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军士兵突然敲了记者的车窗:“你还认识我吗……”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3-12-09



当地时间24日7时(北京时间13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根据协议,加沙地带将停火4天,巴武装组织和以色列将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是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的老朋友,战事爆发之初,她就曾为我们发来前线相关报道。目前,巴以双方短暂停火,前方情况如何?局势暂缓的背后,是和平的希望还是暗流涌动的凶险?


王卓伦于27日耶路撒冷时间深夜2点,为我们发来最新报道。



我在现场 | 以军士兵突然敲了记者的车窗:“你还认识我吗……”

本文作者:王卓伦


↑↑↑点击看视频



(一)


11月24日早7点,本轮巴以冲突开始为期4天的停火,以色列和哈马斯暂停了48天的激烈战斗。


当天上午,我和摄影记者陈君清驱车再次来到距离加沙最近的以色列城市斯代罗特,想见证这一地带的短暂和平,更期待久违的平静能够持续。


11月22日,人们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建筑废墟上实施救援。新华社发(哈立德·奥马尔摄)


站在斯代罗特的一片高地,我们可以远望到加沙地带一座座建筑废墟。


战事胶着时,这里冒着浓浓黑烟、频繁响起爆炸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炮火味。如今这些已不再有,但加沙上空的几缕黑烟还是清晰可见。


“为何还有黑烟?”我问一名以色列士兵。


“那是7点之前的轰炸了。”他说。


“那这里现在安全了吗?”我问。


“只能说目前是的。”他说。


的确,虽然决定停火,以色列还是“全力以赴”到了最后一刻。


24日清晨,以军还像往常一样发表声明、宣布战果,连夜在陆地、空中、海上继续袭击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目标,并在加沙最大医院希法医院开展行动。


11月24日在加沙边境以色列一侧拍摄的停火生效后的加沙北部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摄


自10月7日开战到11月24日短暂停火的近7周内,这片高地经常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同仁。


这些记者中,不少是从世界各地特地而来,因职业情怀和职业使命而达。目前由于外国人已经无法进入加沙地带,因此多家媒体都在那里雇佣了巴勒斯坦报道员。


这片高地,是我们能够抵达的距离加沙最近的地方。


(二)


记得战事爆发一个月时,我就是在这里做的现场报道。周边一片荒芜破败,我坐在一个被废弃的沙发上,把视频传回了新华社北京总部。


旁边几名媒体同仁,则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各抒己见、激烈探讨。


11月6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一个月之际,王卓伦在距离加沙地带最近的一处以色列高地传稿。


根据11月25日最新发布的数据,已有近60名记者和报道员在本次巴以冲突中死亡。


在一次次战火前线遇到媒体同行时,我都会和他们交流共享信息,然后简短寒暄、各自奔忙,在告别时互道一声珍重。


11月24日停火意义重大,新华社国际部早7点已第一时间将文字快讯发出。同时,音视频部希望我们在巴以地区的记者以及当地报道员能在不同地点出镜,从而在多维度现场呈现局势。

因此,我们中有人在加沙边境,有人在约旦河西岸,有人在北部以色列与黎巴嫩的边境,还有人就在加沙内部。

这些天来,我习惯性地把沉沉的防弹衣、防弹头盔放在车内副驾的位置。虽然在开车时基本不会穿戴,但近在手边,会有一种安全感。

巴以地区已是入秋时节,但白天常如酷暑天般艳阳高照,脱下一身装备时往往满头大汗。

终于停火了,我决定不穿防弹衣,从而让出镜时的画面有所对比——战火纷飞时一身厚重,停火时刻轻装上阵。


11月6日和24日,王卓伦在加沙边境同一地点做出镜报道的截图。


戏剧性的是,当我在出镜的结尾准备说“短暂停火后战争仍将继续”这一内容时,空中惊现一声明显的炮火声。


这在警醒我,虽然停火协议已经执行,但局势并非完全平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出于这声炮响不知是否为以军误发的考虑,我重新录制了一遍视频,将它传回总社。

那天还有一个“奇遇”是,当我们离开斯代罗特这座加沙边境空城,准备在周边找个以色列军营探访时,被几名持枪以色列士兵拦在了路边。


车窗摇下的那一刻,一名士兵用中文热情地向我打招呼,问道:“你还认识我吗?”


我一时语塞,觉得他很面熟,但又实在记不起是谁。后来交谈时才意识到,他是我去年采访过的一家物流公司的员工。


当时的他是“快递小哥”的工装打扮,如今一身戎装、胡子拉碴,这令我实在有些恍惚。


战事爆发初期,以色列政府便宣布动员36万名预备役军人。很多我采访过的以色列人,都已被拉去了前线。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虽然不一定人人都得奔赴战火一线,但会从事一些站岗巡逻类的工作。


11月24日在加沙边境被以军盘查时,王卓伦于车内拍摄的画面。


(三)


本轮巴以冲突的规模和强度之大、耗时之久、死伤人数都令人瞠目结舌。


目前,加沙已有超过1.48万人死亡,另有3.6万余人受伤,超过7000人失踪。


作为新华社常驻巴以地区的记者,我已在这片复杂的土地上工作了近两年,习惯了各类频发的袭击和交火事件,但它们通常在短期内结束,人们的生活会很快回归正常与平静。


时政军事类议题,曾经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环境科技都是我的兴趣点和报道方向,我也在各类采访中结识了很多朋友。


而现在,战争已几乎成为我每天唯一的关注点。


我已经习惯了每天睁眼和睡前都是各种战事信息,也习惯了防空警报和炮火声,我不知这样的状态要到哪一天才能结束,但50天来,我一直有种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努力见证和记录,并且坚守到底。


10月16日,王卓伦在被哈马斯袭击过的加沙边境以色列城市斯代罗特做报道。


(四)


在前线报道时,我经常遇到友好人士主动上前与我交流。他们有的看到我在火箭弹爆炸现场忙前忙后,会递上热乎乎的三明治让我路上带着;有的热情邀请我去家中或工作地点做客;有的会因为我的东方面孔而好奇,上前热情合影。


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普通人,都在痛心于被战火无辜牵连的一条条鲜活生命,希望战事早日平息。


而本次短暂停火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巴以双方达成了“换人”的共识。


哈马斯将释放至少50名挟持至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妇女和儿童,以换取以军在加沙地带停火4天并释放150名巴方在押人员。

 

11月24日,巴以在早间实现停火,晚间开始落实“换人”。晚上7点,13名被哈马斯释放的以色列人、11名外国人自加沙地带回到以色列境内。经初步体检后,他们被送往以色列的6家医院。


11月7日在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前拍摄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海报。新华社记者 陈君清摄


几十分钟后,39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释放后,乘车离开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奥弗监狱。


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说法,近年来约有8300名巴勒斯坦人因“危害地区安全”等“罪名”被关押在以色列的监狱中,其中3000多人被以色列所谓“行政拘留”。


停火4天的每一夜,无论是在以色列还是在巴勒斯坦,都是许多普通人的幸福之夜、团聚之夜。欢乐激动的笑脸、喜极而泣的泪水、挥舞国旗的欢歌,同时上演在两个国家的一个个小家庭中。


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那些动人的视频时,一次次眼眶湿润。当一个被以色列关押了16年的巴勒斯坦人终于归来时,他的母亲紧抱住他嚎哭不已,甚至激动到腿软晕厥。离家时他只有16岁,回家时已过而立之年。


11月26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比拉,获释巴勒斯坦被关押人员与亲人团聚。新华社发(尼达尔·艾仕塔耶摄)


“我们希望这只是个开始,停火能被无限延长。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平民,我们不想要战争,只希望正常的生活早点回来。”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门前,就职于高科技行业的一名以色列人对我说。


然而,短暂休战可贵,长久和平难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政府和军方高层已明确表示,4天停火结束后,战争仍将继续,直至以方实现包括消灭哈马斯在内的所有目标。


“停火,是为了让以军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内塔尼亚胡说。


我把防弹衣和头盔上的尘土轻轻擦拭掉,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未知与挑战。


 













媒体朋友们,欢迎长按二维码,加入“记者之家”媒体交流群

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

往期推荐

如果,张桂梅是一部电影......
“人民网评”评什么?凭什么?
这家单位,批准入会
“60多名记者死亡......”战地记者有多危险?
图片视频来了



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问欣

实习:任金蕊 辛瑞坤


点击“在看”,和新闻人分享热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