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够了!我受够了讨好你的日子…

ayede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为什么我是熟人眼里的“老好人”?害怕对峙,害怕冲突;看似乐于助人,但并非出于自愿;察言观色,怕被人否定;即使做不到,也假装能做到。


别人语气稍微冷淡一点点就会想着是不是自己惹得不高兴了。



我很怕得罪人,不敢要求,不敢说错话,怕冷场,怕被忽略,怕对方不高兴,诚惶诚恐的面对所有人。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


社交场合里敏感忧虑的你,是不是也常常被这样的思绪紧紧缠绕而不由自主地低下头


也许你就是关系互动当中的“讨好型”


“讨好型”,又叫看管人性格紊乱取悦症,拥有对他人过于友善的性格,可以理解成“好好先生” “好好小姐”。


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而无私的背后,通常伴随着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讨好型”这个概念的理论基础是萨提亚提出的沟通类型,是指在关系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类行为模式。


而把讨好型当成一种人格分类,甚至创造出“讨好型人格”这类词,是部分媒体为了方便表述而进行的不负责任的宣传


这样会给有讨好行为的人形成一种自我暗示:


“我本来就是一个讨好他人的人”


容易导致他们把那些讨好行为当成了完整自我的一部分,那就增大了他们改变行为模式的难度。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曾在她的书中《讨好是一种病》,写到:


“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讨好型”的内心逻辑


我只有让你舒服了

你才会愿意爱我 


一个具有讨好行为模式的人,其成长环境当中往往很少获得过“无条件的爱”


甚至在幼年时常会感到父母对他发脾气、恐吓、情绪化,让他们随时处于被抛弃的边缘,比如:


“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离婚了。”


“你要好好照顾弟弟,妈妈才会喜欢你。” 



在他们心中,被爱不再是应有的权利,而是努力才能换来的酬劳,这样的观念带到社交场合当中便形成了讨好型的行为模式。


    我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你们的认可才让我有价值


抱有这样观念的讨好者,其孩童时期往往存在一个具有指责型行为模式的人(多以长辈等的强势身份出现)。


指责型恰好跟讨好型相反,表现为忽略他人的感受,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以攻击、指责、挑剔他人或外在因素的方式回避挫败感。


而长期在这种长辈身边长大的人,为了适应指责型环境,逐渐发展出了讨好型行为模式,并把这种指责环境病态地扭曲为“被爱的安全感”。



然而任何利他的行为背后都会有利己的动机。对于“讨好者”来说,讨好是他们在冲突当中占据道德制高点的防御机制


面对童年时期父母的指责、恐吓所带来的愧疚焦虑的感觉,孩童只能通过讨好父母来将愧疚感投射回父母身上,以缓解自己体验到的负面情绪。


而来到社交互动的冲突当中,他们也会通过讨好来让对方产生愧疚,进而化解冲突。



不仅如此,许多讨好者会像上瘾了一样地不断讨好别人,这背后驱使他们的动机,除了自我牺牲所带来的崇高体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期待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


“讨好者”们往往内心敏感,总能敏锐地察觉别人的需求,他们在不断地满足别人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期待和暗示着“我也有需求,希望能得到你的满足。”


可难过的是,“讨好者”的同理心和对别人内心的察觉远远要敏感于常人,所以一般人总是能难察觉到“”讨好者“需求。


可这种不被看到的失落并不会让讨好者停下,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


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匀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该怎么跳出讨好的漩涡?



关注并尊重自己的感受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不意味着自私,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原则,尊重自己的需求、渴望和意愿。


面对他人的需求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的真实意愿是什么?”

“我真的不介意这样的事情嘛?”

学会说“不”

要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由于习惯了以别人的情绪为中心,所以很难将拒绝说出口。


但我们要去接受说“不”所带来的愧疚感,并且去体会,自己的拒绝是不是真的会让对方讨厌你?


多次地观察拒绝时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反应,才会慢慢意识到,说“不”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培养自己的成就感

发展一个兴趣、学习一个技能或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都可以让自己感到成就和自我满足。


而这种价值感不再是“讨好”得来的,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对自我价值的证明。


当自己的努力就足以让自己感到愉悦,用讨好换来的别人的感受似乎也显得廉价而不值得。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不要让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灿烂的一生,却在对别人的“讨好”中被埋葬和虚耗。


因为这世间的爱与欢愉,你本就值得。



-END-


编辑 | ayede

排版 | Duuuer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片 | sundaekids

参考资料: 

【1】壹心理|讨好型人格的 5 种表现,我竟然中了4个!

【2】壹心理|讨好型人格,其实也是施暴型人格。

【3】视觉志|讨好型人格的8个特征,第一条就说中了……

【4】嘉应子."讨好型人格"的4个特征[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20,(1):62.

【5】知乎一个正常人.吃力不讨好的 "讨好型"行为模式[J].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9,(12):50-51.

【6】赵蒙蒙.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关系的个案(叙事)研究 ——以"讨好型人格"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负面影响为例[J].人文之友,2018,(12):96-98.



我知道你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