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艺术家,还是杀人凶手?

侯嘉怡 时尚芭莎艺术
2024-09-03


沃尔特·西克特《自画像》(Self Portrait),布面油画,45.7×35.6cm,1896年



他曾对20世纪中后期英国前卫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却是朋友、邻居口中的怪人,甚至几度被指认是轰动一时的连环杀手。英国画家沃尔特·西克特(Walter Sickert)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今天,时尚芭莎艺术为你揭秘……







开膛手杰克?



2022年4月,在沃尔特·西克特的个展于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举办之时,艺评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写文分析了艺术家是维多利亚时期悬案罪犯“开膛手杰克”的可能性。


沃尔特·西克特《Ennui》,布面油画,152.4×112.4cm,1914

“开膛手杰克案”至今悬而未决,凶手因在1888年8月7日至11月9日间连续以残忍手法杀害至少五名妓女而惊撼世人。事发后,嫌犯曾多次写信挑衅警方,但始终未落入法网。

而西克特会被怀疑是案犯,一方面也是因为信件。据悉,他曾在事发当年给伦敦警方写信表明自己是凶手,并在信中附上画风残忍的男性肖像画,以及拿着刀站在女性身边的男人素描。

开膛手杰克相关漫画

沃尔特·西克特《The Bust of Tom Sayers: A Self-portrait》,布面油画,61×50.3cm,1913-1915年


信件中飞扬的字体也增加了他的嫌疑。2002年,犯罪小说家帕特丽夏·康薇尔(Patricia Cornwell)在作品《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Portrait of a Killer Jack the Ripper Case Closed)中提到,在来自嫌犯的众多信件中,其中一封上残留的DNA痕迹与西克特的系数同源。


同年,著名笔记分析师彼得·鲍尔曾协助泰特美术馆保护部门比对了西克特与开膛手杰克的信件。研究表明,他在1890年写的三封信和凶手在1888年10月的两封字迹匹配。


“开膛手杰克”写给警方的信件之一


看到这里,你是否以为艺术家必是杀人犯无疑?然而,事情在近两年发生了反转随着科技手段介入“开膛手杰克案”的调查,更多证据表明西克特是杀人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9年,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中的一篇文章推翻了当年康薇尔对信件的DNA分析,而与案件相关的另一份基因分析表明凶手可能是一名女性。虽然西克特的嫌疑大大减小,但其阴郁恐怖的创作风格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沃尔特·西克特《Jack the Ripper’s Bedroom》,布面油画,50.8×40.7cm,1906-1907年
沃尔特·西克特《Summer Afternoon or What Shall We Do for the Rent?》,布面油画,1907-1909年

他热衷于绘制凶案现场与杀手肖像,暴力、血腥、裸体元素在作品中交织出现……每当看到画风诡异甚至惊悚的画作,人们在发怵的同时也不禁疑惑:西克特到底出于何种心理进行创作?是为了记录当时的恶性事件,还是仅仅想“蹭”开膛手杰克的舆论热度?


沃尔特·西克特《Study for 'L'Affaire de Camden Town》,1909年

沃尔特·西克特《L'Affaire de Camden Town》,布面油画,1909年


时至今日,关于其创作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恰如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英国艺术评论学家罗杰·弗莱(Roger Fry)所说:“比起凶杀的实质内涵,西克特更强调用绘画营造冰冷、残酷的视觉氛围。






停不下来的人



这种特别的创作风格并非朝夕间形成,而是与西克特的自身经历联系紧密。生于德国、长在英国的他一生中曾辗转于欧洲多地,被调侃为“停不下来的人”。他在多样的际遇中广获启发,创作出极具特点的后印象派作品。

尔特·西克特《The Rialto Bridge and Palazzo dei Camerlenghi》,布面油画,61.2×50cm,1902-1904年


艺术世家出身的西克特并不满足学校的“温房”。在顶级艺术院校——斯莱德美术学院(Slade School)就读不到一年,他便担任美国画家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助手,随后只身前往巴黎。


正是在巴黎,西克特结识了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后者作品中恰到好处的空间布局及光影对比勾起了他以阴暗色调作画的兴趣。可以说,这里是西克特艺术创作的始发地。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自画像》(Autoportrait),布面油画,81.3×64.5cm,1854-1855年


当时正值19世纪80年代,印象派在法国声名鹊起,颠覆传统审美的同时遭到了来自学院派艺术家等群体的不少质疑。于相对更保守的英国艺坛而言,这一风格引发争议的剧烈程度更甚。


当回到英国的西克特公开了他的首作后,各种吐槽与批评纷至沓来。有人认为其暗沉的用色颇为丑陋,也有人觉得剧院女歌手Katie Lawrence为主题低俗到不堪入目。而关注妓女群体,也成为他后来被指认为“开膛手杰克”的原因之一。


沃尔特·西克特《Katie Lawrence at Gatti's》,布面油画,84.4×99.3cm,1903年


纵然饱受非议,西克特在后续创作中仍然持续关注社会边缘人。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镇生活,他总是将创作聚焦于舞台上唱歌的演员、戴着假面的小丑,以及为柴米油盐发愁的贫苦家庭。


沃尔特·西克特《Minnie Cunningham at the Old Bedford》,布面油画,76.5×63.8cm,1892年

沃尔特·西克特《Brighton Pierrots》,布面油画,63.5×76.2cm,1915年

沃尔特·西克特《La Giuseppina》,布面油画,54.6×46.2cm1903-1904年

他们仿佛属于城市,却是繁华生活的局外人。在暗沉色调与光影交错的背景中,西克特画中的人物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视线从不交汇。艺术家以此进一步凸显台上与台下的疏离感,暗示底层阶级与社会割裂的状况。

沃尔特·西克特《Gatti's Hungerford Palace of Varieties, Second Turn of Katie Lawrence》,布面油画,38.1×47cm,1902-1903年

沃尔特·西克特《Little Dot Hetherington at the Old Bedford》,布面油画,61×61cm,1888-1889年

沃尔特·西克特《The Music Hall》,布面油画,61×51cm,1888-1889年


而纵观画中的边缘群体,女性占据了其中一大部分。或许这与西克特过往的三段情感经历有关,在婚姻的分合间,他心中的寂寥感也愈发凸显。恰似英国艺术家西莉亚·保罗(Celia Paul)在采访中所说:西克特通过细腻的女性视角勾勒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传承与坚持




惆怅与寂寞,堪称常见的“西克特式”氛围。画家常用暗黑的背景强力衬托人物轮廓,却刻意模糊面部细节,依靠颜料的层次放大狰狞感。


尔特·西克特《The Juvenile Lead》,布面油画,51×45.8cm,1907年


这样风格阴沉的肖像不由让人联想到作品过亿美元的英国肖像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二人对裸体角色的处理方式、极富张力的明暗色对比、略显怪诞的阴森画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培根、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等英国画家也坦承从西克特的作品中汲取过灵感。


弗朗西斯·培根《Study for Velázquez Pope II》,布面油画,150×118cm,1961年

沃尔特·西克特《蓝色帽子》(The blue hat),布面油画,38.4×46.5cm,1953年

沃尔特·西克特《蒙马特剧院》(The Montmartre Theatre,布面油画,48.9×61cm,1906年


正如西克特选择根据彼时的照片、版画等素材创作,培根自上世纪40年代始便不断从自己收集到的人物、医学图像中获得灵感。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将原始图像有的放矢地“演”出来,用画笔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视觉张力。


沃尔特·西克特的油画《Figures infancy dress at a banquet》(左)及原型插画(右)

弗朗西斯·培根《Man Standing》,纤维板油画,99×71.5cm,1945年

站在窗边的希特勒,培根的创作原型。


晚年时,西克特常将剧院舞台照作为自己的灵感缪斯,以结合商业摄影元素的戏剧绘画模糊了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的界限,让艺术走近大众,同时促进大众接受艺术。

莎士比亚戏剧《The Taming of the Shrew》的剧场图像和西克特创作的油画版本

或许,西克特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所谓“艺术”,并非遥不可及,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它源于生活,是不用刻意雕琢的自然表达;它可能并不美好,也会遭到诋毁。不过,当艺术问世的那一刻,便有了意义。你觉得西克特的作品如何?欢迎留言分享。



精彩回顾:
禅与艺术,有何关系?
顶级策展人也做兼职?!
捐作品给博物馆,一定是好事吗?

















编辑、文  侯嘉怡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尚芭莎艺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