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讹传讹,所谓的克钦独立军是二战美军101克钦突击队其实是个编造谎言

徽剑 徽剑 2024-05-10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克钦的文章,结果好多从国内网上看内容的读者朋友,跑来提了不少问题,很多让我觉得啼笑皆非,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在胡说八道。大多数读者朋友态度还是比较有礼貌,个别人趾高气扬、牛皮哄哄地“嘲笑”我写错了。


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人天天喝别人送的茅台,后来到了贵州茅台酒厂,喝了厂里的茅台酒,回去抱怨,茅台酒厂给他假茅台喝!别人质疑他,他说:“是不是真茅台,我能喝出来!”




今天给大家讲讲二战美军和克钦突击队。最近网上一堆写克钦的,说克钦独立军是美国在二战建立的101突击队。这个其实是不对的。


美国在二战时候,确实组建了战略情报办公室(后来的中情局)第 101 分遣队,这支部队负责在缅甸敌后打游击战。早期由20名美国人构成,最多时候有数百名美国人。



我找了点英文资料:


Detachment 101 of 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formed under the 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 just weeks before it evolved into the OSS) operated in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World War II. On 17 January 1956, it was awarded a Presidential Distinguished Unit Citation by President Dwight Eisenhower, who wrote: "The courage and fighting spirit displayed by its officers and men in offensive action against overwhelming enemy strength reflect the highest tradition of the armed for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战略情报办公室第 101 分遣队(在信息协调员办公室下成立,几周后才演变为战略情报局)在二战期间的中缅印战区执行任务。1956年1月17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授予该部队总统杰出单位嘉奖,他写道:“其官兵在对压倒性敌军的进攻行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战斗精神反映了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传统。”

"On April 14, 1942, William Donovan, as 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 (which evolved into 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that June), activated Detachment 101 for action behind enemy lines in Burma. The first unit of its kind in US service, the Detachment was charged with gathering intelligence, harassing the Japanese through guerrilla actions, identifying targets for the Army Air Force to bomb, and rescuing downed Allied airmen. Because Detachment 101 was never larger than a few hundred Americans, it relied on support from various tribal groups in Burma. In particular, the vigorously anti-Japanese Kachin people were vital to the unit's success. By the time of its deactivation on July 12, 1945, Detachment 101 had scored impressive results. According to official statistics, with a loss of some 22 Americans, Detachment 101 killed 5,428 Japanese and rescued 574 Allied personnel." 101's efforts opened the way for Stilwell's Chinese forces, Wingate's Raiders, Merrill's Marauders, and the great counter-attack against the Japanese Imperial life-line."

“1942 年 4 月 14 日,威廉·多诺万 (William Donovan ) 作为信息协调员(同年 6 月演变为战略服务办公室)启动了第 101 分遣队,在缅甸敌后采取行动。该分遣队是美国服役的第一支此类部队负责收集情报、通过游击行动骚扰日本人、确定陆军空军轰炸的目标以及营救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由于 101 分遣队的规模从来不超过几百名美国人,因此它依赖于各个部落团体的支持缅甸。特别是克钦族的积极抗日对这支部队的成功至关重要。到1945年7月12日解散时,101支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据官方统计,大约有22名美国人丧生,101支队杀死了5,428名日军,营救了574名盟军人员。” 101的努力为史迪威的中国军队、温盖特(注:奥尔德·查尔斯·温盖特少将,DSO & Two Bars(1903年2月26日至1944年3月24日)是一位英国陆军高级军官,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战役期间在日本控制的领土上创建Chindit深入渗透任务而闻名。)的突袭者、梅里尔的掠夺者(注:以弗兰克·梅里尔的名字命名或加拉哈德部队,正式名称为第 5307 复合部队(临时),是一支美国陆军远程渗透 特种作战 丛林作战部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南亚战区或中国作战-缅甸-印度剧院(CBI)。该部队因其深入日军后方的任务而闻名,经常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日军交战。)以及对日本军的生命线的伟大反击开辟了道路。”

During most of the unit's existence, it funded and coordinated various resistance groups made up of the Kachin people of northern Burma. The best known resistance force was known as the Kachin Rangers and was under the command of Carl F. Eifler, though often the term Kachin Rangers has been used to describe all Kachin Forces raised during the war by the Americans in Northern Burma.

在该部队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它资助并协调了由缅甸北部克钦人组成的各种抵抗团体。最著名的抵抗力量是克钦游骑兵,由卡尔·F·艾夫勒指挥,尽管“克钦游骑兵”一词经常被用来描述战争期间美国在缅甸北部组建的所有克钦军队。

In July 1942, twenty OSS men moved in and set up headquarters at Nazira in the northeastern Indian province of Assam. No operations of any significance occurred until the end of 1942. Starting in 1943, small groups or individuals were parachuted behind Japanese lines to remote Kachin villages, followed by a parachute supply drop. The Americans then began to create independent guerrilla groups of the Kachin people, calling in weapons and equipment drops. In December 1943 Stilwell issued a directive that Detachment 101 increase its strength to 3,000 guerillas. They were recruited from within Burma, many of them "fierce Kachins".

1942 年 7 月,20 名战略情报局人员迁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纳齐拉并设立了总部。直到 1942 年底才发生任何重大行动。从 1943 年开始,小团体或个人被空投到日军防线后方偏远的克钦村庄,随后空投降落伞补给。随后,美国人开始组建克钦族独立游击队,要求空投武器和装备。1943年12月,史迪威发布指令,将101支队的兵力增至3000名游击队员。他们是从缅甸境内招募的,其中许多人是“凶猛的克钦人”。

Once established, the groups undertook a variety of unconventional missions. They ambushed Japanese patrols, rescued downed American pilots, and cleared small landing strips in the jungle. They also screened the advances of larger Allied forces, including Merrill's Marauders.

一旦成立,这些团体就承担了各种非常规任务。他们伏击了日本巡逻队,营救了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并清理了丛林中的小型跑道。他们还监视了更大的盟军部队的前进,包括梅里尔的掠夺者。

Eifler held the rank of colonel when he was relieved because of serious head injuries, Lt. Col. William R. Peers taking over command. At the end of the war, each Kachin Ranger received the CMA (Citation for Military Assistance) Award.[Note 1] Actually, the medal was the result of a mistake. An OSS officer, reading a radio message that advised him how to reward heroic Kachin action, misinterpreted the abbreviation for "comma" ("CMA") as signifying some sort of a medal. Reluctant to leave the Kachins empty handed, the OSS quickly created the medal and presented it to them.

艾夫勒因头部严重受伤被接替后,仍保留上校军衔,威廉·R·皮尔斯中校接任指挥。战争结束时,每位克钦游骑兵都获得了 CMA(军事援助嘉奖)奖。事实上,这枚奖牌是一个错误的结果。一名战略情报局官员在阅读一条建议他如何奖励英勇克钦行动的无线电消息时,将“逗号”(“CMA”)的缩写误解为表示某种奖章。战略情报局不愿让克钦人空手而归,因此迅速制作了这枚奖章并将其赠送给他们。

大家看明白了吧,这个克钦突击队(游骑兵),是隶属于美军101分遣队下属的以克钦人为主的游击战部队,没有独立的编号,只是笼统地称呼为克钦突击队(游骑兵)。


所以,非常抱歉的是,这个克钦突击队(游骑兵)他不等同于美军101分遣队。


这点很关键,不能含糊。因为在二战后,这个克钦突击队(游骑兵)加入了新成立的缅军。


如果含糊了,那么就变成了美军部队成建制加入缅军。


另外就是战绩“据官方统计,大约有22名美国人丧生,101支队杀死了5,428名日军,营救了574名盟军人员。


这是整个美军101分遣队的战绩,里面自然也包括了克钦突击队(游骑兵)的战绩。


但是,这个战绩不是完全属于克钦突击队(游骑兵)。





打完二战后,这个战略情报局101分遣队就撤回了美国。克钦突击队,一部分队员就加入了新的缅军里面,成为了缅军的克钦分队。


那么后来又是如何成立了克钦独立军的呢?


我找到的英文资料如下:

In 1949 Naw Seng, a Kachin, was a captain in Kachin Battalion 1. He went underground during the Kayin-Bama riot and joined the Karen National Defence Organization (KNDO). He was active in northern Shan State as a KNDO agent in 1950. At that time, Zau Seng was attending the government high school in Lashio. He contacted Naw Seng, and followed him underground. Naw Seng took refuge in China in 1951, and Zau Seng remained in the KNDO in Than-daung and Baw-ga-li.

1949 年,克钦族诺盛 (Naw Seng) 担任克钦第一营的队长。他在克伦巴马骚乱期间转入地下,加入了克伦国防组织(KNDO)。1950 年,他作为 KNDO 特工活跃在掸邦北部。当时,Zau Seng 正在腊戍的政府高中就读。他联系了 Naw Seng,并跟随他进入地下。1951 年,Naw Seng 在中国避难,而 Zau Seng 则留在 Than-daung 和 Baw-ga-li 的 KNDO。

In 1959 Gyi Loveland (Kachin name Zau Bawk), assigned as a counselor, was sent to organise residents to carry out underground operations in northern Shan State. Zau Seng and Gyi Loveland took shelter in Nam Um village, Hu Gawng district (where Gyi Loveland's mother was a teacher) and began their mission. Zau Tu (Zau Seng's younger brother, a university student) left school and joined Zau Seng underground.

1959年,吉·拉夫兰(克钦族名Zau Bawk)被任命为顾问,被派去掸邦北部组织居民进行地下活动。Zau Seng 和 Gyi Loveland 在 Hu Gawng 区 Nam Um 村避难(Gyi Loveland 的母亲是那里的一名教师),并开始了他们的传教活动。Zau Tu(Zau Seng 的弟弟,大学生)离开学校加入 Zau Seng 地下组织。

Lance Corporal Lamung Tu Jai, who was studying in Theinni after he was dismissed from Kachin Battalion 4, and Lama La Ring (who returned to Kutkai after leaving university) contacted Zau Seng and formed the 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 in 1960.

从克钦邦第4营退伍后在Theinni学习的Lamung Tu Jai准尉和Lama La Ring(大学毕业后返回Kutkai)联系了Zau Seng,并于1960年成立了克钦独立组织。

Zau Seng became the head of the unit; Zau Tu was its deputy head, and Lama La Ring the secretary. They provided the KIO with ammunition to form a private army with 27 members.

Zau Seng 成为该单位的负责人;措图任副会长,喇嘛拉林任秘书。他们向克钦独立组织提供弹药,以组建一支由 27 名成员组成的私人军队。

The KIO raided a bank on 5 February 1960. When armed attacks began, Kachin youths (organized by Zau Seng and Zau Tu) went underground. With a force of 100, the KIA and the Kachin Independence Council (KIC) were formed in Loi Tauk, Sin Li (Theinni) on 5 February 1961. Zau Seng became commander-in-chief, and Capt. Zau Bawk (Loveland) became a major. Base Camp 1 was built about 10 miles (16 km) east of the village of Sin Li, near Kutkai in northern Shan State, and a basic military course was taught on 16 March 1961.

1960 年 2 月 5 日,克钦独立组织袭击了一家银行。武装袭击开始后,克钦族青年(由 Zau Seng 和 Zau Tu 组织)转入地下。1961 年 2 月 5 日,KIA 和克钦独立委员会 (KIC) 在 Sin Li (Theinni) 的 Loi Tauk 成立,共有 100 人。Zau Seng 成为总司令,Zau Bawk 上尉 (Loveland) 成为总司令。一个主要的。1 号大本营建于掸邦北部 Kutkai 附近的 Sin Li 村以东约 10 英里(16 公里)处,并于 1961 年 3 月 16 日开设了基础军事课程。


这是克钦独立军成立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克钦独立军实际上是一部分(几十名)克钦军人跑出来拉大旗的。

第一阶段:美国战略情报局101分遣队的下属克钦突击队,又叫克钦游骑兵。

第二阶段:美国人撤走,克钦突击队加入缅军。

第三阶段:缅军克钦分队的几十名军人离开缅军,成了克钦独立军。

简而言之,就是:“不是缅军克钦分队成立了克钦独立军

所以综合起来就是:

克钦独立军,与二战美军101部队的血脉联系就是,克钦独立军有几十个当年的美军101分队下属克钦突击队的官兵。

所以,不能把克钦独立军和美军101部队混为一谈。更不能说克钦独立军来自美军101部队。

当然,更是没有所谓101克钦部队。



下面整理了一些克钦独立军建军历史:

1961 年 2 月 5 日,KIA 和克钦独立委员会 (KIC) 在 Sin Li (Theinni) 的 Loi Tauk 成立,共有 100 人。Zau Seng 成为总司令,Zau Bawk 上尉 (Loveland) 成为总司令。一个主要的。1 号大本营建于掸邦北部 Kutkai 附近的 Sin Li 村以东约 10 英里(16 公里)处,并于 1961 年 3 月 16 日开设了基础军事课程。第1营在玛莫的恩巴帕成立;Lama La Ring 在 Man Si 和 Mon Htan 建立了第 2 营,兵力为 300 人。

1962 年,腊戍-固凯地区有近 300 名士兵,马茂-密支那约有 380 名士兵。

1963 年初,克钦独立军拥有 1 个旅、6 个营,人数已增加到 1,000 多人

1964年,KIA成立了第2旅。Zau Seng指挥第1旅,该旅由第1营、第2营和第5营组成。第1旅驻扎在曼西镇的恩巴帕村。第 2 旅由 Zau Tu 指挥,驻扎在马吉邦。第7营也由Zau Tu指挥,有800名叛乱分子。Zau Tu 将第 2 旅的兵力增至 1,400 人,并在Chihpwi、Lawk Hkawng、密支那、Mamaw 和 Kokant 作战。领袖Zau Seng、Zau Dan 和Zaw Tu 被称为“Zau 三人”。

1964 年 12 月至 1965 年 9 月,随着克钦独立军在克钦邦和掸邦北部的削弱,缅军在 Gan Gaw、Aung Myay、Kaung Ya Bwam 和 Kha Yang 成功开展了针对克钦独立军的行动。克钦独立军的损失包括 696 人受伤、377 人阵亡、2,223 人投降、1,064 人被缅军逮捕。

1972 年,KIA 出动了 2,950 名叛乱分子,Thanwoo 的军队由 Zaw Seng 领导。第1旅由Zau Dan领导,驻扎在Kutkai、Lashio地区和Mamaw。第2旅由Zau Tu领导,驻扎在帕敢和密支那。

在第1旅中,Lum Dau领导第2营,Zau Bawm领导第8营,Dau Hkawng领导第9营;他们负责腊戍区。Dwa Yaung 领导第 1 营,Gawruledwa 领导第 5 营;他们负责阿嬷区。

第2旅,Zau Tu带领起义军1469人。Zau Bawk 领导的第 3 营、Zuk Dai 领导的第 4 营、Lama La Ring 领导的第 6 营、Zau Bawk 领导的第 5 营、Mading Kyang Yaw 领导的第 10 营和 Kadaw Zau Seng 领导的第 11 营。他们负责密支那地区和伊洛瓦底西部地区。

1972 年10月27日,中央决定将原来的两个旅改为四个旅。

第一旅由克钦邦北部的 Too Jaing 指挥。第2旅由Zau Tu指挥,驻扎该州西部;第3旅由东部的Zau Mai指挥,第4旅由南部的Zau Dan指挥。

KIA 分为连、排、连、营和旅。第1旅辖4、7、10营,第2旅辖5、6、11营,第3旅辖1、3营,第4旅辖2、8、9营。

昭盛为总司令,昭图为副司令。他们成立了克钦自由委员会(KIC),作为中央委员会。

1989年和1990年是克钦独立军最危急时期,克钦独立军总部被迫撤出老中央普达连(迈扎央附近),搬到莱鑫。掸邦克钦专区的克钦独立军老四旅被缅军围困,向独立军中央请求援兵。1991年老四旅领导人木土诺率旅部及该旅三分之一的人员投降缅军后,被缅方改编为克钦保卫军(KDA),总部在巩卡(贵概镇附近),人数约千余人,后被编为「缅甸掸邦第五特区」。独立军南下救援部队到达掸邦克钦专区后,与未投降的老四旅余部会合,组建的部队为现在的克钦独立军新四旅。克钦保卫军在缅军指挥下多次与克钦独立军作战,1994年2月克钦独立军与缅军中央政府签署「停火协议」,克钦独立军其控制地区被编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


接下来说一个克钦人罗相和他领导的武装。

罗相,缅甸克钦族,1921年生于掸邦腊戌市蛮朋村的一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父母双亡,被姑妈收养到1936年。为了谋生,前去投军,在英国皇家保安军里学会了作战本领和初识英文、缅文、克钦文。二战时,罗相率部在克钦山区打深游击,抗击日军,以三个连的兵力与日军两个大队周旋获胜。在抗击日寇期间,罗相与中国远征军有所接触,对中国有所了解。日本投降后,英国的蒙巴顿将军授予他金质勋章。

上一篇文章有人误会克钦独立军与英国的关系,估计就是把罗相领导的队伍和克钦独立军搞混淆了。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在缅政府军克钦一营三连任连长(徽剑备注:后来成立克钦独立军的一帮人也在这个营。)。1948年4月缅甸政府下令克钦一连三个月内剿灭缅共武装。罗相率连队进剿,在村里杀人放火,曾得到缅政府的好评,但他事后深感内疚。不久后,缅政府又命罗相部进剿缅共武装,在找不到缅共武装,又不忍心伤害老百姓的情况下,缅政府怀疑他通共,将其关押,并要送交军事法庭。罗相在同情都的帮助下得以逃离缅军。

1949年2月份,罗相组织克钦勇士参与缅共、克伦等武装与缅政府军开战,打得缅政府只剩一个仰光,这就是历史学家所称的“仰光政府”。

1949年10月1日,罗相发表了亲善中国的言论,引起了亲西方的克钦右翼不满,罗相被视为左翼代表人物。

1950年,在联合武装被缅政府瓦解后,罗相率部退到贵概县境内的南坎、木姐、勐古、彭线一带。原打算进入克钦邦,但在缅政府军和克钦右翼势力的联合夹击下,只能在中缅边境活动。

1950年4月,罗相用英、汉两种文字致信中国,经中国同意后,率400余人进入中国的勐嘎、班瓦。按惯例,中国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罗相被接到昆明,其余官兵则在芒市军训到年底,后到保山板桥300余人,有文化的选送昆明,剩下的到大理。后来,罗相部被安置在贵州罗平县,罗相安排到贵州体委工作,后授解放军少将衔。

1966年,中国将罗相部介绍给缅共在华学习代表团,罗相加入缅共,成为缅共中央委员。

1967年,缅甸发生大规模反华排华事件。下半年,罗相向中方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请求中国支援武器并且要是好的;二、请求有作战经验的干部到缅甸指导作战;三、请求给予愿意参加缅甸革命、参与武装斗争的中缅边境的中国青年给予出入国境提供方便。罗相所提要求,中方都予答应。

1968年1月1日,缅共中央委员何高、罗相率390人从芒海出境,进入缅甸贵概县勐古开辟根据地。这支部队就是缅共人民军303部队(徽剑备注:缅共人民军404部队的负责人是彭家声。)。

1969年9月,罗相任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司令。

罗相之死有待考证。有资料认为1972年,外出打猎时与警卫失散、失踪,次日发现离奇酒醉落足、死于石窟之中。而有的则说罗相是在进攻佤邦的路上从马上摔下来,成重伤,不治而亡。罗相牺牲后,遗体葬于中国德宏州芒市。克钦英豪就此陨落。

从上面的资料文字,大家可以看出,罗相跟克钦独立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大家不要把两者搞混。


再说一个人名:丁英。

1969年,丁英和泽龙率部脱离克钦独立军,加入了缅共队伍。1989年10月,丁英率部与缅甸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其领导的缅共101军区部队被改编为克钦新民主军。1990年1月,克钦新民主军辖区被定为“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1994年2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签订《停战协定》,克钦独立军控制的地区被缅甸联邦政府称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

2009年11月,克钦新民主军改编为缅甸政府控制下的边防部队。部队编制三个营,分别是边防1001营、边防1002营、边防1003营。人员编制,每营308人,原新民主军一半以上军官留任,且每营混编缅军官30人以上。

2012年4月克钦独立军出兵攻占了已被缅政府改编的克钦新民主军部分辖区。5月1日,丁英旧部五百多人投降接受收编,三名军事长官全部被俘。


克钦独立军与缅共合作时期。

成立于1961年的克钦独立军因其受美国扶持的背景,具有强烈的反共属性。特别是1969年丁英所部被新人民军收编并入罗相的101军区以来,克钦独立军更是对缅共咬牙切齿。

1975年末,由原中国援越志愿军军官黄云和少校率领的新人民军南坎县大队向贵概挺进,与活动于此的克钦独立军第四旅发生冲突。此后双方展开拉锯战,最终南坎县大队于1976年8月歼灭克钦独立军的创始人、反共派早丹所部,克钦独立军的亲共派马兰布朗森(Maran Brang Seng)、马里儒早梅(Malizup Zau Mai)等人随之掌权,开始与缅共密切合作,克钦独立军从此与缅共结成统一战线

2021年复出的所谓新缅共,也是出现在克钦独立军的地盘。

自与缅共结盟开始,克钦独立军亦开始受到中国和越南的间接支持,一度以保卫其玉石资源为由反对西方国家对缅甸内战的干涉。克钦独立组织的史料中明确记载了1967年反华骚乱后中国和越南对克钦独立军的资助:“1967年,奈温政府忘恩负义,大肆排华和残害华人…同年,中国政府和越南政府即援助克钦680支冲锋鎗,以帮助克钦人民对抗大缅族主义。克钦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的帮助。”

然而自2011年起,克钦独立军中的反共派再度发迹,开始对克钦邦境内的华资企业进行敲诈勒索,反对中国方面承建密松水电站,并扬言切断中缅油气管道,且公然向中国政府声索片马、古浪等地区,并要求美国为此向中方施压,甚至一度与台湾当局接触,导致其逐渐失去中国的支持。

下面介绍一下克钦独立组织和克钦独立军的领导人。

先说一下,克钦的领导机构分为两个,分别是克钦独立组织,英语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sation,简称KIO,是缅甸的一个克钦政治组织,在1960年代至90年代有效地控制了克钦邦(不包括主要城市和铁路),直到1994年与缅甸政府停火。自称景颇大地共和国。

而Kachin Independence Army,缩写KIA,或称为克钦独立军,是克钦独立组织的武装力量。克钦独立军总部在拉咱(与中国盈江县那邦镇相邻)。

上一任的克钦族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恩班拉(N'Ban La)

恩班拉是实权派。2001 年,恩班拉 (N'Ban La) 帮助罢免了当时的 KIO 主席祖普·祖麦 (Zup Zau Mai),让拉蒙·图·杰 (Lamung Tu Jai) 上台。作为克钦独立组织的参谋长,恩班拉 (N'Ban La) 于 2004 年 1 月 7 日解除了克钦独立组织领导层中的几名高级官员的职务;他们原本打算驱逐他并用拉桑昂华取代他。N'Ban La 于 2016 年成为克钦独立组织副主席。

恩班拉在2018年1月1日举行的克钦独立组织第十七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被选为克钦独立组织主席。他于2018年1月27日正式宣誓就职。

恩班拉在2023年1月2日卸任,由副主席兼克钦独立军(KIA)总司令甘双Gunhtang Gam Shawng接任。


2017年2月,Gunhtang Gam Shawng在瑞丽接见中国企业和媒体代表,介绍缅北战事情况,共商“一带一路”建设。 

Gunhtang Gam Shawng说,“一带一路”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对克钦人民有惠利、能得到共同发展的好事,克钦政府坚决支持和拥护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项目——中缅输油管道,在克钦境内路过的地方是在克钦解放军4旅的防区,我们早已发文下去,要求所有官兵都必须要加倍爱护中缅石油管道,不允许有任何破坏行为,并竭尽全力保护好输油管道的安全。 

Gunhtang Gam Shawng说,密松水电站是中国公司(中电投)和缅军政府签订的合同,缅军政府未经克钦同意,将水电站建在克钦境内,并且最初勘查设计是请的日本公司前来勘察设计的;待中国公司即将修建完工时,日本公司又跑出来说大坝修在那儿不安全,一旦溃坝,会淹没伊洛瓦底江下游的百姓,并怂恿当地百姓起来把中国电力投资公司轰走,施工设备和物资都不允许带走。为了阻止中国公司拉走设备,缅族军队还在沿途埋下了许多地雷。后来是中国公司找到我们克钦解放军,我们才派出战士把沿途的这些地雷排除干净,并帮助中国公司拉回了一些物资。 

在谈到克钦与中国的关系时,Gunhtang Gam Shawng说,我们克钦人和部分居住在印度的克钦人,与中国的景颇族同宗同祖,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中国才是我们的母亲国。我都知道我们过去有秦始皇、汉高祖,但到现在为止我都还不知道缅甸的皇帝有哪些,有哪些皇室的名字。我们从来就不属于缅甸。克钦哪怕就是在英国殖民者时期,都从来不属于缅甸。直到英国人被赶走之后,我们才组成的联邦。我们的土地是中国母国的,我们会与缅族军队战斗到底,誓死保卫中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片土地。如果缅族军队确实不让我们生存下去,大不了我们就回归母国——中国。

在谈到目前严峻的军事形势时,Gunhtang Gam Shawng说,现在与克钦作战的部队中,不但有缅族的军队,还有白种人雇佣兵,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哪国人;其中,在离中国不远的密支那军用机场附近,我们就发现了白人雇佣兵。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缅族军队的飞机投下的航空炸弹,只要能阻止缅族军队的飞机对我们的攻击,我们克钦在地面上就绝对不会怕他们,在这方面,我真诚期盼能得到来自中国母国的一些帮助。 

Gunhtang Gam Shawng说,缅甸是中国的后花园,我们绝不允许美、日等国在母亲的后花园拉屎拉尿放屁的。之前有日本公司进入克钦境内探测、开采稀土等宝贵战略资源,已经被我们全部驱赶出去。在缅北地区,刻意破坏中国一带一路的,是缅族军队。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是绝对不会去破坏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

 当然这段话,我们需要认真加以分析。不过从克钦独立军的历史来看,我们能够的明确的是:

1、克钦独立军内部有亲西方派,也有亲中派。我们如何争取亲中派、中间派是个关键。特别是不能搞到把所有的克钦人,都推到所谓的反华阵营。(目前国内一堆媒体自媒体似乎就是这么干的)。

2、缅方其实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并不是十分支持。这个可以从皎漂港的一波三折看到。我就不展开了,免得文章有问题。

3、从缅甸建国开始,一直以来的几十年,缅族反华的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反华的比例。

(此处省略2000字......)



这么一说,估计又有人要说我收了克钦一方的钱了。

到目前为止,根据中文互联网的流传,我已经收过了缅军的钱,白所成的钱,美国人的钱、越南人的钱........

据说还有组团去报案的,梦想要领五十万的.......

哎!赚钱没那么容易啊!

我本来想敲诈电诈分子点钱,结果还没得逞!

本公众号在关注的时候,提示消息就提醒了:

特别提醒,关注我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里的很多内容会突破你的认知
这里
只适合理性人士关注。
自我感觉良好、不容易接受不一样观点的人请取关,免得让您气坏了身体。

明天发一篇同盟军近期干的搞笑事情。另外明天准备推送一篇广告,终于开张了。最近鱼饵的钱有保障了。

近期会写一篇关于克伦和妙瓦底的文章。写越南老是被限流,过几天写菲律宾和泰国吧!


往期推荐

聊聊,是不是联合国的机构就不反华、不干坏事呢?

推荐一本研究景颇古文字的书籍《景颇族原始图画文字译注》

还是聊聊克钦邦的那些事,密松水电站、文蚌联盟、西方NGO

笑死我了:电诈分子要给我发律师函

朱玉生都开始叛变“革命”了,老街人活的实在是凄惨

征集知情者:血债累累的魏三的外甥陈大卫

曝料:虚拟币VT_BNB团队已经坐实为菲律宾诈骗团队

历史记载清清楚楚,越南和中国存在南海争议吗?

清明节当天撞了一个电诈鬼

曝光电诈头目田震

聊聊胡志明的那些事(上篇):胡伯伯和他的女人们

云南大学辟谣:没有在佤邦招收留学生

推荐阅读:越南能否彻底“去中国化”?

资料: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国民党、越南劳动党

资料:法属印度支那是怎么回事

资料:胡志明




不少读者跑来问,为什么没看到你的文章推送,而是要进入公众号才能看到。其实这个是公众号平台修改的推送排名有关系,只有读者经常阅读、点赞、评论或者加了*标的公众号,你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的内容。所以,如果你想第一时间得到推送,请把本公众号加个星标。


欢迎大家给我爆料:

特别是近期我需要大量的关于诈骗园区的内幕信息等等,不限于缅甸、柬埔寨菲律宾、迪拜等。

特别欢迎在越南的朋友们跟爆料当地的一些情况:比如越南境内的偷渡问题(特别是棒子的偷渡团伙)、比如越南境内的西方NGO问题等等。


我们智库有时候需要在东南亚比如缅北查找一些信息,或者找一些人,或者做一些事情。如果大家有这方面资源,可以跟我沟通一下,介绍一下你的能力、资源,合作有好处哦。

我们智库可以提供面向海内外企业和私人的商业合作


内地读者联系
微信:sznetwork

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15oAN0A2P


缅甸及海外读者

飞机:@TonyW88888888
飞机缅北战事群:mianbeizhanshi


特别声明,目前没有在任何视频网站上用“徽剑”账号发表所谓缅甸等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