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水日记|梅花的自然观察

茄子 中日公益伙伴
2024-08-29
过了立春后,空气里多了一种让人雀跃的气息,风中带着丝丝暖意。随着气温的回升,各种生灵都开始复苏,伴随春天的步伐,春天最早绽放花朵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梅花莫属(没有说迎春花不算代表的意思)。
同样,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梅花也极受欢迎,自从公元8世纪前梅花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梅花就在日本有了诸多传说,是忠贞的象征,也是日本诗人歌咏的对象。日本人除了著名的赏樱行为外,在早春时节还要赏梅,赏梅的同时还有很多周边衍生产品比如用梅子做成的果酱馅的糯米小点心。当然日本的俏雅梅子酒也是非常有名。可以看到梅花作为一种文化渗透了日本的书房和厨房。

东京府中乡土之森博物馆梅园


梅花的绽放惯常会带着两个谜题出现,一是梅花到底和蜡梅什么关系,二就是春天绽放的蔷薇科花朵们到底怎么区分。
这篇小小的观察笔记无法做到专业和精准,只希望在融融春日里,分享一点点我们自己的自然观察心得。
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梅花的植物的学名是Prunus mume,查一查词根辞典,Prunus来源于拉丁文的李子pruna,而种小名的mume则来自于日语里的梅的发音うめ(ume,发音类似于乌梅),而实际上日语的这个发音则是由中文的mei演化而来。这一点也再次证实了梅是原产自中国植物。
说到ume这个发音,不知道参加中日公益伙伴云水自然学校培训的朋友们会想起我们的一位老师呢?是的就是梅崎老师,通称“梅酱”(ume chan,发音乌梅锵)。下次如果再见到梅崎老师,不妨试试叫出他的日文自然名,他一定会很惊喜~
而蜡梅其实和梅花并不是亲戚,实际上李时珍早就在《本草纲目》里写道:“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另外还有不少人误将蜡梅写作“腊梅”,以为它于腊月开花才叫做“腊梅”,实际上是因为它色似蜜蜡,自然就应当写作蜡梅。(上一句绕口令般的解说会不会让大家出现完形崩溃的错觉呢(´・ω・`))
从维基百科上的科学分类对比上也许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二者的区别,关于分类我们就不再赘述。


梅花:蔷薇类植物-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李亚属-杏组

蜡梅:木兰类植物-樟目-蜡梅科-蜡梅属

 

虽说梅花我们耳熟能详,但可能梅花并不是北京城市园林绿化青睐的树种,所以对于我来说,第一次看到大片的梅花是在东京。虽然东京的常绿树居多,不像北方,一夜之间树木吐绿夺人眼球。但是从一片绿油油,光线幽暗的照叶林里,悄然绽放的一树白梅格外醒目,她就像是春天的第一个信使,带来了春天到来的信号。天气日渐转暖后,渐渐地路边绽放了各色的梅花,深红浅白的花朵绽放,花瓣带着阳光折射出融融的暖意。
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品种就是枝条像垂柳一般的梅花,在日本这种品种都会被称为“枝垂X”。例如樱花中就有枝垂樱这一品种(北京的伙伴可以去玉渊潭,里面也有几株)。自然这样的梅花就叫做“枝垂梅”。虽然可以直接用日文汉字来表示,但多年来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间,中文没有一个专门表达这种品种的词吗?

 东京府中乡土之森博物馆梅园


北海道大学博物馆边上的枝垂樱


北海道大学博物馆边盛放的枝垂樱,fancy曾说它枝条垂落就像烟花绽放


北海道大学小东门附近一棵伞型丰满标准的枝垂樱


没想到在颐和园,我邂逅了这个答案。在中国,这类像垂柳的树形的梅花被称为“照水梅”,这个词让人不禁联想出一幅有意境的水墨画,古池边寂静无人,梅花独自盛开。那么也许以后枝垂樱也可以翻译成照水樱这个更有意境的名字了。

东京府中乡土之森博物馆梅园


对于热爱自然的人来说分辨春天开花的蔷薇科植物是一个甜蜜的烦恼,作为一个小小心得,大家不妨可以多用一些感性的方式去辨别。梅花区别于其他花朵,除了开花时期早于其他花朵,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树皮粗糙,并且花蕊跟花瓣长度接近,甚至更有存在感。如果是重瓣的梅花,花瓣向内勾起,就像一个睫毛特别长特别卷翘的姑娘。

其实梅花很像杏花不愧是杏组的,就是开花更早些

看明白了梅花的特点,再看现在北京开始盛放的榆叶梅,就会发现这个名字起得真的无比形象。之前因为我并不了解梅花的样子,只是感慨榆叶梅的叶子真的非常像榆树。今年的我感慨的内容则是,它的花真的很像梅花。

北京的榆叶梅


后记:原本这一篇文章是在东京梅花盛开时打算发出去的。时光蹉跎之间北京梅花也已盛开,再到文章发出的此时,春天已经到了各种花竞相盛放的阶段。不禁感慨,自然观察课上鸟老师说得真对,春天的变化的步伐最快,每天出门景色都会不同,植物们的状态也不一样。如果再拖延就要追不上春天的脚步了,如果大家想看什么花,想做什么事,都不要犹豫马上去做吧!


最后,请欣赏更多今年2月摄于府中乡土之森博物馆的梅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日公益伙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