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方言 | 张振兴:海洋和方言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海洋和方言

1

 汉语方言的海洋格局

我国是一个海洋国家,东部、南部面对辽阔的海洋,拥有长达18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同时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因此,我国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

 在这条海岸线后面的沿海地区,聚居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建设了上千个港口、都市,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带。这条经济带被称为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其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之大,堪称“富可敌国”。

在这众多的沿海人口中,以地域、省域、区域或城镇为界,流行着同样众多的汉语方言。其中很多方言自成体系,成为一方地域里的最重要交际工具。

 从大的方面说,我国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十大类:官话、晋语、吴语、湘语、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和土话。其中官话又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兰银官话等八种。 

以上方言从分布地域来说,晋语、赣语、湘语、徽语、平话和土话都是属于内陆方言;吴语、闽语、粤语属于沿海方言。客家话总体上属于内陆方言,但这个内陆方言却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官话分布地域辽阔,内陆、沿海均有分布。

就沿海方言来说,长江口是一个天然的分界线,形成官话和吴、闽、粤、客家话两大区域。长江口以南的苏沪浙沿海地区通行吴语;福建沿海、广东东部沿海、西部雷州半岛、台湾、海南主要通行闽语。 广东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沿海地区,包括港澳地区,以及广西临北部湾沿海地区通行粤语。客家话分布于港澳台和海南岛的部分地区。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通行官话。例如:江苏沿海地区通行江淮官话;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地区通行胶辽官话;河北省临渤海沿岸地区通行冀鲁官话,少数地区也通行北京官话。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4),可以列出以上所涉及的沿海方言的主要分布区域和人口数。

吴语: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市,总人口7,379多万人  

闽语: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台湾、广东东部、海南、广西、广东西南部七省区,总人口7,500多万人。  

粤语: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四省区,总人口5,882多万人。  

客家话: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台湾六省区,总人口4,220多万人。

江淮官话: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五省,总人口8,605多万人。   

冀鲁官话: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五省市,总人口8,942.5多万人。      

胶辽官话:山东、辽宁、黑龙江三省,总人口3,495多万人。

以上七种方言分布于21个省市区,占了全国省市区总数的三分之二,包括了我国近海的三大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以及无数的其他岛屿和列岛。使用这七种方言的总人口多达4.5亿多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暂时把这几种方言单独当成语言看待,就其使用人口来说,这七种方言都可以稳稳进入世界语言三十强。这是不可忽视的。

上面说的只是沿海和近海的方言。这些方言中的吴语、闽语、粤语和客家话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利用地域之便,不间断地从沿海和近海向大洋和远洋扩散。以至于今天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在2008年7月“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的发言中,曾经根据《参考消息》等各种报道资料,说到海外华人华侨的人口数以及分布状况,又根据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B16“海外汉语方言图”,说到海外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现在根据2012年11月26日一个网络消息,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个海外华人分布的最新参考数字。这个网络消息根据世界各国人口统计数字资料,提供最新华人华侨分布最多的15个国家及其人口数:

01 印度尼西亚 767万09 菲律宾     115万

02 泰国       706万10 缅甸       110万

03 马来西亚   639万11 俄罗斯     100万

04 美国       346万12 韩国        70万

05 新加坡     279万13 澳大利亚    69万

06 加拿大     136.4万14 日本        52万

07 秘鲁       130万15 柬埔寨      34万

08 越南       126万

以上15个国家的华人华侨总人数是3579.4万,已经远远超过我2008年发言时的统计数字。我相信其中的一大部分是最新的移民,很多人带出去的是官话或普通话,跟早期的海洋移民大不相同了。不过,这个总数里说吴、闽、粤、客方言的人数应该还是一个大数。

这个就是汉语方言的海洋格局。 

这个格局几乎涉及全球的每一个大洲,涉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涉及的总人口数大致等于一个中等人口数的国家。

2

  汉语方言漂洋过海

以上汉语方言的海洋格局,主要是经过漂洋过海形成的。海洋便捷的交通为我国沿海地区的早期的方言传播和扩散提供了“黄金通道”。沿海地区的居民通过海路流动,而且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流动范围由近及远,由沿海而至大洋远洋。

海洋成为早期沿海居民流动的载体,自然也成了沿海方言传播扩散的载体。人到那里,就把方言带到那里。久而久之,传播一方,并形成说一方方言的居民群体。

 形成这个格局的动因,就要说到经济:海洋与经济;方言与经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所谓“重义轻利”的价值观里,这句话曾经受到过无数次的批判。但如果把“利”看成是“经济”,这句话其实是一个真理!

 早期沿海居民漂洋过海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驱动的。或者是为了躲避原住地的经济困境,或者是为了寻求移居地的经济美梦。但无论如何,都促进了经济的改善与发展,促进了内外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方言也随之漂洋过海,随之传播和扩散,随之引发了语言的交流。下面举三个例子说说。

(一)闽语方言的近海传播和扩散。

魏晋以后,中原汉人数度南迁,一部分移民陆续进入今福建沿海地区,他们所带来的方言经过不断的融合和演变,逐渐发展成后来的闽语。闽语的进一步传播,形成南下、东渡和北上三条路线,几乎完全得益于海洋之便。

1,闽语沿海岸线南下粤琼。唐宋之时,多以捕鱼为生的闽人沿海岸南徙,首先到达近邻的今潮汕地区,跟那里的方言结合,逐渐形成后来的闽语潮汕方言。大约与此同时,闽语移民继续沿海路南迁,相继进入广东的雷州半岛与海南岛,跟当地的语言方言结合以后,逐渐演变形成后来的闽语雷州话和海南琼州话。

2,闽语东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很早的时候,闽粤沿海人民就有跨海峡东渡台湾之举。例如,明末,福建澄海人颜思齐与郑之龙在台湾笨港(今北港)设寨,招募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沿海居民东渡台湾定居垦荒。有清以后,福建南部沿海居民东渡者不计其数。这就使得今天的闽台两地闽南话十分一致。一般人分不清楚福建的闽南话和台湾的闽南话。

3,闽语沿海岸线北上,直抵浙南。说闽语的渔民沿海岸线北上捕鱼,到达浙江沿海或岛屿,有的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久之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浙南闽语。例如浙南洞头是一个海岛县,以渔业生产为主,说闽南话的居民占了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在这里,海洋再一次成为方言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渠道。

(二)闽、粤方言的海外交流。

 早期能维持长途交通的唯一工具只有船舶。正因为这样,沿海地区得开放风气之先,沿海方言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也得益于海洋、港口而广泛传播。其中最大直接受益者当算闽语与粤语。

在历史上,闽语与粤语流行的沿海地区曾通过海洋出现过盛极一时的“走西洋”和“过番”的居民迁移活动。有的过海迁往南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各国;有的漂洋远赴美洲、非洲、欧洲各地。随之,闽语与粤语也跟着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国的“唐城”、“华人街”扎下根来,并与所在国的其他语言方言进行了接触和交流。“雁过留声”。这些传播和交流都留下了语言的印记。

粤语的传播和交流,在粤语里留下了所谓“广州外语”或“外来广州话”的印记。这就是早期广州话的英语借词。例如:

恤(衫)         shirt    

呔(领带)       tie

巴士(公共汽车) bus    

菲林(胶片)     film

闽语的传播和交流,在厦门话、潮汕话或印尼语、马来语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厦门话、潮汕话留下了印尼语的借词。例如:

雪文(肥皂)saboen  

加布棉(木棉)kapok

印尼语中留下了厦门话、潮汕话的借词。例如:

Tauke  头家(老板) 

hokhie   福气

Sinshe  先生(医生) 

tauhu   豆腐

厦门话、潮汕话留下马来语的借词。例如:

吗淡(警察)     mata

舒甲(合意、合适)suka

巴萨(市场)     pasak  

罗的(饼干)roti

马来语中留下了厦门话、潮汕话的借词。例如:

Chakiak 柴屐(木屐) 

botan  牡丹

Sampan 舢板(小木船) 

yonghue 烟火(烟花)

(三)汉语方言为海洋之争提供重要例证。

汉语方言的传播,不经意间为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岛屿的命名,深藏着民族的记忆,深藏着语言的秘密。对钓鱼列岛的岛屿通名进行比较,就很容易看出其中包含着深深的闽语方言印记,足以说明钓鱼列岛历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们的祖先曾在其上从事海上活动,并用方言给岛屿命名。

闽语方言地区,惯用“屿”字作为通名,命名沿海小岛。打开近代史籍地图,在台湾周边海面上岛屿的命名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黑水沟”以西的钓鱼列岛上,许多岛礁以“屿”命名。例如撰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郑若曾《郑开阳杂著》卷一“万里海防图”,在钓鱼列岛海面上列有“钓鱼屿、赤屿、焦屿、大洋屿、小洋屿、地鲎屿”等等。“屿”,古韵书上注为“水中洲也”,这是闽语方言地区命名海上岛礁的一个重要特征字。北京话今读按照偏旁读为yǔ,可是旧读是xù,正好对应于今天的厦门话读[Ûsu]。我国海域上以“屿”命名的岛礁,几乎都在通行闽语方言地区的范围内,例外的情况极少。

 因此,钓鱼列岛岛礁的命名,说明是我国闽语地区的渔民,最早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钓鱼岛历史上就属于中国是一个铁的事实。

3

海洋方言的调查与研究

从以上很简单的介绍,已经可以看到  海洋和汉语方言息息相关。海洋研究跟汉语方言研究具有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把跟海洋有密切关系的方言统称为海洋方言。 把调查研究海洋方言的学问统称为海洋方言学。我们不是都在讲创新吗?这就是中国语言学的创新,当然是汉语方言学的创新。也是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学科新的增长点。我们应该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角度来认识海洋方言、研究海洋方言,建设海洋方言学。 

 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有关研究机构,扩大视野,转变思维,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扶持海洋方言的调查研究。 我们也呼吁方言学工作者,请把注意力转向海洋方言的调查与研究,请把眼光转向海洋! 

沿海以及近海岛屿的方言经过了很长的调查研究,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沿海吴、闽、粤方言的调查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上海、厦门、广州等沿海重点方言的调查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例如,根据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分省区汉语方言文献目录稿》(张振兴等辑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至2010年为止,全国汉语方言的文献目录总数达22,842条,而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沿海省市的文献条目多达9,000多条,快要站到总条目数的一半,其中吴、闽、粤语的条目则多达6,000多条,几乎占了全国总条目数的三分之一。现在需要的是从海洋方言学的角度,加以补充、提升、整合,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加强远海远洋方言的调查与研究。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最近几年已经迈出脚步,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闽语、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已经有人调查研究了,并且已经发表或出版了一批重要的论著。

 如何提高沿海和近海岛屿方言的研究水平,如何做好远海远洋方言的调查研究,现在已经发表或出版的海洋方言论著是否就合格,这些都需要非常专业的学术讨论,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但有几条原则可以说说。 

第一,强调方言本体调查,尽可能记录海洋方言大量的语言事实。语言事实是方言研究和语言研究的立身之本。有了这个,才能“摆事实,讲道理”。 

第二,坚持比较研究方法。这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根本方法。要与所在地语言和方言进行比较;还要与源方言进行比较。比较要深入,全面,不要蜻蜓点水。 

第三,要开拓领域,扩大视野,把海洋方言的研究跟人文地理,文化历史联系起来,才能寻根追源,才能瞻望发展演变的大势。 

但比这三条更加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在讨论中国境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时候,我曾多次提到“南陈北林”。“北林”指的是宁夏大学的林涛教授,他在境外东干语(一种源流于西北地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中,成绩显著,是作出重要贡献的。他的学术追求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这个可以看看林涛教授所著的《东干语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南陈”则指的是暨南大学的陈晓锦教授。她最近20年来投入海洋方言的调查研究,同样成绩卓著。我对她是非常钦佩的,钦佩她的追求,钦佩她的精神。

首先是2000年开始,陈晓锦教授利用暑假时间自费调查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广东话、新山潮州话和柔佛士乃客家话,2003年出版洋洋60万言的《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 

2004年春节刚过,陈晓锦教授利用寒假时间,再次自费调查泰国曼谷的潮州话、广府话和半山客家话,2010年出版《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洋洋洒洒竟是70多万言。

不久前,陈晓锦教授又出版三卷本的《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里面全是宝贵的第一手田野调查材料,竟达150多万字。

 之后,陈晓锦教授又把眼光移向遥远的美洲和欧洲,她关注那里的汉语方言。也是自费首先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开始记录在美国的汉语方言。

 与此同时,她发表文章,申请课题,组织会议,奔走呼号,尽她的能力呼吁重视海洋方言,调查海洋方言。她的声音是微弱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听到了! 

 陈晓锦是一个知名大学的教授,还是一个在专业领域里颇有名望的学者、研究生导师;家境不错,家庭圆满。以其半百之年本可以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但她却选择开拓,选择辛苦,选择一种未知数。这需要一种精神!

请大家读一读《马来西亚的三个汉语方言》和《泰国的三个汉语方言》的后记吧!一个孤独的研究者徘徊在陌生的国土里,背包行囊操劳在陌生的山水间。这就是陈晓锦!读来让你鼻子酸酸的,眼里含着热泪。你被一种精神感动着!

 这是一种为了学术研究的追求精神,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中国的方言学就能率先走出国门,夺取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张振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往期回顾

1.海外方言 | 记录和保护海外汉语方言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2.海外汉语方言 | 陈晓锦:《漂洋万里觅乡音》前言

3.学术探论 | 甘于恩: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与海外汉语方言研究

本期小编:杨玉婷

本期审读:陈东英

责任总编:老   甘

【欢迎关注语言资源快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