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是生在晚明,定要嫁给张岱

独立书馆 2024-01-08

在这个人人都追求有趣灵魂的时代,

如果只是忙碌而麻木地生活,

便会丧失生命的多种可能。

灵魂的趣味需要好书的浇灌,

如果只读一套书,就能让您变得博识且有趣,

一定非《张岱文集》莫属。

张岱所写的文章并非是高深莫测的古文,而是用浅白的文言文讲述了晚明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完让人大开眼界,增益无穷。

作者张岱是明代历史学家、诗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博览群书,学识深广。甚至有人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张岱。

他是精于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末世公子,更是传统文人的异类,史学家中的奇葩。

他六十多岁的时候,给自己写了一个墓志铭,评价自己道: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如此爱玩儿、会玩儿之人,恐怕这世上张岱称自己第二,没人敢问津第一。但如果张岱只是个会玩儿的公子哥儿,历史恐怕不会记住他的名字。

明朝覆灭后,面对国破家亡,张岱避入山林,旧日繁华如云烟过眼。

于是,他身着布衣,罗他毕生所见、所知著成了这套详略有度、妙趣横生的晚明百科全书,包括《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快园道古》三本。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淳评价张岱:“张岱是明清之际一位文化奇才,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节义、大学问、大手笔。

文学家郑振铎评价张岱曰:“岱为明末一大家,身世豪贵,历劫,乃家资荡然。然才情益奇肆;一腔悲愤,胥付之字里行间。《梦忆》一作,盖尤胜《东京梦华》《武林旧事》。其胜处即在低回悲叹,若不胜情。


《陶庵梦忆》:重现繁华的回忆录




在《陶庵梦忆》的序中,张岱写道“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国破家亡之后,他幸福的前半生仿佛一场梦。于是,他“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描写了明末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俗节庆、市井众人、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等,也包括了关于工艺古迹、琴棋书画、山水风景的内容。
昔日的美食
《陶庵梦忆》卷四中有一篇文章叫《乳酪》,卷八中有一篇文章叫《蟹会》,没错,都是专门写食物的。张岱作为美食达人,觉得市面上卖的乳酪气味全无,难以下咽。干脆自己养了一头牛,亲自动手做乳酪,并研发了各种吃法——煎成酥、摊成饼、用盐腌,用醋拌,甜品店的人都来请教他。

每年一到农历十月,螃蟹成熟的时候,张岱便与亲朋好友举行“蟹会”,轮流做东。他的蟹宴食材非常丰富,除了有肥硕的整个螃蟹,还有用酒腌制的蟹钳,以及用腊鸭、朱乳酪、白菜做的配菜,谢橘、风栗、风菱为主的佐餐水果。宾客们酒足饭饱,再品一杯张岱自创的名茶“兰雪芽”,好不舒适惬意。

说书戏曲多精彩
晚明时期,人们十分注重物质享受,说书唱戏在坊间十分流行。第六卷的《目连戏》中,《目莲救母》这一剧目十分精彩,戏子们不仅唱功极佳,还展示了翻筋斗、蹬坛、跳圈、窜剑一类的杂技。台上的天神地祇、牛头马面、夜叉罗刹的布置也十分用心,观众们仿佛置身阎罗殿。演至精彩处,在场的几万人齐声呐喊,当地太守以为是海寇来了。南京城中的说书艺人柳敬亭,外貌奇丑,却口齿伶俐,他一天只说一回书,定价是一两,即使定金十天之前送达,还常常不得空,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夬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江南节庆多热闹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到传统节庆之时,各地往往游人云集,热闹非凡。张岱怀着极大的热情记录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景观,如:扬州清明、虎丘中秋夜、绍兴元宵灯景、苏州葑门荷宕、越俗扫墓等。例如卷五写端午节的的《金山竟渡》篇,描述就颇为精彩。文中这样写道:

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坠洄涡,则百蛟捷淬,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蝶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蚁附蜂屯,蠢蠢欲动”这八个字写出了龙舟盛会赛前场面的神韵。“惊湍跳沫”至“蟠委出之”只不过写各队龙舟的聚集,不是正式比赛,但已使人惊心动魄。至大赛开始,只存一句:“两岸沓杳然而沸”,剩下的则留待读者创造性的想象了。这篇文章以简笔传达“精神”,把读者带入一个热闹而欢快的场合之中。


《西湖梦寻》:饱含哀伤的景点指南




《西湖梦寻》的“梦”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痴人说梦意味。在这本书中,张岱把自己的家国情怀寄托在过去长期生活的西湖一带的山水名胜上,记载了七十一处周边的名胜以及它们的历史沿革和掌故,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明清之际的西湖风光、商业文化和宗教氛围。这些风景都带有张岱强烈的个人印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感情。
无一字多余
如果要问《西湖梦寻》最大的特点,无疑是它语言上的简洁。对于自然的美丽风光,张岱总是可以准确传神地用几句话勾勒出它的特点。如《冷泉亭》一文:“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先交代了地理位置,然后点明了冷泉亭的僻静清幽,把大量的信息浓缩在四字短语中,景致的组成要素、方位、色彩、声音、形态,全都写出来了。
借景抒情大师
在《西湖梦寻》中的《西湖香市》一文里,张岱通过西湖香市的兴衰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文章前半段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西湖香市图:“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寥寥几句,便为我们展现了曾经西湖香市的盛大场面,然而文章的后半段则叙述了香市的衰落,“壬午道梗,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
当时明朝将亡,战乱不断,张岱期待见到的西湖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片狼藉,满地饿殍。虽然文中表现的多是张岱对西湖风光不再的痛惜,但更多的是因为国破家亡的痛与恨,因为纷扰的战争令他失去的不单单是西湖,真正失去的是他挚爱的故土与旧王朝。


《快园道古》:百科全书式的记事簿




《快园道古》是一部仿《世说新语》的著作,内容丰富,涵盖面甚广,分为盛德部、经济部、学问部、鬼神部、戏谑部、博物部等20个部分。书中包含了明代许多名人文士轶事和各种民间传说,可作为研究明代社会的参考。
幽默的青少年读物
在写各种品德高尚、才能出众、聪明博学的人时,有很多寓教于乐的意思在。根据自序可知,《快园道古》在草创之时预设的受众是青少年,编书的目的是希望后辈能够在本书的引导下,成长为有志节、有学问且识见广博之人。因为张岱家族有热衷玩笑戏谑的传统,他也选择以嬉笑诙谐的风格来组织本书,将严肃的内容写得生动活泼。
治世理政,心系民生
在写各种明朝名臣事迹和记录各种社会事件时,张岱经世济国的愿景,关注基层民生的思想表现得很明显。例如,张岱记录了张肖甫巧妙地平定民间叛乱和迅速清除军队乱党的事迹,表达了他对实干能臣的认同。张岱还记录了自己过去参与赈灾的往事。当时他在发放粮食之前先去查验各家的贫困程度,之后按照贫困等级进行发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快园道古》中张岱最突出的思想是他对博闻广识的重视。在自序中,他认为张华的《博物志》略显单薄,而自己所记录的“怪异之事”有四十卷,但大都在战火中遗失了。这一部分作者记载的事物十分多样:各种自然事物,如普陀山的相思之,四川的化石;和神话相关的事物,如虞姬化成的虞美人草,忽然消失无踪的美人鱼;还有文理典故的考校,如“天子呼来不上船”中的“船”是指唐人交叠于胸前的衣领。
张岱在本书中展现出的风格要比他的早期作品平和很多。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本书是张岱在经历了易代之变、助力复国和避难山居后的作品,那一年他五十九岁。他刚从家国之乱中脱身,也结束了逃避追捕的山居生活,借住于绍兴龙山下的快园中。相比起《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的文风更加质朴平和,不再追求奇崛的语言。

如果想要跟随张岱一起回到曾经繁华的晚明,我向您推荐谦德国学文库”出品的《张岱文集》,共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三本。

本套丛书原文采用最新的通行本校对整理,能更好地展现原书的风貌。此次出版,我们还保留了张岱的“自序”,便于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张岱作此书的情感。

丛书的译者对文中的疑难字词和典故做了简洁的注释,保证大人小孩都看得懂。译文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相当准确流畅,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谦德国学文库”出品的图书均采用大字号排版,版式简洁,行距舒朗,读起来毫不费神。另外,本书设计精美,装订考究,兼具阅读和收藏价值。

读经典好书,品晚明繁华!




《张岱文集》全三册  
88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青海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青海的朋友酌情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