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马》背后的伦敦 | 老舍和他的大咖邻居


话剧《二马》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是其早期长篇扛鼎之作。是老舍先生将西方文学叙事方式与中文小说相结合的尝试,也是他亲历了中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后,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而这些都与他五年旅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演出场次|

11月26-27日 19:30

|演出票价|

380\280\180\80

|演出地点|

顺义大剧院

|套票优惠|

早鸟票:380折后334,280折后246,180折后158

套票:380元*2=640元,280元*2=470元,180*2=300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创作《二马》的动机在于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之处,小说中的所有角色差不多都代表着些什么譬如,关于主人公老马,老舍先生曾这样说:“虽然他只代表了一种中国人,可是到底他是我所最熟识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辈的中国人,但我最熟识的老人确是他那个样子。而他的儿子小马,虽然同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但作为当时新一代中国人的代表却又与他爹老马不同,小马有活力,敢打拼,把“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挂在嘴边



与二马这对中国父子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他们的房东也是邻居,温都太太和她的女儿玛力。温都太太是一位优雅讲究的英国女人,人缘颇好,但因为阴差阳错把房子租给中国来的二马父子,而面临许多为难处境。起初她出于刻板的偏见处处为难老马,之后又在相处中发现这人“原来没有那么糟糕”,从而变得柔软,渐渐敞开心扉。而玛力,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姑娘,有着不同于小马过往认知中女孩们的活泼可爱、无拘无束,也因此对小马产生了无限的吸引。



而主角之外,曾在中国传教,又介绍二马父子租住温都太太房子的伊牧师、在马家古董店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伙计李子荣等角色,虽然着墨并不甚多,但其形象也都十分的立体、鲜活。虽然距离书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近百年,《二马》中的故事和角色依然有着卓越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这还要归功于老舍先生在伦敦长达五年的旅居生活中,对亲历亲见的人与事的细微观察与深入思考。



虽然我们已无法获知小说中的人物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但在追溯老舍先生的旅居生活时,我们发现,彼时他在伦敦的邻居们,竟也都是“老熟人”。



#01

挂着“蓝牌子”的公寓


说起老舍在伦敦的“印记”,最著名的大约要数一块蓝底白字的“蓝牌子”。它挂在在靠近诺丁山的圣詹姆斯花园(St. James's Gardens)31号的墙上,这里是老舍先生旅居伦敦时住过的地方。这块蓝牌子,则是英国政府为名人故居特制的标志。英国政府规定:凡是被英国遗产委员会挂上了蓝牌的建筑,属于国家保护的文物。一律不得随便拆除或改建。



这块“蓝牌子”源自于“英国名人故居保护制度”,也叫“蓝牌制”(English Heritage Blue Plaques scheme)。其诞生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蓝牌制”以在名人故居屋前悬挂蓝色字牌为标志,以此纪念名人故居。能够拥有“蓝牌故居”的名人,必须是在各自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蓝牌子故居的华人,只有两位,一位是老舍先生,另一位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直到去年,在西方有着相当影响力的艺术家蒋彝才成为继二人之后,第三位拥有蓝牌子故居的华人。




#02

翻译《金瓶梅》的合租室友


老舍先生在这栋“蓝牌子公寓”居住了三年,其间与他合租的是一位名叫艾支顿(Clement Egerton)的英国人。彼时,艾支顿在老舍先生任教的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学习中文,他与老舍先生相识于此,并约定互相帮助学习中文和英文,还邀请老舍与他一起租下了一处公寓——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蓝牌子公寓”。


虽说对于“艾支顿”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甚熟悉,但他也绝非等闲之辈。艾支顿用了五年的时间将《金瓶梅》翻译成英文,其间,老舍先生给与了他许多的帮助。书于1939年正式出版,英文名《The Golden Lotus》(金莲)。这是《金瓶梅》的首个英译版本,也是较为权威的版本之一。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写着一行字:“To C.C.Shu My Friend”。C.C.Shu就是舒庆春,是老舍先生的原名,也是他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时用的名字。


        艾支顿《金瓶梅》英译本



#03

住在隔壁的“落花生”


虽说圣詹姆斯花园的“蓝牌子”房子,以老舍先生的故居著称,也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但其实,它只是老舍在伦敦的住处之一。老舍到伦敦后的第一个居所,位于伦敦北郊的巴尼特区卡那文路18号


用老舍先生的话说:“这虽在‘大伦敦’之内,实在是属Hert ford shire,离伦敦有十一哩,坐快车得走半点多钟。”地方虽然偏僻,老舍在这里住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半年,之所以还要拿出来讲讲,是因为,在这里老舍曾遇着一位叫做“落花生”的邻居。


不错,大家可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篇叫做《落花生》的课文?彼时,与老舍先生同住的,便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而他也曾被称作是“老舍的引路人”。


        许地山先生


1924年9月,老舍由燕京大学英籍教授艾温士推荐,漂洋过海,到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这一年,许地山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来到了伦敦,以“研究生”资格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初到伦敦的二人,被共同好友易文思安排住在了一起。


老舍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他在杂文《头一天》中这样写到:“他(易教授)告诉我,是和许地山在一块。我更痛快了,见了许地山还有什么事做呢,除了说笑话?”


老舍之所以会有这样开畅的反应,是因为他与许地山其实在1922年便已经于北平相识。许地山大老舍五岁,彼时已凭借《落花生》等作品在文坛小有名气。而老舍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正是二人在伦敦重逢的这段时日。


        青年老舍英国留影


在《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老舍这样写到:“他正用一本中国小商店里用的粗纸账本写小说,那时节,我对文艺还没有发生什么兴趣,所以就没大注意他写的是哪一篇……在他离英以前,我已试写小说。我没有一点自信心,而他又没工夫替我看看。我只能抓着机会给他朗读一两段。听过了几段,他说‘可以,往下写吧!’这,增多了我的勇气。”


一年后,老舍的首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诞生,并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寄给了时任《小说月报》主编的郑振铎,从此开启了一代文豪的文学之路。





《二马》是老舍先生在伦敦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老马父子与英国房东温都母女之间,一段照见两个不同民族与文化的故事,描摹了时代洪流中,异国他乡的背景下,一幅充满碰撞与思考的独特众生相。


当北平撞见伦敦

当东方传统碰上西方社会

京味儿诙谐与英式幽默 

宁文彤、崔奕领衔主演

老舍经典改编话剧《二马》

一部传世经典  唤醒国人自觉的鱼磐



时隔近百年,这部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由北演公司搬上舞台,在2016年首演大获成功后,于2020年再次复排。此次复排在忠于原作精神的基础上,挖掘升华原著文本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与表达,在展现老舍先生作品特有的幽默诙谐、还原浓浓老北京味的同时,让老舍文学精神在新时代引起更多全新的思考。



剧情简介


老马远在伦敦的大哥忽然离世,留下了无人打理的马家古玩店。为了接管大哥的买卖,老马带着儿子小马坐着轮船远赴伦敦。


在伊牧师的安排下,马家父子住进了温都太太家。有了暂时落脚地的二马,除了熟悉古玩店的生意,还要应对温都太太专为中国租客定下的各种规矩。人在窘境,老马却时常把“甭提钱,俗气!”的乐观信条挂在嘴上。同住一个屋檐下,一来二去日子久了,温都太太也悄悄发现,这对中国父子似乎并没有那么糟,反而心生好感。


就在生活看似就要步入正轨的时候,温都太太却铁了心的忽然让二马父子搬家!这一切背后有着怎样羞于启齿的原因,二马父子又能否继续在伦敦闯出一片天地?反正小马始终坚信“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主创介绍


原著:老舍

原排编剧:方旭 郭奕雯

原排导演:方旭

舞美设计:王琛

视觉设计:鲁东方

灯光设计:唐华强

音响设计:石磊

服装造型设计:杜娟


演员介绍



复排改编/复排导演/演员

李晔 饰 老马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编剧、导演。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表演客座教授。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北京的雪》,导演话剧《大学之道》。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歌舞史诗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戏剧部分导演。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季播献礼栏目《故事里的中国》章节导演(《烈火中永生》 等)。受文化和旅游部指派参与重要文艺演出活动策划和导演工作。






演员

崔奕 饰 温都太太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曾出演话剧 《拜访森林》《枣树》《海鸥,海鸥》《萨勒姆的女巫》。




演员

潘豪名 饰 小马


曾出演乌镇戏剧节话剧《成语四则》,国家优秀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等。




演员

李帅 饰 玛力


曾出演话剧《语文课》《安心也孤独》,音乐剧《小子豌豆与小姐珍珠》等。




演员

李溯 饰 李子荣/亚历山大


出演戏剧作品:严肃荒诞剧《将话剧进行到底》,话剧《疯人院飞了》《奔跑的灵魂》《闪婚》《一夜一生》等;担任话剧《蜜丝哈尔滨》出品人。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更多申报信息及资助流程可登录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官网或关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微信公众号了解查询。


*部分图文视频源于网络,如侵即删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号

关注顺义大剧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获取更多精彩演出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