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黎斯坦很危险,好在有绵延不绝的法式幽默抚慰人心

2016-11-28 深焦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文| 戈弓长(厦门)

编 | 王止各 (南昌)



电影开篇,平安夜这天,巴黎的天空飘起了雪花。男青年萨姆搭女友索菲娅的车上班。车停路边,萨姆在阿拉伯裔好哥们哈立德“快,巴黎股指都跌到39了”的催促声中和女友吻别。两人没有步入证交所或银行,却转身进了“老佛爷百货”,挂上假胡子,套上一身圣诞老人的行头。原来他俩并非金融新贵,而是没有固定职业的青年,在商场里做装点节日的临时工。哈立德计划着和香水专柜的男导购串通起来,趁着节日人多,搞走几瓶香水。萨姆则被一个小男孩缠住,央求“圣诞老人”给他讲童话。孩子们越聚越多,萨姆起初不耐烦,但在经理咄咄逼人的注视下只好妥协,开始讲述这个新《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



电影自此进入了“戏中戏”的神话里,把观众带到“11世纪的巴格达,一座有着无尽财富的城市。”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化身“阿拉丁”的萨姆,还有他的朋友哈立德,是的,他依旧叫哈立德。他俩在巴格达的街头以偷窃和卖假药行骗为业。索菲娅则是王国的公主。《阿拉丁与神灯》的神话故事来自于闻名世界的阿拉伯民间传说集《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奸诈的宰相觊觎着公主,谋划着夺权篡位。勇敢善良的年轻人阿拉丁借助神灯的帮助,挫败了宰相的阴谋,最终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曾将其改编为著名的动画片版本。迪士尼善于在全世界搜罗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用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包装它,再融入美国式的冒险精神,英雄主义和价值观念。片中除了阿拉丁,反派宰相贾布外,还有伙伴猴子阿布,茉莉公主和通灵飞毯——迪士尼动画从来少不了公主与插科打诨的动物。由已故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声音演绎的蓝色灯神,变幻无穷,上天入地,一刻不停地制造笑料。



这一次,经典故事的主要情节被保留下来,加进去的是法国式的趣味,幽默和思考。《阿拉丁与神灯》中的神话世界里,飞毯是汽车一般的交通工具,随意乱停要吃“巡警”的罚单。影片开头,成为阿拉丁和哈利德用电影里红蓝电线擦火发动引擎的方法偷走一张豪华“意大利飞毯”,一飞冲天。神灯需要像触屏手机般“滑动解锁”,还能设置密码。巫师渴望神灯,如《指环王》中的咕噜一般喊着“My precious”(我的宝贝)。阿拉丁在灯神的帮助下,化身印度王子盛装入城去迎娶公主,此时画面变成了《天才阿拉丁》的歌曲MV。阿拉丁如流行乐天王一般唱着饶舌,魅力无边,一众随扈都成了他的伴舞,城中的居民则是训练有素的歌迷,在直通入城的红毯上表演了一场宝莱坞式歌舞秀。神灯后被宰相抢走,公主前去夺回。此时室内的灯光变成了迪厅的旋转光点,公主唱着碧昂丝的劲歌金曲,跳着火辣的热舞色诱宰相。

 

把现代元素植入古代情境,戏仿拼贴各种流行文化元素,让观众在经验的错位和荒诞感中爆笑。这种后现代式的无厘头搞笑并不新鲜,我们早在2002年的法国喜剧《埃及艳后的任务》里就见过:给艳后送信的马车用一面铜镜作“后视镜”。古埃及的宫殿里居然有一部“电梯”,而罗马军官的头盔像极了《星球大战》中的“黑武士”,出场时更配合“星战”耳熟能详的音乐。不过法国喜剧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这些无厘头的癫狂,相对于直白恶搞的“热笑料”,那些透着机智的语言,具有人生智慧的“冷幽默”才是法国喜剧取胜的法宝。


《虎口脱险》剧照


到底什么是法国喜剧,法式幽默?谈及法国喜剧,中国观众熟悉的有1966年经典的《虎口脱险》,以二战为背景,把战争题材和喜剧形式结合。讲述被德军击中后逃亡的英军飞行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笑料百出的故事。影片一反战争题材的沉重,全片无一人死亡。还有2003年《你丫闭嘴》,两大法国影帝让·雷诺和杰拉尔·德帕迪约分别饰演冷面杀手和一个热心肠又话痨的蠢蛋,将一场复仇变成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影片主要刻画两个性格截然相反人物之间的友谊。还有2013劳伦·泰拉德执导的《小淘气尼古拉》,表现充满童真乐趣与奇思妙想的儿童世界。比利时著名导演雅克·范·多梅尔参与本片编剧,融进了不少他本人,也是法,比两国孩子共同的儿时经历。



法国喜剧往往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环环相扣的情节围绕着一个主题,带有浓烈的现实生活气息。最终的结局力求“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法国喜剧没有好莱坞电影眩目的特效与无往不利的英雄,无论何种人物,都被“降格”为麻烦不断的普通人。相对于过于激烈,轻佻,狂放的搞笑,法国喜剧更追求一种自然隽永,来自于生活细节的幽默,但求观众会心一乐。各种嘲讽和自嘲都恰到好处,不走向极端,是智慧的调侃和豁达的抱怨。法国喜剧往往依靠传统喜剧的外部动作和滑稽语言制造笑点,如《阿拉丁与神灯》中忤逆宰相的人被一次次从城楼扔下,结尾处宰相和阿拉丁互称“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儿子”的段落。这些经典喜剧桥段虽然老套,但在引发观众的笑声上却屡试不爽。如莫里哀所言“喜剧的责任,就是以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法国喜剧尤其善于嘲讽现实,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自身,思考现实世界。引发思考之后,又传达一种浪漫,乐观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观众能在幽默中感受到法国的人文意趣和民族性格,最终接受“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价值观。

 

《阿拉丁和神灯》正是一部标准的法国喜剧。有一个来自于经典神话的故事,讲述爱情和友情的主题。虽然是神话故事,特效奇观却很少,处处透露着朴实的现实生活气息和闪现智慧的幽默。影片只在序幕里有在巴格达上空“飙飞毯”的精彩特效段落。此外,巫师没啥法力,灯神也没有大施魔法,十分经济省钱。结尾处“飞毯追击”场面干脆以萨姆绘声绘色地讲述带过。



影片开头,萨姆的旁白刚讲到阿拉丁在集市上初遇公主,一见钟情,然后“他们跨越阶级结婚了,生了很多孩子”说罢就要结束故事,引得孩子们吵闹。哈立德男扮女装偷窃被宰相的卫兵抓住,他却宣称这是一门表演艺术,向对方介绍他的表演之道“演员是什么?情绪造就演员。”巴格达的集市上有人卖电影票,喊着“阿拉丁电影,千年以后上映。”结尾处,听萨姆讲故事的经理笑着对旁人说“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我肯定会去看。”

 

若说这些还只是对经典故事,对电影和创作者本身的调侃,幽了自己一默。那么片中更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映射和嘲讽。开头处,萨姆刚进入“老佛爷百货”,相对于屋外的大雪纷飞,这个法国男青年的穷困潦倒,商场里是圣诞节期间的富丽繁荣。一队中国游客好奇地给这二位“圣诞老人”照相。神话中,巴格达因为宰相的加税,国库瞬间充盈,而人民“一如既往水深火热”。宰相计划篡权夺位后,“把西南面都拆了,建造一个巨大商业中心。”至于居民安置问题,“我要把他们都赶出去,贱卖为奴”。灯神为阿拉丁入城迎娶公主作先遣队和吹鼓手,他在巴格达的集市告诉居民有个王子要来给他们带来福祉,那好东西不是金银,而是“新思想——民主”但是对这民主是什么他却解释不清,连拼也拼错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电影在神话故事和“现实”的商场中来回穿梭,萨姆在越聚越多的孩子们的催促声中往下讲。不知不觉,不仅商场经理也听入了迷,急切催促萨姆不要停地继续,电影观众也实际上成了聆听故事,追问结局的一员。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夜夜听故事而忘记杀妻的残暴国王。无论长幼,人总是喜欢故事,更渴望正义压倒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影片最终将要传达的价值观放到了“不要说谎,真实面对自己和爱人”的主题上。结尾处,萨姆尚未给故事结尾就从商场兴冲冲地跑到女友索菲娅家,在这座带花园的豪宅里向她坦白“我没有在金融机构工作,我睡在你家因为我没有家。”为听故事的孩子们也都追到这里。不仅是阿拉丁,哈立德和公主。宰相、苏丹、灯神等神话故事里的角色也在索菲娅家中找到了“现实”人物的对应。索菲娅的父亲——神话中的苏丹王,他在现实中是商业大亨。邪恶的宰相则是他的手下高管,也觊觎着老板的女儿索菲娅。公主的女仆是现实中索菲娅的闺蜜,她读的一本“性爱指南”的封面作者是片中总是“性致勃勃”的灯神。

 

电影的有趣之处正在于这种“戏中戏”之间对照和“不要说谎”的主题。片中萨姆总是不耐烦地停止讲述神话故事,然后在孩子的催促和经理的怒视下继续。观众和孩子们一样无法忍受片刻的间离,而要一再投入这个老套的神话,期待那个谁都知道的圆满的结局——那个美妙的“谎言”。

 


在索菲娅的豪宅花园里,面对到访的渴望故事结局的听众,索菲娅接过男友的话头,为故事做了圆满的收尾——公主接受了阿拉丁。圣诞树下,萨姆和索菲娅也深情亲吻,孩子们满意地离去。影片的窃贼阿拉丁靠神灯帮助娶到公主的神话故事和穷小子抱得富家女归的“现实”合二为一,都得以完美结局。

 

穆斯林人口持续增多的“法兰西斯坦”干脆借一则经典的阿拉伯神话以幽默。法国社会现实中的经济萧条,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暴力恐袭。还有阿拉伯非法移民大量涌入,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治安问题,文化冲突得以被暂时遗忘。这部去年登顶法国本土票房冠军的电影,就这样抚慰了观众的心怀。在这明朗纯真的美妙故事里,友谊冲破种族,爱情超越阶级。没人会扫兴地追问这现代神话是否现实合理,或者追究这“神话讲述的时代”。毕竟,在这温馨的圣诞节圣善夜,这样神奇美妙的故事,温馨完美的结局,谁又能不喜欢呢?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杜琪峰 | 杨德昌 | 王小帅

杜蒙 | 沃尔纳·赫尔佐格 | 罗大佑 | 文晔

安纳西动画影展 | FIRST电影展

多伦多电影节 | 上海电影节 

独立日 | 三人行 | 树大招风

压路机与小提琴 | 错乱的一代 | 人啊人

银河映像20载 | 电影中的童年

电影里的那场雨 | 母亲节片单 


欢迎给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