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国任教 | 黄清扬:我自西归水自东

本研 北大光华本科研究生 2023-11-16

  //  

一次相逢注定了他与北大的缘分,

六年求学带领他深入经济学的殿堂。

高手云集的北大、自由开放的光华,

使他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优秀的人。

敏锐的视角、较高的学术品位,

成为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

燕园岁月是永远亲切的怀念,

更是他新的起点、新的篇章。


2023年,光华管理学院2012级金融经济学本科生、2016级应用经济学硕士生黄清扬,于5月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并将于9月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在光华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六年燕园岁月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海外读博有怎样不同的感悟?科研道路需要怎样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和畅想……本期访谈,黄清扬校友将与我们详细分享。


+ + + + + + + + + + + 

个人简介



黄清扬,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光华管理学院2012级金融经济学本科生、2016级应用经济学硕士生,2023年5月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博士项目,今年9月即将回到北京大学,在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担任助理教授。他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地方政府激励与治理方向的研究,求职论文“Decent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nder Overlapping Hierarchies”从组织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国企管理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策略互动,从不同层级的国企管理者与环境政策执行者激励不匹配的视角探讨环境监管中“国企难题”的成因与影响。


+ + + + + 


1

光华岁月


1、 高考时,是什么原因决定报考光华?

 

我在高中阶段实际上是主攻物理竞赛的理科生,对社会科学尤其是经管类学科的了解相当有限。不过很幸运,我在高二暑假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优秀高中生夏令营,在安徽省招生组组织的师生对谈活动中,与光华招生组老师有一些交流的机会,也因此产生了对经管学科的浓厚兴趣,并把光华管理学院定为保送生考试中的第一志愿。

 

于当时的我而言,对经管学科产生兴趣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在筹备物理竞赛的过程中,对物理的学习带给我一种借助严谨的科学逻辑与数学工具认知世界规律的体验;而在高中的课余时间我又喜欢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阅读关于时事与经济的评论文章,对发展、改革与福利等话题具有浓厚的兴趣。而经济学恰好完美地结合了这两个维度:一方面,经济学通过与自然科学类似的科学逻辑与数学工具研究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正是人类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与社会互动的规律。这可能也埋下了未来对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种子。

 

2、 在光华读书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光华的氛围非常自由开放,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其实也蛮随性的,比如对经济学方向的课程非常感兴趣,就听得非常认真,课后还要去查阅挺多相关的阅读材料,而其他方向的课程就相对放松,除了听课就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感觉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呢。

 

在读应用经济系学术硕士的阶段则更多是对更加前沿的理论和文献进行学习,并深度参与研究项目,对自己是否适合科研工作做一个更系统的考察,也为博士申请做准备,总体上比本科时更加忙碌,压力也要大一点。但不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期间都结识了非常优秀也非常投缘的朋友,与他们的友谊对于我而言是特别大的支持。

 

3、 谈谈当时选专业的心路历程吧。

 

因为有比较明确的兴趣,在大二选择专业的时候没什么犹豫就选择了经济学学术训练浓度很高的金融经济学方向。金融经济学方向的培养方案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完整的经济学学术训练,不仅包括微观、宏观、计量等经济学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包括一系列的具体研究领域的课程,比如应用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讲授这些课程的老师们都在相应的领域深耕多年,具有非常前沿的学术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参与实际研究项目工作的助研机会,对于我未来申请博士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以及从事教研工作,都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2016年6月,2012级金融经济学方向部分同学合影

 

4、 回顾大学岁月,你最大的感悟或者收获是什么?

 

北大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我初到北大的时候其实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似乎不论是专业领域、阅历见解、生涯规划,甚至兴趣爱好,身边总有同学远远超过自己。我在光华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和这种挫败感和解,学会与远比自己优秀的人成为朋友,享受与他们的相处和交流,并藉此让自己也更加优秀。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在这样浓度极高的“芝兰之室”中是积极融入、提高自己,还是徒增压力与焦虑,对来到北大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影响一生的选择。



鹧鸪天


眼底榴花分外红。愁行重过小楼东。经年蝶梦偏弹指,辗转生涯任卷蓬。


筵未散,曲将终。阳关唱断梦魂中。无情最是光阴事,不许人间系逝骢。


(作于201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




5、 光华六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也是硕士期间的导师周黎安教授。在大二上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就被周老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征服,后续作为周老师的助研和指导的研究生,有幸在科研方面得到周老师更多的指导。周老师是一个对问题特别敏锐、具有非常高学术品味的学者,他总是能够从文献和现实的交织之处发现重要的研究问题,并且纵向和横向地延伸出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组会中也会针对研究项目的具体技术细节做非常细致的指导。在周老师组里的训练为我后来的研究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我对发展经济学、政府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兴趣也深受周老师的影响。

 

2018年7月,周黎安教授在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典礼上给黄清扬拨穗

 

6、 你认为光华对本科生的培养举措有哪些使你最为受益?

 

光华是一个机会很多的平台,你会有特别多的选择,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尝试。在光华读书期间我参加过案例大赛,做过金融行业的暑期实习,也做过学术领域的助研,多样化的尝试和体验让我在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做决策时有更多的信息支持。行为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人们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可能对于自己的选择空间,或者每个选择的后果的认知是模糊的。光华高度自由包容的氛围和作为平台提供的对不同领域进行了解与体验的机会也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7、 请给出三个关键词概括光华给你的印象


开放、务实、包容。



2

博士生涯


1、 是什么原因决定申请伯克利的博士?那时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高水平的博士项目是在学术道路上进一步深造的必由之路,光华的老师们也都有海外名校的博士背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他们也高度评价海外博士学习经历的收益,因此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也在硕士的第二年进行了博士项目的申请。在申请的几十所学校中,伯克利是我收到的最好的offer。伯克利是一个特别适合做经济学研究的地方。在几乎所有经济学的领域,你都能在伯克利找到在这一领域最为前沿的研究者作为导师。伯克利的氛围也非常的开放、友好,对于国际学生而言非常容易融入。



鹧鸪天


四海嘉宾小院逢。筵前旨酒问西东。琼浆胜雪倾樽澈,霞气含香上靥红。


珍味异,世情通。客酣一醉五洲同。夜谈各指乡关月,皎皎澄明满碧空。


(作于2018年伯克利入学,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聚会,分享世界各地的饮品)



 

2、 几年在美国的博士生涯带给你什么?与国内读书有怎样不同的感悟?

 

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我去思考研究的选题,或者解读实证研究发现的一些结果,更多地是从观察中国的视角出发,一个问题可能在中国是很独特、很重要的现象,把这个现象研究清楚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或者对中国的政策实践产生比较有价值的建议,很多时候的选题或者是对研究内容的表达是从这个角度来展开。

 

伯克利的训练更加强调你研究的问题能够对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能带来什么贡献。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自然可以从基于中国的研究背景出发,但也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反映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类似现象或者问题,或者是一些更普遍的规律。我的导师Jeremy Magruder教授经常会向我提出类似的问题,推动我往这个方向做更多的思考。

 

就我个人有限的科研经历体验而言,我感到这两种思考的角度是高度互补的,二者结合对于发现更有意义的研究问题,更好地理解实证研究的发现,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对于探讨中国问题的研究者而言,将中国的特定研究背景纳入更广泛的经济学学科体系,也能让我们论文的读者更容易理解研究内容的意义,可能对于我们在世界的学术平台上更好地讲中国故事也是非常有益的。

 



鹧鸪天


生涯聚散感无穷。西洲客旅岁轮匆。轻烟柳径迷新翠,溪水长亭洗落红。


抟雁字,度寒空。槛边离絮舞松风。别怀岂负诗家意,我自西归水自东。


(作于2023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




2023年5月, Jeremy Magruder教授给黄清扬戴上象征博士毕业的帽兜

 

3、 海外留学生涯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或瞬间?

 

对于这几年在海外留学的学子而言,新冠疫情可能是一个特别深刻的共同记忆。我记得2020年春天,我们前一周还在开小会,报告自己的second year paper,听取老师和同届同学的评价与建议,讨论进一步改进论文的方法,下一周突然通知加州颁布了居家令,大家都不能来学校了。当时完全没想到居家的时间会那么久,以至于我博士阶段的很多重要节点,比如第二学年结束时的field exam(类似国内的博资考),还有第三学年末尾的oral exam(类似国内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都是以线上的方式经历的。在独立居家的环境下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学与研究的工作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挑战,对自己的内在驱动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锻炼。

 




七律


零落残红度枕边。瘴云锁户竟期年。

幽居蜗角尘中客,孤卧牛衣海外天。

感世每惊生亦苦,伤怀岂独月难圆。

萧条人事多无寐,不见鸿归隔晓烟。


(作于2021年,当时加州因新冠疫情颁布居家令已有一年,何时恢复线下教学与研究工作仍未可知)




3

职业规划


1、 面临诸多选择,为什么选择了从教?

 

从教大体上是两个主要的维度——科研和教学。科研方面更多是长久以来的兴趣和研究工作的惯性,而教学方面,我第一次觉得可能我还蛮适合做个大学老师是在光华读大四的时候。那时我申请担任大一《经济学》课程的助教,想锻炼锻炼自己沟通表达教学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想更深入地体验教学工作,为未来的选择做准备。当时很认真地准备每一节习题课和讨论课的内容,结合自己作为一个几年前上过这门课的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想要尽量把一些容易迷惑和犯错的地方讲得更清楚,没想到还蛮受同学们欢迎的,而且通过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很多问题也促使我对之前思考的不够深入的地方,或者没有想到的一些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点有进一步的思考,我也非常享受这种教学相长的体验。

 

2020年,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会议软件为本科生讲授微观经济学答疑课

 

2、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在校期间要做哪些准备?或者说要培养自己哪些素质和能力?

 

最核心的素质还是扎实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有多个不同的维度,这里尝试列举一些方面: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并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识别哪些是更好的问题、更好的研究;沉下心来扎实地做好数据的工作,不论是自己搜集的数据还是使用他人已经完成的数据集,都要认真了解数据的细节并做好清理工作;学习和应用前沿的分析方法,比如计量经济学尤其是因果识别方法的前沿动态、机器学习等新统计方法的应用、结构式研究方法等,从而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研究想法;有效而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研究工作,在学术交流活动中高效(且心态稳定)地接收正面或负面的反馈等。

 

3、 是什么原因决定回母校任教?

 

我的研究工作绝大部分都与中国有关,很多研究选题都源于对中国经济现象的观察与思索,而回到国内的高校从事教职,无疑方便从更接近的角度观察中国,找到更多我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因此,在job market的过程中我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申请国内的教职,其中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当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我在这里读过本科和硕士,经历过两次毕业与离别,总是感叹于自己在这个园子能呆的时间太短了,从那时起就偶尔梦想着,未来如果能有机会回到北大任教,在燕园度过更多的时光,就太美好了。能够得偿所愿,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幸运。

 

4、 应聘南南的过程是怎样的?在对应聘者的考察中,单位比较看重哪些方面?

 

北大南南学院的应聘流程与海内外许多高校的经济系应聘流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基本都要经历投递申请材料(核心是求职论文和导师推荐信)、简历筛选、第一轮面试、第二轮job talk这几个环节。因为去年年底疫情管控还没有完全放开,面试和job talk都是以线上的形式进行的。面试和job talk基本都围绕着我的求职论文进行讨论,我的求职论文选题与国发院南南学院的不少老师的研究兴趣都有一定关联,也收到了很多非常有趣非常有价值的反馈,这也让我相信在未来与他们成为同事一起工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5、 即将成为一名教师,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有怎样的规划?

 

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做好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吧。我在北大读书时受到了北大老师们太多的关爱、指导与帮助,我也特别期待在未来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未来我作为老师所教的学生们。不论是在课程中还是在指导学生的具体研究项目时,我特别想成为我在光华所见到的老师们那样优秀的教师。

 

6、 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你的学术之路有重要影响?

 

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在大四的时候,为了搜集一项研究所需要的改革开放之前的县级历史经济数据,在北大图书馆的地方志阅览室泡了很久的时间,摘录每一本大部头县志上的历史数据资料,这是我初次感到研究中数据工作的艰辛。与其说这些艰辛本身给我带来了什么收获,不如说这是一种选择与印证——当你发现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搜集陌生数据,尝试了解数据中的细节,你很可能在实证研究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地方志阅览室

 

7、 对于未来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师弟师妹,有哪些建议?

 

身心健康永远是一切的基础与前提。读博是一段非常艰难的马拉松,要用很长的时间投入阅读、思考和工作,要忍受孤独,要接纳同行对你研究工作的负面意见,要在发现自己的研究设想不可行时战胜挫败感并寻求新的思路……这一切都需要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健康的支持。试着规律地参加一项体育运动,培养若干兴趣爱好,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好友聊聊与学术无关的事情,让阳光照到你的世界中来。


4

生活与未来


1、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一半融入人间烟火与世事浮沉,另一半做超然物外的冷静的观察者与分析者。

 

2、 关于未来生活,有哪些期望和畅想?

 

继续发现有意思的问题,做更有趣的研究。除了研究与教学之外,我也有不少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也在读博期间一直支持着我的身心健康,譬如试做一道新学的菜,读一本诗集,创作一篇旧体诗……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把这些业余爱好继续下去。

 

在诸多兴趣之中,旧体诗创作是我的一个主要业余爱好,在北大读书时加入了中文系指导下的旧体诗社团“北社”,有幸在中文系老师的指导和爱好旧体诗的同学们的帮助下系统地学习了旧体诗的创作,也常通过创作记录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真正学到怎样读懂前人佳作、怎样创作自己的作品的一个飞速进步的阶段,回到北大之后也会在闲暇时间好好读诗写诗,希望在这方面也不断精进。


推荐阅读


海外任教 | 陈瑒:开拓进取,选择科研“硬骨头”

海外任教 | 黄灿:包容、多元、创新,是我记忆犹新的光华

海外任教 | 王丹烨:光华岁月,两人行必有我师

海外任教 | 巴萃敏:我与光华这所“学术型”商学院

海外任教 | 何昕迪:永葆一颗少年的心,用国际化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学术启航预告丨本科校友彭程:海外留学及教职申请经验分享

暂别燕园四季,走向国际讲台 | 光华博士生马思佳任教荷兰蒂尔堡大学

刘海洋:90后光华学子执教伦敦政经

从光华求学到浙大任教,她是学术隧道里的追光者

我院博士生姚晶晶获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

李燃:有意义的“燃烧”

我院博士生邹韬获澳洲国立大学教职!

媒体看光华 | 本土经管博士缘何屡获海外教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