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

大学生送外卖比例飙升?背后根本原因已被忽视20年

倪刃 黑噪音
2024-08-25
最近,广州外卖员本科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已接近30%的新闻刷屏了。当然,这个数字的真实性还无法确定,但本科生送外卖比例上升,这个情况肯定是存在的。
另有一说是外卖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15%,而且这还是2019年的数据。

这类“不稳定”的新型工作,被统称为“新就业形态”——包括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货车司机等等。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有多少?一定不会低。

从业人员多了,钱自然也更难赚。中国网约车日订单一直都在下降,已无限接近于盈亏平衡线,而网约车数量却一直都在增加。这就意味着行业已经高度饱和,无法再容纳新的就业。

快递、外卖、网约车,这“就业新三样”,已经有快递和网约车两个饱和了,只剩下外卖还有一点点“挖潜空间”。然而当大学生都蜂拥去送外卖的时候,体现出外卖员也已经在趋近饱和。

货车司机呢?

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称,我国公路运力市场供过于求,处于饱和状态。货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司机的从业风险,受供需情况影响,司机收入承压,请广大司机进入行业前研判掌握从业风险。

2021年~2023年,头部货运平台平均司机增长率约为20%,而同期我国货运总量增长率为5%、公路货运总量增长率仅为3%,运力增速高于货源增速。

前面说8400万人从事“新就业形态”,也就是说全国职工每5个人就有1个人是从事这类行业的。根据数据,这5个人当中几乎还有3个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只剩下1个人是从事其他工种。

所以大学以上学历者,在“新就业形态”中必定不会少。

前两年官媒号召大学生“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现在大学生们确实脱掉了,然而他们能看到未来的出路吗?

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每天至少12个小时是常态),缺乏劳动保护(工伤之类难以维权)之类的问题。因为每单收入越来越低,有些人为了多赚点钱,不断自我延长工作时间,全年无休。还有的人甚至干脆不租房子,睡在外面。

关键是,他们面对强大的平台极其弱势,只能接受规则。无论是佣金、诉求表达、工作时间、社会保障……他们都在平台面前无力抗衡。

敢情“脱下孔乙己长衫”,就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

当年官媒做出这个号召,是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问题:因为此前十几年制造了大量的“无用”专业毕业生,现在只好找补,建议他们去从事蓝领工作。

问题是您别光号召啊,请拿出真金白银来!

能不能在号召的同时,强行推进劳动法的执行?对平台的垄断行为做出实质性的法律限制而不是运动式的罚款?能不能先给“孔乙己”们建立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脱下长衫,难道就意味着去从事毫无保障、任人鱼肉的工作?这里缺位的不是大学生的意识,而是监管部门和相关法律!

那么现在的就业市场究竟为何到了这种状态呢?很明显,这一切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不正常?很简单的道理,有没有发现这些从业者都是从事非常单一的、特定的服务?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这么多人从事特定的服务,消费者又是谁?

几千万人送外卖,谁点外卖?网约车,谁打车?

一开始可能真的有那种玩笑里所说的现象:做直播的点外卖,送外卖的看直播。但这对于经济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现象,因为产业过于单一和脆弱。

这种状态,会造成经济本身越来越缺乏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经济越来越蜕变为简单化的“左手倒右手”的链条,中间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数千万人的生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继续造成对底层民众的财富掠夺。

当如此多的人都成为平台的打工人,那就意味着极少数的平台成了强大的垄断方,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但民众却面临着需要不断延长工作时间和强度,以勉强维持低收入的状态。

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内卷。

内卷的标志,也往往就是产业的单一化。

民众财富被掠夺,消费力会越来越下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价值工作——低收入——低消费——实体经济不振——更多人失业并从事这类工作……”

这种劣质的循环,能维持几年?

民众除了被掠夺财富,还被掠夺了时间。他们就更加没有机会去消费,带来更多的通缩负面因素。

那么,究竟到底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有的人说是因为产业转型,这个说法其实非常偏颇。产业转型是客观现实,但即便产业转型了,也不可能让几亿人去从事高科技新兴产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高科技产业都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吸纳就业的能力都有限。

究其根源,还是这么多年来对实体经济的不保护所造成。

因为政策精力都放在高大上的产业方面:新能源、光伏、人工智能……对于实体经济其实是一种放任的状态。

相比之下,欧美社会对于实体经济的保护就非常强。比如对于个体户和创业者,政府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保护他们的利益,但根源来说还是有法律的保护。

欧美社会也一直通过法律、政策保护经济的多样性。即便对于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众的产业,也会有很多相应的补贴和保护措施。

因为他们明白一点:如果不重视小微企业、个体户这些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这个国家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的就业。

即便高新产业强如美国,也吸纳不了那么多就业。幸亏美国还有极其发达的服务业,才保证了就业率。

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这20年来,尤其是必须开始转型的近10年,我们几乎没有见过什么保护实体经济多样性的措施,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以为搞好了高科技,大家就能富裕了。

高科技固然好,但仍然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才能将高科技的高利润,用涓涓细流输向民众的钱包。这才是欧美“民富”的结构性原因。

大学生们,已经脱掉了孔乙己长衫,然而他们面对的,却是一个空前迷茫、困顿的未来。今年又有1179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难道,他们也要去送外卖吗?

·END·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3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宏观经济动态和知识交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更多详情了解请点击以下链接: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社群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支持一下吧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黑噪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