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营经济大家谈 | 系统谋划,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报 政协君 2023-03-16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坚定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报社与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共同推出 “民营经济大家谈”栏目,敬请关注。


系统谋划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 袁岳  闫晶  胡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在强调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同时,打消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疑问。

在此情势下,着眼实践层面对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性谋划,对我国民营经济摆脱“低端锁定”困境,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向更高层次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意义。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更多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型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选择;二十大报告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部署,更是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被赋予了更多要求:

一是推动创新先锋角色的“含金量”要高。

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来自于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大范围的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向世界前列。

二是产品效用与需求的适配性要高。

民营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供给体系要更精准摸索需求的“品味”,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要更加重视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的建设,提升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

三是快速响应变革的效率要高。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发展的响应效率上。

四是产业链配套的能力要高。

民营经济的灵活性相对更高,中小民营企业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补、自主可控和良性循环。

五是全球化规则制定的参与度要高。

民营经济既有利于缓解“走出去”时的制度冲突与规则摩擦,其在新兴领域拥有的创新优势也将在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中迎来更大机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表现在民营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衔接水平以及全球化规则制定的参与程度上。

国家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等举措强化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但现实中,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政策效能错位、制度精准供给不足、发展水平不高、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的情况,还存在意识形态、社会认知偏见等障碍,对民营经济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形成制约。问题具体体现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不高、影响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不高、全产业链建设参与度不高、现有政策对“中坚力量”的关注度不高、技能人才与民企新兴产业匹配度不高、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区别度不高等几个方面。


主动求变、科学应变,不断寻求新发展机遇 

在推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了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提供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与发展信心外,还要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在自主革新、推进方式、政策导向等方面寻求新发展。

一是重构发展模式,鼓励民企更大程度参与国际竞争。

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要素,准确评估自有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市场机会,对标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创新和提升产品结构,平衡和优化产能结构。对各级政府而言,要引导民营经济走出去、引进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国际技术、国际人才等三大资源整合。

二是聚焦自主可控,引导民企更大范围参与“双链”体系建设。

在现代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共生群落中,要重视细分行业中的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奖励等促进其强化三个方面的角色:通过敏锐捕捉行业机会,充当尖端产业的“瞭望哨”;率先突破技术/产品/服务模式,当好主导产业的“先锋队”;快捷灵敏的填补产业空白区,成为弱势产业的“补充兵”。同时还应构建区域性产业发展协同机制,为各类企业构架产业共生群落,促进国企和民企通过相互引领、紧密配合,推进“双链”的重组、再造和提升。

三是增强话语力量,引导民企瞄准重点新兴行业的技术治理规则制定。

从实践来看,民企掌握各类新兴行业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主要包括制定技术标准、融合应用标准、多元治理规则三个递进层次。建议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相关政策,分层同步推进。

四是释放政策效能,给予“中坚力量”更多关注和支持。

在产业政策制定中,鼓励各地重视对民营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的规模结构分析,对可及性不高、兑现率较低的政策,适当降低营收、就业人数等要求,让具备优势的中型企业享受同大企业一样的政策支持;在政府采购评审中,要认识到特定工程和服务类项目,中型企业更具备质量和价格优势,评分标准设定要更客观;针对人才施策重点,要注重以产为主导,致力于吸引一批活跃于科研一线、科研潜力大、与产业集聚发展贴合的“颈部”和“腰部”等中坚人才,给予中坚人才跟“头部”人才同等的政策条件。

五是服务新兴产业,重构职业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全面梳理分析与预判新兴产业与转型产业等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在国家新型职业岗位版图的基础上,形成新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图谱;全面吸纳民营经济实务界人士进入职业技能教育大纲编制团队、职业技能教育学位团队,确保新一代职业技能教育顶层设计能充分反应应用面和民营经济的需求和意见;在产教融合原则的基础上,确立职业技能教育“以产主导”的师资选拔原则,确保部分师资是来自民营经济发展的业务骨干中。

六是重视垂直产业“政策簇”,打造区域特色的专精特新产业势能。

地区产业发展要构建“主导产业为着力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长点、未来产业为蓄能点”的产业梯次图景。针对主导产业配置更为“专精特新”的奖补政策、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配置更“专精特新”的复合人才、针对未来产业给予更多的容错试错空间和应用场景,通过将有限的产业扶持资金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集中打造具有显著辨识度和绝对竞争力的垂直行业促进政策集群,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一作者袁岳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作者单位:零点有数)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zhengxiejunnews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