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所未有!百万亿级新风口!你从没见过的水产大变革时代,来了!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23-03-09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11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广东联鲲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FCNAS)”在广东珠海如期隆重举行
  •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11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广东联鲲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FCNAS)”在广东珠海如期隆重举行。自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双碳”目标作为国家新战略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快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并推进这一时代大变革。在全球高度关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占全球水产总量近70%的中国水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碳汇渔业”已被验证是一种典型的负碳经济模式,据了解,2018年我国通过海淡水养殖合计从水体移除了350万吨碳,相当于义务造林150万公顷。因此,“双碳”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绿色水产的发展步伐。



本次大会得到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水产学会、广州市联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Phileo-乐斯福动物营养与健康事业部、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中国-东盟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资金资助。


部分参会嘉宾留影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高庆营,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黄志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海洋项目专家顾问杨松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广东水产学会会长吴灶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员胡勉,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部长朱洪涛,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徐瑞永,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聂品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秦启伟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陈新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杨光教授,中山大学环境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贺志理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胜教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所长闫俊华研究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钟杰研究员,厦门大学艾春香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震宇教授,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常务副总裁王建红,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平、总裁赵刚,中粮饲料常务副总经理池作绶,四川特驱农牧总裁杜江平,漓源集团董事兼水产事业部总裁周柱健,唐人神集团水产总裁唐建国,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平,湖北天佳饲料公司董事长李学财,中山统一饲料总经理邱进祥,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副总裁程开敏博士,澳华集团副总裁邓登博士,凤凰集团副总裁胡勇,广西华港集团董事长彭春发,广西鑫坚集团总经理钟明兰,广东联鲲集团总裁杨勇博士等重要嘉宾及产业代表600余人,共同探讨水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


水产前沿作为战略合作媒体,为大会开通了线上直播,通过微赞、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四大平台吸引了超12万人次观摩学习。


扫描二维码,11月8日精彩直播继续



精彩致辞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高庆营致辞


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 黄志坚致辞


上午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 焦念志院士做线上报告:

发展绿色水产,践行碳中和战略



初步测算表明,中国206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达百万亿元级别。目前,实现碳中和有两条路径,一靠减排,二靠增汇,其中增汇是不减产的减排即负排放,属于两全其美之策。海洋是巨大的碳库,其储碳能力为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大气的50倍。那么,当今海洋如何针对碳中和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海水养殖规模世界第一,虽然养殖本身碳汇量有限,但为海洋负排放提供了场所。目前,海洋储碳的主要机制包括生物泵(转化为颗粒有机碳)、碳酸盐泵(转化为无机碳酸盐)、微型生物碳泵(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业界对水质指标COD存在误区,错把RDOC(惰性溶解有机碳)碳汇当污染,实际上RDOC在水中代谢周期很长,相当于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封存在水里面。


为更好的实现碳中和目标,建议研发微型生物驱动的无机-有机-生命-非生命的综合储碳生态工程,实施陆海统筹的减排增汇机制,推动国内大循环,以及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建立国际标准体系,并提出中国方案,贡献全球治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桂建芳院士: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架起通向更清洁水产养殖范式的桥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也进一步明确了渔业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优先已经驱动了可持续渔业发展范式,这些范式变化已在保护水环境健康,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新范式:


1.养殖产量持续增长催生了让江湖休养生息、生态优先的中国渔业和水生生物养护策略,曹文宣院士14年前呼吁的“长江十年禁渔”于2020年得到举国实施,这是新时代中国智慧对世界贡献的新范式。


2.以信息化和数字化引领的池塘改造和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和处理尾水等功能,开创了智慧渔业和尾水零排放的池塘水产养殖新范式。


3.以大水面保水(净水)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为代表的“以渔养水”和“以渔促稻”的生态渔业新业态,开创了生态服务引领渔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范式。


4.以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等为代表新业态,开创了设施化水产养殖营造美丽田园场景、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英杰做线上报告:
中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为实现“碳中和”和渔业碳汇扩增,在系列专题研讨会中已形成一些共识,包括:1.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框架下,以生态养殖为主,建立碳汇渔业示范区;2.对渔业碳汇扩增潜力开展专题研究,既包括渔业各产业体系,也包括富营养化伴生的碳汇产品等;3.开展碳汇渔业交易类型、机制和市场研究与实践。


实施“碳中和”战略,重点是推进中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中提到,将聚焦精准育种、绿色养殖、生态增殖、智能捕捞、高质加工的关键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品创制,注重创新链条构建和典型区域/场景建设,通过专项实施,实现科技贡献率由63%提高到68%,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养殖机械化率提高到50%以上,捕捞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主导水产品加工利用率达到55%以上。促进主导品种更普及、养殖技术更精准、国产装备更智能、渔业管理更智慧,实现产业优化、产地优美、产品优质,推动我国从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 陈丹:
碳中和背景下水产食品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BCG统计数据,在全球碳排放中,食品、建筑、时尚、快消品、电子、汽车、服务及其它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已超过总排放量的50%,其中食品行业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于畜牧业,尤其是牛羊养殖过程中不仅排放二氧化碳,还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甲烷。因此,在蛋白质消费只会增加的背景下,要实现碳减排,蛋白营养丰富且利用率高达80-90%的鱼类及其它水产品更符合低碳饮食的要求,将成为牛羊肉的主要替代品。


随着倡导节约已成为社会风尚,小份菜将成为水产食品消费的新趋势,水产食品消费的个性化特征也将越来越明显,比如“Z世代”热衷利用互联网购物消费和休闲娱乐,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热情,更看重潮流,对品牌的忠诚度较弱,对水产品的需求上偏向于美味、健康、个性、方便食用、分量适当(一人食)等特点。


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松主持本环节


下午主题报告


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杨勇:
水产行业的变革和饲料企业的举措



目前,国内肉类消费结构中,37%来自猪肉、21%来自水产。研究发现,畜禽蛋白供给比例过高会导致面临:种业卡脖子、粮食安全、碳排放量大、公共卫生安全、营养结构不均衡等风险。如果针对性逐一去解决,则面临难度大、时间久、投入高等问题。而水产养殖业具有种业(基本掌握在自己手里)、节约原粮、环保(助力碳中和)、资源投入(高效养殖)、病害防控、消费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因此,鉴于目前国际政经大事件(尤其是碳中和政策)对渔牧业的多重影响,适度扩大水产业的规模是换道超车的良好策略。


粗略计算,如果降低20%的猪肉(鸡肉)生产量,可以减少1166万吨(1180万吨)的玉米需求量、减少碳排放当量2594万吨/年(810万吨/年)。减少的猪肉和禽肉供应,如果全部由水产品替代,将增加1501万吨水产品的需求量,增加2252万吨水产饲料需求量,总碳移除量达到190万吨。


从全球生猪养殖过程的碳排放来看,主要产生于:1.饲料生产(直接/间接)环节,约占60%;2.猪粪排放与处理27.4%。这对于水产行业的启示为:1.以工业化生产的饲料为中心,研究上下游的减排策略;2.以降低排放为目标,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比如推行营养动保技术,研究鱼虾粪便如何在池塘中再利用。


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顾平:
南山健康高效养殖方案理论解析



病害产生的根源是由于池塘实际承载力大于池塘的净化力,也就是环境恶化导致养殖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如何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我们基于新三环理论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方案,即:1.以菌抑菌,生态占位,抑制致病菌;2.定期补菌培藻,转化水体及底部有机质(氨氮/亚盐),以“氮”壮藻、以藻哺鱼,实现菌藻鱼和谐共生;3.定期使用中草药提升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


践行南山内外兼修方案,已可以实现养殖全程不消毒、不用抗生素,投入品均为生物发酵和中草药制品,养殖过程不排水等效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陈超刚:
水产品与健康



水产品是必需食物,提供人体必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其营养优点体现在:提供更宝贵的多种微量元素、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等,有助于优生优育优长、抗癌,预防现代人“三高”等富贵病,减少中风等。


常见水产品中,蛏、河蚌、蛤蜊等含有较高的铁含量,可食部中铁含量分别为33.6mg/100g、26.6 mg/100g、22 mg/100g;贝类海产品尤其是生蚝,含有非常高的锌,含锌量达到70 mg/100g以上;紫菜、鲜海带、贻贝等含有较高的碘含量,分别有4323μg/100g、113.9μg/100g、346μg/100g;食物中硒的含量受地理环境因素土壤、水体影响很大,动物性食物如肝、肾以及海产品中硒的含量为40-150μg/100g,建议每天1次海产品(100g计),可补充硒30μg。


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平:
由畜牧减碳看水产碳中和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是与农牧行业关系最大的三种温室气体。据统计,全球畜牧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总排放的14.5%,其中猪肉生产每年产生6.6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畜牧业总排放的9%。通过饲料配方之原料及运输改善、饲效及消化改善、粪尿处理改善、畜舍设计、畜牧管理及经营模式改善等技术,畜牧业可以减少排放30%,其中养猪业可以减少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安佑在2015年成立低碳环保研究所,通过环保饲料体内减排、环保猪舍体外减量、猪粪变绿金等举措,来实现环保养猪。水产方面,可以通过精准营养、使用单细胞蛋白和微藻等新原料、采用抗病配方及环保饲料、节能减碳制造、高效饲养、使用节能或智能化养殖设备等方式来实现减排。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海洋项目专家顾问 杨松颖: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可持续渔业领域实践和思考



目前,保护环境和养护渔业,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付出行动,入渔条件日益苛刻、捕捞配额受到持续压缩。遵守国际渔业规则,将成为国际上获得配额的重要指标。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渔业补贴谈判正紧密进行,要求改革完善远洋渔业油价补贴,“逐步减少直接生产成本补贴”。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尤其是渔业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贸易、劳工等因素深刻影响着海洋渔业治理进程。


建议:开展全面试点评估,制定中国限额捕捞管理的分阶段目标和行动路线图;加大投资,改善渔获量监测和统计体系建设,为TAC管理夯实数据基础。


中国渔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陈静宏主持本环节


附:11月8日大会最新议程




标志含义:


五只高举的手臂,表示水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水产养殖既具有碳汇功能,同时水产品也是低碳排放的动物蛋白源;


四只手心分别是鱼虾贝海藻的图案,代表了淡水和海水养殖的主要水产品。最高的那只手心是白云的图案,有蓝天白云之意,表示水产养殖对碳中和、对环境改善的贡献;


五只高举的手臂仿佛是一片森林,手是树枝树叶,胳膊是树干,喻意水产养殖的碳汇功能就如植树造林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部分现场花絮



更多精彩现场图片,请扫二维码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