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热带雨林之神奇,汇民族文化之精华——博物馆的十年

段其武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24-09-05

建设边疆树海行,喜迎党的二十大。

版纳植物园将持续推出一系列文章,回顾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的建设成绩。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版纳植物园的博物馆建设工作。

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北回归线附近迄今尚保存有大面积热带雨林的地区,也是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无不与热带雨林以及其中的生物资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多样而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也正是这种传统优秀文化的存在,维持了这个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为了弘扬这一传统优秀文化,199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简称“博物馆”)。

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2000平方米,于2003年10月1日开馆,共有展板118块;展出图片614张,实物展品662种687件,是我国第一个系统介绍热带雨林及其民族森林文化的博物馆,外形与色彩综合了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与佛寺的风格。馆名是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亲书,馆标的内容包括了人、森林、植物、动物等,馆标下方处于聚焦位置的是孔雀,代表了孔雀之乡的西双版纳,整个馆标表达了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与热带雨林及林中的动、植物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


博物馆入口博物馆的建设是版纳植物园把科研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科普旅游所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展示,为开展民族森林文化科学研究和“人与森林”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

坐落在民族植物园内的博物馆

博物馆建成开放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下面我将从博物馆的展品收集与整理、展示与传播、创建“流动博物馆”、博物馆体系建设四个方面介绍博物馆从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工作。

1

展品收集与整理


展品收集是博物馆重要工作。10年来,博物馆工作人员持续走进西双版纳州境内的傣族、哈尼族、瑶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收集民族文化和热带雨林资料和实物展品,不断丰富博物馆馆藏展品和资料库。现博物馆收藏了《中国贝叶经全集》的100卷114册巨著; 望天树、箭毒木树皮衣服等实物展品3074件。其中植物类展品642件,含木材标本130件、种子488种、果实19种、木雕5件;动物类展品511件,含哺乳动物43种、鸟类328种、两栖爬行动物35种、鱼类18种、昆虫86种、蜘蛛1种;微生物341种(件);民族文化类展品1580件,含生产用品217件、生活用品599件、医药展品77件、服饰95种(件)、文学艺术类展品195件、宗教活动类展品43件;古生物类化石展品32件;图书资料322种(本)。为科技人员开展民族植物文化、森林生态文化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撑平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利用了此平台,创作和发表出版了较多的科普作品和专著,其中较系统的有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傣名及其释义》。


工作人员深入到西双版纳乡村收集民俗展品

2

展示与传播


博物馆是版纳植物园展示和传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理想场所,通过不断的建设,现已成为了当地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热带雨林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博物馆也是培训西双版纳导游和景区科普讲解员的重要平台。博物馆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4,160,496人次,每年平均接待入馆观众218,973人次,其中包括大量当地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以及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



01

博物馆哈尼族科普讲解员做讲解

02

勐仑镇中心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

03

傣族群众参观博物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博物馆的展出,除了对文物、展品的不断收集,逐步更新外,还利用其廊道,围绕着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民族植物文化的一些专题,每年都制作移动展版,如“无处不在的美”摄影展——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植物与生活”、《共饮一江水》——湄公河流域风情摄影展、《边寨秘境》摄影展、“雨林生命传奇”摄影展、“葫芦岛之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6年前的影像、《傣族:水的民族》摄影展、“感受生命之重——走近大象”、“走近昆虫”、“鸡的起源、驯化与多样性” 展、“达尔文的兰花科学和笔墨兰韵” 展、“植物哲学漫画”展、“探秘雨林野生食用植物”科普展等,作为馆内固定展览的补充。此外,为了进一步发挥馆藏资源的教育功能,通过合作,扩大知识传播的阵地。

01

“达尔文的兰花科学和笔墨兰韵”展

02

“鸡的起源、驯化与多样性” 展

0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物多样性”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

创建“流动博物馆”


利用好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让文物活起来。2012年以来,先后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贵州科技馆、重庆南山植物园、厦门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郑州植物园、太原植物园、浙江自然博物院合作,开展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科普展览及系列科普活动,对热带雨林进行多视角的介绍,开启了一个公众探知热带雨林奇观、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王国奇妙生命现象的窗口,使该展览活动成为生动展示西双版纳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神奇瑰丽旅游资源、优越独特地缘区位的平台,成为两地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加强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结合展览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由于开展时间长、活动丰富多样、涉及人群面广等,受到了举办地的市民、学生和媒体记者关注,极大地提升了西双版纳和版纳植物园的知名度。

同时我们也利用这些展览资源,走进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以及普洱市景东县的中小学校,参加当地的科技活动周,为市民和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展览、科普讲座和生态游戏等系列活动。


2022年,与浙江自然博物院合作的“秘境雨林·风情版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特展被推介为2022年8-9月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之一。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创建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文化展——“流动博物馆”品牌。实现了版纳植物园雨林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流动博物馆”是一个集科研、科普、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展览,不仅介绍热带雨林的自然科普知识,还展出了多彩的民俗展品。展览中既有珍奇动植物的介绍,也有最新的热带雨林科学研究发现。让公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同身受的体验西双版纳神奇的热带雨林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知识,必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博物馆体系建设


版纳植物园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生态雨林博物馆,面对神奇的热带雨林,奇花异卉,丰富多彩的民族植物文化,人们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惑和好奇。为讲好这些故事,先后建设了西园谱(园史馆)、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热带雨林科普楼、能源植物园科普楼、绿石林科普室、棕榈园科普展示室、蔡希陶纪念室、环境教育中心博物画展厅、罗梭江鱼类展示室等,这些场馆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版纳植物园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热带雨林和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播工作。

随着版纳植物园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现有场馆和推进建设新馆。未来几年,将通过多部门合作提升改造和建设以下科普展示室和博物馆(均为暂定名):古生物化石馆、热带雨林探索中心、荫生植物园科普室、百竹园科普展示室、环境教育中心科学仪器展示室、藤本园科普室、龙脑香园科普厅,把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提升改造为“西双版纳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完善的科普室和博物馆的体系建设,来提升植物专类园区的科学文化内涵,促进国内一流的植物专类园区建设。



01西园谱(园史馆)02蔡希陶纪念室03热带雨林中国画展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喜迎二十大专题


活动

●  歌唱祖国迎国庆,科技创新担使命●  版纳植物园举行升国旗迎国庆暨科技攻关突击队授旗仪式●  版纳植物园召开2022年度好人好事表彰会●  第四届热带雨林中国画写生作品展今起开幕「热带一“爵”」爵床科植物多样性展将于国庆节举行●  首届食虫植物展将在奇花异卉园拉开帷幕●  第一届版纳植物园生物多样性记录挑战赛●  此时花开|版纳植物园国庆节开花100种●  “欢度国庆节·喜迎二十大”系列直播活动


植物保护

●  版纳植物园这十年:我们的植物引种与保育●  版纳植物园之美:园区景观建设十年回顾●  树立行业标准,推动物种保护——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的十年●  版纳植物园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  长期坚守护雨林 十年铸剑献屏障——记西双版纳生态站助力生态屏障
●  坚持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哀牢山生态站的十年
  从无到有,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的十年●  增加10万份!版纳植物园标本馆的“十年”


科研成果

●  版纳植物园这十年:科研成绩回顾●  探秘植物语言 挖掘植物资源:资源室的十年●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中心十年发展成就●  实现三个顶刊“大满贯”    这个实验室的十年不一般  走向东南亚——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葫芦岛故事

●  版纳植物园:国际化的科学岛何以炼成?

●  版纳植物园这十年:人才队伍建设

●  喜迎二十大,版纳植物园青年说

●  我在西双版纳的野外兰花考察十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