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拍!流拍了!

张剑蕾 时尚芭莎艺术
2024-09-03


弗朗西斯·培根《弗洛伊德肖像习作三联画》,布面油画,198×147.5cm×3,1969年,2013年以1.42亿美元售出,成为艺术家最贵作品。



每逢艺术拍卖季,各大战报中的高价纪录、高成交率总是为人津津乐道;流拍作品则成为一种讳莫如深的禁忌。于拍卖行与委托人而言,流拍显然有害无利;对围观群众来说,却充满神秘与好奇……艺术品为何会流拍?将造成哪些影响?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




01

什么是流拍?


即使是艺术大师,也难免陷入作品流拍的尴尬境地。2017年,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教皇”主题画作以5000万美元起拍。四次叫价后,因无人继续,该作在5800万美元遭遇流拍,距低估价仅差200万。多年来,培根一直是市场常青树,自2013年其作品破亿美元成交后,他的高端市场更是水涨船高,这次爆冷流拍的确让人唏嘘。


弗朗西斯·培根《1962年红衣主教习作,1971年第二版》,布面油画,198×147.5cm,1971年,曾于2017年流拍,估价6000万-8000万美元


一提到拍卖,人们总会用肾上腺素飙升来形容。即使是线上直播,围观群众隔着屏幕也会被现场的紧张氛围所感染,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亿万美元的交易。流拍则刚好相反,意味着冷遇、失望和扫兴。对于收藏小白来说,流拍也带来困惑。


要了解这一概念,首先要知道“估价”与“底价”。前者指拍卖行对作品价格范围的预估,包含低估价与高估价。底价则是委托人与拍卖行秘密约定的最低承受价格,一般会低于但接近低估价;有时也有委托人不会设置底价。


毕加索《睡梦中的女子(玛丽·特雷斯·沃尔特)》,炭笔、布面油画,46×61cm,1937年,估价:2600万-3300万人民币,流拍
毕加索《男子半身像》,纸板、油彩、Ripolin瓷漆,96×64.5cm,1969年,估价:120万-180万英镑,流拍


当买家给出的价格低于底价,且不再继续叫价时,或作品无人竞价,就会出现流拍。在艺术市场中,流拍虽不受待见,但也司空见惯。尤其从整体与长期来看,根据某艺术数据机构的统计,1998年全球艺术市场的流拍率为23%;而到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6%。为何流拍率不降反升?单件作品与整个艺术市场的流拍受哪些因素影响?


安迪·沃霍尔《Sachiko Bower》,墨水、亚克力、丝印油墨、画布,101.6×101.6cm,1977年,估价:45万-65万美元,流拍



02

为何流拍?


从整体来看,全球艺术市场在1998-2017年间的流拍率翻了一倍,这与市场规模、上拍作品数量大幅增长息息相关。


1998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27亿美元,上拍作品数为29.1万件。2017年,这两个数字为149亿和93.6万,分别增长了456%和221%。尽管规模迅速扩大,但优质作品数量有限,供应与需求存在偏差,因此流拍率反而升高。


草间弥生《Infinity Nets (Xaz)》,亚克力油画,73×90.8cm,1999年,估价:60万-80万英镑,流拍

在中国,艺术市场流拍率更是从2004年的34%,增长到2017年时高达64%。尤其在中国传统书画版块,2012-2019年的平均流拍率为59.2%。这一结果由多方面原因导致——赝品、拍品来源不明、质量较低等,而买家日益成熟与谨慎也让作品更加难卖。


另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流拍率产生影响。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暴发后,艺术市场整体流拍率从2006年的34%增长到2009年的43%。 


文森特·梵·高《Stilleven Met Fles En Twee Zakken (Still Life With A Bottle And Two Bags)》,布面油画,31.5×42cm,1884年,估价:150万-200万美元,流拍


不过,你或许想不到,近两年疫情的冲击对流拍率的影响并不大,甚至不升反降。2019-2021年,全球市场流拍率分别为38%、34%和3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背后原因与年轻艺术家市场火热、数字艺术崛起、线上拍卖兴起,以及拍卖行减少上拍数、估价更谨慎有关。因此,与市场成交额和上拍数的大幅下降相比,流拍率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亚德里安⸱格尼《馅饼斗室 12》,布面油画,284×350cm,2014年,2022年5月26日成交价:8106万港元,是艺术家最贵作品。

乔纳斯·伍德《Two Tables With Floral Pattern》,布面油画、丙烯,254×236.2cm,2013年,2021年成交价:651万美元,是艺术家最贵作品。


对于单件作品,流拍往往与估价过高有关。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为例,2014年,他的两件作品分别于5月和11月上拍,两幅画颇为相似——都创作于1969年,画面阴暗,尺寸一大一小,大的为亚克力材质,小的则是油彩。


马克·罗斯科《无题》,亚克力、纸本、附于画布,193×122cm,1969年,估价:300万-400万美元,成交价:352.5万美元

马克·罗斯科《无题》,油彩、纸本、附于画布,132×102.1cm,1969年,估价:600万-800万美元,流拍


两件作品的拍卖命运却截然不同。5月上拍的为小尺幅,估价为600万-800万美元,结果流拍。11月上拍的尺寸更大,估价直接减少一半,至300万-400万美元,最终以352.5万美元成交。

一直以来,市场都更偏爱罗斯科画面明亮鲜艳的作品,其拍卖价格前十的画作中,只有一幅较为阴暗。因此,一旦这类作品估价偏高,流拍的风险就会加大。


马克·罗斯科《无题》,油彩、画布,175.3×127.3cm,1960年,估价:3500万-5000万美元,成交价:5009万美元,是艺术家第十贵作品。

马克·罗斯科《橘、红、黄》(Orange, Red, Yellow),亚克力布面,236.2×206.4cm,1961年,成交价:8688万美元,是艺术家最贵作品。

 

可见,一件作品的流拍与估价直接相关。而估价通常是拍卖行结合艺术家过往拍卖数据、作品质量、来源、市场口味以及委托人的底价等得出的。种种因素环环相扣,无疑是拍卖行与买家间的心理拉锯赛。



03

影响与措施


克洛德⸱莫奈《垂柳》,布面油画,130.5×110.2cm,1919年,估价:9500万-1.35亿港元,流拍


如果将拍场比作战场,那么流拍就是滑铁卢。对委托人而言,流拍可谓损失惨重。这意味着作品不再是“生货”,且留下不受市场欢迎的“黑历史”。因为拍卖行常以“XX年后首次现身市场”作为营销卖点。


如果着急出手,作品的估价肯定较之前更低,成为买家“捡漏”的绝佳机会。因此,高端市场作品一旦成交失败,通常会被“雪藏”多年,或通过私人洽购售出,短时间内很难再现拍场。


马克·罗斯科《Subway》,油彩、画布,101.9×76.5cm,1939年,2019年估价:20万-30万美元,流拍;2020年估价:15万-20万美元,成交价:18.9万美元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流拍对委托人来说也算一种“保护”。因为如果不设置底价,作品成交价低于预期,也会让人感到亏损。因此这也需要委托人考虑清楚更愿意承受哪一种风险。


此时,压力就到了拍卖行这边。一来,作品流拍,拍卖行无法拿到佣金,前期努力全部白费。二来,如果拍卖行的流拍率偏高,尤其高端市场不够稳定,将容易失去潜在委托人的信任,难以拿到“尖货”。


列奥纳多·达·芬奇《救世主》(Salvator Mundi),板面油画,45.4×65.6cm,1499-1510年,成交价:4.5亿美元


为了降低流拍及其带来的影响,拍卖行引入了第三方担保机制——由第三方兜底,给出一个接近于低估价的担保价。如果作品流拍,第三方会以担保价买入。这种模式在高端艺术市场已十分普遍。比如世界最贵作品、达·芬奇的《救世主》在开拍前就有第三方出一亿美元作为担保价;莫迪利亚尼的最贵拍卖画作同样如此。


另外,拍卖行也会采用“估价待询”的形式,吸引潜在买家询问估价,而非公之于众。这样也能降低流拍对作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向左侧卧的裸女》,油彩布面,89.5×146.7cm,1917年,成交价:1.57亿美元,是艺术家第二贵作品。

克劳德·莫奈《冰块,班纳库尔周边》,油彩布面,40.5×54cm,1893年,估价:500万-700万英镑,流拍


从艺术家的角度,像毕加索、梵·高、莫奈等已经去世的艺术大师,其市场已经成熟,每年的流拍率会随着上拍量波动,但长期能保持在较为平稳的区间内。


越年轻的艺术家,流拍率波动更大。在其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的头几年,由于供不应求,流拍率一般较低甚至为零。但随着需求平缓,流拍率就会显现。尤其是高点后的一两年,估价还没来得及调整,流拍率通常较高。


巴勃罗·毕加索《画家与模特儿》,油彩布面,81×65cm,1964年,估价:250万-350万美元,流拍

安迪·沃霍尔《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墨水、亚克力、丝网版画、麻布,101.6×101.6cm,1964年,成交价:1.95亿美元,成为最贵20世纪艺术品。


在不绝于耳的加价与落槌声中,诞生了无数载入史册的市场纪录,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开头提到的培根画作,经过五年后,于今年5月19日在另一家拍卖行以4628万美元售出。而人们已找不到此前流拍的官方记载,只能从一些零星报道中发现端倪……你如何看待流拍?欢迎留言分享看法。




精彩回顾:
亚文化青年的艺术审美!20位辣妹型男告诉你……
捡漏攻略:那些你“瞧不起”的纸上作品……
中国现当代艺术,如何再创辉煌?


















编辑、文  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尚芭莎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