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年庆」从生活出发的联合行动

城乡丰年庆 城乡豐年慶
2024-08-29



「丰年庆」

是一场面向所有公众的、关于自主生活的活动。现场的活动会持续2-3天,数以千计的人在现场,通过市集、研讨、展览、演出、体验活动等方式,来讲述和讨论自己对生活的反思和探索,也在此遇见平时都不一定能见得上的老友。


在广州,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月末,这场名为「丰年庆」的大型公众活动会如期开展。


2023年的「丰年庆」在12月1-3日举办,现场有6场主题研讨、近20种体验活动与工作坊、12场展览;这些活动的主题与“三农”问题、流动人口、城市可持续生活等方面有关。市集则有约60个摊主,来自广东、广西及更远地区(如北京等)的城乡社区和生态农场;售卖生态和手作的食物,开展零废弃或可持续生活的宣传。100多位伙伴持续参与了「丰年庆」的共创。就此而言,「丰年庆」可谓两广地区(广东、广西)的生态农友和关注可持续生活的市民的盛会,是中国南方的民间力量关注和探讨城乡关系的重要平台。



 

原来还有这样的人

在做这样的事

「丰年庆」的故事要从2017年、或更早的时间开始讲起。因为「丰年庆」本身是对社会问题的反应,这些问题包括: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就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甚至,回溯到更长的历史裡,则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生的社会分化与城乡对立的问题。「丰年庆」又只是广泛的对这些问题的社会反应中的一个小点。


因为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关注,中国涌现出很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2017年,在广州的三个民间团体的伙伴走到了一起。三个团体的背景颇有意味:其中一个是做乡村发展工作、关注三农问题的。另一个则是举办农夫市集、关注市民可持续生活。而第三个则是做城乡互动和网路搭建的。三个团体的伙伴彼此认识、平时互动较多,是在一次偶然的讨论中开了个脑洞:怎么可以让市民在城裡也体验到乡村的丰收、从而对乡村有更深入的理解呢?这样的话题将三个背景不同、但又紧密关联的伙伴凝聚起来。



以此为出发点,第一年的「丰年庆」就潦草启动了。当年的主题是「丰年有庆,食米有道」。围绕粮食,「丰年庆」面向全国农友征集了100多种稻种,并进行了展出;同时也邀请各地农友带著他们的传统米食,来与广州的市民分享。农友们在现场也讲述了自己从事老品种保护和生态农业的故事。


「丰年庆」尝试让广州的市民感受到:哇!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事!进而去瞭解更多关于乡村的故事。而农友们也很长时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聚会了(一些区域的农友在当地公益组织的协助下曾有过一些聚会),许多农友也是第一次来广州、与市民面对面互动,市民的关注和反馈给了农友们更多鼓励和信心。

 

此后几年的「丰年庆」,又增加了更多促进参与者交流的环节;比如组织农友交流会、城乡合作论坛等,基本探索出「丰年庆」活动的现场呈现方式。


丰年庆2023对话交流之一:预制菜遇上土食材


 


并非每年都丰收,

但我们依然要相聚和讨论

「丰年庆」三个字,容易让不熟悉农事的人以为农业年年都丰收,不能看见真实的「三农」情况。而丰年庆现场也是重逢、交谈、买卖的热烈氛围,参与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反而容易避开严肃讨论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从结构面反思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机会。近几年的「丰年庆」,会更有意识地直面影响农业的因素。比如2022年的「丰年庆」主题就设定为「靠天吃饭的丰收」,并把「靠天吃饭」阐释为包括气候、病虫害、市场等在内的、农民无法自主掌控的诸多情形。

(相关阅读:干旱、烂脖子与“命”:靠天吃饭,如何丰收?

 

「丰年庆」的主题每年都会有所变化。早期的主题,诸如:「关心粮食,好好生活」、「合作好生活」等,是比较直白的宣导口号,是对「丰年庆」想要提倡的价值观的表达。近几年的主题,诸如:「靠天吃饭的丰收」、「揾食艰难,活出Ren性」等,则尝试映照城乡居民所面对的处境及其心境,吸引大家来聚会和讨论。


主题为「丰年庆」现场的创作明确了核心,交流、研讨、展览、影像、演出、体验活动,甚至市集,都会围绕主题展开。譬如,在「合作好生活」的主题下,关于小农合作、市民合作及城乡互助的话题,就会得到充分讨论。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出的「揾食艰难,活出Ren性」,则会带出关于农民/牧民的传统智慧的分享。「靠天吃饭的丰收」,则引导所有参与者关注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给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往往是非正式的)和社群也参与到「丰年庆」。对这些社群来说,「丰年庆」现场是一个素材丰富的教育平台。他们在现场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或仅仅是访问那些市集的摊主,就能给自己的社群成员带去许多值得讨论和学习的话题。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育见;深耕;春潮Spring flut;内蒙古哈日高壁牧民



一场快闪式的活动

就能形成网路吗?

「丰年庆」延续了几年之后,参与者开始萌发更多的期待。显然,每年年底2-3天的嘉年华式的集会,太像一个快闪活动了。尽管在那几天大家相聚甚欢,但当活动结束后,日常的互动又该如何发生?在「丰年庆」现场刚刚启动的思考,又该如何延续?难道,大家真的要等到下一年的「丰年庆」才能再相聚?这怎么能使大家慢慢成为一个流转的城乡互助网路呢?

 

在「丰年庆」的自我评估中,工作团队获得了这样的回馈。于是,将「丰年庆」延展至日常互动,就成为了「丰年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是2022年的事。

 

城市食物活动

关于「番茄」的一切

走访农场

走访银林村的生态农场

食农交流

「我这三十年:台湾农村,青芽儿和土食材」

城市食农活动

走访天台菜园

More


此前的「丰年庆」,并没有长期存在的工作团队,往往是到要筹备「丰年庆」时,相关方自带粮草、出钱出人,形成一个临时的工作团队,等活动结束后就解散。但2022年开始,「丰年庆」形成了稳定的工作团队。团队以城乡互助为大框架,把著力点更放在生活的反思和出路上;从社会结构层面找原因,也希望城乡互助最后能作用于社会结构的改变。工作团队会做这些具体的事情:在广东(扩展至广西)进行走访,了解小农/生活者及其社群的情况,协助主体发声和社群发展;以空间合作、艺术创作、共同走访等方式,使不同社群串联;将有关城乡互助的小话题带入社群活动,促进社群对城乡关系的理解并开展行动;然后,也以「丰年庆」活动为指向,共同设计、推进和创作活动。

 

但要形成区域性的城乡互助网路,其实目前最大的问题仍在于,这个盘子里的行动者并不够多。所以,在进行走访、串联等工作的同时,持续培养城乡互助领域的行动者也是目前的核心工作之一。

以影像为方法培养行动人才 · 春田计划




联合行动,在波动中前行

「丰年庆」被工作团队界定为有关城乡互助的联合行动。但参与者是否这样认为、并参与到联合行动成为行动的主体?这个问题在早前未被提出,这几年提出后、也尚未得到明确的印证。「丰年庆」在其诞生时就刻入了跨团体的基因。做惯了项目的公益组织、习惯了利益纠缠的商业公司,都无法独自承担起「丰年庆」这样的事。毕竟,作为公众教育的平台,「丰年庆」在做的事难有快速的收效和利益,未来能走多远也充满未知。能在「丰年庆」中折腾的人,必然有强烈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相关阅读:十问丰年庆|我猜你会想知道的幕后信息

 

这几年来,在「丰年庆」中进进出出、在各层次中浮沉的伙伴也不少。曾经有两年,有一些伙伴看中「丰年庆」的影响力而进来,但被跨团体沟通和筹办活动的各种繁琐功夫消磨跑了。

 

那么,「丰年庆」到底要团结谁呢?办了几年之后,大家发现,所谓的联合主办方越来越有主导「丰年庆」的趋势,而被视为主体的小农和生活者,却难以深度参与进来。因此,「丰年庆」近两年的另一个重要探索,就是协助共创。所谓共创,是不论结识的时间长短、距离远近,只要有意愿,就一起讨论「丰年庆」应该做成什么样。每年9月左右举办的共创会,就会邀请伙伴来一起确定「丰年庆」的主题、生产「丰年庆」的内容框架、形成工作小组。然后在11月底或12月初,将大家的想法展现出来,即是「丰年庆」最终的样子。



 坦白说,这是比自己办活动更累的做法,但又是更加贴近「丰年庆」初衷的做法。2023年的「丰年庆」之所以现场能有那么多活动发生,其秘诀也在于此。当这么多伙伴参与进来后,未来的「丰年庆」还是目前的样子吗?这个问题好像已经不重要了。

 

「丰年庆」从生活出发的联合行动 

作者:黄亚军

图片:历届丰年庆志愿者

原文刊登于《青芽儿》(no.11)


了解往届丰年庆

2017年

趁墟攻略 | 丰年庆怎么玩?米話你知!

活动回顾| “墟”无一物,庆典垃圾零废弃

2018年

11月24-27号~丰年庆|让我们关心粮食、好好生活!

丰年庆回顾 | 关心粮食,好好吃饭

2019年

2019丰年庆 | 就是今天!丰年庆怎么玩?7条攻略话你知!

2019丰年庆回顾 | “在家门口也可以体验乡村的感觉”

2020年

11月27-29日,丰年庆 | 农与你我,he作生活

11月27-29日,丰年庆 | 合作好生活,城乡共溯“农”的多样价值

2021年

五岁的丰年庆,终于长成梦想中的模样

靠天吃饭,渐近自然 | 2021丰年庆活动回顾

2022年

2022 丰年庆 | 最终与大家相见的样子

辞去旧艰难,平安喜乐,迎来新ren性|回顾丰年庆2022

2023年

田,土,给予,是为野|丰年庆2023启动摊主招募

野出风格,野出水平,丰年庆2023你可以期待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乡豐年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