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基业长青

渣大米 石麻笔记 2023-10-09

《基业长青》(英文名“Built to Last”)这本书虽然书名很熟悉,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读一读。因为前阵子读的其他几本书反复引用到《基业长青》中的一些观点,于是对这本书产生极大的兴趣。虽然读的过程不算津津有味,但确实有不少收获,书中有很多值得反复思考的观点和发人深省的结论。我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提炼出来,写在这篇笔记。

 

作者Jim Collins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经过6年的研究,总结和寻找那些促使企业成为伟大企业(书中称之为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要素。作者的研究团队,筛选了18家他们称之为高瞻远瞩的公司,包括3M、通用电气、波音公司、花旗银行、默克制药、IBM、强生、宝洁、索尼等;并且筛选出了和这个18家高瞻远瞩公司同属一个领域的另外18家对照公司,包括诺顿公司、西屋公司、麦道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辉瑞制药、宝来、高露洁、健伍公司等。通过这些公司的比较,提出了一系列可以让企业走向伟大的秘诀。


初读《基业长青》,感觉不是那么有趣,在我看来,企业和人物是类似的,人们应该透过他跌宕起伏的经历描述来了解他,有血有肉才更真实。而通过抽象的研究,去归纳总结,甚至建立对照组来比较分析企业成功的经验,有些太理论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整理出来的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诀窍,那就是:以造钟导向配合保存核心及刺激进步的心态创造有形机制来构建和管理一个组织。这本书的关键研究结果是“最持久、最成功的公司的基本特质:它们保存了一种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积极改变除了核心理念以外的任何东西”


     上面这一段看了是不是更晕,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本书看起来没有那么有趣的原因。可能是作为研究成果,这本书论点的呈现确实有些理论化(但论据还是很有趣的),提出了很多概念需要读者去反复琢磨。也可能是看英文版译著的问题,总觉得和看原版比在理解作者的表达上差了一点意思。下面进入笔记正文:

 

造钟,不是报时

 

书中提到的第一个要点,是要说明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要创造和建立高瞻远瞩公司,绝对不需要伟大的构想,也不需要伟大的魅力型领袖。事实上,魅力型领袖带来的伟大构想和建立高瞻远瞩公司之间可能是负相关。”这个观点非常有趣,也很具有冲击性。书中进一步提到,高瞻远瞩公司的设立,往往并不是源于“伟大构想”,甚至有可能源于一系列糟糕和失败的构想。而高瞻远瞩公司的领袖,也不需要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那些魅力型领袖,是报时人,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洞见让企业抓住机会,蓬勃发展,但是当这些领袖退休之后呢,企业不见得会持续辉煌。而高瞻远瞩的公司,他们的领袖通常致力于建造一套机制(造钟),能够让企业持续辉煌。

 

保存核心—利润之上的追求

 

能够让一个企业持续保持领先,除了对利润的追求之外,一定有更高层级的追求,作者称之为核心理念。并提出了核心理念的公式:

核心理念=核心价值+使命

核心价值=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少数几条一般的指导原则;不能与特定的文化或作业方法混为一谈;也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

使命=组织在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地平线上恒久的指引明星,不能和特定目标和业务策略混为一谈。


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具体方法


1. 胆大包天的目标

从事大胆、具有挑战性而且经常具有高风险的目标及计划,并投入诸多努力(刺激进步)。中用案例阐述了那些高瞻远瞩公司,如何一次次树立胆大包天的目标,一次次通过惊人的团队精神实现目标进而提出更加胆大包天的目标作为下一阶段奋斗方向。读到这一点,我会反思自己过去对一些创始人提出胆大包天的目标时自己内心流露出的不懈。我自己还只停留在“不要只吹牛,先把业务数据做出来”的判断阶段;而没有晋升到更高级的判断阶段。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今天的成就,都是过往一个个胆大包天的目标堆砌来的。如果一个创始人提出一个你可以用理性来判断的目标,那显然不算胆大包天。这个观点极大的修正了我对于“吹牛”这件事的态度,应该用更多中立甚至乐观而非负面的情绪去看待吹牛,毕竟早期投资就是去寻找那些可以把吹过的牛皮都实现的人。


2. 像宗教一样的文化

只有对于相信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念的人,这些公司才是他们绝佳的工作场所;不符合公司理念的人会像病毒一样被排挤(保存核心)。在谈及像宗教一样的文化这一主题时,作者用迪士尼这个案例讲述了企业文化的魔力,我个人也很受震撼,从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可以像宗教信仰一样对人产生如此大的驱动力。我自己在看BP的时候,如果看到涉及企业文化的陈述,通常会一眼带过,甚至不会去思考那些文字的含义,因为我觉得对于早期企业,企业文化并没什么用处。再响亮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执行力,事情做不出来,没有增长,那都是白费。但现在回过头来反思,应该要结合BP中描述的企业文化,去体会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及其塑造的文化氛围,因为这个几乎决定了这个企业可以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决定了企业可以走向哪里。


3. 多方尝试,保存有用的部分

高瞻远瞩公司大量的行动和实验,这些实验经常是未经计划、没有确定方向却能产生新颖和意外的进步之路,使高瞻远瞩公司模仿生物物种的进化(刺激进步)。基于这一观点,我依然反思了自己在看待创业这件事情上的一个错误认知。过去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应该一切尽在掌握中,就是今天的结果一定是他昨天就想到并且谋划好的。但书中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成功的企业大都脱胎于类似于生物进化一样的反复行动和实验,这其中充满了偶然性,关键是能够实时抓住有用的部分并把其发展壮大。这可能就是我们听过的很多成功人都会说“我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运气好”。


4. 自行培养的经理人

探讨高瞻远瞩公司从内部提拔人才的问题,只有长时间浸淫在公司核心理念里的人才能升到高层(保存核心)。者关于公司与员工有一段很好的观点:“一家公司成败之间真正的差别,经常可以归因于公司激发了员工多大的精力和伟大的才能,在帮这些人找到彼此共同的宗旨方面,公司做了什么?信念的力量以及这些信念对员工的吸引力。任何组织想要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一定要有健全的信念。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唯一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理念。信念必须放在首位,如果政策、做法和目标似乎违反根本信念,它们必须改变。


5. 永远不够好:探讨持续不断、一心一意追求自我改进的程序,目标是越做越好,永远追求更好(刺激进步)。


引用作者在序言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笔记的Ending:“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的出众特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公司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


也是因为作者的这段话,在我几次想放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坚持读完了。读完的感受是,还好坚持读下来,确实有很多收获。也想到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他读到多么难度的书,他都会坚持读完。


希望我认识的创始人们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至少在和投资人吹牛的时候,可以更有底气,因为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都会制定“胆大包天的目标”。


文末,还想再说点别的。


2022年321日,壬寅年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可能会被写在中国民航史上MU5735在广西藤县坠毁,客机在2分钟之内从8869.68米的高空急速坠落对于机上132人在坠落前两分钟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家人在看到新闻之后的感受,无法形容,很难


      我本科是学飞行器动力工程的,大学四年学的东西,专业课都忘光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四的时候,在某知名飞机大修厂实习的时候看过的各种飞机故障导致的空难纪录片。从此之后,我坐飞机,多少都会有些害怕。虽然从整体事故发生率的角度来看,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从个体事故发生时的死亡率来看,飞机几乎是100%。这可能是很多人害怕坐飞机的原因。


人生无常!珍惜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