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开阔视野


作者李银河列举了她最喜欢的30本书,对83本书和97部电影写了自己的感受,以及读书笔记。作者品味不低,大多是世界名著和经典电影,从简明的介绍中可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个概括的了解,丰富自己的阅读领域,同时便于以后补充一些养分。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光书读得少,电影也没好好看过几部,感觉到了差距。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笔记:一个人一生能写出这样一本书也就不枉此生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禁止爱情是最无道理也是最残忍的一件事;禁止某种艺术也一样。/人们或者是做坏事的人,或者是帮凶,或者是旁观者,三种人都不是完全清白无辜的。/存在的美学创造了一个没有粪便和每个人都假定粪便并不存在的世界。这一审美态度就是所谓媚俗。/工作哲学贯穿始终,人的快乐被放置在极不重要的位置。其实,工作是手段,快乐才是目的。/天天习惯于紧张,而不习惯于快活。——最近在好几处看到类似的话语,也开始思索。

《浪潮》是一部很严肃的电影,讲一个德国的中学教师为了讲解独裁体制用全班的学生做实验,结果证明专制独裁是很容易被煽动起来的,而且一旦煽动起来很难阻止它的发展,会摧毁所有的反对力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竟然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同学们一定印象深刻,教学方式如此值得学习。


看《燃情岁月》,不知流了多少次泪。这样的电影如果不看,那真是白活了。这是我近年来看的最好的一部电影。那淳厚的兄弟情,父子情,惊心动魄的爱情(苏珊:我曾想过让山缪去死,让小伊丽莎白去死),蒙大拿醉人的景色,布拉德·皮特塑造的这个人,真是经典。


托尔斯泰有个特别的看法,他不主张在太年轻的时候读名著,因为那时人的阅历少,理解力差,会糟蹋了对好书的第一印象。等人成熟之后,倒是还可以通过重读经典来补救,但是初次接触一部传世之作的惊艳和对人心灵的猛烈震撼感却不可复得。


读书的结果是受益终生:它使我建立了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我享受到人类最美好的精神产品,不仅终身酷爱文学,而且在我的人生长途中得到了美好的爱情,得到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有一个观点:知识分子应当成为社会这个大院子的看门狗(watch dog,亦有监管人之意),有什么实在太过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就要叫几声,使它不要错得那么离谱。这本笔记就可以作如是观。/ 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大动乱的年代,所以对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弊病有较多的关注


◆ 我最喜欢的三十本书。只是我最喜欢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十本书(不是按重要性和喜欢程度排序的):


◆ 但丁的《新生》,其要义在于用人的情感取代了充斥于那个时代的对神的情感,第一次宣告了“人比神更重要”这一观念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灵魂最强烈的人。我的思想分裂为两种:第一所谓心,即是欲念;第二所谓灵魂,即是理性。


◆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的兴致浓烈。无论怎样坚硬顽固的狂暴的事物,音乐都可以立刻改变他们的性质。/ 音乐是灵魂是否高尚的试金石,是灵魂是否淳朴的试金石。/最坏不过的罪恶,就是指斥他人的罪恶。全世界是一个舞台,人都是演员,都有上场和下场的时候。    ——克里希那穆提也说过:不要批评别人


《仲夏夜之梦》此剧是对爱情的一个经典诠释:爱情是盲目的,爱的对象甚至会是一头驴。爱情往往不会被理性支配,理性与爱情是不相容的


《终成眷属》人生而不平等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量罪记》这个剧揭示了两种人性特质:一是权力能够使人变坏;二是过犹不及,做人不要极端、过分。每当我们长大,我们的过去已经死亡。每过一天就死亡一天,每过一年就死亡一年。到生命临近结束时,如果我们一直是这样想的,应当对于死亡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死亡会变得不那么可怕。(这个说法有意思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


《哈姆雷特》对生命意义的彻底思索和勇敢面对,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敏感的问题和怀着最执着的热情永远不倦追索答案的心结。To be or not to be?这句台词成为千古名句,自有它的道理。


薄伽丘的《十日谈》现在想来,读这本书的时候太年轻了,对其中的妙处还处于懵懵懂懂不甚了了的年龄。这本书是色情小说的经典,而它除了色情本身的意义,竟然有了摧枯拉朽的力量,对中世纪的生活方式,对道貌岸然的神父僧侣,极尽讥讽之能事,


◆ 果戈理小说戏剧选。果戈理是俄罗斯散文之父,被别林斯基称为“现实生活的诗人”,《钦差大臣》令人在嘲笑后深思,对社会的腐败和人际关系有绝妙揭示。    《肖像》此篇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


◆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最伟大的诗篇。长诗写的是1819年末彼得堡青年人的社交生活,在这里,“忧郁的情感吞没了一切”。在对生活诙谐的描写中,全然没有琐碎和平庸,彬彬有礼,优雅而自然。一位厌倦了上流社会腐败生活的贵族青年,他的不满、苦闷、反抗与玩世不恭。沉闷的生活现实窒息了聪明智慧的奥涅金,吞噬了纯真善良的达吉亚娜。正如别林斯基所说,这部诗篇“可以称之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高度的人民性的作品”……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作品写了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犯罪,罪犯的犯罪逻辑和犯罪心理出人意料,是对社会伦理和宗教思想的探索人是能习惯于任何环境的动物,我以为这便是人的最好定义。/苏联时期的劳动营比起旧俄时代的流放地可怕程度要严重得多,人活下来的机会要小得多,尽管都是在西伯利亚,尽管时间晚了一百年。


如果你想把一个人完全制伏、消灭,加他以最可怕的刑罚,使最残忍的凶手预先发抖害怕,你只消给他做绝对完全无用而不合理的性质的工作就行了。——西西弗斯式的惩罚是最可怕的:费尽千辛万苦将巨石推上山顶,然后石头滚下去重新再推。这样的刑罚不仅会将人累死,而且会使人疯掉。在俄罗斯,有好多力量和才情都浪费在劳役和贫穷上


爱情像战争,此进彼退,彼胜此败。《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这本小说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远不如他的其他小说出名。但是,这本书中的什么地方拨动了我的心弦。把悲哀里最大的悲哀、痛苦里最深的痛苦、忧愁里最绝望的忧愁表现出来。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写作的要求吧。


《少年》,什么也不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贵族的生活方式。在匮乏的时代,这种生活方式是社会分配不公的结果,因此是带有“原罪感”。/为什么我一定得做高尚的人?既然我在世界上只活一回,那么这些东西也罢,未来也罢,跟我有什么相干!至于一千年以后你们的人类会怎么样,那关我什么事?/人类绝大多数的精神产品都是贵族创造出来的,因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需要有闲,需要谋生之外的生命冲动和创作冲动,而平民已经在谋生的劳作中把生命力和创作力耗尽了


◆ 托尔斯泰的《复活》等。小说有两类:一类只写人物的行动语言,不加解释;另一类加心理解释,关注重心不在人物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为什么这样做。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前者,托尔斯泰属于后者。/甚至在最好的、最友谊的、最单纯的关系中,阿谀或称赞也是不可少的,正如同要使轮子转得滑溜,膏油是轮子所不可少的。


◆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扎米亚京的《我们》、赫胥黎的《奇妙新世界》一起,被并称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所谓“反面乌托邦”是与“正面乌托邦”三部曲相对而言,三部“正面乌托邦”作品分别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安德里亚的《基督大都会》。小说问世之后,其中所用词汇“老大哥”、“双重思想”等被列入现代英语新词之中;“奥威尔式的社会”亦成为常用词汇。


“思想罪”这个词是不是从这本书开始被发明、使用和传播的?一个制度只要思想能够入罪,就是绝对的非正义,因为连人们的思想都能获罪,可见权力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篡改历史,是专制制度的最大罪恶和典型特征,全部历史就像一张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一个有信心的有合法性的权力,不应当害怕历史事实,即使是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专制的话语体系趋向于极端的狭窄、无趣、枯燥和简陋。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专制的特点是平庸和丑陋,是抹杀个性的。只要是有个性的,美的,就会被视为一种挑战。因为人性是无限丰富多彩的,而专制最讨厌差异和多元,要求相同和一元。老大哥一贯正确,全才全能。一切成就、一切胜利、一切科学发现、一切知识、一切智慧、一切幸福、一切美德,都直接来自他的领导和感召。不再有艺术,不再有无限,不再有科学。美与丑不再有区别,不再有好奇心,不再有生命过程的应用,一切其他乐趣都要消灭掉。 最坏的权力不是仅仅要求服从,它还要求你的爱。


◆ 村上春树的《1Q84》,村上春树的作品与苏珊·桑塔格有相像之处,我不大喜欢的是,从这两个人的写作中,感觉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冥思苦索、认真努力。虽然也很好,也很不容易,但是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他们的故事。


◆ 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绘画是思想的寂静,视觉的音乐。


◆ 李巴托夫的《普隆恰托夫经理的故事》,这本小说写了当代苏联的权力人物的自信和新的思想倾向。小说中传递了一种新的理念:在用人的标准上,实业家好,假道学坏;专家好,外行坏;踏实做事的好,不死不活的坏。普隆恰托夫的胜出就是前者的胜利。


◆ 王小波的小说,王小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说过: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这就是他的文学的全部目的。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在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之后说:没有感觉到这本书能够提升人的灵魂。王小波为这一评价相当郁闷,耿耿于怀,不然不会在一篇杂文中专门提到: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冯唐从王小波的文学中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


◆ 关于《白鹿原》的网络对话,不喜欢贾平凹,《金瓶梅》的味道太重了,让人看了反胃。


◆ 《黑暗年代》,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写一个市政府的小公务员,庸庸碌碌,生活暗淡无光,无论工作还是家庭都很失败,还发现得了癌症。但是在他对自己的想象中,他是著名作家,周围美女如云,享受成功的欢娱。影片很深刻,发人深省。绝大多数的人,或者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其实都会在人生中落入这一境地,孤独而寂寞,默默无闻地来到人世(除了个别公主、王子),默默无闻地离去。没有辉煌灿烂,也没有美女如云。


◆ 《立春》,西洋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在中国底层社会所遭遇的尴尬处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剧中人物的挣扎是那么艰苦卓绝,又是那么无可奈何,结果变得滑稽可笑。


◆ 《闪电》,英国电影的味道跟美国如此不同,显得更有文化底蕴,像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区别。


◆ 《无穷动》,这个电影写的是一个女人借春节朋友聚会之机查找和自己丈夫发生婚外情的第三者。


◆ 《意外人生》,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对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些人生价值提出质疑,人们全都认可的价值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 《巴黎最后的探戈》,其实这是被好莱坞的“俗”熏染长大的人,看不懂欧洲的“雅”。


◆ 《少女萨冈》,影片非常忧郁,我很喜欢。


◆ 弗朗索瓦·萨冈《你好,忧伤》,那种弄文学一大半靠天赋的说法所言不虚。


◆ 《肖申克的救赎》,对友情的刻画非常动人,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也相当深刻。


◆ 《狂野目标》,其中英式幽默是最大亮点,也是我的最爱和最享受的


◆ 《绝命调查》,如果你30岁不是个自由派,你就没有心;如果你40岁还是个自由派,你就没有脑。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应然到实然,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轨迹。


◆ 《理发师的男人》,好的电影让我们思考生活本身。


◆ 《刑房》,口味实在是太重了,有点受不了。太恶心了


◆ 《永恒的一天》,谈到生活、诗和爱。节奏极为缓慢。但是那些诗意的语言,使我感到这个电影我还会反复地看几遍,咀嚼其中的诗意和深意。


◆ 《白鹿原》,电影有几点很突出:一是有史诗般的恢宏;二是所有的人物都不是脸谱式的非黑即白,而是很难归类的活生生的个人;


◆ 《天堂电影院》,老人和孩子的忘年交感人至深。里面关于爱情的一幕很真实,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 《忘了我是谁》,影片写的是麦卡锡时代在好莱坞发生的迫害共产党的历史。金·凯瑞演的男主角在法庭上终于鼓起勇气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的条文为共产党辩护,他们知道认错。


◆ 《窃听风暴》,了解一个社会的真实情况的捷径,不是看社会学统计资料,而是去看小说。


◆ 《下人》,描绘了上层人的虚伪、卑鄙和残忍。叙事隐忍,真实,一点也不过分夸张。


◆ 《失控的陪审团》,非常棒的剧本,理想主义加高智商,结局有点太完美了。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好人大获全胜,坏人一败涂地。充分满足小孩子的理想主义和求胜心理,是娱乐片和商业片的极致,但是算不上真正好的深刻的艺术品。


◆ 《大河恋》, 叙事舒缓,沉静,连我这么好静的人都看得有点着急。欧洲则像个老谋深算的老头子,太有文化了,常常深刻到变态的程度。


◆ 《全民情敌》,好莱坞电影美中不足的地方:圆满,甜蜜,但是缺乏真正感动人的力量,缺乏对生命和生活深刻的理解。


◆ 《刺猬的优雅》,一个精灵般的小女孩,一个完全没有等级观念的日本富人,和一个像刺猬般优雅的贫穷的法国女人。人生,死亡,阅读。人应当如何度过短暂的一生,发人深省。


◆ 《老男孩》,剧本非常好,看着很过瘾。虽然每一个人都做得很过分,可又是合情合理的。正符合一个好剧本的标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看过太多的烂电影,共同特点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 《怦然心动》,区分了平庸的和有灵性的两种人和两种生活。


◆ 《玛丽和马克斯》,这部片子看到结尾我流泪了,这样的友谊真是感人至深。虽然电影根本不是真人演的,而是卡通。


◆ 《函授生》让我想起一幅画,两个鱼缸,这个鱼缸里的鱼往那个鱼缸跳,那个鱼缸的鱼往这个鱼缸跳。一位下层的女孩想追求高雅文化的自我,而高雅文化圈自我否定得很厉害。英国从来都是这样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这点和美国很不同。


◆ 《裂缝》太过唯美,唯美到让人感到压抑的程度。离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并不能引起共鸣。英格兰乡间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仅仅是摄影就值得一看。


◆ 《丑闻笔记》我比较了音乐、美术、话剧、小说、电影,还是好的电影给我带来最多的快乐,其次当然是小说,但是往往没有电影那么浓缩,那么让人血脉贲张。


◆ 《搏击俱乐部》,人们觉得日常的庸俗的生活无法忍受,就把它抛弃,去无缘无故地破坏


◆ 《告白》太震撼了。最恐怖的是,它的逻辑无懈可击,没有一点不合理的地方。整个的效果让人觉得是那么残酷,好像谁都没有错,可是整个世界错得一塌糊涂。真是警世之作啊。(网友:摄影也非常棒,天空那种乱云飞渡的感觉有一种残酷的美。)


◆ 《小武》小武那样的生活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拼命想摆脱的。还记得当年插队时,只要想到有可能这样地生活一辈子,就体会到什么叫绝望。记得小波也说过这样的意思: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下一代经历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体验过这种绝望的感觉。


◆ 《少年情事》,写一个穷人家的男孩与富家女恋爱的故事。其中对阶层差别的残酷现实与人的美好情感之间的张力表现得入木三分。果然没有辜负我对法国电影的期望。法国人就是有文化。一个二十分钟的短片能超过许多好莱坞的长片。(网友:细腻,浪漫,深刻,优雅,自由。)概括得非常好,正是我对法国文化的感觉。


◆ 《朝圣之路》人有时需要摆脱日常的世俗生活。人有时需要一段时间思考纯精神的问题。


◆ 《让子弹飞》一位哲学友人(赵越胜)在70年代末对这种状态有一句精辟的概括:当代zgr有一种享受上的无能。几十年来已经不会欣赏真正的文学和纯粹的娱乐,就像那位老者难以想象人还能以一种纯粹的孩子般的心来欣赏一部纯娱乐的电影,担心他们会从这个电影中受到什么不良的影响,变坏,或者失去了某些信念,等等。


◆ 《非诚勿扰Ⅱ》小波生前对当代中国小说家有正面评价的只有两人,一个是郑义(《枫》),另一个就是王朔,记得他说过:王朔对死挺有感觉的。这是我印象中他对当代中国小说家评价最高的一句话。王朔在这部片子里果然让我们见到了他对死亡的感觉。


◆ 《生活大爆炸》我喜欢享用的作品门槛比较低,比如最近看《生活大爆炸》我就看得乐此不疲。另外像《CSI(犯罪现场调查)》、《欲望都市》这样的东西我都喜欢看,按照这样的标准,我有两辈子的时间都不够用的。四个高智商的人比赛电脑游戏的场景令我想起冯唐小说中医学院学生彻夜打电脑游戏的情节。高智商的人似乎可以傲视群雄,其实在生活中像低智人,相当困窘搞笑。


◆ 《楼上楼下》,看来英国的阶级差别真是源远流长,


◆ 《绛红雪白的花瓣》一个非常奇异的短篇剧集。写的是19世纪英国一个从良妓女的人生故事。那种迟迟疑疑的略带梦幻的节奏,病恹恹的妻子,寻欢作乐的丈夫,充满复仇幻想的妓女(饱读诗书,自己还写作)。观影感觉很好,是享受。


◆ 《演播时刻》写1950年代BBC一帮搞新闻的人在新闻管制和新闻自由之间的挣扎,非常严肃的主题,对人的良知的考验,国家利益和新闻自由之间的张力表现得非常深刻。四角恋爱也表现得非常好,真实,扣人心弦,有悬念。还没看完,不知会怎么发展。一个剧写到这程度就算成功了吧。


◆ 《队列之末》(又译《一战回忆》),相当不错。写一战期间一位上层社会的青年与妻子和情人的关系。很喜欢它对当时社会氛围、人际关系的精雕细琢式的表现。英国的绿色田园风光总是令人赏心悦目,感慨自然之美。


◆ 《路德》特别的高智商,对白精彩,人物内心刻画深刻有趣,感觉sharp,thrilling,用聪明都不够劲儿,要用智慧来形容


◆ 《疯狂主妇》第一,光看雅的不看俗的,谁也受不了,生活没乐趣。第二,俗的里面也有好有坏,总得挑稍微好点的看。第三,我对影视文学的爱好有点疯狂,有点太过,从小如此,不看会闷死。


◆ 《甄嬛传》总算是有一个对帝制持批判态度的古装剧了。到结尾处,真当得起“精彩”二字。前面所有的铺垫到最后像礼花绽放。佩服编剧。演员也很棒。男女主角都相当不错。一些配角也很不错。唯一缺点是太长了,如果浓缩到一半篇幅,感觉会更好些。


◆ 《牡丹亭》忘记在哪里看到过一位英国贵族对中国文化的评价,认为其中有一种“高贵的消极”。《牡丹亭》让我确确实实地体会了一回。受邀去看了昆曲《牡丹亭》。平生第一次看昆曲,是一次震撼的体验。昆曲的曲调真是美妙之极,箫声如泣如诉,吹箫的老者如醉如痴。虽然略显拖沓,每个动作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但是让人确实感受到一种“高贵的消极”,千百年来深闺中的幽怨沉静生活的阴冷气息幽幽地穿过千年的时光浸满全身,让人感到全身沉静,所有现代人的浮躁一扫而光。


◆ 《我,堂吉诃德》关键是点中了堂吉诃德的精髓,使年轻时读过的被掩藏在浩繁文字中的堂吉诃德的灵魂被提点出来,像画龙点睛之笔。理想主义的激情,它在周边真实环境中的突兀和滑稽,以及它的超凡脱俗和动人。


◆ 《音乐会》:做一只“对牛弹琴”中的牛。三场演奏中最令人激动的是爵士音乐。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爵士乐,很受震动。我不懂爵士乐,但是我的猜想是:爵士乐是音乐的原始形式,就像人类先祖在高兴时、痛苦时即兴发出的声音,几声欢叫,或几声哀叹。声音从钢琴家娴熟的手指随心所欲地流淌出来,有时像沉思,有时像梦幻,有时像狂欢,有时像疯癫,爵士乐手爆炸钢丝一样的头发疯狂地上下翻飞,弹着弹着,他竟然从琴凳上站起身来,最后把整个胳膊肘砸在了琴键上,全场为之疯狂,欢声雷动。我感受到了生命力量的迸发,感受到了非理性力量的迸发。


是无用的东西就无人问津,而从音乐一直到抽象的美是最无用的东西,所以没有人追求,没有人欣赏,就像那空空如也的音乐堂,形象地展示出美感享受上的缺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珠植物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