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夫人 | 因为蔡先生,我们终相识

荣夫人 明月清辉1 2024-04-30




两点说明:

(一)这篇文字我曾经找不到了。公号被封,文档里也未存,甚是沮丧。但一位名为“阳羡不肖生”的江苏微友近日微信我:“魏老师您好,我是江苏某地某某某,去年从丁东老师公号知道您,后来‘自由的飞吧’被封,就和您失联了。最近在真知学堂看到您,赶紧加上。路灯不灭,黑夜不黑。您的文章给人温暖,给人信心,谢谢您!”特别是,他又说:“‘明月清辉几许’的文章我备份了,您需要吗?”后来方知,我的连续被封的两个公号的文他都备份了。真是令人感动又喜出望外啊。于是,久寻不见的本文回归了。今日发布,对“阳羡不肖生”谨致诚挚谢忱!

   

(二)当时和陈维民先生相见后,有很多触动。我说我想写篇文章,您介意吗?他说,不介意,更不审查,写作是您的权利与自由。这便是与众不同的陈先生。


2010年11月22日,还差5天不到55岁生日的蔡先生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唏嘘。在我眼里,他是法律人,是宪政的布道者,是“中国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更是以自己的学识、岗位(全国人大、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一步一步以切实的行动推进法制建设的第一人。为此,我当时忍不住撰文悼念。


虽然同属立法机关,蔡先生并不认识我;但因为悼念文,我和蔡夫人刘律师相识了。


2020年11月,在蔡先生去世十周年之际,学界人士提议,为蔡先生举行追思会。刘大姐把此讯息告诉我,因我在京都之外,她希望我做个线上发言。我做了点准备,在《你那不散的英灵永远飘在最高的空——蔡先生逝世十周年祭》题目下,写下了一点文字。然而,一个仅有亲朋好友约30人参加的的小型追思会,后来却因故被取消。


此后,我问刘姐,拟邀请人员都有谁呀,她发我一份名单。哦,还有一位鲁省体制内的官员,他是青岛市人大原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陈维民。因同系研究室人,陈先生和蔡先生相识相交,成好友。


一如《查令十字街84号》是读书人的接头暗号、林达的书系是具有相近价值观的人们的接头暗号一样,蔡先生,也是具有同类追求的人之间的接头暗号。何况,我和陈先生同在鲁地,同属体制内(——人分体制内外,这是独属于这片或这类土地的一种机制分野吧),又同属立法系统之人。于是,因为蔡先生,2020年,我和陈维民先生先在微信里相识了。


某日,我去青岛。我看到陈先生发到朋友圈周其仁的文章:《紫阳印象》。紫阳去世几年了?不管几年,他依然活着。此文也不是新作,可旧文日久弥新。在我眼里,陈先生转发这样的文字,是一种别有含量的标志。我们所尊崇的,所坦然去做的,都大致趋同。为此,我想我们该见见了。我立马给他发了信息:我已来到您的城市,我们见一面?他第一时间安排了饭局,我的另一朋友(也是他的同事)从国先生,一起参加。


我给链接我们认识的刘姐发了信息,告诉她和陈先生见面事。她很高兴,连续发来数段长语音——


你好荣妹妹,关于陈维民,我以为你们俩到了北京呢。陈当时应该是研究室主任,和定剑关系挺好。蔡老师生病的时候,他专门买了好多海参送来,说是增强免疫力。我去青岛有公干,他也接待过帮助过我。我觉得这个人挺好。跟你一样,作为体制内的人,有信仰,说真话,敢发声,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不是好人都做不到这点;一般的好人都做不到这点。
当下,能成为朋友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作为体制内人,你们是很特别的。现在大家都不怎么说话了。所以我就说你们都是非常好的人。人是不是好人,反正这是我的判断标准。如果政治上没有基本的是非,我觉得这个人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我觉得你们都是很好的人。
你们见个面挺好的。说实话,有一些微信上的朋友,或者有些甚至原来不那么熟的,只要志同道合,就该聚一聚,聊聊天。前段时间我就和一些朋友一起聚了聚。有的不是很熟,有的和蔡老师熟,但不影响我们交流。我们一起见面,吃顿饭,聊聊天儿,说说心里话,都觉得挺好。
还有就如我们聊过的,两国打仗,某些人的观点,真是没救了。那国在历史上干过多少坏事儿啊,今天依然在干坏事。有些人连这点基本是非都没有,我觉得非常可耻……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刘大姐和她的夫君蔡先生一样,都如此正直和旗帜鲜明。我回复她:200%赞同您的观点。无是非,既糊涂也算不上好人了(这说法也可能有点偏,姑妄言之吧)。


好人相遇,是幸会。


加微信两年之后,我和陈先生终于见面了。席间,从国说,我们有一档“问政青岛”电视节目,你看过吗?我笑说,我不看电视。言外之意更不看青岛的电视。从国便给我介绍了那档节目,特别是那档节目的唯一点评人陈维民,说他如何地犀利精准而又分寸得当,在岛城享有美誉,深受市民好评。一档官方节目,点评人深受市民好评又能在点评人的位置上久坐不移,被政府也认可,这相当不简单。


回到酒店房间后,我特意百度了那档节目,看了2022年7月的一期关于城阳区部分居民用水困难的完整视频。在陈先生的点评部分,我确实见证了他的犀利精准。在区长、局长发完言后,陈先生出场了。他说,我今天重点想讲的是政府的态度。什么“历史原因”、“个别现象”,给人一种轻描淡写、遮遮掩掩的感觉。吃水是市民的基本需求,我们不能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所需,要政府干什么?在面对如此沉甸甸的话题时,我们的态度有点太轻飘了吧……


他的点评,让坐在一旁的某局长脸上有点挂不住。挂不住,才是点评的价值所在。挂不住,区长、局长们就得想办法切实解决居民长期呼吁而久拖不决的问题。陈先生的点评,不是点缀,不是作秀,更不是花瓶。他是点穴,真诚精准而有力。


陈先生说,做点评人多年了,后来他一直想退出,因为退休了,他还要过自己的生活,不然就被这件事拴住了。可有了他的点评这样的位阶和效果,找个不如他的大家不适应,也降低节目的品位;再找一个他这样的人却并不容易。既有政府背景又有学识,说话言简意赅又直指问题要害,并能秉持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我个人觉得他这种人不好找,他具有某种难以替代性。所以他一直被这档青岛市有品位有实效的好节目“拴着”。但陈先生还是真诚地给节目组说,这不行啊,要是我病了怎么办呢,你们得抓紧找人啊。


陈先生还是某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说他给学生上课,也搞讲座,比如讲俄乌战争,讲中美关系等。当有人告诉他啥啥敏感不能讲时,他说,不存在敏感不敏感哪个能讲不能讲的问题,关键是你如何讲。他说他讲应然的东西,而少涉及实然层面。他清晰,他知道真相,他客观,他能把握角度,所以他敢讲,他能使学子们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那些认为这敏感那敏感躲得八丈远的人,无非是糊里糊涂或缺乏某种起码的担当以及自信。陈先生说,得让孩子们明白常识。


陈先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他说他的爱学习爱思考爱读书,是俞同志在青岛做市长时提倡的、引领的。他说他退休从办公室搬回家若干麻袋书,他家里的书占了他家很大的地方。


博览群书,关注世界,重视人本,使陈维民成为现在的样子。有良知,也是知识、认知铸成的。


良知,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以及实话实说。它原本也没有那么难。在某种环境里,尽量把控好它的边界就是了。混混沌沌,明哲或不明哲地一味保身,一片沉默状静默态,这个世界真会好吗?这个世界不好你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


我觉得陈先生尽到了他的责任,公民的责任,体制人的责任。用刘大姐的好人标准衡量,陈先生是一个好人,是有是非有水平的好人,还是体制内的例外——不管就他的学识还是清晰和敢言而言。


通过蔡先生、刘女士,和陈先生相识,是一种幸会。人以群分,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早已“相逢”。很高兴有陈先生这样的朋友。

2022·10·11文


往期回顾

荣夫人 | 公号伴我一路走来的袅袅履历

荣夫人 | 她温暖了一位法学家的后半生

荣夫人 | 彩虹旗飘扬下的伦敦——亲历伦敦同性恋大游行

荣夫人 | 那年,计划外的乌镇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