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彰显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聚焦

人民日报协调部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开展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旨在展示新闻战线的工作成效,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强大舆论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1月6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奖。获奖作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不同角度、以多元表达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跨媒介传播突出成效,为推动媒体深融发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提供了参考借鉴。

本刊约请部分一等奖获奖作品创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析特点、讲经验、谈体会,约请专家学者就获奖作品进行解读,以期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启发并引导新闻工作者守正创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

彰显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
摘要“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字做文章、着力“深”字下功夫、抓住“活”字求突破,力求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朴素真诚的话语、平实走心的表述阐释重要思想,提升报道的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022年2月28日至3月4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开设“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连续推出5篇深度报道,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场景和非凡历程,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人民情怀,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组报道是人民日报在主要央媒中率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采取深入采访调研的形式推出的重点专题系列报道。社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反复审改打磨稿件;新闻协调部牵头,8个主要采编部门全力投入,相关地方分社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报道任务。系列报道采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金句+文字稿件”的组合形式,在人民日报头版精心编排、精美呈现。5篇报道均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各网站和新媒体平台首页首屏转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便超过7000万,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立足“新”字做文章,提高报道吸引力

做好重点专题新闻报道,必须在深入研究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课。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立足“新”字做文章,努力在策划新选题、讲述新故事、创造新表达等方面想办法,在采写中避免模式化、口号化,从而提高报道的吸引力、传播力。
我们常说“题好文一半”,新闻报道需要夺人眼球的好标题,更需要耳目一新的好选题。有思想、有分量的新闻选题从哪里来?首先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方向、找思路。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的重要目标。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2020年10月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12月底,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工作中的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让我们及时捕捉、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选题的重要价值,并围绕其深入思考、策划选题。事实证明,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汲取“源头活水”,为我们做好重点专题新闻报道提供遵循、指明方向。
新闻报道采写,谋篇布局是前提。精当的谋篇布局,能让报道内容更显厚重。5篇报道内容主题各有侧重,但在谋篇布局上都十分讲究。系列报道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设题破题,选择总书记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作为区分层次的标题,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如《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一文,主要对应“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主题,但文章没有停留于对人口规模大、地区差异大的表层分析,而是不断向深处开掘,从“中国之制”提供制度保障、新发展理念明确路径选择、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多个维度深入阐释,循序渐进,深刻阐释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等,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
2022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推出《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深度报道。
在报道中,我们着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现场考察调研,从中集合新闻线索与生动素材,形成双线辉映的创新叙事。新时代以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对采写报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一文,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宣示为观察视角,通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基层群众、亲历者等讲述,真实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来自大兴安岭的林场工人周义哲讲述从砍树到护林的森林交响曲之变”“云南农科院院长李学林谈生物多样性变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等,大会讲话与现场调研两条主线交相辉映,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磅礴之势。
系列报道每篇报道都摘录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采用套红加粗醒目字体,制成文字框,放在主标题与正文之间,版面庄重大气又富有时代气息。


着力“深”字下功夫,提升报道穿透力
没有思想的文章是苍白无力的。我们采取联系、比较、反复的思路,坚持深学细悟、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努力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采写报道时突出思想引领,注重增强报道的思想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篇报道从不同角度,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入采访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凝练的事实,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报道紧紧围绕“引领”二字,全面回顾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场景和非凡历程,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做好重点专题报道没有捷径,采写报道深挖细掘没有止境。记者只有身入,才能眼见细节、耳听故事、感受情境;只有心入,才能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直抵人心,增强报道的思想穿透力。采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文时,记者精心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点,与分社记者密切沟通协作,广泛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点带面反映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带着“正心诚意”用心采访、倾情写作,努力讲好思想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思想。

2022年3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发“奋进强国路·总书记这样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系列重点专题新闻报道,推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深度报道。

好的新闻报道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如《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一文,重点论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通篇连续设问,以问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开头部分提出“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之问,接着以“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为小标题,构建起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文中还穿插对“国之大者是什么?”的论析。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从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到解疑释惑令人茅塞顿开,不仅是新闻写作技法的巧妙应用,也是有效衔接上下文、确保前后文字贯通的有效手段,将主题引向深入,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抓住“活”字求突破,增强报道感染力
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增加报道的厚重感,还能提升传播实效。报道中,记者在努力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力求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朴素真诚的话语、平实走心的表述阐释重要思想,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无论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如何变化,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始终是赢得受众、引领舆论的关键。在做好总书记形象宣传上,应学会讲故事,让领袖形象更加可亲、可敬。《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文中,这样记述习近平总书记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的对话——“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文章中,王德利十分感慨:“总书记和我们一家在客厅聊家常,问得很细,对乡亲们的生活十分牵挂。”《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一文,选取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张富清、给年事已高的道德模范让座、来到正在举办诗会的北京大学师生们中间等难忘瞬间,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等提纲挈领,让报道更加鲜活、主题更加深刻,内容更有感染力。系列报道中,类似这样鲜活的故事、感人的瞬间还有很多,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
细节是报道的“珍珠”,在新闻报道中增加细节描写,让作品“活”起来,能有效提高报道的可读性。写作中,我们坚持“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辩证统一,把抽象的理论概括与生动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大量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对话的细节,客观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可喜成就。《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一文,在着重描写细节的同时,还以大量数据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样的焰火,到“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菌草佳话;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大会厅47分钟演讲获得30多次热烈掌声,到中国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令人信服地展现出中国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最是平实动人心,改进文风永远在路上。采写报道时,我们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力求在平实自然中润物无声。《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一文中,采用“大国之大,在人口规模之大”“大国之大,在地区差异之大”等短句式,“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民富国强、屹立东方,这是一条饱含苦难与梦想、奉献与牺牲的路”“从人口多、底子薄、‘一穷二白’,到‘当惊世界殊’‘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一条不懈奋斗、通往民族复兴的路”等短段落、大白话,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充满感染力、感召力。报道极力避免生硬拔高、空喊口号,努力做到平实务实、高质高效,从而给读者以文风清新、可读耐看的阅读体验。
(执笔人:宋静思)
责任编辑:喻  瑾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1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