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炁子终极思维模型,看毛教员如何快速掌控一个散漫杂乱的团队?

炁子 炁子 2023-11-23

炁(音qi)子上一篇原创《从炁子终极思维模型,如何看房价走向、潘石屹走人?》,虽然个别平台没让发表,但其他平台都发了,而且引来了预期的高阅读量。以微信公众号“炁子”为例,从6月18日到今天6月23日21时,大约5天时间,订户量从58位增至84位,阅读量从原来基本上个位数激增到425。这也是公号开通以来8个月,阅读量一步突破100、200、300、400。

 

这个“业绩”,对那些10w+商业运作大号来说,不值一提,但对炁子的公号而言,可是开天辟地的里程碑事件,值得记上一笔。

 

一叶知秋,这件事反过来,也印证了一个事实:楼市,已给如今大多数人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就像在百年之前,亡国危机当头,四万万同胞的人生无不深受影响一样。那个时候,除了少数民国精英,可以优哉游哉地去欧美避祸,绝大多数同胞,要面对侵略铁蹄践踏、痛失家国的人生。

 

这一次,请和炁子一起,从思维模型的视角,复盘那个年代的一桩事件。就是当年秋收起义失败,队伍纷纷瓦解,作为起义总负责人的毛教员,产出高质量的思维成果,遏制了队伍瓦解的趋势,实现了绝地重生。

 

实际上,对毛教员和他的同志逆天改命的百年历史,如果要全面复盘的话,有太多太多神妙完美的顶级思维产出,比如毛教员本人最得意的四渡赤水、抗日战争的战略、解放战争的战略,等等。要是有读者君子感兴趣,我们可以逐一去分析探讨。

 

说到秋收起义,包括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其实都是年轻的红色团队,在意外遭遇盟友翻脸屠杀之后,仓促做出的应激反应,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立场宣示。但是,秀才造反,起义暴动本身并不具备多少条件。

 

比如毛教员,临危受命组织秋收暴动,目标是攻下长沙。但是,毛教员本是一介书生,没上过军校没带过兵,连《孙子兵法》都没看过,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人马队伍,只是仓促拼凑各方力量。

 


实际上,都用不着系统地运行炁子思维模型,光凭一般常识就不难想像,其中的条件欠缺、工作难度。

 

就说最重要的队伍吧。

 

史料记载,参加起义的力量,主力是原国民革命军的一个警卫团,其他的,就是农民武装、工人武装,还有收编的原黔军武装。

 

当时,毛教员只是一介书生,远远没到后来成为众人膺服的领袖的时候,谁能听他的?警卫团是北伐军,有战斗力,是这次起义的基本盘,但都是旧式军队的官兵,能听一个书生的?农民武装、工人武装也许相对听指挥,但是他们懂镰刀大锤,不懂枪。原黔军武装呢,本是军阀背景,临时拉来的,起义没多久直接叛变。

 

拉起这样的一支队伍,无疑于像当“放牛班”的班主任。对此,毛教员怎么办?

 

史料表明,毛教员掌握了起义队伍的关键变量: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本是警卫团团长,黄埔二期出身。虽然只有22岁,但北伐中战功卓著,威望高,官兵都服他。

 

但是卢德铭服毛教员吗?服,不仅服,而且从史料记载看,服得五体投地,对毛教员言听计从。

 

从炁子看到的史料,卢德铭与毛教员似乎并无深交,只是因为秋收起义走到一起。卢德铭为什么对毛教员言听计从呢?如果妄加揣测一下的话,一定是毛教员的高远见识,让北伐名将卢德铭相见恨晚,深为折服。

 

早年毛教员探索人生志向的经历,已有太多充满情绪的叙述材料,从信佛到信康有为、再到信孙中山,直到27岁左右,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形成终生不变的信仰追求,炁子这里就不复制粘贴了。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对他最终信仰的形成过程,有详细的演绎。

 

17岁离家时,毛教员写的一首诗。很有名,都不陌生:“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豪气干云吧?不过,让他组织武装暴动,书生带兵,这还是头一回。

 

一个必然的因果链,就是他的气魄与胸怀、他的思维格局,对当年警卫团那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旧军人,只能是一个隐属性。旧军人们难以懂得,一个书生的超强大脑,可以迸发出远远超过他们手中枪弹的能量。

 

但是,他们的团长卢德铭,却能够懂得理解和欣赏毛教员。

 

卢德铭并不是纯粹的武将。他本来是书生,和毛教员一样受五四运动、《新青年》的影响,后来决定投笔从戎,但奔赴黄埔军校误了考期,几经波折,见到了孙逸仙。孙先生当场出了一道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不到一小时交卷,笔下文采斐然。孙中山非常满意,破格把他录入黄埔二期。

 


所以,卢德铭兼具文韬武略。武,是他的显属性,而文,是他的隐属性。在秋收起义的特定时空环境下,他和毛教员很可能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二人的隐属性打通,形成因果链接。

 

所以,毛教员通过共同属性搭起的因果链,取得关键变量卢德铭的支持,掌控了起义的主力,也就为带起全部起义队伍创造了基本条件。

 

特别当毛教员决定放弃长沙目标、向罗霄山脉转移,遭到主力官兵的普遍不解和抵制。旧军人想的是堂堂名份、是城市的荣华富贵,不愿钻山沟“落草”。在这种局面下,唯有卢德铭,坚定支持毛教员的决定,并以自己的威望,让官兵们服从这一调整,避免了起义残部彻底覆灭的命运,也就为后来的井冈山会师、红色武装的生根和不断壮大奠定了基础。

 

毛教员通过与关键变量建立因果链,快速实现“书生掌兵”的目标。这对我们可以有什么启示呢?

 

如果你新受命治理一个不熟悉的团队,特别是构成复杂、问题成堆的团队,比如“空降”到一个业绩差、管理混乱的公司当掌门,或者被安排当一个“放牛班”的班主任,你可以先找出这个团队中的事实领袖,找出与这个关键变量的共同属性,由此建立二人之间的因果链。

 

延伸一些,国人熟知的“拉关系”文化,实质也是探索开发变量之间的共同属性,形成因果链接。比如,认同学、认老乡,和陌生人聊天气,背后都是这个思维逻辑。

 


也许有君子要说,哈,这谁不知道?是的。复杂的现实世界,都由1+1=2构建;复杂的虚拟世界,都由1+1=10构建。再复杂的思维过程,都可以还原为基本的环境、变量、属性、因果链,但是反过来,基本构件不能自发导致模型思维的产出。按模型去系统思维,对出于本能的随意思维,产出的结果,在很多时候是绝对碾压。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脑袋之间的巨大差异,实际上起源于思维是系统性还是随意性。

 

不过,与关键变量建立因果链并不一定稳定,如果时空条件变化,这种模式就可能难以为继。

 

回到毛教员秋收起义的历史现场。

 

转移途中的一次战斗,卢德铭意外牺牲。史料记载,毛教员听到这个消息,仰天长叹:“还我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后人认为,如果卢德铭没有牺牲,1955年一定授元帅衔。

 

失去了卢德铭这个关键变量,毛教员带队伍的困难陡增。

 

变化了的时空条件,逼出了毛教员的一项全新思维产出。

 

这项产出的创新程度,有点匪夷所思,但历史证明了它的惊人威力:为一个团队植入听指挥、打不垮的基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项产出的身影。下一篇,我们就来分析毛教员的那项思维产出。(完)

 


如果觉得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原创内容,对你最信任、最谈得来的家人和朋友也有所益,欢迎悄悄地分享推荐给他们。加星标、点赞、在看、转发、赞赏,都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鼓励。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要走好这几步,必须有高质量的思维产出。高质量的思维产出,不能靠概率撞大运,应该出于训练有素的思维习惯。持续了解、熏习炁子终极思维模型,将有助于你厚积科学的思维习惯,在那紧要的几步做出最佳决策。欢迎留言或来函(qizi08爱特126.com)反馈,提出想探讨的问题。交流,产生更高价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