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著名学者去世的背后:学术体制的驯化、摧残有多严重?

涛哥19 涛声一久 2024-01-25

最近有一篇文章《缅怀晓宏|陈朗:请君重作醉歌行》刷屏,这篇文章是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妻子陈朗所写,让很多人颇为感慨。

有人从中看出女性不易,他们为了家庭、伴侣而牺牲自己,“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她们杰出的伴侣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心最痛苦地尖叫着。”

我则从中看出当下知识分子的不易乃至处境,徐晓宏是非常有名有前途的学者,“是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中国研究领域极具天赋的学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2000年以后出国求学一代中的杰出代表”。



可是这样极具天赋的著名学者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45岁,令人扼腕叹息。


可是这样牛的学者也饱受学术体制的摧残,他的文章被拒后放声大哭像野兽一样嚎叫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在任何会议发表这个研究,所有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他们就是不给我通过。”


他虽然在临终前表达了对学术的厌倦,但依然不能忘怀,“越频繁地自言自语,内容不是自己讲课就是主持别的学者的演讲,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全程说英文,自信、潇洒”。


是的,就像王路的文章《学术体制的驯化》中所言,徐晓宏是一位被学术体制驯化、摧残的人:“一个非常聪明的头脑,一路走来都是胜利,胜利的结果就是被驯化:渐渐忽视了生活的多元,用唯一的标准即发表晋升来评价自己的成败得失。”


虽然不能断言徐晓宏的死亡与这种学术体制的摧残有直接关系,但肯定有些关系,可以想象到它对徐晓宏身心健康的摧残,乃至她妻子为此说:“我恨学术[体制]”。‍‍‍‍‍‍‍‍‍‍‍‍‍‍‍


她还说:“我们这一代学术工作者一直都被告知要tough(坚毅):‘不用比谁发的文章多,先比比谁收的拒信多。’但有的时候,那疼痛过于残忍,残忍到让人怀疑是否必要。”



徐晓宏及其妻子的痛苦,他们被学术体制的驯化、摧残,相信每个中国学者也都会感同身受,美国的学术体制尚且如此残酷,遑论我们的。


“非升即走”、“末位淘汰”在我们大学中已普遍推广,最近哈工大连副教授也“非升即走”,还有些大学连副教授甚至教授达不到考核都要转岗。‍‍‍‍‍‍‍‍



而随着大学生的越来越少,大学老师的“内卷”只会越来越激烈、残酷。‍‍‍‍‍‍‍


这种学术“体制”自然也有它的必要性,但也会有它的危害。‍‍‍‍‍‍‍‍‍


在这种残酷的学术“体制”下,大学老师压力山大,身心极其焦虑、疲惫,为了达到考核可能会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黄教授的学术不端事件就是一例,“如果他不在学术体制内,怎么可能去干并且命令学生干瞎编数据发表文章的事情呢。”‍‍



还会导致大学老师可能不关心真正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甚至连起码的风骨都抛弃,而想方设法去争取课题项目和各种成果。


比如,今年是《呐喊》出版一百周年,《呐喊》出版有着重要的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发表后其实并未产生太大影响直到《呐喊》出版)、时代、现实意义。


但学界并没有多少人纪念,因为纪念它对于自己而言毫无意义,像我写纪念它的书对于自己评职称而言也毫无意义。‍‍‍‍‍‍‍‍‍‍



只有我才傻不拉叽地出书办活动纪念,我在某个现当代文学群里发了一篇相关活动文章,并没有几个人感兴趣,而一个学术期刊主编在群里发了一篇论文后点赞者纷纷。‍‍‍


如此急功近利,难以产生真正的大师,也难有真正的知识分子。


危害是很明显的,大家其实也都很明白,但既已如此,大家呐喊可能也没有多少用(还是要呐喊的,因为呐喊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呐喊多了也就有用了),只能纷纷改变自己去适应。‍


要不然怎么办呢?饭碗要紧,鲁迅也说过第一要生存第二才能要发展啊。‍‍‍‍‍‍‍‍‍‍‍‍‍‍‍‍‍‍‍‍



是啊,要不怎么办呢?可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真的危及到我们生存了吗?‍‍


鲁迅虽然迫于生计在教育部当了科长,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一直积蓄羽毛,终于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即我们是要首先有个饭碗,也要尽职尽责对得起自己的饭碗,但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原则,不要太迎合它被它彻底驯化乃至被摧残得面目全非。‍‍‍‍‍‍‍‍‍‍‍‍‍‍‍‍


我们并非没有别的选择,我们知识分子、学者、大学老师更需要的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像黄灯老师为了调研写作就主动降级到职业大学,她关于二本学生的研究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


是的,我们每个知识分子、学者、大学老师都该扪心自问,我们那些成果除了对自己评职称有用外,对社会对学术对文化真正有多少作用?


恐怕很多人的成果并没有多少真正作用吧,尤其是文科的,除了促进造纸产业,难怪人家张雪峰嘲笑我们文科无用都在“添”。‍‍‍‍‍‍


而且,人生苦短,当了教授又如何?不就是多挣几个钱嘛,而且是拿命拿自己的梦想、尊严换来的,真的值得吗?


何况,我们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我们读了那么多圣贤书,难道只是为了自己?‍‍‍‍‍‍


救救自己吧!救救被学术体制驯化、摧残的人吧!‍‍‍


涛哥俺新书《我的沉默震耳欲聋:鲁迅与先生们的呐喊》出版,再现真实的鲁迅和“觉醒年代”,本书获鲁迅长孙周令飞题字推荐、著名作家岳南作序推荐,著名学者丁帆、许纪霖、张梦阳、周濂真诚推荐。敬请支持指教,当当京东已上市,点下方可直接购买(当当有签名书签):本周末,涛哥俺有两场新书分享会,欢迎大家光临指导或观看直播:


这周日晚上还将直播,详细讲讲鲁迅的真实面目,欢迎预约观看:
最新热点文章:一个公务员科长应对人生不如意的“三板斧”
我不喜欢《繁花》,它只是少数人的繁华
一个普通农村孩子四十年,很多感慨非常不易!
让鲁迅回归鲁迅,让群星璀璨的“觉醒年代”重现我的沉默震耳欲聋对当下人文社科的七个呼吁“征友”启事:新年与优秀的你前行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个著名学者去世的背后:学术体制的驯化、摧残有多严重?

涛哥19 涛声一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