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悉尼,想吃毛肚怎么就这么难?!

小队长 悉尼吃货小队长 2019-12-08




Hello各位小队圆,这里是小队长


大家好。悉尼最近又开始刮风。一刮风,我就想吃火锅。


好吧。这只是我想吃火锅的一千条理由之一😊。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那种嗜火锅如命的人在我朋友身边,那个人就是我。在重庆的4年大学时光里,刮风下雨也吃火锅,理由是“火锅御寒,暖身子”;大热天更要跑去吃火锅,理由是“以毒攻毒,以热制热”。当时,好像大家都没啥“吃饭选择恐惧症”,反正一到了饭点就是:“走,恰火锅切。”



以至于现在到了悉尼,馋劲不改的我经常和朋友出现以下对话👇


“我又想吃火锅了……”

“你不是前两天才吃的火锅吗?!”

“前两天是前两天,都消化完了!”


朋友:好有道理,我竟无话反驳


而且,我还是一个爆能吃辣的人。火锅,一定要是麻辣的!就是享受那种吃到菊花喷火的快感


其实是因为,有一些食材,真的只有麻辣火锅才能涮入味儿!


比如我的最爱:


毛肚儿,在与挚友谈笑之间,七上八下一气呵成。趁着热气卷着滚烫的辣油入口,在最爽脆的咬合中迸发出所有麻辣火锅的汁水与香味。配上一瓶冰啤。


这,就是我们辣党坚持火锅要麻辣的理由!



你会吃毛肚吗?


“会点毛肚吃的都是些什么人?”


一头牛,毛肚只占全身不到1%,无糖无油也不顶饿,单吃甚至味同嚼蜡。


然而,下火锅会点毛肚的,往往是那最挑嘴,最懂吃,最“馋”的人。是那些饱腹之余,更追求舌尖上片刻惊艳的资深食客就连《向往的生活》都专门带了毛肚来架火锅吃,这能忍吗!!可把我馋的神魂颠倒,每个毛孔都在抗议:“好想吃好想吃好想吃好想吃……”



再没有其他的火锅食材,能像毛肚一样深刻地抓住所有人的味蕾,在张嘴嘶气间感受热辣滚烫的重庆气息。



对于真正的老饕来说,点毛肚早已成为彼此之间的默契。也只有毛肚才能让他们大展身手,展示多年的江湖手艺。


毛肚涮的时间长了,如同失了弹性的橡皮筋,根本嚼不懂;涮的时间不够又容易感染寄生虫。为此,民间有流传着“七上八下”的技巧:夹着毛肚放进锅内上下15次,才能大致达到毛肚的最佳效果。



不过,谁吃火锅还顾得上数秒啊对于像我们这种火锅常客来说,一眼就知道这片毛肚熟没熟。在毛肚被荡进火锅的某一秒,边角开始微微收缩,颜色稍变时,果断夹出油锅,蘸酱,送入口中,一秒不可怠慢。


所以,我老被派去给大家涮鸭肠毛肚儿……



这股子分秒必争,也是涮火锅里的一种乐趣。再没人盯着手机,甚至桌上的闲聊都顾不太上。毛肚让大家更投入进火锅氛围中,每个人都齐心协力地专注于咕噜冒泡儿的火锅,夹着毛肚的筷子也是不敢松开的。毕竟毛肚这娇贵的食材,一分神儿,就吃不着了。


这颇为任性的毛肚,你会吃吗?你吃吗?


爱吃毛肚的人,都疯了


你永远想不到有多少人狂热地爱吃毛肚。


据神通广大的我调查,火锅荤菜叫卖率最高的就是毛肚,占比高达88.7%,远超第二名鸭肠和第三名牛肉。毛肚光重庆一年的销量,铺平了可以铺满整个澳门……


爱吃毛肚的人,太疯狂了吧!


88.7%的叫卖率占比,意味着只要点了火锅,下一个就会点毛肚。货真价实的“无毛肚,不火锅”。


毕竟,这个习惯从两百年前道光年间就养成了。在那时,说“重庆火锅”是没人知道的。只有说“毛肚火锅”,大家才能明白。没有一盘毛肚,算不得是一顿合格的火锅。



清末民初,毛肚火锅的雏形诞生。挑夫挑一担子,沿街叫卖。重庆码头和街边的下力人将“水八块”(毛肚等牛下杂),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摊煮起麻辣牛油的卤汁,食者自备酒,自选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边烫边吃。吃后按空碟子计价。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吃得方便热烙,受到码头力夫、贩夫走卒和城市贫民的欢迎。


👆20世纪初的重庆朝天门码头挑担经商的贩夫走卒



到后来,毛肚火锅被搬进正规餐饮店,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唉。不知道毛肚火锅什么时候才能被搬进悉尼餐饮行业,能让我六亲不认地大快朵颐一番!



毛肚,值得让人疯狂


毛肚一般选自南方精壮水牛,取第三只胃的叶瓣,清洗后用热水发开。毛肚贵在一个“鲜”字,必须当日杀牛,当日水发,过一日,味道就差了。上桌前,再将毛肚过滚水焯熟,置于冰上。



重庆人有多喜欢吃毛肚,据他们自己介绍:还好牛有四个胃,不然都不够给他们吃。


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噢,不对,只说对了四分之一。牛的确有四个胃,但也只有一个胃适合拿来做毛肚。剩下的三个胃,吃货们也都给它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只有毛肚表面平整,能吸附大量调料。在短暂汆烫后,火锅底料浓厚的花椒牛油香味被完美提纯,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都浓缩于入口那片毛肚之中。



光是选材,毛肚就有这么多讲究。所以即使悉尼的餐饮业已经很发达了,还是迟迟没有等来最让人热血澎湃的毛肚火锅。



你们“毛肚观”相同吗?


俗话说,“火锅观不同,没法做朋友”。吃毛肚最怕遇到的是什么人?


是那一言不合就将毛肚整盘往下倒,一个来不及吃,剩下的全都变老,还要天真地吐槽一句:“毛肚有什么好吃的,明明跟抹布一个口感”的人


那我真的是要!暴!走!的!


或者是……


你刚涮了毛肚下去,旁边人“扑通扑通”把脑花,羊肉,折耳根纷纷往下倒。


都串味儿了,好吗!!


所以,贴心的小队长给你们列了一个火锅顺序表,让小队圆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涮毛肚啦~



首先,在锅刚端上来时就将这些食材放下去……


如果要加九宫格铁片,就在下完这些食材后等锅烧开,大火煮两分钟,表面的泡沫煮散后让店家加上格子。(也可以不加。九宫格真的不是九种口味!!)



这些都是要久煮的食材,先放下去,等第三梯队吃完后再吃。当然,哪些浮起来了吃哪些不会错啦~



第三梯队就是火锅重头戏~记得蘸蒜蓉油碟吃哦。



土豆片一定不能早放!不然会糊锅。



悉尼人为啥不吃毛肚!


在咱们中国人观念里,好像外国人本来就是不吃内脏的。有些说外国人觉得内脏“恶心”,也有些说是外国人不会做内脏,做得不好吃才不吃的。


BUT,西餐里为什么还出现诸如“鹅肝”,“牛心”这种菜……?而且COLES和WWS里也经常看到有卖鸡杂、羊心、羊肝等。不可能只卖给中国人吧。



其实,在一战以前,外国人是吃内脏的!(不许再说我们残忍了)而且,不仅心和肝,甚至吃消化器官,比如胃,肠子。虽然做法还是一如既往的没创意就是了。


👆意大利的牛肚汉堡


👆西班牙的牛肚汤


那为啥后来又不吃了呢?


在1910到1920期间,下水(动物内脏)就不怎么出现在外国人的食谱上了。作为毛肚守卫者,我找来了一些关于他们和毛肚的故事👇


当时,随着技术发展,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从地理位置上分开了。畜牧业的肉类在标准化处理后被集中运输到各大城市。在当时冷链运输还不发达的美国,肉类在常温条件下干净的处理好,即便12小时不冷冻也没有问题;而内脏一般会在6小时左右发生腐败且进展极快并更快产生毒素(各个器官不同)。就这样,下水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隔代之后,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曾经也爱吃下水。


所以说,一个民族的工业水平越高,吃内脏的比例就越小。虽然牛肚很好吃,可是如果牛排变得很便宜,我们的主食还是会选择牛排而不是牛肚对吧……


其实在现在的中国,吃内脏的比例也大不如从前了。更多的是当作调剂品吃着玩儿的。


米饭吃腻了,来点毛肚脆肠的,过把瘾呗~



毛肚火锅,吃的不仅是个口味,更是一种对家乡的向往和对情怀的追求。


如果悉尼有了毛肚火锅,你愿意和小队长一起去吃吗~



编稿子 | 小队长可颂酱

写文章 | Gloria 

做设计 | 小Kilo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敬请留言获取本号内容授权 




👆👆 老铁!赶紧进店开整 👆👆



👆👆荔枝茶上新,欧包全线八折👆👆



👆👆悉尼新晋美食“迪士尼”,完爆Chinatown👆👆


毛肚死忠粉都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