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信息过滤、体能挑战和逻辑谬误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自今年六月份以来,我不再随心所欲地看心情更新《理想屯》公众号,而是每周固定分享一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心得,以及推荐看到的好书和影音作品。当初建立公众号的初衷,就是害怕自己在海外工作生活久了,中文表达能力会退化,所以没事要使用中文练练笔。这几个月坚持每周更新以后,不仅提升了中文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读者朋友,可谓是一石二鸟。


有不少读者朋友在后台问我,如何找到写作灵感?又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接收和过滤系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懒得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索性把答案整理出来写成文章,常见的问题诸如冥想书单推荐新西兰生活日常习惯等等,这也成了我写作的一个主题;而另一个写作主题则是借此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我看书比较杂也多,也渐渐在阅读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微信屏蔽🔗了,想要的可以私信我发PPT)。为了遵从能量守恒定律,有输入就要有输出,正好将习得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何乐而不为呢?


而第二个问题,也是我看完《社交困局》这个纪录片后很担忧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有能力过滤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因为人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当前状态下人类个体只能接受一定量的信息,而绝大多数的人还没能培养一套过滤系统来优化自己接收信息的质量。长此以往下去,有优良系统的人的信息质量越来越高,而大众则成了信息垃圾桶。再加上社交媒体的算法总是根据你的喜好来推荐内容,每个人都会活在自己的「虚拟现实」之中,即使我们说同样的语言也变得难以交流。再把时间线拉长一点,信息质量高的人很有可能主动完成碳基向硅基生物的转化,而信息质量低的很有可能跌入扮演圣母或者为生存挣扎的结局。


不敢说自己的信息过滤系统有多么的好,但既然有人问了,那就来回答一下。首先在选择读书材料时我一般会避免畅销榜单,而更看重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亲朋好友和大咖们的推荐,像是比尔·盖茨的读书博客,我很喜欢的几位博主 Shane Parrish (https://fs.blog/the-knowledge-project  ) Derek Sivers (https://sivers.org/book  ) 还有James Altucher(https://jamesaltucher.com)也会在他们的网站上分享当季的阅读清单,中文的书籍则遵循梁文道老师的推荐,以及他旗下的《理想国图书系列》。大多数时候,我也会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闲逛,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来选择读物,好奇心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在兴趣驱使下的学习才不用靠意志力去坚持,也更容易得心应手。

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但绝大部分的书都是从最经典的几本书籍中发展出来的,可以称它们为「二手书」,如果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如从最基本的古籍名著读起。以前也看不上那些过时老旧的书籍,现在开始读《道德经》《庄子》《荷马史诗》《圣经》,才发现原来现在人的困扰和问题,圣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给了我们解释;而现在很多的故事情节,也不过是照抄几千年前就写成的剧本。读书的本质在于总结知识的本源,有了知识体系的「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


除了读书,我还会在平行时间听播客,这是之前总结的我常听的播客频道作为参考。最后的信息来源就是和人打交道了,离得近的直接约在伦敦面基聊天,离得远的就约个播客聊天。很享受以往欧洲盛行的「沙龙」聚会,就是三五好友相聚一起,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十分享受与有逻辑有理性的人一起思辨,虽然渺小如我们可能无法在公共政策上做出大的贡献,但思想的火花总能在你来我往的对话碰撞间迸发,让我们可以梳理反思并精进自己的想法,同时理性地接纳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知道并接受世界上因人的背景和文化各异观点多的不胜枚举。很多问题都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复杂又充满灰色地带的,学会辩证角度看问题,分享但不强迫他人接受你的观点,享受每一次人与人的精神交流,这样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才有意义!

Joe Rogan最近的一期播客又请来了他的好朋友Lex Fridman,三个多小时的对话节目听完也是意犹未尽。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提到了David Goggins这位神人。之前在公众号也推荐过他的自传《Can‘t hurt me》,讲述了他如何从贫困抑郁被虐待的超重大胖子成为现在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海豹突击队➕陆军游骑➕空军特技精英训练的勇士。

Joe和Lex一致认为David是人类这一物种的神迹,总有办法粉碎脑海中「我不行」的声音,然后突破身体极限。至今为止他打破了引体向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7小时内4000+个),完成了60多场超级马拉松和超级铁人三项比赛。前一阵他因为运动过量膝盖动了手术,很多人都嘲讽他「看了吧,让你这么折腾自己的身体现在傻眼了吧」,结果David没几天就重新回到跑道,录了一段视频回应喷子的嘲笑。

David在他的Instagram写道:「贱人们!你们根本就不了解我!我故意把我受伤的视频发到网上,因为我知道那些键盘侠喜欢看到我不能再跑步了!我真是太对了!弱者就喜欢看到强者倒下!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好受。他们在看到我膝盖手术的视频后终于找到了机会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你早晚有这么一天;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就会这样等等。我对他们这么了解我真是大开眼界!也许你觉得我会被这些负面评论所伤及,但是,你错了!很多人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偏要在一条路上死磕!想到因为我的存在让这些键盘侠心烦意乱,我就倍感开心!我之前也讨厌比我强的人,那种嫉妒又没有安全感的感觉我完全理解!但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我更有能量去征服一个个的挑战!我不疯狂,我只不过不是你!我有自己的生活!只不过不是你的生活!奋斗吧」。


想起自己曾经参与过很多身体上的挑战(比如挑战36小时100公里徒步),其实到最后都是精神上的挑战。当你的大脑觉得你不行的时候,你的身体还有60%的潜力可以继续下去。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别让脑海中那个不断重复的「我不行」的声音控制自己,更不要让周围人的杂音阻止你前行的步伐。找到属于自己想要承受的苦难,然后负重前行!


I’m Not Crazy, I’m Just Not You. I have a life, just not your life. Stay hard!

--David Goggins

Mark Manson在周一的邮件推送中提到了《人们常见的8个逻辑谬误》,这些逻辑上的漏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如果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谬论,将有助于我们的决策,并对现实生活有更好地理解。下面简单的总结一下:


  1. 相关非因果关系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逻辑谬误,A和B经常一起出现并不能证明A导致B的发生。Mark Manson举得例子就是,每一次他买冰激凌他的朋友就失业了,虽然发生多次,但不能证明他买冰激凌就导致朋友的失业。这只是巧合,而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很多新闻的标题也采取了这一谬论,比如《社交媒体导致焦虑和抑郁》《提升最低工资导致失业率增长》等等,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很多,但是媒体报道却倾向于把责任归结到单一的原因上博取眼球。不仅如此,在学术圈这样不严谨的相关性却不是因果性的报告也是层出不穷。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站还专门总结了很多相关性非因果性的图表https://www.tylervigen.com/spurious-correlations  如果你单单看图会觉得尼古拉斯·凯奇是导致人们在游泳池溺水数目增长的罪魁祸首。


  2.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FALLACY

    如果A发生,就一定会发生B,然后一定发生C... 以此类推,我们无法承受最终的结果Z,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反对A。这一谬误在于设定必然的极端结果,在父母与你的对话中经常会存在。比如说不能早恋啊,早恋容易怀孕啊,然后一生就毁了;不能喝酒去夜店啊,之后就肯定要吸毒了,然后一生又毁了... 这一类型的逻辑漏洞很容易起到恐吓作用,但是从A到B到C再到Z之间还有太多其他可能性,极端结果的触发率也少的可怜。


  3. 假二分法FALSE DICHOTOMIES

    这是ZK最喜爱使用的一种手法,给你两个选项A和B,你要不然选A,要不然选B,然后宣称「你要是不和我们一道选A,就是与我们为敌」。但世界上的选项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很容易被他人假设给我们的唯二选项所套牢,然后站队,忽视了其他的可能性。


  4. 窃取论点BEGGING THE QUESTION

    在论证时把不该视为理所当然的命题预设为理所当然,然后自圆其说。比如说,

    甲:小明有罪!

    乙:为什么?

    甲:因为他有罪。由此循环往复。

    又或者父母对你说,你不好好读书以后一定会找不到好工作,因此你必须减少玩乐时间!这个不好好读书以后一定找不到好工作就是一个不该被视为真理的预设伪命题。


  5. 红鲱鱼谬误RED HERRINGS

    将一个看似相关实际上不相关的话题插进来,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赢得论战。

    A话题正在被讨论,B话题突然插进,好像和A有关,但实际上并不相关,A话题被置之不理。Mark Manson举得例子是,两个人正在讨论吃肉还是吃素更道德,结果有一个人突然说希特勒是吃素的,他道德吗?从而把话题带偏,证明吃素的都是不道德的。这一条谬误多用于危机公关上面。

  6. 诉诸情感/权威/大众等 APPEALS TO THE BANDWAGON, AUTHORITY, AND PITY

    借由操纵人们的情感或是搬出权威人物论点,而非使用有效的逻辑来赢得争论。举例:总统就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个事儿一定是对的;别人都说疫苗没用,所以肯定是对的;报纸上都说手机对孩子有害,应该不让他们用手机...


  7. 诉诸人身AD HOMINEM

    通过攻击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作为驳斥对方或支持己方论证的理据。可以看作为“对人不对事”的一种表现。比如说当别人说服不了你的时候,通过辱骂你或者其他人身攻击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8. 稻草人论证STRAW MAN

    通过曲解对方的论点,然后针对曲解后的论点加以攻击,再宣称自己推翻对方论点的论证方式。可以看作为偷换主题。

    A提出观点X,B将观点X曲解成更容易攻击的Y,B攻击Y,B做出结论观点X错误。例子:

    甲:我认为孩童不应该往大街上乱跑。

    乙:把小孩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


学习这些不仅仅是为了指出他人的逻辑缺陷,赢得辩论,更重要的是发现我们自己的思维漏洞,从而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