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鱼价持续低迷屯塘量高,若这7步工作没做好,或爆发严重病害损失更惨重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19-04-09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成鱼屯塘量高,投苗高峰期又到,3月预计有较严重的鱼类病害爆发
  • 文/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无锡三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彭卫、江苏祥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王大荣、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辉


持续低迷的鱼价让养殖户出鱼意愿不高,成鱼的屯塘量较大,三月水温进入到快速回升期,亦是投苗的高峰期,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病害出现,为了做好防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投料


合理的营养摄入是动物保持健康的关键。经历了冬季停食后大部分鱼类存在体质较弱,免疫力下降的情况,部分淡水鱼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急需大量营养,此时应及早投料,且投喂的饲料档次应适当提高,投喂的饲料中可额外添加VC跟VE,促进鱼体恢复及性腺发育。


发现池塘中的水色在浮游动物不多的情况下变混,鱼类活动量变大的时候,应该开始增加投饵量,但此时由于水温仍然较低,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不高,投饵率控制在0.5%以下为好。


图1:池边水色发混,鱼活动量加大时,应考虑加大投饵或者寄生虫


2做好改底工作


对于淤泥较厚的池塘、存塘鱼的池塘,由于冬季鱼类活动偏少,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在池底的沉积,春季雨水较多,鱼类活动量加大,易造成底泥上翻,有毒有害物质被瞬间大量释放,形成危害。


为预防此种情况的出现,可在投饵初期或暴雨前使用化学改底一次。


具体使用方法:


第一天上午用化学底改,第二天用有机酸解毒


图2:暴雨后底泥上翻,极易造成水质恶化,疾病出现


3及时消毒


春季是苗种投放的高峰期,在苗种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容易受伤,经细菌感染后可能形成竖鳞、赤皮、烂鳃及继发的水霉病等病症,因此苗种投放时应注重消毒处理(主要使用碘制剂浸泡或泼洒),已经继发感染水霉的,先处理水霉病,再处理细菌感染。


具体使用方法:


第一天上午使用五倍子末加盐泼洒,隔天使用碘制剂泼洒恢复伤口,严重的话,隔天再用一次。


图3,4:春季是赤皮及溃烂的高发季节,需及时消毒


有些养殖户春季池塘中的鱼类出现细菌性疾病后,选择使用苯扎溴胺、二硫氰基甲烷等消毒剂进行处理,效果不甚理想,主要是由于春季鱼类体质较弱,苯扎溴胺等刺激性较大,使用后会对鱼造成较大的应激,且其对于藻类影响较大,易使春季活性不强的藻类大量死亡,破坏水质,加剧病情。


4肠道保健及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鱼由于越冬期长期不摄食或摄食较少,肠道较为脆弱,因此投喂初期容易发生肠炎;此时免疫力也较差,为其他疾病的爆发留下隐患。此时应该注意体质增强及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工作。


具体方案:


保肝药投喂5-7日,前3天加量两到三倍,以后恢复常规用量。


免疫增强剂使用后,定向培养有益菌,使用乳酸菌等拌饵投喂(注意用于混合乳酸菌的水的容器不可以是盛放消毒剂、强氧化剂的容器,不可以使用水温超过50度的水混合,混合后的饲料不可暴晒),投喂周期以十天以上为好。


5鱼种下塘时期的选择及预处理


鱼种最好在3月下旬前投放结束,过晚投放一方面会导致鱼体受伤后感染细菌的概率加大(水温提升后细菌的繁殖加快),另外也因为投放时的温度接近某些病毒病发生的敏感温度,从而导致严重的病毒性疾病的爆发。


一旦确定苗种投放的时间,则可提前对苗种做一些处理:比如提前联系鱼种养殖户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种体质;拉网前泼洒VC等,降低应激反应;提前培肥水质,为鱼种下塘后的健康生活打好基础。


6肥水的问题


不少养殖户习惯使用化肥肥水,水质不稳定,易倒藻,且对于肥料源的需求认知错误。有人在春季肥水时使用磷肥的量多于氮肥,造成藻相不稳,水色不佳,建议首次肥水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后续保肥时尽量以有机肥为主。


具体使用方法:


首先肥水:有机肥(最好经过发酵处理)70%+化肥30%,兑水融化后混匀,于晴天上午泼洒。


追肥:根据投喂季节,前期仍可以有机肥为主,后期逐渐加大磷肥及碳肥的投放比例。


7水花投放初期饵料生物的培养


春季亦是淡水鱼水花投放的集中期,水花在卵黄囊消失后需要开口摄食,需要摄食轮虫等活饵作为开口饵料,同时辅食藻类及生物絮团。此时调水应以培养适口饵料为目的。


具体使用方法:


根据水温,在水花下塘前5-7天提前施有机肥,培育轮虫。在水花下塘后,可用乳酸菌浸泡菜籽饼,过夜后全池泼洒,亦可为水花提供优质饵料。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