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书单总结和推荐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2020年一共阅读了109本书(历年总结:2019年2018年2017年)。微信读书54本,Kindle读书55本,以及一些在图书馆借阅或者购买的纸质书。也许在风雨飘摇的2020年,读书是最能安抚心灵的一件事了,尤其是在绵延无尽的疫情封锁期间,有作者们的大智慧陪伴,让我也倍感宽心。


附上自己的书单,以及今年读过的十大好书。

01

The Book of Disquiet 

by Fernando Pessoa

如果往后余生只能读一本书,那我的选择就是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的《不安之书》。认识佩索阿的人回忆道,「他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人,充满魅力和幽默感,但是同时他却刻意与他人保持着距离,免于与任何人过份的亲密,从而干扰他的日常作息」;还有人评论他说,「当我告别他时,我再也不敢回头看着他,我怕我会看到他在空气中消失」。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凭空创造了70多位有生活背景并个性迥异的虚拟作家,然后以他们的名义发表作品,而他们彼此之间还拥有交集,这一切都是他死后才被人发现。他虽然并没怎么游历世界,却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了整个宇宙。


佩索阿通过观察和思考,不断审视人类的存在,每一次创作都是一个将过去的自我碾碎然后重新塑造的过程。就像另一位我欣赏的作家博尔赫斯所说的,世界上有两种艺术家,一种是通过探索自我和观察周围客观环境进行创作;另一种则是漠视时空的局限,将自己从身体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在「虚无」中进行创作。佩索阿就是后者的代表。


他时常觉得自己是遥远边陲并不存在的乡村,是一则从未被写出来的书籍上的书评。他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习惯孤独而不是与人相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我」从普通人的身份中幻化出无数「他人」。读他的书放佛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跃然纸上,那些自己未曾找到语言来形容的东西,都被他描述的一清二楚。


佩索阿曾经说过,「如果我被身份束缚,我就不能够进入想象的世界而创作这个人。一个普通人可以把他自己想象成罗马国王,但英国国王不能,因为英国国王已经失去了把自己梦想成为另一个国王的能力,他的现实限制了他的感觉」。实现认知自我的最好途径就是多花些时间和自己的思想共处,从而诱发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意识的起点,这起点会导致一个人从根本意义上深刻地感触到自我和世间万物的联系,也许,你从未在此。


I am nothing.
I'll never be anything.
I couldn't want to be something.
Apart from that, I have in me all the dreams in the world.


Fernando Pessoa

02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by Douglas Hofstadter

很早听闻这本了不起的图书《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读了才知道原来书还能这么写?!


这本书结合了虚构对话、定理证明、音乐/绘画鉴赏,完全为我这样的数学小白打开了一扇窥探数理逻辑世界之美妙的大门。虽然学过钢琴、学过绘画,还是理科生,但看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浅薄,更没有意识到这三个领域的相通之处,那就是宇宙为我们带来的结构和层次上的美妙。


本书内容繁琐庞杂,集合了赋格、逻辑、几何学、递归、句法结构、悖论、脑意识、计算机语言、基因编码、人工智能等课题,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玩的一个个文字游戏,让你在阅读过程中犹如玩解谜游戏,乐在其中。


生命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丽:数理公式、文字类比、语言发音、诗词歌赋...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启迪了自己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而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创作者,为这个奇迹般的世界贡献自己的禀赋。


You make decisions, take actions, affect the world, receive feedback from the world, incorporate it into yourself, then the updated 'you' makes more decisions, and so forth, 'round and 'round.


Douglas Hofstadter

03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by Eric Jorgenson

前有彼得·考夫曼的《穷查理宝典》,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年来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现在Eric Jorgenson整理了Naval Ravikant十年来的一万七千多条推文、采访和演讲,以及播客访谈和博客论文出版了《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聚焦如何实现财福双全的生活。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多次介绍过Naval这位大神,现在终于有一本书可以系统地了解他的生活哲学,十分感谢Eric花费三年时间整理并集结成册。此书还得到Tim Ferriss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意写序言,以及其他我喜欢的博主的推荐(比如Shane Parrish和Tucker Max)。

Naval最有名的推特风暴《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算是推特史上转载最多的推文之一了,之前也有翻译过。 核心内容就是你无法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致富,你需要拥有资产(公司、股票或实体),或者能在你睡觉的时候帮你赚钱的技术(代码或媒体)。Naval赚钱是为了实现时间自由,这样他就可以把精力聚焦在对他更重要的事情上。金钱能解决所有钱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你的所有问题。

最后再引一下Naval的一段话:「适当的审视自己的生活会让你完全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会让你离开现有的关系,会让你反思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会让你辞掉工作,会让你改变饮食习惯,会让你更改阅读书籍的种类,会让你多花时间和自己相处。如果你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那说明你在审视自我时不够到位」。时刻谨记: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活。


The answer to the meaning of life is “because.” 

You get to make up the answer and create your own meaning.


Naval 

04

The Myth of Sisyphus

by Albert Camus

Σίσυφος,Sisyphus,西西弗斯。

看《冰血暴FARGO》第四季时,发现独立摇滚歌星和创作人Andrew Bird也有出镜,他的角色是导演专门为他本人量身定做。Andrew在2019年时出版了一张专辑《My Finest Work Yet》里面有一首歌叫做《西西弗斯Sisyphus》。《冰血暴》第二季女店员正在看的书正是是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而第三季哥俩抢夺的邮票也是西西弗斯推巨石的图像。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国王,因为出卖了宙斯戏耍了死神被惩罚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 但每当他快到山顶时, 石头都会滚回山脚, 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开始, 一次又一次,直到永远。加缪在随笔中将这个惩罚比作是人类在这个无意义且冷酷的世界里对意义和真理的徒劳追求。荒谬,产生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渴望与这个不断让人们失望的世界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人们体会到这个世界是无意义的。但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或是转为享乐主义,或是诉诸于宗教信仰,从而进行自我欺骗或是自我麻痹。

加缪认为西西弗斯在一次次下山去重新推石头的时候, 并没有绝望,而是在与命运对抗,是一位荒诞英雄。当你认识到生活中的荒谬是无法逃避的,而它又让人的生活变得痛苦绝望,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荒谬当做起点,接受它然后进行反抗。就像西西弗斯一样,在劳动中获得快乐,穷尽潜能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在荒谬混沌的世界里,只有人的「激情」是唯一可靠的准则。

正如加缪总结的那样:「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Man is always prey to his truths. Once he has admitted them, he cannot free himself from them.

Albert Camus

05

Exhalation: Stories

by Ted Chiang

从没想过看科幻故事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读姜峯楠(Ted Chiang)的作品就打破了我的偏见。姜峯楠曾经说过,科幻小说的创作就像哲学家的思想实验。而他的作品正是加入了形而上的哲理,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引发你思考困扰我们人类的宗教、自由意志、科技和爱的话题。



姜峯楠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言语和精彩的人物塑造,但是他朴实无华的叙述和背后逻辑严密的故事,更能深入人心,在阅读过程中不自主的思考一系列的问题。举例来讲,姜峯楠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提到一个概念:掌握一门语言后你的思维也会变得不一样。就像文中的女主角一样,掌握外星语言后可以看到自己整个人生。维特根斯坦也曾提到过,我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我不禁想到掌握多门语言的人是否会看到一个更加不一样的世界呢?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实在是超级有趣。德国之所以出了这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是否和德语有一定的关系呢?还是人类自以为是地总结规律,其实任何事件都是随机出现,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呼吸》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姜峯楠最新的创作,而每一篇故事最后都会附上一篇后记,记录他的创作动机和困扰他的问题。也许他撰写的科幻故事不像同类型作品那样带来宏大的场景和奇幻的未来,但却在着力描述感受之间让我们享受一场哲思盛宴。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welcome every moment.


Ted Chiang

06

The Invisible Third Culture Adult

by Camellia Yang

上一次摸自己的纸质出版物还要追溯到小学六年级... 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又重回到原点,彷佛明白了那句「看山还是山」的经典名句。


这本书适合:留学生和海外侨胞;对于身份认知和个人成长感兴趣的朋友;研究中西方文化和国际传媒的学者;喜欢文学和写作的书友。

内容梗概:18岁前在中国孔孟之乡长大成人,18岁后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洗礼。女主角Nora在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如何看待刻板印象、种族歧视、性侵骚扰、媒体操控和意识形态等问题,又是如何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在异国他乡的孤立无援和文化冲击?这本小说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同时,我还在书中埋了很多自得其乐的文学梗,还有夹杂的微小侦探情节,如果有读者在阅读途中能有幸识破,欢迎留言切磋,借此契机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为什么要写此书?
1. 从小到大一直用中文写作,正好隔离期间在家办公挑战下自我(摸鱼)
2. 本来是想写一篇关于「第三文化儿童TCK」的万字论文,后来被编辑批评立意很好但是内容太干瘪,索性改成浪漫小说
3. 选择6月8日发布对应了小说中男女主角和乔治奥威尔《1984》的羁绊,1949年6月8日正是这本经典名著发表的日子,不谋而合。
4. 正值当下种族冲突爆发,这时候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聆听加深理解,而不是受意识形态影响而让本就千沟万壑的关系愈加恶劣。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听到,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立即改变世界,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每天向一个人分享善意而逐渐形成涟漪,最终将我们带到理想的世界。We all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 of one person, and as one person, together, we will change the world.


希望读者朋友们也能早日找到那份自己享受的「苦难」,在这过程中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善意,You'll Never Walk Alone...

07

The Artist’s Way 

by Julia Cameron

美国创作教母朱莉娅·卡梅伦(Julia Cameron)在她的经典畅销书《The Artist's Way》中提出了「清晨写作Morning Page」的概念。茱莉娅敦促每一位内容创作者都应该早起进行写作,而写作的内容就是记录下你的意识流。除了你之外,不会有任何的读者,而写的东西可以是任何事情。写下的内容可能和你创作的课题全无关系,但是它们的作用则是清空你的大脑,就好比用一把小小的除尘刷,扫清大脑每个角落里的垃圾,把它们倒在了纸上。


《亿万Billions》《十三罗汉Ocean's Thirteen》的编剧Brian Koppelman处理「创作阻断Writer's block」的方式就是跟着茱莉娅学的。自从30年前阅读了她的《The Artist's Way》,Brian每天起床后都会先写一页日记,这页日记可以完全不讲章法,甚至语句语法混乱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写这个过程,让缪斯女神知道你今天已经准备好继续创作了。而我也得益于茱莉娅的方法,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倒脑中的想法,无所谓内容质量,主要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写作成为人体运营系统中的一个程序。


推荐每一位创意工作者都读读这本小书,把自己当做展示世界之美的媒介,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Writing is like breathing, it's possible to learn to do it well, but the point is to do it no matter what.


Julia Cameron

08

《四个春天》

陆庆屹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是位游子,尤其是在疫情状态下无法归家,那看这本书和同名电影一定会让你潸然泪下。


作者/导演陆庆屹在《四个春天》中记录了自己年逾古稀父母的日常生活,朴素而真切地展现了老两口的小镇生活状态。陆导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结合他质朴笔触的温柔刻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充满暖意,同时对他描绘的无数平淡生活的片段深有共鸣。想起Netflix最近的一部纪录片《Dick Johnson Is Dead》,也是身为摄影导演的女儿想在身患阿兹海默症父亲忘记自己前,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返璞归真的艺术,总能在平凡之中直戳人心。


普通人的生活也值得记录和分享,归根结底,人类都拥有七情六欲,注定我们在看别人的故事时,也能拥有相通的感触和体验。为了你的后代和身边爱你的人,也要多多创作,留点有价值的信息,让自己关爱的人依靠着你的作品与爱一起永生。


「因离家多年,我的审美、思维、习惯已被重构,这距离使我变成了家乡的旁观者。在不需要与生活角力之后,我有了新的视角去观望故乡的生活方式、人情、风物,美好的东西从一片琐碎中浮现了出来。我几乎是贪婪地把所看到的记录了下来。」

「我时常想,在这个世界里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在过往的人生阅历里,并不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我喜欢表达,哪怕只是给自己。我觉得每个人的诞生都是随机且不可复制的,每个存在都有独特的价值,都应该有与世界相处的独特体验,都可以把这些体验表达出来。」


 陆庆屹

09

Direct Truth: Uncompromising, Non-Prescriptive Truths to the Enduring Questions of Life 

by Kapil Gupta

Kapil Gupta是一位略显神秘的私人顾问,他被很多硅谷大佬称为「活佛」,个人感觉他的理念和《道德经》里「无为而治」的概念很是相似。他相信人生本就是一场苦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默认设定」,所有的一切奋斗追逐和自我提升都只不过是在完善社会既定下的「成功人士画像」,内心深处你还是没有接触到「真相」。

如何接触真相?停止追逐幸福和快乐。追逐的目的是逃避现有的问题和痛苦,你以为你得到X了就会幸福快乐,但得到X后你又会想要Y,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坑。没有长久的幸福和快乐,实现之前和之后总会伴随着痛苦和折磨,你永远不可能逃离「人生是一场苦旅」的事实,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一切宣称让你摆脱痛苦的手段(鸡汤书籍、幸福课程、酒精毒品、娱乐体育等等)都是市场营销的噱头,都是为了让你花钱买一个短暂的解药,但真正的解药在于你去面对痛苦这个事实,是不需要向外界求索的过程,而是一个自我内心探索的过程。

一个人能否实现顿悟和接触真理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后天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在干涉这一个自然的过程,人在儿时之所以无忧无虑是因为还没有被社会的枷锁所束缚,后天发生的一切都被你当下的环境和周围的人所影响,每个人都在追随他人的脚步,而失去了发挥自己与生俱来潜力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清除「实现自我」这些障碍,不是靠听从外界的声音,而是回归内心。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经常把自己和外界赋予你的信息和身份相结合,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害怕失去工作头衔后自己就失去了身份特征。繁忙的生活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究竟是谁,我们只不过是在追逐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价值观,来塑造一个所谓的「成功者的画像」。

Kapil的几本书籍都以对话形式展现,推荐给有一定哲学基础的人阅读。他的语言犀利,每次听完读完他的内容都会有些消沉,但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鸡汤遍布的当下需要点毒药让我清醒清醒。Rather than anything tell me the TRUTH!


Deep down, those who ask how, are precisely the ones who don’t want to get there


Kapil Gupta

10

Your Music and People

by Derek Sivers

最后要隆重推介我的人生导师Derek Sivers的两本新书《Your Music and People》--- 一本写给创作者的哲思小书,教会你艺术家的生活也不需要低头妥协;《Hell Yeah or No》一本写给选择困难症人群的书,教会你如何思考和做决策。


Derek是音乐人,创业者,TEDtalk演讲者,作家,程序员和深度思考者,他的个人网站https://sivers.org  就像他的人一样直接,极简,真诚,有深度。Derek现在长居新西兰,他在体验了世界各地的生活后,最终选择在新西兰扎根,而且开放邀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在网站上给他发邮件约见,他的亲和力和智慧一定会让你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Whatever excites you, go do it. Whatever drains you, stop doing it.

Derek Sivers

今年读物

历年书单推荐

2019年书单总结和推荐

2018年书单总结和推荐

2017年书单总结和推荐

之前总结了读书方法的PPT,想要的小伙伴们请发邮件至ymedianz@gmail.com索取!新的一年继续在书海畅游吧哈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