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市值超1300亿!海大集团凭什么一路高歌猛进?人民日报为你揭秘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23-03-09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前2天,海大股票连续大涨,其总市值超过了1300亿,有分析师认为,如果目标达成,海大市值至少看到3000亿,详情看:海大连续大涨,市值超1300亿创新高,有分析师认为海大未来市值至少看到3000亿!

海大为何能一路高歌猛进?人民日报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 文/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经济、消费低迷;生猪价格高位震荡,同时禽养殖持续低迷,存栏大幅下降。受各种经营不确定性影响,饲料行业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头部优秀企业快速规模扩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作为饲料行业头部企业,海大集团近日发布业绩快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48,438.81万元,同比增长27.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966.03万元,同比增长51.61%;基本每股收益1.58元,同比增长49.06%。


在业绩上,海大集团已连续多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回望二十二年的发展,海大集团也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从1998年一家作坊式工厂发展成如今的拥有350家分子公司的高新农牧业企业;


从起步于广州到如今业务遍及东南亚、南亚、南北美洲、非洲等全球各地;


从筹资18万元起家至2020年总市值超过千亿,在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排名再创新高,跃居180位。



海大集团到底是如何做强做大的?在疫情时代,外部环境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海大集团又如何逆市上扬?这家上市企业的发展路径值得深入探究。


饲料起家,围绕需求不断转型发展


快报显示,2020年,海大集团的饲料、种苗、动保、生猪养殖等各业务板块均保持全面增长。其中,全年实现饲料对外销量约1470万吨,同比增长约20%。


饲料领域是海大集团的发家地。


1998年,全国鸡饲料与猪饲料蓬勃发展时期,“正大”、“希望”猪饲料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在广东农科院工作的薛华凭借自身经验,嗅到其中商机,毅然从体制内走出,筹资18万元成立海大。



海大从预混料开始做起,迅速弥补了当时国内预混料市场的空白,成为业界一匹黑马,用两年时间做到国内份额第一,实现了千万元的盈利。


在此基础上,海大集团又继续转型切入配合料领域,到2006年已经在湖北、广东番禺、佛山等地成立了4家饲料工厂,2007年即实现了近30亿的销售额。,成功实现了从预混料到水产配合饲料的转型并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8-2009年,海大进入禽饲料,2010年进入猪饲料,2020年,海大进军反刍料。至此海大逐步在饲料业务上形成了养殖品种的全覆盖。到2020年,海大饲料销量达到1470万吨,成为国内第三家销量突破千万吨的饲料企业,进入行业前三。


作为一家与三农息息相关的企业,海大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只是关注企业自身发展,也关注与之合作的农民的发展。“要带领农民致富,让农民和企业一起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把饲料卖给他们就不管了。”薛华曾表示。


在饲料领域不断扎根生长的同时,海大集团也在不断成长为一家服务型企业,将业务拓展到水产种苗、动保业务,并成立金融公司,为养殖户提供前期种苗、养殖方案设计、养殖全程饲料、动保技术与产品、金融服务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据介绍,海大拥有8000多名具备专业能力和服务热忱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他们常年奔走在养殖一线,全力帮助养户提升健康养殖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已带动千万养户通过养殖业致富,实现劳动增值,身体力行的兑现着“一亩塘、一千鸡鸭,一栏猪增效千元”的海大承诺。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海大集团已发展成一家涵盖饲料、种苗、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高新农牧企业集团。


从预混料到饲料,从制造企业到服务型企业,海大集团并没有因为在某一个领域的成功而固守,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转型升级,一步步做大做强。


正如薛华在海大集团五年规划中所说,海大的业务、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从添加剂到水产预混料、从预混料到水产饲料,到禽料再到猪料;又从饲料发展到产业链、到种苗、到动保、到养殖、到食品流通、一步一个脚印、布局合理、节奏清晰、稳健而又持续快速发展,其原因是海大战略的清晰。


技术立业,超30亿元打造海大研究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从2012年起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但是我国饲料行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局面。随着国内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饲料行业也迎来洗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


在优胜劣汰局面中,海大集团作为头部企业的优势更加凸显,多年保持逆市且高速的发展。这样的显著成绩背后离不开其“硬核”的科技实力。



薛华本科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特种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鱼虾营养专业,师从已故著名鱼类营养学家林鼎教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科班企业家。正因此,从海大创立之初,他就主张科技立业。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薛华就表示:“饲料行业其实是靠技术驱动的。无论是饲料配方、原料还是核心添加剂,对技术要求都非常高。重视技术,就是我们领先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多年来,海大集团一直强调“科技兴农,改变中国农村现状”的使命,并且在研发投入上也一直很大方。


2009年,海大初登资本市场,研发费用只有两三千万元,到2019年研发投入已超过4亿。海大累计投入超30亿元打造海大研究院。



海大研究院建有国内、国际三大研发中心、在广东、湖北、福建、山东、越南等设立十余个研发中试基地,基地固定投资金额超过3亿元,拥有总实验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先进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亿元,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海大研究院汇聚了千人硕博研发团队,搭建了从动物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微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动物育种、动物病害防治和诊断到健康养殖技术等七大专业研究体系。这些科研体系注重研发的实用性和成果转化,目前海大科研工作者累计完成研发项目超过10000项,每年完成实验高达2000个。和国内外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海大集团仍然坚持研发,并收获颇丰。6月份,海大集团对外公布其无抗饲料方案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基本可以达到与原抗生素使用一致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4月,由海大集团自主研发的防非抗非动保产品上市,在防治非洲猪瘟方面效果明显;3月,海大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PCR检测试剂盒,对行业及时监测非洲猪瘟起到积极作用。


在行业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的情况下,海大集团的价值与优势将不断凸显。海大集团的成功在于,一方面通过技术拓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加深护城河,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围绕养殖户的需求不断调整业务范围和服务模式,从制造企业一步步升级为全能型的服务企业,并与客户互利共赢,展现了一个大企业的格局。(邹锡兰、廉亚鹏)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