需求增加了3.9倍,死亡率提升了2倍(每增加一岁会提升6%)。值得一提的是,生理女性合并感染的住院死亡率要比生理男性低40%,存在明显的差异。
造成儿童和成人研究差异显著的结果是由于成年人合并感染案例的年龄普遍偏大有关(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59.73岁,中位数61岁)。这至少也说明相对于儿童,老年人合并感染的症状更为严重。但非老年人的成年人群体也不应掉以轻心,有相关研究明确显示出基础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的存在会放大合并感染的不良影响。

四、相关局限与一些结论

前文中关于合并感染的数据均来自2023年以前的研究,而在2023年之前,与放开管控后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不同,肺炎支原体在全球普遍处于低水平的流行状态[7]。

由于肺炎支原体的流行趋势开始变化,再结合我国独特的新冠病毒免疫背景,我们暂时无法确认在这两者的综合下会合并感染产生何种其他变化,这些或许需要等之后对现在阶段肺炎支原体的回顾性研究公布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目前关于新冠病毒与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可以得到的一些结论为:
  • 年龄越大合并感染的风险越高,症状也越严重。

  • 基础性疾病会提高合并感染的风险和症状严重性。

  • 合并感染会加剧新冠感染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在合并感染期间,一种病原体可能感染另一种病原体的复制,从而使得另一种病原体被提前清除,在其他干扰因素较少的儿童免疫系统中这一现象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或许是造成儿童合并感染概率较低、症状相对较轻的原因。同样也不排除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中的部分辅助作用。不过即便如此,合并感染的长期健康风险也仍然不能忽视,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影响
尽管对于进行防护的读者们来说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如果家中有防护容易出现漏洞的儿童或者老人,还请尽量通过各种方式提示他们合并感染可能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平安地度过这个冬天。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参考资料:
  • [1]Marino S, Pavone P, Marino L, Nunnari G, Ceccarelli M, Coppola C, Distefano C, Falsaperla R. SARS-CoV-2: The Impact of Co-Infec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A Clinical Review. Microorganisms. 2022 Sep 29;10(10):1936. doi: 10.3390/microorganisms10101936. PMID: 36296214; PMCID: PMC9610609.

  • [2]Chen J, Zhang J, Lu Z, Chen Y, Huang S, Li H, Lin S, Yu J, Zeng X, Ji C, Zheng Y, Dai F, Dong W, Xu H, Chen W, Jin X, Cui Z, Qiao J, Qin W, Chen H, Jiang W, Zhang X, Song J, Shao J, Su W, Wang C, Liu F, Zhao Y, Zou Y, Guo R, Zhang L, Wu J, Yuan S, Tang M, Wu Y, Lin J, Dong W, Chen X, Sun X, Yin Y. Mycoplasma pneumoniae among Chinese Outpatient Children with Mil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 Microbiol Spectr. 2022 Feb 23;10(1):e0155021. doi: 10.1128/spectrum.01550-21. Epub 2022 Feb 9. PMID: 35138173; PMCID: PMC8826743.

  • [3]Nogueira López J, Grasa Lozano C, Ots Ruiz C, Alonso García L, Falces-Romero I, Calvo C, García-López Hortelano M; Grupo de Trabajo de SARS-CoV-2 del Servicio dePediatría del Hospital Universitario La Paz. Telemedicine follow-ups for COVID-19: Experience in a tertiary hospital. An Pediatr (Engl Ed). 2021 Nov;95(5):336-344. doi: 10.1016/j.anpede.2020.10.007. Epub 2021 Oct 12. PMID: 34649834; PMCID: PMC8506346.

  • [4]Li Y, Wang H, Wang F, Lu X, Du H, Xu J, Han F, Zhang L, Zhang M. Co-infections of SARS-CoV-2 with multiple common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infected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21 Mar 19;100(11):e24315. doi: 10.1097/MD.0000000000024315. PMID: 33725930; PMCID: PMC7982148.

  • [5]Rangroo R, Young M, Davis A, Pack S, Thakore S, Schepcoff A, Oyesanmi O. The Severity of the Co-inf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OVID-19 Patients. Cureus. 2022 Apr 28;14(4):e24563. doi: 10.7759/cureus.24563. PMID: 35664402; PMCID: PMC9148197.

  • [6]Scotta MC, Chakr VC, de Moura A, Becker RG, de Souza AP, Jones MH, Pinto LA, Sarria EE, Pitrez PM, Stein RT, Mattiello R. Respiratory viral coinfec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Clin Virol. 2016 Jul;80:45-56. doi: 10.1016/j.jcv.2016.04.019. Epub 2016 Apr 30. PMID: 27155055; PMCID: PMC7185664.

  • [7]Meyer Sauteur PM, Beeton ML; ESGMAC the ESGMAC MAPS study group. Mycoplasma pneumoniae: gone forever? Lancet Microbe. 2023 Oct;4(10):e763. doi: 10.1016/S2666-5247(23)00182-9. Epub 2023 Jun 29. PMID: 3739392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