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术馆长眼中的90后艺术家

刘军 99艺术网 2023-06-22




99艺术网近期推出了关于“9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话题文章,讨论该如何理解并评价9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和面对的挑战,随着这一代艺术家所处在一个资讯碎片化,信息爆炸、短视频流行的世界,他们创作的视野被极剧扩大了,外部环境与自身教育的原因都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由于更丰富的作品面貌,他们很难被归纳在任何范畴之下。

99艺术网就“该如何理解并评价9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这一话题,采访了几位美术馆馆长,以及台湾的资深策展人胡永芬,听他们眼中对于9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以及生态的观察。





重庆悦来美术馆馆长—俞可



99艺术网:川美是西南当代艺术重镇,我们也知道出了很多前辈60后、70后重要的艺术家,每一代都有代表艺术家,您在川美近距离的观察,现在毕业90后的年轻艺术家整体的创作,你感觉是怎样的风气和面貌?


俞可: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黄金时代已经过了,这是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转型阶段,川美的青年艺术家顺势而为,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呈现出了“川美现象”。但到了后来,我觉得整个文化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一定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当艺术遭遇各种变迁以后,艺术家或者是教学本身是随之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产生了一些滞后,导致川美后来的青年艺术家一直不能像80年代那样在全国享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到了今天,任何东西有前因后果,也有文化的逻辑,川美年轻艺术家今天更多是个体作战,这就很难有一个整体的面貌呈现在我们今天的视野里。整体来讲,我们仍然是怀念上个世纪80年代初川美的这些热血青年所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且这些艺术家在后续的创作生涯当中,仍然有不少艺术家也做的不错,这就给今天我们所说的川美现象一些明显的标识性认识。



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 展览现场



99艺术网:重庆现在当代比较活跃的年轻艺术家,有架上绘画,也有一些影像艺术家,您的观察现在这个群体创作媒介较之前一代艺术家更多元了吗?


俞可:首先,创作媒介的多元不是川美的多元,而是社会本身或是艺术创作媒介本身变得多元了,文化形态发生了变化,我们视觉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多元是整体的,实际上是利用了更多的媒介。川美由于上个世纪绘画的辉煌,不管是80年代还是90年代、21世纪初这种传统的媒介表达方式来转换今天的文化内容是有局限的。 


整体来讲,有一些在媒介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艺术家,真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川美年轻的艺术家显然还是显得力量不够。如何让川美过去的前卫性能够继续保持或者我们怎么进一步认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今天的重庆显然不占优势。只有改变才能让重庆的文化和重庆的当代艺术创作真正引起业内的关注,起到对城市文化推动的作用。



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 展览现场



99艺术网:您在悦来美术馆担任执行馆长,悦来做了很多质量很高的展览,大部分是知名艺术家,包括之前像黑泽明这样公众比较了解的大师,悦来美术馆的展览项目未来会加大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吗?


俞可:年轻艺术家永远是未来,如果从需求来讲,重庆需要的是带动,因为自身的青年或者说今天重庆的文化实验是薄弱的,我们只有靠国际或全国的文化力量来带动重庆,这是一种策略。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做年轻艺术家,而是要以点带面,以小博大,是不是可以通过一种榜样的力量激发重庆的蜕变,这是多方面的。青年是未来,新世纪初的时候,我策划过一个展览叫“转向”。这个“向”转的如何?它跟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文化生态构成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的重庆仍然需要带动,多方面的各种带动、前卫艺术的带动,包括对艺术的推动都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



「姓•名」展览现场



99艺术网:今天的90后、00后这些川美毕业后从事艺术创作的学生,您觉得跟之前一代最大的变化和挑战在哪里?


俞可:我们都在说现在很多不尽如人意,实际上我们自己想一想,上个世纪70、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世纪末,当时艺术家就是生存状态不尽如人意的,是非常艰苦的。如今年轻一代所拥有的条件比过去好,可在比过去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反而没有形成文化的蜕变,这是今天年轻艺术家要去思考的。今天的艺术家或者说文化工作者,要为社会做些什么?其实在中国社会里面,文化和艺术要做的内容太多了,所以说是大有可为的。


今天的文化需求是多面的、全方位的,不是学油画的一定要画油画。以重庆为例,谢科就是学油画的,后来做了设计方面的工作,现在又外延了其他工作的内容,使他的专业和城市社区产生了更加有力的关系,这种案例是不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怎么去培养学生?怎么让我们的艺术创作和社会能衔接,这是今天艺术家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



99艺术网:就你的观察和接触,90后艺术家创作的视角相比80后,是继续国际化创作视角,个人经验的表达,还是已经显现出这一代际艺术家自己的特点? 


尤洋:首先,我觉得拿80后,90后去划分艺术家年龄有点儿一刀切的嫌疑,就像你看一个历史的发展,它在不同的时期,发展的节奏还不一样的,所以这种分法看起来有效,但实际上肯定不算准确;其次,从艺术评论角度,艺术观众的角度都期待更新的艺术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更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和展示去看到时间的形状,如何发生变化,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期待,但从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来说,内部变化永远是存在的,但是它是否构成一个内部结构性的变化? 


我们尝试去梳理一个艺术的发展阶段,或者说梳理一个时间段内的形状的时候,一方面我们有这样主观的期待,但同时要对这种期待保持警惕,还是要从内部的语言去看,而并不只是外部的形式。以我个人来看,我当然也非常关注我的同行们对90后艺术家群体的描述,但我认为这些描述应该要更谨慎一点。



“新锐艺术家计划2022” 终审评选现场



99艺术网:在你看来,业界该如何发现优秀的90后艺术家,在对艺术创作的判断标准上,对于这一群体和80后艺术家会有哪些不同?


尤洋:今天我们看到一些展览,都尝试评价90后,甚至00后艺术家,去将这一群体涵盖,这往往都是年纪更大的一批人尝试做的努力,我也理解这样做的动机,但今天的这些青年艺术家比上一代艺术家肯定不一样,他们的整个人的气质,作品的气质看起来有变化,这个是很正常的,哪怕你是一个七零后,八零后,你过了十年你自己也会有变化。



艺术家陈厚闻入围作品《木星机场JUP》



除去了这些外在的变化,新一代艺术家在创作的内部,比如说语言、逻辑这些层面,其实在我看来,和八零后甚至七零后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一些这个展览尝试去描述这个90后艺术家的特征,无非就是谈到国际化,网络化,艺术家教育背景等等,但这些特征其实放到80后艺术家群体,也很普遍,甚至70后艺术家当中也有体现。





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



99艺术网:盒子美术馆的驻地工作坊已经开展到了39期,很多90后艺术家参与其中交流,展览,美术馆设置这一项目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刘可:这39期驻地工作坊项目中分别邀请了来自中国、法国、蒙古、爱尔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家前来驻地创作。盒子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驻地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促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计划每年举办4-6期的驻地工作坊项目,驻地期间,国内外驻地艺术家将以通过城市走访、在地研究、学术交流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在美术馆驻地展厅呈现展览。由于主持运营的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策划组,所以艺术教育的功能也是美术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关注美术馆与佛山顺德,在地性和本土性的联结推荐和和个人申请项目与再读研究生项目各占项目的一半。



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三十六期  90后艺术家 刘嘉宇(b 1992)



99艺术网:从参与该项目的过往艺术家来看,你觉得90后艺术家有哪些共性是80后艺术家身上没有的?他们的创作会更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刘可:盒子子驻地项目艺术家的创作面貌比较多元,一般情况下的这些年龄共性区别不太明显,相反艺术教育和生活工作背景带来的区别带来的面貌比较大。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三十五期 90后艺术家 林铮(b 1992)、潘泽嘉(b 1998)



99艺术网:你们是如何选择参与该项目的艺术家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刘可:艺术家驻地项目的艺术家主要由艺术家、策展人、学者推荐,盒子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邀请以及艺术家自主申请组成。,这类主要是个人项目,同时盒子美术馆与广州美术学院联合成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精选部分优秀再读研究生参与驻留项目,这类是多人项目。





胡永芬 独立策展人



99艺术网:台湾90后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目前呈现出的面貌和趋势是什么? 


胡永芬:90后年轻艺术家同80后比较,没有那么大的包袱。简单地说,在大陆有一个现象,因为前面有很多成功的模式,所以很多年轻艺术家,即使非常有才能,但在发展的方向、思考的方向和工作模式多少会受到前面成功模式的影响。这对他们来讲既是一种经验,但也是一种限制。台湾很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什么在市场上特别成功的模式,所以艺术家们自我发展的部分会比较随心所欲一点,本身兴趣会是比较大的指导他创作方向的原因。


年轻一代有很多旅游经验,透过网络阅读国际资讯的经验。今年台湾大学联招、考试的学生大概两万五千人,相较大陆会觉得特别少,但台湾的人口很少,台湾只教艺术的学校只有三个,但是在学校里有视觉艺术、美术、跟视觉传达有关科系的综合大学非常多,其实学创作的年轻人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要发展出能够被认可的风格或是他自己要表现的主题,那么他创作的艺术性就要特别出色,才有可能被发现。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台湾虽然艺术市场的成功模式没有那么多,但在台湾可能学术的指标会被年轻的艺术家重视。尤其是台湾很多的情况是政府补助支持艺术家很多,所以很多艺术家其实是在比你的作品,因为这些补助评审的对象都是相对专业的人,比如说策展人、学者,所有补助的评审基本上都是这些对象。而且这个支持特别有意思,并不见得是来自于市场的支持,而是各种不同系统的补助的支持。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讲可能在学术上的成功或者是在艺术上发展,比较纯粹的部分会比他寄托在艺术市场上的野心更大一点,包括美术馆当代的展览非常多,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被凸显出来,艺术家的优秀程度就会变成比较重要的事情。年轻艺术家国际化创作视角当然也有,但是如何在地化,如何去思考个人的、家庭的,或是自己种族的,相关历史的等等这些议题,这些创作中都能看到。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99艺术网:台湾很大一部分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也都是从美院、国外留学背景出身的吗?


胡永芬:台湾没有专门的美院,台湾叫做艺术学院。这个艺术学院就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影视专业统统在一起培养。所以不是只有美术这部分。这里面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会发现台湾跨领域的合作创作非常得多,比方说工程、光学的合作,或者跟表演有关的元素等等这一类的创作。艺术创作跨界的情况比较多。出国留学也有,但没那么多。在70、80年代初非常多,但现在不是这样了。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因为在学院里面老师能够教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从资讯里获得的,台湾的艺术家旅行经验很多。每次去看国外的展览,像威尼斯双年展或卡塞尔文献展都会遇到我教过的学生或我朋友教过的学生,台湾还有一个对艺术家来讲很重要的事情,叫做驻村。就是国际上面驻留的方式,很多地方会有开放工作室,你可以申请可能去一年或几个月,去那里生活和工作,这里有政府或者是艺术村跟艺术村之间的合作,所以艺术家基本上只要你申请成功,你就可以拿到支持经费,包括机票,生活费,甚至你在当地旅行的费用也包括在内。


所以台湾有非常多很好的艺术家,他们都习惯在二十几岁到四十岁之间,找机会去其他国家生活、工作一段时间,这已经跟以前喜欢去别的国家念书不太一样了,他们现在出去的身份是艺术家与艺术家,艺术家与机构之间的交流。因此他们扩增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反而留学这件事情不那么热门。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99艺术网:讨论90后艺术家,他们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年轻,以职业艺术创作为生,台湾展出的机会和生存的境况怎样?


胡永芬:展出机会很多,台湾除了一级市场之外有非常多的所谓替代空间。例如某些组织或策展人,或是某些艺术家自己营运的空间,这些展览空间的当代性或实验性高于现在普遍上一级市场能够接受的内容。这个部分是非常活跃的,比如我一直做义工的组织,视觉艺术联盟,它是台湾唯一对全台湾艺术家、策展人、视觉艺术工作者做服务的,包括法律咨询或是其他服务,本身就附带有一个展出的空间让年轻艺术家申请,在这里展出的艺术家多数都是35岁以下,也就是差不多90后艺术家群体。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当然这些空间也是要挑选艺术家,你的作品如果真的不错就会被邀请过来,所以虽然一级市场对艺术家来讲并不是那么的亲切,但是另外一种发表的空间非常多。没有一级市场,艺术家靠什么生活呢?基本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专业艺术家,但对现实也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理解,就是你申请到各种各样的补助够支持半年、一年的创作,同时他们可能会去做其他的工作,这个工作基本上都不是固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而是到其他的创作群体里面工作,这有点儿像是艺术家跟艺术家交互协作的模式。比如一个录像艺术家有影片要拍,那么他里面就有很多跟声音有关的,跟摄影有关的,或者跟布景有关的工作需求,他们形成了一个生活跟生存,独立支持自己创作的工作方式。又或者,他们以自己的专长去接设计相关的案子来支持生活。



2022年8月后在展的台湾90后艺术家作品



99艺术网:当下台湾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媒介以架上绘画为主,还是绘画已经不占主流创作了?


胡永芬:应该说基本上都很多元、平均。当然架上绘画还是非常多,但你不太能够把它视为现在的主流了,尤其我刚有提到,即使是架上绘画,可能在绘画里面表达观念的企图多过于对色彩、光线这种传统的绘画研究。用绘画表达观念更多于用绘画表达美感或者是技术的部分。另外,像各种各样的跨领域创作,包括科技艺术,虚拟艺术,生物艺术,声音艺术、关系艺术、艺术田野与计划型创作等等,应该说创作面向很多样。





end



往期回顾 / REVIEW


  1. 黄金周除了诗和远方,还有什么是不可辜负的?

  2. “下城往事” ,80年代纽约的另一张面孔

  3. 即将开局!2022香港首轮秋拍有哪些亮点?

  4. 沛华99艺术中心开业首展“蜕变的景观”当代艺术展在成都文华广场启幕

  5. 35亿家族珍藏上拍,是什么支撑德·库宁依旧好卖?

  6. 国外引进的艺术展览,靠什么实现盈利?

  7. 尹朝阳、钟飙双个展:演绎图像与现实的对话

  8. 用新视角凝视生命的意义:卢西安·弗洛伊德诞辰100周年特展

  9. 中国嘉德香港十周年庆典拍卖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她的时代」专题杰作汇萃!

  10. 艺术中的“丑”历史

  11. 批评家眼中的90后艺术家

  12. 变局中看趋势,解锁90后艺术家的新打法


99ART

当代艺术收藏投资专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