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荟萃丨李实:人的全面发展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实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2022-06-09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李实:《共同富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编者按2021年6月6日浙江大学举办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共同富裕研究高峰论坛,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报告。李实教授深入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起点和主要挑战,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要建立发展与共享的兼容机制,要科学设定最低富裕标准。本文整理自李实教授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参加此次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的揭幕仪式。前面几位主旨演讲嘉宾讲的都非常好,他们已经讲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也是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研究团队最近关于共同富裕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看法跟大家做一些汇报,很多的研究还是很初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共同富裕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学术界都做了很多讨论和研究,大概有如下共识:第一,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富裕,更不是少数人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富裕;第二,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不是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共同富裕社会中的不同人群的富裕程度是有差别的。第三,共同富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是50年,甚至一百年。第四,共同富裕的进程和目标需要进行评估,需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    


为了回应关于共同富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在共同富裕讨论当中大家提出的很多不同观点,我们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看法。


第一,首先要认识到现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起点是什么。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此指导共同富裕的目标设定、指标选择、路径设计。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作为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刚才何文炯老师已经把我们的研究报告向大家做了一个汇报,应该说这一点是我们非常强调的(编者注:详见后续发布的何文炯教授发言稿)。


第三,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要建立发展与共享的兼容机制。过去我们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全世界其他国家虽然在这方面有一些探索,但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第四个是设定最低富裕标准问题。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起点


我们要认识我们这个共同富裕的起点。起始条件决定了我们如何设定共同富裕目标,以及如何设计共同富裕进程,以及如何选择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这非常非常重要。前面几位演讲嘉宾讲到,我们确实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又有很多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方面的相关证据非常多。宋会长提到的收入差距在这几年虽然有所轻微下降,但是仍处在高位水平。我们实际的收入差距有可能要比我们估计出来的收入差距还要大。这个曲线所表明的状态可能是我们的实际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在收入差距方面确实存在收入差距过高的问题,也存在很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收入差距之外,我们的财产差距在急剧扩大,2002年到2013年财产最多的10%人群和财产最少的10%人群的财产比值,从37倍扩大到160倍。另外我们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然偏低,这是根据国际的一些标准和欧盟的一些标准计算出来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管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估算,2018年大概只有30%左右,我们的低收入人群比重接近70%,而且在农村当中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更低,低收入人群的比重超过90%,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起始条件。


另外这是岳希明老师和我们做的研究结果,在2019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群超过3亿。所以我们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宋晓梧主任也提到这个问题,何文炯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这张表是岳希明老师2013年做的计算,显示了养老金待遇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居民的养老金待遇相当于农村居民的7倍,城市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相当于农民的24倍,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相当农民的36倍,如果放在西部地区这个差距就更大。我们还计算了城市内部从2002年以来的养老金待遇基尼系数,这个基尼系数是在不断扩大,也就是说我们的公共服务确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不管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率,但是享有水平上差别都非常明显。

二、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然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把这样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人的发展上,这一点刚才何文炯老师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汇报,我这里就不再赘述(编者注:详见前面发布的何文炯教授发言稿)。



三、建立发展和共享的兼容机制


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在未来推进共同富裕当中,如何建立发展和共享的兼容机制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特别是奥肯的这本书《均等与效率之间的重大抉择》出来以后,应该说大家都已经认同了存在着均等与效率的矛盾。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情景,但是在实际中会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已经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是一个所谓的均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而是一个差距与均等之间的矛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通过缩小差距来提高效率,在现实当中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在实践当中有的国家确实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经验,而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几年我们出现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差距缩小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是说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差距就越大,没有这样一个必然性。
另外在理论上也有进一步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发展与共享之间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所谓“倒U曲线”,收入差距过小,完全的平均主义是没有效率的,但是收入差距过大也是没有效果的,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会存在一个最优点。实际上我们做研究的应该想办法发现这样一个最优点,也就是说在选择一种共享的方式,可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在过去的实践中,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过度的强调共享,过度强调缩小收入差距,这是左边这条线,实际上它是低效率。现在我们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跑到右边这条线,这条线也是低效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最优点,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何建立发展和共享机制,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要重新设计经济发展模式。


四、设定最低富裕标准问题


最后讲一下最低富裕标准问题,包括前面的一些专家也提到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不要设定一个最低的富裕标准?是不是所有人都达到这样一个富裕程度才叫共同富裕,应该说在理论界讨论非常多,争论也很大。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嘉宾介绍

李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公共政策、贫困、劳动力市场等。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研究项目等1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三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1994年、2010年、201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奖(2007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10年)、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2011年)、杜润生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2015年)、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8年)等。目前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薪酬研究会副会长、德国劳动研究所(IZA)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往期推荐

观点荟萃丨郑永年: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


观点荟萃丨苏海南:“共同致富”应成中心课题


观点荟萃丨我院李实教授、何文炯教授接受人民网采访,谈中国的共同富裕


观点荟萃丨我院杨一心研究员接受都市快报专访


观点荟萃丨李实:三次分配一定要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观点荟萃丨王灵桂:实现共同富裕是新征程上的新奋斗目标


观点荟萃丨何文炯:坚持共享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编辑:徐明聪

END

扫码关注我们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联系邮箱:zjuicpd@zju.edu.cn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