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粉饰后的《芭比》,成了讨好型人格重症患者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3-08-08

往期播客:让总统滚蛋的史上最大丑闻,后劲竟如此之大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芭比

Barbie

导演: 格蕾塔·葛韦格
编剧: 格蕾塔·葛韦格 / 诺亚·鲍姆巴赫
主演: 玛格特·罗比 / 瑞恩·高斯林 / 亚美莉卡·费雷拉 / 阿丽亚娜·格林布拉特 / 凯特·麦克金农
类型: 喜剧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3-07-21(美国/中国大陆) / 2023-07-09(洛杉矶首映)
片长: 114分钟


作者:Luxuan

爱电影但从没想过拍电影的摄影迷


在热映电影《芭比》中,当每一件芭比的华服在空中展开,并打上Vintage、限量版等标签时,韦斯·安德森电影中散发的囤物癖气息溢满屏幕。当芭比美丽赤裸的双脚呈现高跟鞋的拱形时,我想起了《好莱坞往事》,以及昆汀著名的恋足癖。当芭比和肯奋力进入现实世界时,那是《楚门的世界》即视感。芭比体会到人间的复杂感情,则是《柏林苍穹下》。不过,无数的相似之处并没有让这部影片黯然失色:毕竟,开篇芭比的诞生,就是对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经典场景“人类的黎明”的戏仿。很明显,格蕾塔·葛韦格借此开诚布公地确立影片基调:这是一部集致敬揶揄解构于一体的插科打诨、有趣之作。


《芭比》剧照


该片的亮点在于,创作者没有回避芭比IP在21世纪的尴尬处境:不酷、物化女性、禁锢女性、消费主义。甚至,创作者还刻意放大了这个矛盾:孩子们已不愿意与芭比产生情感连接,虽然,芭比还在一厢情愿地感知孩子,和经典的《玩具总动员》前三部的内核截然相反。至于故事弧光,格蕾塔部分参考了玛莉·派佛于1994年出版的小说《拯救奥菲莉亚》——这部小说描画外貌至上、性别歧视等社会有毒文化,探讨女孩如何保有真实自我。


《芭比》与《拯救奥菲莉亚》


事实上,芭比玩具的母公司美泰(Mattel)这个名字就是厌女时代病的产物:1956年,美泰创始人露丝·汉德勒(B.Ruth Handler)与丈夫艾略特·汉德勒(Elliot Handler)、哈罗德·梅森(Harold Matson,小名Matt)三人在一间车房共同创办公司,但Mattel一名是由Matt与El两个字首所组成。而作为芭比娃娃发明者的露丝则与公司名无缘,其中原因令人玩味。


《芭比》将这个缺憾转化为一个重要角色——芭比之母露丝。芭比第一次见到露丝,露丝只透露了她的名字,而看到这里,任何一个认为芭比是物化女性的人,这个名字的第一个联系到一定是另一位“臭名昭著”的露丝——大法官RBG(Ruth Bader Ginsburg)以及她所代表的与芭比截然相反的女性价值。此类关联,令本片的女性主义立意明晰。诸如此类的巧妙设置,俯拾皆是:高跟鞋与模糊性别年龄的勃肯鞋、怀孕芭比、残疾芭比等,令整部《芭比》像一串小女孩脖子上的聚酯纤维项链,耀眼的光活泼地闪烁着,带给观众不少乐趣。


手握40周年纪念款芭比的露丝·汉德勒


在罗比饰演的芭比尚未起心动念导致“异化”的美丽日常中,部分观者应该得以重温童年回忆,当然,是华丽奢华版。这些场景令人沉湎于一种塑料幻梦中。高饱和度色彩带来幸福的假象、芭比不断更换着蓬蓬裙、Disco装扮,应有尽有的富裕生活。观者在观看的同时,也令自己置身于这个放大版的芭比商场、一个物质的世界。


《芭比》服装设计师杰奎琳·杜兰认为,芭比娃娃玩具的着装无法体现自我,其着装用于精准对应不同场景任务。那么上述这段华丽异常的芭比日常呈现,是为什么服务呢?不可否认,就叙事的逻辑链来看,它的存在当然是为了与觉醒后的芭比做对比。但此场景图像本身的力量、刻画的细致程度是否可被视作与电影立意背道而驰、产生割裂感?电影结尾处,大量中古版停产芭比和肯的原型现身,这是否试图勾起观者内心的收集欲望?这恐怕是选择芭比这一IP的原罪。这些细节使得《芭比》这串项链,掂在手中,分量稍轻,且质地杂乱。


《芭比》剧照


《芭比》的人物们说着当下最流行的话,借着最不政治正确的壳——芭比的粉色世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解构芭比——试图让反女性主义的IP,变得女性主义,但同时,这不难令人想到电影之外的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行为、美泰的洗白成功、芭比潜在的重新大卖等等可能性。当然,这种关联性想象,也早已被编剧预计到了,他们将资本控制女性主义以此获利的桥段放置在电影中,像是一种真伪难辨的自证清白,或是一种不打自招的自嘲。


如何形容《芭比》的内核?一部借解构“芭比”IP的女性主义作品?一部美泰翻身大赏?一部以“芭比”IP为消费主义造势的商业制作?


写到这里,不言自明:《芭比》包含了以上的所有元素。这是一部聪明的作品,圆满完成的命题作文,但遗憾的是,离纯粹太远。这部电影不令人讨厌,让人开怀大笑,甚至讨人喜欢,因为议题。但它的“包罗万象”,像是一个讨好型人格重症患者,注重面面俱到,但却浅尝辄止。没有锋芒,何来魅力?从观影体验来看,这部影片不够顺畅的原因在于,幽默是一件高难度作业,很显然,格蕾塔·葛韦格和诺亚·鲍姆巴赫的功力不足以将诙谐与严肃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在影片的后半段,涉及观者早已深谙于心的大道理,常给人尴尬的印象。当人物进入严肃输出状态时,优质脱口秀的水准是影片质量的保证。


《芭比》台词


如果我们将目光落到影片的核心主题:女性主义,也会看到一些遗憾。在芭比之岛上发生的所有极有戏剧化甚至跳跃感过强的情节,都可以因为芭比岛的“过家家基因”而变得合理。过家家是什么?是小孩子对大人世界,煞有介事的模仿,是小孩锻炼抽象思维的方式,有着简化、跳跃的特点。因此,影片人物芭比和肯的浮夸、情节的突兀都有着坚实的事实依据——他们是用来过家家的人偶。


但,在影片的现实部分,我们没有看到异于芭比岛的创作手法。比如,威尔法洛饰演的美泰公司CEO,一个如此依赖和习惯官僚主义作风的高层,一个一生浸淫且熟稔男权社会的阿尔法男,为何被塑造为一个“关心小女孩和她们的梦想”的憨厚单纯之人?他所运营的这么一大单反女性主义生意,居然是他无意识的偏轨?从这点上看,以小见大,一整个影片里的世界实际都是芭比岛,现实部分也只是伪现实罢了,不具备应有的复杂度和尖锐度,那么借它讨论的女性主义议题,又能深化到哪种程度呢?除了听一些直白的、我们早已深谙于心的大道理,我们没有得到更多的启示。当格蕾塔与鲍姆巴赫纽约客式神经质的絮叨自白转变为扁平的价值输出时,艺术手法大幅度降维。


《芭比》剧照


当然,单就影片立意去看,这么一部科普女性主义的商业制作,有一定的价值所在。但对每一位格蕾塔·葛韦格的影迷来说,她在《美国情人》中的自白更令人动容:说一般人不敢说的话,做锋利的刀子剖开自己,做一个坦诚的浪漫主义失败者。罗比是《芭比》主演也是制片人,她为格蕾塔与·鲍姆巴赫提供了完全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但结果似乎并不是那么令人倍感惊艳。或许这两位擅长艺术电影的电影作者在处理商业题材上还有些水土不服。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让总统滚蛋的史上最大丑闻,后劲竟如此之大


美国最重要当代女导演,摆脱贫困后败给焦虑


黑泽清最好的电影,是这部!


未曾见过的宫崎骏,隐退之作竟要挑战观众?


61岁阿汤哥还在玩命,好莱坞魔力却已在大陆消散


一个日本导演的来华启示录


威尼斯电影节公布评委会成员名单,舒淇实现三大主竞赛评委满贯


被低估的戛纳评审团奖,两个男人的纯友谊也能如此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