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的力量】马金标: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增强科研创新及应用能力

融会贯通的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 2024-04-13

姓名:马金标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年级:2019级非全日制硕士

获奖经历:“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特等奖

1

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具有解决社会需求“问题导向”、跨越学科边界“知识整合”和“人员合作”、产生“突破式创新”和实质社会影响等特点。当代社会重大科学技术突破越来越依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多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可以有效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成为取得原创性重大成果的重要途径。

2

我有一个科研梦

2019年暑期,马金标加入天津大学VB课题组,遇见了他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王灿老师。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他了解到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充满了创新性和挑战性,而天津大学可以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这在马金标的心里埋下了潜心科研的种子。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停工停学,绝大多数行业进入寒冬期。结合VB课题组本身生物气溶胶方面的研究基础,王灿老师打算新开一个方向投身于疫情防控,这个重担交到了隔离在家的马金标手里。


3

跨学科多机构合作研究

起初由于进入一个未知研究领域,马金标一片迷茫。为了增加理论知识储备,他在不同学科专业书籍及文献海洋里遨游。然而始终没有研究思路,有段时间甚至产生了短暂的学术身份认同危机。王灿老师了解后积极与多机构展开合作,随着疫情的缓解,马金标也因此得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综合资源,先后在军事科学院卫勤所、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海河医院结核科等单位进行研究实践和学习,从而逐渐摸清了门道。


其研究的课题为“FET生物传感器检测不同介质中结核分枝杆Ag85B蛋白的研究”,基于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气载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基础,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热点,确定结核分枝杆菌为研究对象;军事科学院提供了微流控及检测系统搭建的研究条件;中科院微系统所提供了半导体器件及传感器制备的平台;海河医院提供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并使用大型医疗设备的验证。与多机构多学科老师的之间的通力合作让马金标在研究之路上砥砺前行。


4

科研能力的提高

对于研究生科研,除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必须具备发散创新的思维、敏锐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动手能力。马金标通过多维度的科研训练提升个人综合科研能力。


广泛的著作及文献阅读。尤其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来说,马金标深谙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了解学科的发展沿革,熟悉专业研究的技术进展,知晓国际国内的重要成果等,才能在面临科研需求和热点问题时有相对明晰的方向。


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为了始终了解研究的前沿领域,马金标经常参加各种学术研讨。通过课题组会时具体的研究讨论及聆听学术前沿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让他能够获取前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一个不经意间的跨学科思维碰撞就能产生灵感。


科研工具的运用。马金标学习掌握了许多科研软件:SOLIDWORKS、3D MAX、CAD、CMSOL、Origin、Python以及PS等,设计绘制了许多生动的图片及视频,将科研成果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在PPT制作方面也颇为用心且有创造性,将阅读的文献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直观地讲述清楚。


总的来说,两年多的科研经历中,马金标付出了汗水,凌晨两点的实验室经常有他忙碌的身影,进行生物安全实验时甚至可以一天不喝水不上厕所。但当出现好的实验结果时他喜于言表:“交叉学科的研究实践让我学习许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升了我的抗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机构的联合,培养了我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5

科研成果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马金标充分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及交叉学科领域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针对气载病原微生物现场检测与筛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研发硅纳米线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及多通道微流控芯片检测系统,实现对不同介质中结核杆菌特异性靶标的快速灵敏检测,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区top期刊ACS Sens.上发表研究性文章,相关成果被学校认可,在天津大学官网进行中文及英文推送。同时也被多个科研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Front. Environ. Sci. Eng.上发表封面文章,相关成果被多个公众号推送,并且被中国知网海外平台选送在Facebook、Twitter及YouTube上进行海外推送。申请专利七篇(公开三项,授权一项)。目前还有三篇一作文章(两篇一区和一篇二区文章)正在进行返修。


近日,经过第四届“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评审会专家现场评审,马金标获得“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特等奖荣誉称号。


Greater

Snow

经过研究生的科研经历,马金标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在科研之路上继续前行。希望经过进一步的交叉研究让生物传感器能够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如火眼金睛一样可以快速灵敏的辩清各种“妖魔鬼怪”,让不同介质中的致病微生物“立现原形”,为人类社会生物安全保驾护航。



往期精彩:
【榜样的力量】李奕: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榜样的力量】曲冠锦:勇往直前,突破自我,不畏科研之路的满地荆棘
【榜样的力量】陈政:在反思总结中进步,在实践创新中成长
【榜样的力量】夏靖:以兴趣为师,直面科学难题
【榜样的力量】凌伟:聚焦科技前沿,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榜样的力量】周笑瑜:在天大,守住一个文科生的初心与日月
【榜样的力量】王鑫跃:以人为镜,坚守医学生的初心和使命
【榜样的力量】刘远:用扎实的脚步探索未知 用热情的态度感受生活
【榜样的力量】张尔科:助己助人助天下,筑建中华,舍我其谁!
【榜样的力量】刘宁:夯实基础躬身实践,彰显新时代天大人的责任担当
【榜样的力量】崖茜苗:让青春之花绽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榜样的力量】朱纪翔:探索热爱的海洋——向海拼搏的创新创业实践者
【榜样的力量】李晋轩:把科研做出中国自信——十年天大求学路上的点滴体悟
【榜样的力量】张梦溪:立志为新时代科技自主创新贡献力量的天大博士生
【榜样的力量】陈雪鹏:与天大环境结缘的研究生心路历程
【榜样的力量】张宇轩:怀揣天大梦想 做穷理致知的法学研究生
【榜样的力量】乔文琦:勇担青年责任 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初心使命
【榜样的力量】董学家:矢志科研创新 践行专业领域的耕耘者

供稿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图文 / 马金标
编辑 / 赵欣园
审核 / 张立迁



更多精彩请关注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