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机遇!3位院士助力产业发展!市场开涨,这条20万吨的石斑鱼将要再创辉煌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23-03-09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当下,石斑鱼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高质量发展仍需全产业共同努力
  • 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11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2020年会”(以下简称“论坛”)于海南海口举行,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遇”为主题,围绕石斑鱼新品种研究、养殖新技术及模式、销售新趋势、精深加工、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研讨。


论坛邀请了林浩然院士、桂建芳院士、刘少军院士等权威专家、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及相关业者300余人,分析行业当下最新变化,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共同推动石斑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主办,海南大学海南博邦会务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山大学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协办。


同时,论坛还得到了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陵水德林诚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海南大顺发水产有限公司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海南永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明赫渔业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衡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赞助单位的大力支持。


部分前排嘉宾


论坛开幕式


海南大学范文副校长致辞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刘忠松副厅长致辞


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致辞


致辞嘉宾表示,海南省拥有良好的水质环境资源,优越的海洋气候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资源宝库。海南石斑鱼产业也在此条件下得以壮大发展,并成为石斑鱼行业中的集散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目前,全国石斑鱼产量已超20万吨,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的第二大品种。但新冠疫情的爆发却对石斑鱼产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石斑鱼产业亟需加速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此次论坛就聚集了众多科研院校的学者和产业龙头企业的精英,凝聚行业力量、汇集行业智慧、解决行业困难。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石斑鱼分会蔡春有会长作年度工作汇报


蔡春有会长在汇报中强调,石斑鱼产业需要加快结构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全产业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石斑鱼分会始终秉承服务宗旨和责任担当,为企业解决困难、谋划出路、帮扶发展,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蔡春有会长介绍了2020年石斑鱼分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如携手产业共抗疫情;处理疫情下石斑鱼滞销问题;帮扶潜力企业发展;配合开展“2020水产品大会”;开展产业发展论坛等。随后,蔡春有会长阐述了2021年石斑鱼分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如发挥平台作用;传播行业动态;壮大协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研究行业政策等。


主题报告环节


主题报告:我国鱼类种业进展

报告嘉宾:中国工程院 刘少军院士



刘少军院士表示,据渔业年鉴数据,渔业总产值12934亿元;淡水:6585亿元,海水:5691亿元;苗种658亿元。预计总产量6480万吨,其中淡水与海水比例为3:2。


1996-2020年水产新品种共计229个,其中鱼类115个;115个鱼类新品种中,淡水鱼101个;115个鱼类新品种中,杂交种43个;43个杂交新品种中,远缘杂交新品种27个,比例最高。


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我国鱼类种业需要进行良种创新、养殖创新和销售创新。良种创新即少用激素,回归自然,研制更多良种(自然育种,可用大型流水环道模拟自然环境);养殖创新,要走生态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路线;销售创新,建立基地-物料-餐饮体系和优质优价系统。此外,还需要体制创新,让政府、企业和科研团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各个环节的力量有效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主题报告: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报告嘉宾: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谭北平教授



谭北平教授表示,石斑鱼营养与饲料研究存在不足,例如精准营养参数缺乏,配方不尽合理导致饲料效率低下;过分依赖鱼粉豆粕等紧缺资源,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营养-工艺-模式-投饲”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开发出特异化高效饲料;饲料安全控制、产品品质提升及精深加工技术尚不完善;大量投喂冰鲜鱼,饲料普及率仍然偏低,目前仅有60%左右。


未来,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营养代谢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其他高品质石斑鱼如东星斑、老鼠斑等品种精准营养研究并开发高效饲料;营养精准供给技术(全周期&不同模式精准营养、精准工艺、精准投饲);新型非粮蛋白源开发应用;进一步加强品质调控机理研究,提升养殖鱼类品质;进一步加强成果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石斑鱼配合饲料的普及率、高品质饲料国产化率、优质蛋白源自给率。


主题报告:热带特色水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发展趋势

报告嘉宾:海南大学 申炫日教授



申炫日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团队近年在罗非鱼、金鲳鱼的加工技术研究工作,讲解了内脏、头部、鱼糜、鱼皮等鱼体部位的高附加值化利用,并将其成熟的经验应用于石斑鱼上。石斑鱼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鱼类,富含维生素D,其氨基酸组成多样、含量高,40g石斑鱼即可满足人体磷元素和硒元素的每日摄入量。


但是,目前石斑鱼加工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未来行业需要加强石斑鱼加工基础特性研究;品质差异化鱼糜开发;鱼头和鱼内脏的高附加值化利用;鱼皮、鱼鳞的开发利用;生鲜品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


主题报告:石斑鱼流通与销售策略

报告嘉宾: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朱亚平副秘书长



朱亚平在报告中表示,中国是全球前列的水产品出口国及水产品进口国。2019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出现下降。水产品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全球经济下滑,水产品出口面临瓶颈,内需更显重要,产业产品结构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对于石斑鱼产业而言,更需要理解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重开拓国内市场。


2020年,石斑鱼产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水产品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一二三产业均面临不同的变化。总结来说,我国疫情控制较好,一产、二产影响较小,但餐饮环节销量下降,家庭消费增加;批发零售环节下降,线上增加。


日前于厦门举行的“2020中国水产品大会”中就提及了后疫情时代下的水产品现状及发展方向。例如,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冷链基础设施成熟,鲜活海鲜消费迎来线上迁移红利;餐饮行业规模不断增加,但人均餐饮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水产类食材在团餐市场内有很大可能性;水产预制菜品发展,从卖活鱼到卖菜品的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水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数字转型及智能化升级,支撑水产行业产业链跨越发展等。


论坛分会场报告


本次论坛还设立了两场分会场,分别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主题,展示了28个学术报告,因本文篇幅有限,不便逐一展示,仅展示部分节选内容。


第二分会场


黄海水产研究所田永胜研究员在报告中,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名贵品种,但产业存在不少问题:种质资源退化、养殖病害频发、育种技术滞后和新品种缺乏等。同时,还介绍了金虎石斑鱼(大老虎)杂交育种特点。


国家工业化水产养殖装备与科技创新联盟魏赟副秘书长在报告中介绍了工业化水产养殖是由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共同构建形成的现代化高端养殖模式,强调六大板块(种子工程、营养饲料工程、疾病防控工程、循环系统工程、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物流与营销工程)和四化养殖(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智能化)。



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郑镇雄总经理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石斑鱼鲜活销售存在活运难度大、成本高、受制约严重等问题;传统条冻产品附加值低、鲜美度差、市场接受度低等问题。产业还是要专注石斑鱼精深加工,从整鱼、分切、切片再到鱼糜,开发方便、快捷、健康、美味的石斑鱼食品。


广东海洋大学闫晓波在报告中总结到,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学指标;植物油替代鱼油影响了石斑鱼脂肪代谢,脂肪酸比例或浓度可能是脂代谢过程中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植物油替代鱼油会上调石斑鱼的炎症因子;与鱼油相比,橄榄油可改善石斑鱼的生长、抗氧化和抗炎能力。


第一分会场


互动环节


此外,论坛还设立了互动环节,邀请了海南大学申炫日、海南大学王世锋、海南大学骆剑、广东恒兴饲料王卓铎、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张海发,由中山大学刘晓春担任主持人,针对石斑鱼养殖品种特点及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石斑鱼特定营养补充;石斑鱼健康养殖;饲料营养与石斑鱼风味的关系;饵料生物培育及安全性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论坛现场


以下为论坛主题报告主持人、分会场主持人以及部分现场展商风貌。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