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第三届星空艺术节展映|重启100%柏林+盛会/GALA厦门版:探问城市与联结多样

星空艺术节 身身不息 2022-07-25



第三届星空艺术节包容性作品展映单元,聚焦城市与人的多样性、残障群体与非残障群体的融合,将以线上和线下同步的形式,放映来自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Rimini Protokoll)、法国编舞家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和英国残障艺术家凯特·欧莱莉(Kaite O’Reilly)的四部作品。


9月1日,两部展映剧目登陆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的B站,展开一周的限免放映。9月5日,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德国著名的里米尼记录剧团佳作《重启,100%柏林》、法国当代舞蹈领军人物杰罗姆·贝尔作品《盛会/GALA》(厦门版) 作为本届星空艺术节线下展映的谢幕,从一座具体的城市、一群具体的城市中“采样”的人,来展现他们对融合的理解。





关于《重启,100%柏林》

里米尼记录剧团20周年纪念作品

为纪念一座快速变化的城市而作

一场剧场和社会的双重冒险 

一百人作为这个城市的样本

以一种俏皮的方式回答各种问题

展现城市与人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重启,百分百柏林/100% Berlin Reloaded》

出品:里米尼记录剧团和HAU Hebbel am Ufer Berlin剧院
演出时长:100min



100%城市系列导演、里米尼记录剧团创始人之一丹尼尔·魏策尔向星空艺术节的观众介绍作品



把城市空间引入剧场


让普通人来演自己的故事,并且关注社会现实是里米尼常用的创作手法,100%城市系列将作品的主题定为发现一座城市的态度,不仅采取柏林为背景,还曾在世界各地巡回,诞生了许多在地版本,如法国马赛、澳大利墨尔本、韩国光州等。100名城市中的普通人,即作品中的表演者,严格按照城市的人口构成筛选出来,男女占比、年龄划分、国籍、家庭状况等筛选指标,皆按照在地的实际情况,成比例“微缩” ,令表演者本身就是城市的代言。此次放映的《重启,100%柏林》(2020) 是2008年《100%柏林》的再版,12年过去了,城市中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城市的统计和人口统计数据是如何变化的?哪个地区缩小了,哪里的居民比以前多,他们从哪里移民过来的?增加了哪些新的职业?私人家庭的经济是如何增长的?我们在哪里找到悲伤?若回到最初的起点,再次把100个根据统计数据而选择出的柏林人带到舞台上,去了解这个城市自那时以来的变迁,又会有怎样不同答案?

和其他100%城市系列不同的是,《100%柏林》只按照筛选标准选了一位表演者,这个人从他们的朋友圈中推荐了另一个参与者,这个人又推荐了另一个,就这样继续下去,直到100个柏林人。连锁反应在这样的连带关系中发生,其中有群体共识,也有出乎意料。


在人的链条上寻找新的“链接“


“ 

100%柏林是一个集会,这个集会是一座城市,一群人,一个体验的开始,一个从未排练过的合唱团,它是一个似乎不可能存在的多面实体,而永远在被集合成不断变化着的集体照片。集体照,像是归属的短暂描绘、家庭的替代品,或者像是“微型团体”。按照年龄、地址、性别、政治倾向、喜爱的本地酒吧、交通方式、三明治涂抹物、剧作家等因素分类,一点一点地,像一片声音的海洋、一个在100平方米舞台上的几何团体。



——里米尼记录剧团

 


《重启,100%柏林》演出现场


提问是100%城市系列很重要的部分,但这些问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在星空艺术节联手歌德学院(中国) 做的城市行动与纪录剧场|里米尼记录剧团作品放映与研讨活动中,里米尼记录剧团创始人之一斯蒂芬·凯吉向我们介绍了创作100%城市系列时所采用的社会学方法。

每个城市的问题,都是创作团队跟当地的戏剧构作、艺术团体一起来设计,以反映不同社会阶层,在具体的表演中也采取了贴合在地文化的处理方式。比如韩国光州版中,由于亚洲文化的含蓄与隐晦,在问及“谁做过流产” 等问题时,舞台将灯光关闭,表演者通过举起手电筒的方式,来响应问题。

回到《重启,100%柏林》,这部剧的演出舞台是已有100年历史的舞台赫贝尔剧场(Hebbel Theater),剧场百年来上演了许多含有描绘个人及其周边环境关系的剧目,早已被视作一个可以让观众审视特定个人命运的平台。在其中,观众代表着社会,演员则代表着个人,而往往在政治的舞台及其媒体环境中,数字才被认为是重要的。那么在《重启,100%柏林》这种个人化的舞台上,想通过一系列问题去打破的正是那个被快速闪烁的计量性图像、被数值定义的社会,体现这个城市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数字不能说明的情况,从样本的人之链条中梳理出真实的链接。

主创团队


概念/文本/导演:赫尔嘉德·豪格(Helgard Haug)、斯蒂芬·凯吉(Stefan Kaegi)、丹尼尔·魏策尔(Daniel Wetzel)

舞台:马沙-马祖尔(Mascha Mazur)、马克-荣格莱思梅尔(Marc Jungreithmeier)

戏剧构作:科内利斯·普施克 (Cornelius Puschke)

音乐:迪格瑞恩-库兹内(Di Grine Kuzine)

助理导演:丽莎·霍布格尔(Lisa Homburger)

宣发:朱利安·梅内尔(Juliane Männel)


里米尼记录剧团


2000年,赫尔嘉德·豪格(Helgard Haug)、斯蒂芬·凯吉(Stefan Kaegi)和丹尼尔·魏策尔(Daniel Wetzel)共同创办 “里米尼记录剧团”,此后一直在这一名下以各种不同的合作方式开展创作。他们以一部部作品拓展戏剧的表达手段,从新的角度审视现实。里米尼记录剧团经常与学识丰富、能力出众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创作舞台作品、干预、情景装置和广播剧作品。此外,他们还乐于将空间、社会秩序转化为剧场作品。他们的很多作品都以互动性以及对技术的灵活应用见长。

里米尼记录剧团的作品《龙猫、混蛋、秽语——来自间脑的讯息》(Chinchilla Arschloch, waswas 2020年)、《战略情报室》(Situation Rooms,2014年)、《华伦斯坦》(Wallenstein ,2006年)、《限期》(Deadlin,2004年)均受邀参加柏林戏剧节。此外,里米尼记录剧团还曾荣获米尔海姆戏剧奖(获奖剧目:《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Karl Marx: Der Kapital, Erster Band,2006年)、德国浮士德戏剧奖、瑞士联邦文化事务局戏剧大奖、欧洲戏剧奖、威尼斯戏剧双年展银狮奖、德国广播剧奖和战争盲人广播剧奖。2003年以来,里米尼记录剧团一直将柏林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






关于《盛会/GALA》(厦门版)

二十位来自厦门本地不同背景的“舞者”

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演绎自己的舞蹈

模糊了会跳舞和不会跳舞的界线

反思及重新定义舞蹈艺术的美学

展现了普通中国人在后疫情时代的精神风貌



第二届星空艺术节X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盛会/GALA》厦门版

联合制作:R.B.杰罗姆·贝尔公司(法国巴黎)、星空艺术节

演出时长:60min


盛会/GALA(厦门版)纪录片



后疫情时代国人的精神面貌

一场极具创意、大胆而又前卫的舞台表演。它并不追求极致的舞技,而是要令参加者运用身体的潜在能量,以舞蹈发挥想像力,肯定自身价值。二十位来自本地不同背景的舞者穿上各自的衣服踏上舞台,他们既有专业舞者,也有业余人士,各人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演绎自己的舞蹈,模糊了会跳舞和不会跳舞的界线,反思及重新定义舞蹈艺术的美学。

 

《盛会》是杰罗姆·贝尔团队于2015年创作的作品。自2015年起,该作品先后于比利时、德国、法国、奥地利、葡萄牙、加拿大、瑞士、新加坡、英国、巴西、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在地演出,广受赞誉,目前仍以它适用范围极广及可激发多样艺术形式的灵活框架受到世界各国表演艺术行业的青睐。

 

2020年星空艺术节邀请主创团队制作的《盛会》厦门版,集结了二十位背景和风格迥异的当地居民,除去考虑年龄、职业等多样性之外,星空艺术节还将参加过武汉抗疫斗争的医护人员纳入舞者范围内。舞者们将在舞台上演绎自己对于舞蹈的多样理解,展现普通中国人在后疫情时代蓬勃的精神风貌。本届星空艺术节,我们把这部作品再度放上舞台,这在当前还未结束的全球疫情,人与人之间仍一定隔绝的大背景下是非常珍贵“重聚”。



盛会/GALA(厦门版)演出现场 摄影苏薇

阶级的划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 

在《盛会》中,我们尽可能探寻了关于“多样性”的问题,尽可能去实现年龄、职业等的多样性,我们也在整体演员的数量上做了一些变化。我们希望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所谓的阶级,没有任何的分类,大家都是非常平等的。阶级的划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在舞蹈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杰罗姆·贝尔




观众评价


“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盛会》中演出,每个人都可以跳得好或者不好,这个舞台承载着多种身体的样貌和它们舞出的舞蹈。当你说“我不会跳舞”的时候,杰罗姆·贝尔可能会热情地邀你加入这个表演,因为一支舞本身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跳舞的你。”——独立剧场导演、编舞王梦凡


主创团队


概念/导演:杰罗姆·贝尔

助理:马克西姆·库尔维尔

中国厦门版演出执行导演:肖竞,廖书艺,亨利克·内维斯

中国厦门版制作人:葛慧超 

执行制作:孙悦星  多多

演员统筹:施雯  多多

宣传经理:李大汪

中国厦门版舞者(依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晶晶,方铮铮,高浩昕,高帥男,洪婧,黄二燕,黄箭,舒景玫,李欣,林卓宸,刘长华,刘逸飞,欧锐,邱启明,孙童,王达,王美婉,姚立晖(秋扬),余佳绮,周沫


导演介绍


杰罗姆·贝尔(Jérôme Bel),法国著名编舞家,曾多次受邀于当代艺术双年展和各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馆、第13届文献展、卢浮宫等)进行演出和放映。其中两部作品Véronique Doisneau和Shirtology被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中心博物馆收藏。杰罗姆·贝尔定期受邀于各高等院校(早稻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等)举办讲座。2005年,杰罗姆·贝尔凭借《精彩必将继续》(The Show Must Go On)在纽约获得贝西奖。三年后,他与泰国舞蹈家Pichet Klunchun合作的《Pichet Klunchun和我自己》(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获得了Routes Princesse Margriet文化多样性奖(欧洲文化基金会)。2013年,《残疾剧场》入选柏林戏剧节,并获瑞士 「现当代舞蹈创作奖」。





扫一扫

报名公益放映


线上展映入口



感谢线下公益放映支持场地



感谢艺术合作方




相关阅读


一支舞本身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跳舞的你——记《盛会/GALA》厦门版





第三届星空艺术节团队
总策划 / 葛慧超   联合策划 / 陈嘉俊 郑轶   
媒体顾问 / 杜娟   节目经理 / 孙悦星   
执行统筹 / 易杨 林子骜   平面设计 / Yang   
摄影师 / 李小草 亚君
英文翻译 / 蒲文妍  手语翻译 / 范娇娇
实习生 / 林欣蕊 冯禹章 孔泑涵

鸣谢  
/艺术家卢俊舟(主海报与系列海报书写笔触来自卢俊舟《书写良渚》艺术展)
/学者雷博(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届星空艺术节无障碍支持

*所有视频播放内容配中文字幕及音效描述

*所有线下交流活动配中文手语翻译

*请在报名具体活动时注明您的无障碍需求,我们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联系您提供相应的支持





星空艺术节(Luminous Festival)


星空艺术节是中国首个以包容性艺术(Inclusive Arts)为发展方向的公益艺术节,由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2019年发起与创立。包容性艺术的参与者、创作者包括残障(Disability)、老龄(Aging)、女性(Gender)、边缘少数群体(Minority)和社会公众等;包容性艺术的视角是基于生命与权利平等的主体性表达与融合,以艺术参与时代,消弭对立,推动包容,重建联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